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07,757千港元,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97,513千港元增长55.8%[4] - 同期毛利为25,205千港元,较上一时期的16,339千港元增长54.2%[4] - 除税前亏损为27,268千港元,较上一时期的36,835千港元减少26.0%[4] - 期内亏损为27,268千港元,较上一时期的36,835千港元减少26.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4.9港仙,较上一时期的9.9港仙减少50.5%[7] - 截至2023年1月1日,公司股东权益亏绌49,769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66,364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4,705千港元和11,786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 - 18,230千港元和 - 21,023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 - 6,234千港元和9,596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分别减少19,759千港元和增加359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39,438千港元和76,117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18,981千港元和76,595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录得净亏损约27,268,000港元,净负债约30,687,000港元[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客户合同的总收入为307757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97513千港元增长55.8%[29][30][33][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7268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6835千港元减少25.97%[29][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成本为14852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3084千港元减少35.66%[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774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34千港元增长197%[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综合亏损2625.6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3629.4万港元;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358亿股,2023年6月30日为3.64887亿股[44] - 2024年上半年集团综合收入约3.078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约1.975亿港元增长[6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毛利约2520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约1630万港元增加[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630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约3630万港元减少[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4.9港仙,较2023年6月30日的9.9港仙减少[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益约1420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约1070万港元增加[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为5880万港元及307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及负债净额分别为1.241亿港元及4970万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于香港及内地拥有约301名员工,2023年6月30日约321名[95]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9,857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67,511千港元减少1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316,667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296,745千港元增长6.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值为375,452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331,308千港元增长13.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净流动负债值为58,785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34,563千港元增长70.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净负债值为30,687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398千港元增长2095.0%[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约资产总额8914.7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7047.1万港元;其中一年内收回或结算的合约资产为7651.4万港元,一年后为1263.3万港元[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2214.6万港元,减值损失拨备143.6万港元,扣除拨备后为2071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余额2207.1万港元,减值损失拨备143.6万港元,扣除拨备后为2063.5万港元[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总额5440.7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5468.3万港元;其中应付保留款项为1652.6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1569.6万港元[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9036.6万港元,权益部分为9157.8万港元,总计1.81944亿港元;截至2024年7月1日,负债部分为7769.5万港元,权益部分为9157.8万港元,总计1.69273亿港元[55] - 2024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账面价值为1.80944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69273亿港元有所增加[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推算利息为1267.1万港元,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十八个月的4124.5万港元减少[58] - 2024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未偿还本金为9300万港元,与2023年6月30日持平[59] - 2024年12月31日第一票据账面价值为1609.9万港元,与2024年6月30日相同[61][6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给予若干合约客户之履约保证金而向若干银行提供的担保为1798.4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677.7万港元增加[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未赎回本金为9300万港元,行使兑换权后最多可发行及配发4650万股股份[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承兑票据账面价值约161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1610万港元,确认为非流动负债[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9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概无任何资产抵押,2023年6月30日也无[92]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碳信用资产销售为1226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54千港元增长696.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提供碳中和咨询及碳规划服务为1513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183千港元减少52.47%[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废弃电池交易为12211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此项收入[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绿色信贷数字技术服务为5341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此项收入[33]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碳中和业务收入约27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330万港元;分部亏损约153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156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碳信用资产公允价值损失约170万港元[70] - 土木工程及建筑业务本期收入2.875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942亿港元;毛利212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360万港元,毛利率7.4%,2023年6月30日为7.0%[80] - 2024年12月31日,正在进行的实质性专案合同总额和未偿总值分别为3.98亿港元和1.26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分别为3.71亿港元和4900万港元[80] 公司业务发展与运营情况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全球碳中和业务、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绿色数字科技业务和电池梯次利用业务[22] - 碳资产经营管理领域形成领先的碳资产开发及经营管理一体化业务模式,公司大力拓展该业务[71] - 公司利用收购的中碳绿信科技升级基础设施为“绿色信用链”,打造“双碳数字化管控平台”,集成24种方法学[72] - “双碳数字化管控平台”上线提高公司多领域业务能力,参与河南省济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招标并中标[74] - 报告期公司旗下寻锂网上线运行,2.0版本扩大服务范围并启动寻锂合伙人招募计划[75] - 报告期公司利用收购的河南再亮平台拓展旧电池梯次利用业务,与多家头部企业合作,构建完整产业链[76] - 公司旗下东方易电推出“以旧换新”+“以换代充”+“终身质保电池”服务模式,提供闭环解决方案[77] - 尽管面临疫情和经济下滑挑战,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务仍取得稳定业绩[79] - 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务重视保护古树、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环境管理体系获ISO 14001认证[79] - 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务为独立第三方客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签订的合同针对香港特区部门、公用事业公司和私人组织[79] - 集团获授2份新重大合约,为公营房屋发展工程第十三期前期土木工程以及湖景邨及水边围邨土木工程改善工程[80]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享有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中国子公司可享有15%的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其他中国子公司的税率为25%[41] 公司账款结算情况 - 应收账款付款期一般为三十日,应付账款一般于七至一百二十日内结算,应付保留款项一般于两至三年内结算[50][53][54] 可换股债券相关情况 - 2016年2月4日,公司向巧能环球发行本金总额3.9亿港元的零息可换股债券,可按初步换股价每股2港元兑换为1.95亿股普通股[55] - 2018年3月13日,公司将可换股债券到期日由2018年2月4日延长至2020年2月4日;2019年11月8日,到期日再延长至2025年2月4日[57] - 因可换股债券延长,2020年1月14日重新估值,负债及权益部分分别注销3.02173亿港元及846.1万港元[57] - 2020年2月3日,巧能环球将可换股债券转让给LEGH;2020年10月7日,LEGH又将全部可换股债券转让给巧能环球[57] - 可换股债券持有人同意在公司有相当财务能力前,不要求偿还约89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25] 公司治理与合规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期间,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97]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董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遵守标准守则[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政策等事项[100] 公司人员架构情况 - 公告发布日期,执行董事为钟国兴、邸灵、鲁向勇先生[102] - 公告发布日期,非执行董事为耿志远先生(王光祖先生为其替任)[102] - 公告发布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曹明、汪家驷、乔艳琳女士[102] 财务数据比较说明 - 集团已将财务年度截止日期从12月31日改为6月30日,比较数据并非完全可比[21]
中国碳中和(01372)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