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083,679,994.08元,较2021年增长72.28%[32] -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9,565,752.32元,较2021年增长99.99%[32] - 2022年末公司资产总计为3,543,105,136.92元,较2021年末增长52.86%[34] - 2022年末公司负债总计为2,057,007,818.60元,较2021年末增长40.56%[34]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86,097,318.32元,较2021年末增长73.94%[34]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0,575,078.07元,较2021年增长60.52%[36] - 202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56.10,存货周转率为4.89[36] - 2022年总资产增长率为52.86%,营业收入增长率为72.28%,净利润增长率为99.99%[37] - 业绩快报中2022年度营业收入20.79亿元调整为20.84亿元,增加436.6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1亿元调整为6.29亿元,减少100.57万元;基本每股收益1.9790元调整为1.9758元,减少0.0032元;总资产35.54亿元调整为35.43亿元,减少1136.09万元[38]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80亿元、5.07亿元、4.31亿元、5.6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1.69亿元、1.49亿元、1.46亿元[41]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05.13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 - 423.62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 - 360.07万元[43]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较去年同期12.09亿元增长72.28%,增长原因是产品良品率和稳定性提高,产能释放,销售放大[53] - 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5亿元,增长比例为99.99%,盈利原因是产品竞争力提高,需求放大,营收增长[54] - 2022年末总资产35.43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52.86%,主要因产能扩张增加项目建设投入[60][64] - 2022年末固定资产20.11亿元,占总资产56.76%,较2021年末增加64.92%,用于产能扩张[59] - 2022年末在建工程4.93亿元,占总资产13.91%,较2021年末增加156.06%,为满足市场需求[59][62] - 2022年营业收入20.84亿元,较2021年增加72.28%,业务规模扩大[66] - 2022年营业成本12.75亿元,占营业收入61.21%,较2021年增加77.81%[66] - 2022年毛利率38.79%,较2021年的40.70%有所下降[66] - 2022年销售费用235.90万元,占营业收入0.11%,较2021年减少67.15%[66] - 2022年研发费用6767.25万元,占营业收入3.25%,较2021年增加71.38%[66] - 2022年营业利润6.70亿元,较2021年增加84.08%,盈利能力提升[66] - 2022年净利润6.30亿元,较2021年增加99.99%,经营成果显著[66] - 营业收入本期末比上期末增加72.28%,增加87,422万元[67] - 营业成本本期末比上期末增加77.81%,增加55,807万元[67] - 销售费用本期末比上期末减少67.15%,减少482万元[67] - 研发费用本期末比上期末增加71.38%,增加2,819万元[68] - 财务费用本期末比上期末减少35.93%,减少2,606万元[68] - 营业利润本期末比上期末增加84.08%,增加30,608万元[69] - 净利润本期末比上期末增加99.99%,增加31,476万元[70] - 主营业务收入2022年为2,083,661,531.68元,较2021年增长72.29%[7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金额合计1,904,016,116.85元,占年度销售比91.38%[7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为270,575,078.07元,较2021年增长60.52%[83] - 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额为27,058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60.52%[85] - 公司报告期内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 -75,556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71.99%[85] - 公司报告期内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47,414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46.46%[85] - 本期研发支出金额67,672,460.13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25%;上期金额39,487,184.03元,占比3.26%[9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是国有管理标杆企业,从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全系列,应用于多个领域[46][47] - 2022年公司商业模式、所处行业、主营业务等均未发生重大变化[48][51][52] - 吉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01,683.15元,主营业务利润28,320.10元,净利润20,315.43元[8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存在客户集中的风险,吉林、浙江、江苏地区销售占比较高[12] - 公司存在对吉林、浙江、江苏地区销售占比较高,客户集中的风险[1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3 - 2025年公司以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等为己任,向世界一流碳纤维企业看齐[116][120] - 公司已实现定型的大丝束原丝品种有24K、25K、35K、48K、50K和75K,未来将推更大丝束产品[120] - 公司力争大丝束50K、35K产品碳化后突破T700,部分产品碳化后达T800、T1000水平[120] - 2022年年末公司“15万吨原丝项目”半数生产线投产,计划未来1 - 2年实现20万吨左右原丝设计产能[120] - 公司在国内原丝领域领先,产品成本有优势,未来“大小丝束齐发展”[118] - 公司通过关注客户需求、提供建议等提高客户粘度、扩大客户群体[117] - 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大丝束生产成本,丰富融资渠道[11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2年公司获得吉林省质量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5] - 2022年公司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6] - 披露2022年度报告时,豁免披露重要供应商和客户的具体名称以保护商业秘密[11] - 公司碳纤维原丝主要原材料丙烯腈价格受国际石油价格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业绩[12] - 若国内碳纤维下游产品应用增长低于预期,会影响公司销售规模和业绩[12] - 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影响[13]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发达国家可能进行封锁打压[13] - 公司毛利率可能因行业发展等因素出现波动,影响经营业绩[13] - 公司年产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建成后,新增产能可能面临消化风险[13] - 公司普通股总股本为318,636,363股,2023年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新股[22][26] - 2023年拟以总股本318,636,363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预计派发现金红利95,590,908.90元[27] - 2023年拟以总股本318,636,363股为基数,每10股转增7股,预计转增223,045,454股[27] - 公司自2020年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连续三年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90] - 公司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新购置设备、器具可一次性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90] - 研发人员期初68人,期末120人,占员工总量比例从14.05%提升至17.09%[93] - 公司拥有专利数量从11个增至18个,发明专利从3个增至5个[94] - 多个研发项目处于不同阶段,目标包括提高竞争力、突破技术等[95] - 公司对乡村33户贫困户、82人进行慰问,每户发500元慰问金和价值200元米面油[104] - 公司年度累计向吉林市区各慈善总会捐赠1150万元[110] - 2007 - 2015年,国内大小碳纤维企业从近40家发展,产量从200吨增加到3700吨,实际产量不足设计产能的20%[114] - 2015年,碳纤维产品T300级基本达标,T700级年产百吨线试制,T800级在实验室突破关键技术,主体产品为12K及以下小丝束PAN基碳纤维[114] - 目前行业整体达到T400技术能力,部分企业实现T700碳纤维规模化生产,T800及以上进入小批量试验生产[114] - 2022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为13.50万吨,较2021年增长14.40%,预计2025年达18.84万吨,2030年达34.17万吨[115] - 报告期内诉讼或仲裁累计金额为5260539.99元,占期末净资产比例为0.35%[134] - 预计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接受劳务金额为420000000元,实际发生358760307.60元[137] - 预计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金额为600000000元,实际发生422888157.37元[137] - 预计其他关联交易金额为5000000元,实际发生2922373.16元[137]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内碳纤维下游产品应用增长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波动等风险[124][125][127] - 公司面临产业政策变化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128] - 公司存在诉讼、重大关联交易、已披露承诺事项、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抵押质押等重大事项[132] - 公司无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等情况[132] - 公司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的同业竞争和资金占用承诺正在履行中[138] - 2020年9月14日,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关于自愿限售的承诺已履行完毕[139] - 2020年9月25日,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自愿锁定的承诺正在履行中[139] - 2020年9月14日起,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减少及规范关联交易等多项承诺正在履行中[139] - 2015年9月23日起,董监高关于竞业禁止的承诺正在履行中[139] - 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3月28日,其他股东自愿限售承诺正在履行中[140] - 2022年9月9日起,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相关承诺正在履行中[140] - 2022年4月28日至2023年4月28日,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承诺正在履行中[140] - 公司控股股东国兴新材料、持股10%以上主要股东九富公司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承诺正常履行中[141] - 公司控股股东国兴新材料、持股10%以上主要股东出具《关于不占用资金和提供担保的承诺函》,承诺正常履行中[144] - 公司控股股东国兴新材料、持股10%以上主要股东九富公司出具《关于减少及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函》,承诺正常履行中[145] - 控股股东国兴新材料和持股10%以上主要股东九富公司出具自愿限售承诺,自本次发行股权登记日次日起至完成股票发行并进入精选层之日不减持公司股票,该承诺已履行完毕[149] - 国兴新材料和九富公司出具股份流通限制及自愿锁定承诺,所持股自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等[150] - 本次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较发行前增加8.51%[151] - 本次发行可能使发行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较上年度同类指标下降,导致即期回报被摊薄[152] - 公司拟通过巩固拓展业务、加强经营管理等措施填补被摊薄的即期回报,措施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完成股票在精选层挂牌之日起生效[153][156] - 控股股东国兴新材料承诺不侵占公司利益,违反承诺将接受处罚并补偿损失[157] - 全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损害公司利益,薪酬制度和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57] - 公司承诺公开发行说明书不存在虚假记载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158] - 公司、控股股东及董监高承诺公开发行说明书等资料无虚假记载等,否则督促公司回购全部新股,回购价按发行价加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确定[160][161][163] - 证券部门认定资料违规后,公司、控股股东及董监高将督促公司赔偿投资者损失,按协商或认定方式和金额赔偿[160][162][164] - 公司保证履行公开发行说明书公开承诺,非不可抗力未履行将提出新承诺并接受约束措施[165] - 控股股东保证履行公开承诺,非不可抗力未履行将提出新承诺并接受约束措施[166] - 董监高保证履行公开承诺,非不可抗力未履行将提出新承诺并接受约束措施[167] - 公司非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将在股东大会及指定媒体说明原因并道歉[165] - 公司非
吉林碳谷(836077)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