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232,828.89元,2023年为 -962,688,930.49元[6][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 -4,586,219,379.52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 -2,604,501,001.32元[6]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222,445,692.96元,较2023年的3,876,941,658.40元增长8.91%[23] - 2024年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4,067,473,202.12元,较2023年的3,695,715,817.07元增长10.06%[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078,596,105.44元,2023年为 -1,389,032,621.27元[2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50,449,466.39元,2023年为 -130,013,763.09元[24]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298,382,017.76元,2023年末为 -814,580,276.71元[24] - 2024年末总资产为7,420,990,482.25元,较2023年末的7,949,173,214.32元下降6.64%[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10元/股,2023年为 -1.47元/股,2022年为 -2.34元/股[2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1.27%,2023年为 -284.81%,2022年为 -162.29%[2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2.36亿元,2023年为4.26亿元,2022年为1.69亿元[27]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244.57万元,同比增长8.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23.28万元,扭亏为盈[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74.21亿元,较年初下降6.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2.98亿元,净资产转为正值[60] - 本期营业收入4,222,445,692.96元,上年同期3,876,941,658.40元,变动比例8.91%,原因是本期销量增长[61] - 本期营业成本4,102,808,047.96元,上年同期3,875,855,086.28元,变动比例5.86%,原因是本期销量增长[61] - 本期销售费用88,355,303.59元,上年同期109,197,760.64元,变动比例 -19.09%,原因是本期职工薪酬减少[61] - 本期管理费用209,563,769.52元,上年同期246,494,912.72元,变动比例 -14.98%,原因是本期职工薪酬减少[63] - 本期财务费用105,994,735.34元,上年同期101,825,181.29元,变动比例4.09%,原因是本期利息费用增加[63] - 本期研发费用161,208,227.23元,上年同期166,602,272.25元,变动比例 -3.24%,原因是本期职工薪酬减少[63] - 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67,351,387.65元,上年同期179,956,577.09元,变动比例937.67%,原因是本期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减少[63] - 加工制造业营业收入40.55亿元,毛利率2.98%,较上年增加3.31个百分点[65] - 融资租赁营业收入1255.79万元,毛利率98.39%,较上年增加41.07个百分点[65] - 2024年度公司通过代理出口金额为3.72亿元[66] - 销售费用8835.5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09%,主要系职工薪酬减少所致[71] - 研发投入1.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82%[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本期为10.504494663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3001376309亿美元[7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本期为3025.64865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6387187132亿美元[7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本期为18.673513876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7995657709亿美元,变动比例937.67%[76]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751.551329万美元,占总资产0.10%,上期期末数为4755.39556万美元,占比0.60%,变动比例-84.20%[77] - 公司2021 - 2024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67%、-5.12%、-0.41%及3.38%[102]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 - 董事会提议2024年度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该预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6] - 公司2023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分配利润和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均为负[140] 审计相关情况 - 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浙江天平报酬为145万元,审计年限3年;内部控制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报酬为30万元[180]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147] 公司业务发展举措 - 2024年公司以新能源重卡架构为基础,推广醇氢电动提升产品竞争力[32] - 公司完成营销、服务团队整合,实现电卡 + 醇卡销售组织一体化管理[33] - 公司通过重整程序,引入重整投资人及争取债权人支持,化解债务危机[34] 商用车行业产销数据 - 2020年商用车产销523.10万辆和513.30万辆,产量同比增长20.00%,销量同比增长18.70%[37] - 2021年商用车产销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37] - 2022年商用车产销318.50万辆和330.0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0%和31.20%[37] - 2023年商用车产销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38] - 2024年商用车产销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38] - 2024年货车产销量329.7万辆和336.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8%和5%[39] - 2024年重型货车销量90.17万辆,同比下降1.03%;中卡销售12.76万辆,同比增长19.04%;轻卡销售189.98万辆,同比增长0.28%;微卡销售43.32万辆,同比下降30.85%[40] - 2024年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企业共销售294.76万辆,占商用车销量的76.11%[40] - 2024年货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共销售336.2万辆,占商用车销量的86.81%[40] 公司业务线相关政策与趋势 - 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46] - 2024年下半年国三、国四车辆置换政策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热潮,加速商用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51]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在售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48] - 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城市群新能源城市用车比例不低于80%,非道路清洁运输比例力争达80%[49] 公司业务线介绍 - 公司主要业务涉及重卡、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重卡底盘、整车、多种专用车及发动机等[54] - 专用车业务采购实行ERP管理模式,结合采购、生产、销售,选供应商优先考虑信用好等企业,每种物资需两家以上供应商[54][55] - 重卡业务采购实行供应链管理模式,推行物资采购信息化,通过招标比价确定采购价格,淘汰不合格供应商[55] - 专用车业务生产对大部分产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根据订单采购原材料和底盘,常用车型保留部分备货[55] - 重卡产业链上游是发动机等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下游为物流运输与专用车生产,销售采用特许经营经销制[51][52] - 专用车产业链上游是底盘、钢材和零部件供应,底盘占成本70%以上,下游主要是基建行业[52][53] - 重卡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上游是发动机零部件行业,钢材和工业用电成本占比大,下游是重型发动机应用行业[51] 公司各业务线销售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中重卡销售8,839辆,同比增长12.23%;新能源中重卡销售4,517台,同比上涨37.88%;醇氢动力系统销售4,254台,同比上涨43.67%[60] - 中重卡生产量8775辆,销售量8839辆,库存量626辆,生产量同比增10.00%,销售量同比增12.23%,库存量同比减4.72%[6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4.6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81.95%;关联方销售额31.7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5.14%[7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2.5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2.52%;关联方采购额11.7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0.46%[70] - 中重卡(含非完整车辆)本年累计销量8839辆,去年累计7876辆,同比增长12.23%;产量8775辆,去年累计7977辆,同比增长10.00%[82] - 专用车上装本年累计销量1760辆,去年累计2446辆,同比减少28.05%;产量1771辆,去年累计2397辆,同比减少26.12%[82] - 天然气重卡本年累计销量63辆,去年累计304辆,同比减少79.28%;产量65辆,去年累计254辆,同比减少74.41%[86] - 纯电动汽车本年累计销量4517辆,去年累计3276辆,同比增长37.88%;产量4527辆,去年累计3386辆,同比增长33.70%[86] - 纯电动汽车收入24.544267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1924.94万元,补贴占比0.78%[88] 公司子公司相关情况 - 2023年9月15日公司同意华菱汽车出资3000万元设立安徽汉马发动机有限公司,占股100%,9月22日完成工商登记[90] - 2023年12月29日华菱汽车与醇氢科技签订增资合同,醇氢科技投入1920万元,其中16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增资后获34.78%股权,华菱汽车持股降至65.22% [90] - 2025年1月21日公司与马鞍山醇氢合伙共同出资3000万元设立子公司,公司出资2400万元占80% [91] - 2025年1月21日公司同意注销天津星马汽车有限公司[91] - 华菱汽车注册资本50000万元,期末总资产644198.54万元,期末净资产309129.59万元,本期净利润16879.47万元[94] - 星马专汽注册资本40000万元,期末总资产81783.78万元,期末净资产20823.35万元,本期净利润 - 91.50万元[94] - 福马零件注册资本20000万元,期末总资产103022.60万元,期末净资产30290.61万元,本期净利润 - 96.38万元[94] - 上海徽融注册资本36600万元,公司持股88.25%,期末总资产53103.90万元,期末净资产38067.80万元,本期净利润 - 980.07万元[94] 行业竞争与发展趋势 - 2024年前十大重卡企业销量占总销量的96.18%,新参与者进入难[95] - 国内重卡产品发动机主要依赖潍柴等企业,变速箱几乎全依赖法士特,部分关键配套件靠进口[96] - 重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品性能竞争、重型化与轻量化、人性化等,企业竞争重点向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转移[97][98] - 专用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掌握底盘生产资源、丰富产品线、提升产品品质和售后维修服务[98][99] 公司战略与经营计划 - 公司发展战略是以多能源技术创新为途径,健全多体系,构建新能源零部件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100] - 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包括推进“醇氢 + 电动”技术、丰富整车产品结构、提升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化、全流程优化降本增效[101] 公司面临风险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经济周期、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股票撤销风险警示不确定等风险[102][103]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运作,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105] - 公司股东大会建立与股东沟通渠道,方便中小股东参与决策,控股股东未干预公司决策和经营[106] - 公司董事会设立战略、提名、审计和薪酬与考核四个专门委员会保障规范运作[107] - 公司推进管理人员岗位工资制,将岗位工资与生产经营实绩结合考核[108] - 公司建立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以及经理层薪酬激励机制[109] - 公司制定《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防控内幕交易,报告期内未出现内幕交易现象[109] - 公司
汉马科技(600375)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