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营收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17亿美元,主要来自美容品牌如新、wellness品牌Pharmanex和抗衰老品牌ageLOC[13] - 2024年约30%的收入来自美国,其余来自国际市场,当年营收受外币波动负面影响4%[15] - 公司在近50个市场销售和分销产品,分为7个细分市场,2024年总营收173.21亿美元[62][63] - 2024年Nu Skin业务营收14.455亿美元,占比83%;Rhyz业务营收2.866亿美元,占比17%[63] - 2024年美洲市场营收3.225亿美元,占比19%;东南亚/太平洋市场营收2.448亿美元,占比14%[63] - 2024年中国大陆市场营收2.352亿美元,占比14%;日本市场营收1.816亿美元,占比10%[63] - 2024年欧洲与非洲市场营收1.642亿美元,占比9%;韩国市场营收1.637亿美元,占比9%[63] - 2024年中国香港/台湾市场营收1.306亿美元,占比8%;其他市场营收290万美元[63] - 2024年约70%的销售发生在美国以外市场,以当地货币结算,美元相对当地货币升值可能降低公司收入、毛利和净利润[195] Rhyz业务营收情况 - 2024年Rhyz公司产生2.866亿美元收入,占报告收入的17%,2025年1月出售一家Rhyz业务,该业务占2024年报告收入6960万美元[14] - 2024年Rhyz公司向外部客户销售产生2.866亿美元收入[32] - 2024年Rhyz公司产生2.866亿美元收入,占公司报告收入的17%(不包括向核心业务的销售)[108] Mavely业务营收情况 - 2024年Mavely为公司贡献6960万美元的报告收入,公司于2025年1月出售该业务[107] 各产品类别营收占比 - 2024年美容产品收入6.818亿美元,占比39.4%;wellness产品收入7.572亿美元,占比43.7%;其他收入2.931亿美元,占比16.9%[24] - 2024年ageLOC美容产品占美容产品类别收入的43%,占总收入的17%[24] - 2024年ageLOC wellness产品占wellness产品类别收入的46%,占总收入的20%[25] 产品采购情况 - 2024年除中国大陆外,公司大部分美容和wellness产品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约22%来自制造子公司[30] - 2024年一家制造子公司采购占比超10%,第三方供应商无占比超10%情况[31] 销售渠道与模式 - 公司在直销渠道运营,主要通过人际营销推广和销售产品[13][33] - 公司直销渠道能让销售团队快速触达潜在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42] - 中国大陆业务模式与其他市场不同,采用零售商店、销售员工、独立直销商和独立营销人员销售产品[37][54] - 中国大陆销售员工、独立直销商和独立营销人员按单独补偿模式获得报酬[55] 客户与销售领袖数量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总客户数为831,972人,2023年为977,039人,2022年为1,147,124人[45] - 2024年12月31日总付费会员数为144,874人,2023年为166,886人,2022年为236,956人[45] - 2024年12月31日总销售领袖数为36,912人,2023年为44,059人,2022年为48,737人[45] - 2022 - 2024年,全球客户、付费会员和销售领袖分别下降27%、39%和24%;2023 - 2024年,中国内地客户下降27%[2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公司约有36912名销售领袖;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253名销售领袖处于全球销售补偿计划的最高级别,中国内地约72名关键销售领袖发挥重要作用[205] 产品退货政策 - 公司产品实际退货历史上低于年营收的5%[48] - 多数市场品牌会员可30天内退回未开封未使用商品获全额退款,12个月内退回需收取10%补货费[48] 公司转型与发展 - 公司正进行重大数字转型,涉及为销售领袖和消费者开发新的数字工具[34] - 公司通过Rhyz业务探索协同和相邻增长领域,包括制造、技术和消费等公司[106] - 公司制定人力资本管理策略,包括招聘、培养、文化建设、员工健康等方面[110][112][117] - 公司探索通过第三方产品市场合作、影响者合作和付费搜索等新渠道创收,但不一定成功,还可能引发渠道冲突[164] - 公司正在进行重大数字转型,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面临开发失败、成本超支或无法满足期望的风险[164] - 公司优化产品组合,若无法转移客户、适应偏好变化或导致客户流失,将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164] 销售补偿计划 - 公司全球销售补偿计划被认为是直销行业中最慷慨的之一[50] - 中国大陆规定直销公司向直销员支付的报酬不得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68] - 韩国规定销售补偿不得超过韩国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总价的35%[68] - 中国大陆规定直销公司向独立直销商支付的销售报酬最高为其产品销售收入的30%,韩国规定销售报酬不得超过商品或服务总价的35%[155] 法规政策影响 - 2024年FDA开始实施2022年化妆品法规现代化法案部分内容[73] - 近年来FDA向许多化妆品公司发出警告信,指控其化妆品存在不当结构/功能宣称[76] - 中国大陆美容产品注册流程需3 - 6个月,特殊化妆品审批时间常超2年[78] - 2011年签署的FSMA法案增强FDA食品安全监管权,食品和营养补充剂受更严格审查[80] - 新膳食成分需至少提前75天向FDA提交通知,FDA可移除不安全新成分[83] - 中国大陆多数“保健食品”注册至少需2年,部分情况达4年或更久[85] - 2007年FDA为膳食补充剂和食品制定“良好生产规范”,后续依FSMA更新[89] - 使用营养支持声明需在产品上市30天内提交FDA,并附免责声明[92] - 美国FTC对膳食补充剂等公司开展执法行动,限制广告宣传[96] - 若DSHEA法案被废除,公司产品开发将面临重大负担,运营成本大幅增加[84] - 因市场法规差异,公司常需修改产品成分或配方以符合不同市场要求[86] - 2023年FTC向近700家公司发出处罚通知,包括公司[97] - 公司与FTC达成两项同意令,需补充程序执行政策,限制品牌加盟商的宣传行为[98] - 2021年FTC向超1100家公司(含公司)发通知,涉及盈利、赚钱机会、背书和推荐等违规行为,违规或面临巨额罚款[142] - 2024年FTC发布多层次营销指导,对多层次营销、薪酬结构、盈利声明及公司免责等持更严格态度[142] - 2025年FTC发布NPR和ANPR,拟禁止多层次营销商发布欺骗性盈利声明,要求有书面证据并按需提供给消费者,还考虑对盈利声明和招募设更多限制[142][143] - 2024年3月,美国劳工部一项法规生效,可能使更多工人被归类为雇员;欧盟2024年通过的《平台工作指令》要求成员国在2026年12月前实施相关国家法律[161] - 2020 - 2022年,FTC警告多家直销公司处理产品治疗、治愈或预防新冠及失业者收入的不当宣传[192] 高管信息 - 截至2025年2月14日,公司公布了包括Steven J. Lund、Ryan S. Napierski等在内的高管信息[122] 公司面临的风险 - 公司面临多种风险,如直销和销售团队、市场条件和竞争、运营、制造、产品法律和监管等风险,或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30][131][132][133][134][135][136] - 直销法律全球差异大、可解释和变化,或禁止或限制直销,导致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133][143] - 销售团队不当行为已损害公司业务和声誉,引发政府或第三方行动,未来可能再次发生[144] - 社交媒体平台对销售团队内容的决策可能损害公司业务[133] - 公司业务受疫情等危机负面影响,未来可能继续受影响[132] - 公司运营受中国大陆政府严格审查,法规变化或审批问题可能影响业务[133] - 公司国际业务面临政治、法律、税收、监管和金融风险,如外汇波动、货币管制和通货膨胀[133] - 公司在成熟市场面临保持高收入销售领袖积极性和留住年轻销售团队的挑战,年轻群体对多层次补偿计划的负面看法可能影响业务[163] - 公司推出增强型销售补偿结构,可能引起潜在和现有销售团队的负面看法,且可能影响收入[164] - 通胀对公司2022和2023年销售产生负面影响,还增加了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高利率增加了利息支出,利率互换安排将于2025年7月到期,届时利息支出可能进一步增加[166] - 2024年中国大陆经济面临挑战,包括通缩压力、资本市场和有形资产市场问题,这些情况可能在2025年持续[166] - 公司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在知名度和财务资源上更具优势,监管限制使公司产品难以差异化,新竞争产品可能损害公司收入[167] -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益重要,若公司无法像竞争对手一样快速有效地采用和利用,竞争力和声誉可能受损[168] - 公司在吸引和保留销售人员及消费者方面面临竞争,竞争对手可能采用公司的成功策略,社交媒体平台政策收紧可能限制销售人员的差异化能力[169] - 负面宣传会影响公司的销售人员和消费者增长以及经营业绩,可能导致政府和监管审查,社交媒体会扩大负面宣传的影响范围[171][173] - 产品转移问题持续存在,可能导致分销渠道混乱,影响销售人员销售能力,损害品牌价值,若无法有效解决,公司业务将受影响[174] - 自2019年以来,中国大陆政府对健康产品和直销行业的审查力度加大,公司面临更多政府审查、检查、询问和消费者投诉,业务会议受到限制,负面媒体报道增多[176] - 中国大陆直销法规严格,若法规修改、解释或执行方式导致公司商业模式改变或面临处罚,业务将受重大负面影响[180]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拓展直销业务需获得各级政府批准,自2019年起政府未发放新许可证,审批过程复杂且不确定,媒体或监管审查可能增加获取许可证的难度和时间,影响公司在该市场的增长前景[186] - 中国内地产品注册流程长,“保健食品”注册至少需两年且可能更长[187] - 自2019年百日行动开始,中国内地直销产品新注册未获处理[188] - 2018年起,公司对阿根廷业务采用高通胀会计,产生额外外汇费用[198] - 公司产品主要通过销售团队营销,销售团队人员流动率高[201] - 公司依赖第三方供应商,生产困难和质量问题曾导致产品缺货、销售受损或库存减记[206] - 失去供应商或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可能损害公司业务和收入[208] - 公司面临制造、供应链和分销运营的损失、中断、费用或违规风险,影响业务、声誉和财务状况[209] - 公司面临工业事故、气候环境事件、自然灾害等多种不可控风险,可能影响业务[209] - 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可能对公司产生广泛且不可预测的影响[209] - 公司收购制造公司并增加内部制造,可能增加相关风险[209] - 无法最大化自有制造设施的产量可能增加制造差异并损害业务[209] - 公司供应链和分销运营的运输渠道受到干扰,包括港口拥堵、运力不足等[210] - 集装箱运输中断可能导致成本增加,港口拥堵可能导致运输成本意外增加和盈利能力下降[210] - COVID - 19疫情导致公司全球运输渠道出现中断、延误、数量限制和价格上涨[210] 公司产品获批情况 - 2014年公司Nu Skin Facial Spa设备通过FDA的510(k)程序获批作为有美容功效的医疗设备上市,近期RenuSpa iO设备也获批[99]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约有3100名全职和兼职员工,不包括中国大陆约8200名销售员工[109] 公司现金与应收款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2740万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现金,与阿根廷子公司的公司间应收款为2240万美元[196]
Nu Skin(NUS) - 2024 Q4 - Annu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