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0,2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85,551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8,87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669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1,1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857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末期每股普通股股息为1.1港仙,特别末期为1.3港仙[1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17,58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33,540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207,6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54,003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071,95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21,785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41,5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4,495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11,7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1,263千元人民币[11] - 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2024年应占溢利为31,0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897千元人民币[11]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6.803亿元,同比增长16.2%[15][17] - 公司2024年毛利率升至29.0%,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毛利达1.975亿元,同比增长19.0%[15][17]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6180万元(2023年:6300万元),除税前溢利为3890万元(2023年:3270万元)[15][17] - 公司2024年溢利为3110万元(2023年:2890万元),同比增长7.9%[15][17] - 董事会宣布2024年恢复派息,建议支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1港仙及特别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3港仙[18][2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03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5.8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16.2%[46][4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9.0%,2023年为28.4%,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46][4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975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46][48]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18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6300万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389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270万元人民币[46][48] - 2024年公司溢利为311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289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6][48] - 公司已连续九年录得正营运现金流[47][48]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由2023年的5080万元减至128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金减少[91][9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430万元(2023年:5420万元),同比增加10万元或0.3%,占收入8.0%(2023年:9.3%)[96][101]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9320万元(2023年:9680万元),同比减少360万元,占收入13.7%(2023年:16.5%)[97][102] - 财务成本为2290万元(2023年:3030万元),因借贷减少而降低[98][103] - 所得税开支为770万元(2023年:380万元),同比增加390万元,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99][104] - 年内溢利为3110万元(2023年:2890万元),纯利率为4.6%(2023年:4.9%)[100][105]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24天减少17天至2024年的107天,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368天减少50天至318天,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613天增加38天至651天[110][11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525.2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487.5百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213.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186.3百万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11.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01.3百万元)[11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5.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51.3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35.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2.2百万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53.3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465.8百万元)[1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为人民币251.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05.3百万元),借贷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35%(2023年12月31日:年利率介乎1.5%至4.65%),股本负债比率为80.7%(2023年12月31日:101.3%)[112] - 2024年12月31日,若干借贷由楼宇人民币52.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1.9百万元)、预付租赁土地人民币26.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7.2百万元)及有抵押存款人民币140.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00.0百万元)作抵押[1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16][123] - 2024年,集团有626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619名),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88.1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79.7百万元)[121][1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2024年营收为5.053亿元人民币(2023年:4.131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总收入的74.3%(2023年:70.6%),同比增长22.3%[84]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2024年毛利为1.47亿元人民币(2023年:1.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84]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30.4%降至2024年的29.1%[85] - IEM方案分部收入为5.053亿元(2023年:4.131亿元),占总收入74.3%(2023年:70.6%),同比上升22.3%,毛利为1.47亿元(2023年:1.257亿元),同比上升17.0%[87] - IEM方案分部毛利率由2023年的30.4%降至29.1%[88]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收入为1.75亿元(2023年:1.724亿元),占总收入25.7%(2023年:29.4%),同比上升1.5%,毛利为5050万元(2023年:4030万元),同比上升25.2%[89][93]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8.9%(2023年:23.4%)[90][93]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凭借近40年技术优势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19][21] - 公司依托经验优化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20][22]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力解决方案与工业客户建立合作,并拓展至电信和数据中心领域[24] - 城市化推动市政基建需求增长,公司凭借智能化供配電系統为市政项目提供能源管理服务[25][27] - 公司将关注市政基建智能化与低碳化趋势,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电力解决方案[25][27] - 公司秉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客户优化能源管理效能和完成低碳转型[25][27] - 公司坚持客户为先理念,为高端市场客户提供多元化、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25][27] - 公司与众多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稳定业务关系助力业绩增长[25][27] - 储能技术发展为公司业务增添新引擎,公司将拓展市场并实现技术突破[26] - 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公司调整战略推动海外业务增长[29][31] -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电力基建需求,公司开拓新兴市场,海外收入成增长动力[29][31] - 欧洲市场电力设备升级需求上升,公司将加强本地化服务能力巩固行业地位[29][31] - 2025年公司将响应政策,抓住多领域机遇,加速海外扩张提升全球市场份额[30][32]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在工业类客户领域树立口碑,拓展业务至通讯及数据中心等高价值客户群体[56][58] - 公司业务发力城市市政基建领域,为城轨交通、污水处理等项目提供智能化配用电管理解决方案[57][59] - 公司与众多世界500强、知名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57][59] - 全球经济稳定但面临挑战,公司凭借智能配电核心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定增长[61] - 欧洲市场对电力设备升级需求增长,公司智能配电硬件、组件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有市场潜力[61] - “一带一路”倡议为电力行业全球拓展创造机会,公司积极响应政策,探索新兴市场[61] - 公司坚持创新和研发,推进智能电气管理技术应用和升级[62] - 公司围绕“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端、定制化智能节能电气管理解决方案”愿景开展业务[62] - 公司不断拓展和优化“Cloud +”服务和全周期产品,增强技术适用性和市场竞争力[62] - 公司借助智能配电领域核心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一带一路”政策是拉动海外业务收益增长的主要力量[63] - 公司持续聚焦创新研发,推进智能电力管理技术应用升级,探索智能电源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64] - 公司将强化欧洲市场本地化服务能力,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63] - 公司将精准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客户基础,推进电力“出海”项目[69] - 公司将继续探索数据中心智能化机遇,巩固智能配电及用电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72] - 2025年公司将聚焦电网配网智能化、通信及数据中心、市政建设及海外业务等领域[82][86] - 公司将通过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评估项目现金流以增强抗风险能力[82][86] - 公司将响应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提升客户体验[82][86] - 公司将依托“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82][86] 行业环境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GDP约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逾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7.4万亿元,同比下降3.3%[37][39]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94181亿千瓦时;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38][40]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6000亿元;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安排达1730亿元,同比增长23.5%,连续四年维持在1250亿元以上[38][40] - 2024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880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16.5%[42][44] - 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42][4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达137.9GW[43][45] - 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8.3GW/184.2GWh,功率及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6.5%及147.5%[43][45] - 中国计划在2024 - 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50][51] - 南方电网计划到2027年,全网站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例达到55%,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不低于90%[50][51]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长率预计达20%[53]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4%,到2030年将达到5257.6亿千瓦时,占社会总用电量的4.8%[53]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约20%,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电耗占全国电耗2.4%,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约525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4.8%[54] - 2025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3%,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降至4.2%,中国经济预计增长4.6%,较2024年10月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66][68] - 2025年中国新能源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GW至51.9GW之间,平均约45GW,累计装机将超100GW,公司将拓展储能市场[74][75] 公司风险与应对措施 - 集团面临市场风险、商业风险、运营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应对[130][131][132][133][137][138][139] - 集团交易主要以人民币计值,目前无外汇风险政策[117][118][124][125] - 公司通过检讨招聘和挽留人才做法等降低关键人员流失风险[14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重视公司遵守法律法规,聘用外部法律顾问确保业务在法律框架内进行[144][146] - 公司持续遵守《公司条例》《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144][146] - 公司及管理层致力于维持良好企业管治,强调透明、问责和独立原则[199] - 公司认为良好企业管治对持续增长和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