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滨海泰达物流(08348) - 2024 - 年度业绩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8348,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合并财务业绩[2] - 公司执行董事为杨卫红、马欣;非执行董事为李健、孟隽、孙静;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程新生、何勇军、罗文钰、彭作文[4][12][13][14] - 公司监事为王光华、阎军、韩万金、黄斐、兰玲燕、王琳琳[12][13] - 公司高级管理层为杨卫红、马欣、赵春燕、郑宇婴[12][13] - 公司秘书为罗泰安[13][14] - 公司核数师为先机会计师行有限公司[15][17] - 公司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5][17]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路39号办公楼三层[15][17] - 公司办公及通讯地址为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路39号,邮政编码300457[16][17] - 公司香港总办事处位于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28号祥丰大厦25楼[16][17] - 公司架构涉及正大置地、正大制药、泰达控股等,各公司持股比例有42.45%、21.82%、8%、27.73%等不同情况[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五个会计年度,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3,710,357千元,较2023年的3,649,930千元增长约1.66%[22][27][30]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655千元,年度溢利为6,061千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898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02元[2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99,063千元,较2023年的995,825千元减少;流动资产为893,878千元,较2023年的824,963千元增加[25]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792,941千元,较2023年的1,820,788千元减少27,847千元[25][28][31]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为59,682千元,流动负债为750,818千元,负债及非控股权益为907,843千元[25] - 2024年末公司权益总额为982,441千元[25]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约4,905,000元,2023年为23,794,000元[27][30] - 2024年末归属母公司的净资产约885,098,000元,每股期末净资产约2.50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28][3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7.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60亿元,增幅1.66%,主要因加强与优质客户合作,拓展物资采购业务规模[71][75]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36.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93亿元,增幅2.59%,整体毛利率为0.77%,较上年同期下降0.90个百分点,主要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务毛利下降[72][76] - 2024年公司行政开支为4397.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46.3万元,降幅16.14%[73][77] - 2024年公司融资成本为1961万元,较去年同期2133.9万元减少172.9万元,降幅8.10%[79][84] - 2024年公司税务开支为 - 40.6万元,较去年同期463.3万元减少503.9万元,降幅108.76%[80][85] - 2024年公司权益投资的公允价值净变动为 - 99.3万元,原因是金融资产净值下降[81][86] - 2024年公司应占合营、联营公司业绩为555.7万元,较去年同期2659.2万元减少2103.5万元,降幅79.29%[82][87] - 2024年公司期内溢利总额为506.8万元,较去年同期3036.2万元减少2529.4万元,降幅83.31%[90][95]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03元,预计派息总额1062.936万元[91][96] - 2024年末公司借款余额为2.60119亿元,2023年末为3.51909亿元[94][98] - 2024年末公司总负债与总资产比率为45.21%,资本与负债比率为32%;2023年末分别为45.56%和39%[100][10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在汽车物流和电子元件物流板块业绩显著下滑,整体年度业绩较上一年度明显下降[33] - 2024年公司汽车物流及电子零部件物流板块业绩大幅下滑,整体业绩显著下降[34] - 2024年仓储及多式联运板块铁路商品车业务操作量高位运行,经营业绩显著改善[35][36] -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营业收入约1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95亿元,降幅7.79%;营业业绩约61.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1.2万元,降幅96.65%[58][61] - 物资采购服务营业收入约25.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9亿元,增幅7.62%;营业业绩约37.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4.8万元,降幅89.30%[63][66] - 仓储及多式联运服务营业收入约4171.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26.7万元,降幅33.77%;营业业绩约15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5万元,增幅129.06%[64][67] - 其他服务营业收入约12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1.8万元,降幅15.45%;营业业绩约 - 70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亏635.1万元,降幅974.08%[65][68] - 合营公司电子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务实现营业净利润约2826.6万元,公司实现投资收益约138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8.3万元,降幅40.64%,因合营公司重点客户供应链迁移致业务流失[70][74] -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物资采购服务、仓储及多式联运业务、其他服务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0.4%、68.2%、1.1%、0.3%[56][59] - 公司通过合营公司运营电子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并获得投资收益[57][60] 公司业务动态 - 2024年公司完成合营公司泰达行(天津)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股权对外转让,退出天津区域冷冻仓储市场[38][41] - 2024年公司联营公司天津铁合金交易所有限公司及天津港港湾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清退工作取得进展[38][41] - 2024年公司优化组织结构,组建仓储及多式联运中心,持续压降管理费用,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40][43]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将聚焦物流核心主业,提升存量业务盈利水平[46][49] - 2025年公司将紧跟国家政策,布局物流新质生产力,谋划新增长点[47][50] - 2025年公司将优化人才储备,加强绩效考核,强化审计监督,提升治理能力[52] - 2025年公司将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确保发展与安全平衡[52] - 2025年公司将坚定推进核心业务运营,加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53] - 国家出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政策,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稳固主业,降本增效[156][159] - 公司将引导物流业务板块做好精细化管理,立足滨海新区,服务制造业和产业链,培育智慧仓储物流等业务[156][159]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末公司员工总数为971人,2023年末为1079人[11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971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1079名,较2023年减少108名[116] - 行政部门2024年12月31日有195人,2023年12月31日有206人;财务部门2024年有29人,2023年有31人;咨询科技部门2024年和2023年均为5人;销售及营运部门2024年有742人,2023年有837人[117] - 公司雇员薪金参照市价、表现、资历和经验厘定,会按个人表现发奖金,福利包括养老保险等[119][121] - 公司董事薪酬由薪酬委员会考虑集团经营业绩等因素后推荐给董事会确定[120][121] 公司业务范围与报告原则 - 公司主要在中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等服务[123][126] - 公司采用营运控制方法和重要性原则确定报告范围,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因股权出售未全年运营不纳入报告[128][129] - 公司报告遵循重要性原则,通过收集利益相关者反馈确定重大ESG问题[130][133] - 公司报告遵循量化原则,披露可计量关键绩效指标并说明计量标准等[131][134] - 公司报告遵循平衡原则,描述2024年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改进空间[132][135] - 公司报告遵循一致性原则,2024年报告范围不再包括冷链物流服务业务[137] - 2024年报告披露范围不再纳入冷链物流服务业务[139] 公司ESG管理 - 公司建立独立稳健管治架构,董事会对ESG相关事宜负最终责任,至少每年开一次会审查ESG事宜[138][140] - 公司成立ESG工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年至少开一次会评估政策有效性并向董事会汇报[142][145] - 公司致力于将ESG管理方针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落实地方政府措施和应急预案[143][146] - 董事会与政府机构保持联系,聘请外部专家并与内部咨询小组沟通,确保重要数据共享[144][146] - 公司制定长期规划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控制每千平方米能源消耗,减少业务对资源消耗的依赖[148][152] - 公司设定内部ESG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每千平方米用电量和燃料消耗等,由董事会审查监控并披露[149][152] - 董事会对集团ESG相关事宜负全面责任,委派工作小组执行相关事项[150][153] - 公司与供应商保持稳定沟通,探索替代物流解决方案,支持子公司发展新业务和智能转型[151] - 公司将发展目标与国家“30 - 60双碳目标”紧密相连,在物流领域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新能源作业车辆占比,探索采用可再生燃料[155][158] - 公司定期进行重要性评估,聘请独立第三方开展在线调查,确定ESG事宜清单并制定重要性矩阵图提交董事会审查[168][169][170] - 公司确定4个最重要的ESG事宜,分别为货物安全、职业健康与安全、雇员薪酬与福利、资源消耗[173] - 公司确定与整体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3、9、13 [175][178] - 公司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旨在达到零工伤事故[176][179] - 公司通过优化运输方案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81][184] - 公司紧跟中国政府30 - 60双碳目标,制定《应急管理办法》[182][185] - 公司欢迎利益相关者反馈,邮箱为investor@tbtl.com.cn [183][186] - 公司制定《环境政策》以实现减少排放和节约资源的目标[188][190] - 公司以2022年为基准年,设定了截至2027年12月31日要实现的环境目标[189][191] 公司利益相关者沟通 - 公司认为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并及时响应其关注事项对长期成功重要,通过多种渠道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对话[162][163] - 政府及监管当局期望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纳税义务,沟通渠道为监督合规情况和履行法定申报规定[164] - 股东期望获得投资回报、关注商业道德和信息披露,沟通渠道有定期报告及公告、股东会、公司网站[164] - 雇员期望获得薪酬及福利、职业健康与安全保障和培训发展机会,沟通渠道包括绩效评估、定期会议及培训等[164] - 客户期望生产及服务质量保证、保护隐私及权利,沟通渠道有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服热线及电邮等[166] - 供货商期望公平公开采购、互利合作和长期业务关系,沟通渠道有公开招标、合约协议等[166] 公司环境数据 - 2022年废气排放中SOX为0.03千克/千平方米、NOX为23.0千克/千平方米、PM为1.7千克/千平方米,温室气体排放为14.3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平方米,无害废水为84.5立方米/千平方米,无害废弃物为0.5吨/千平方米,能源消耗为36.6兆瓦时/千平方米,水消耗为87.1立方米/千平方米[192] - 2024年公司运营中总楼面面积约为678,156.7平方米,2023年约为820,347.9平方米[196] - 2024年废气排放中SOX数量为11.7千克、密度为0.02千克/千平方米,2023年数量为20.4千克、密度为0.02千克/千平方米[195] - 2024年废气排放中NOX数量为11,689.3千克、密度为17.2千克/千平方米,2023年数量为17,179.1千克、密度为20.9千克/千平方米[195] - 2024年废气排放中PM数量为849.4千克、密度为1.3千克/千平方米,2023年数量为1,237.2千克、密度为1.5千克/千平方米[195]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中范围1为1,924.8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2.8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平方米,2023年为3,393.7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4.1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平方米[195]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中范围2为1,912.0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2.8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平方米,2023年为5,128.4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6.3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平方米[195]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中范围3为97.9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