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4 - 年度业绩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1年2月28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1991年7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8] - 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为胡葆森先生(截至2024年12月31日)[1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8.67161亿港元,较2023年的3.7399亿港元下降56.9%[2] - 2024年公司毛利为946.1万港元,较2023年的4987.2万港元下降81.0%[2]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为4.94158亿港元,较2023年的3.30234亿港元增加49.6%[2]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15733亿港元,较2023年的4.64536亿港元减少47.1%[2] - 2024年公司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145.01万港元,较2023年的296.22万港元增加104.3%[2]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4.06502亿港元,较2023年的3.0022亿港元增加[3] - 2024年公司融资成本为8793.5万港元,较2023年的6553万港元增加[3] - 2024年公司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5.39149亿港元,较2023年的3.66563亿港元增加[5]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4.98港仙,较2023年的10.18港仙增加[5]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20.18536亿港元,较2023年的25.55642亿港元减少[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4.94158亿港元[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7.93249亿港元[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借贷为9.5965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仅为643.5万港元[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能偿还商业银行借贷共1.98108亿港元及应付利息2067.9万港元[14] - 2024年12月31日,因违约事件,借贷3.6008亿港元须贷款人要求时即时偿还[14] - 2024年12月31日,预定还款日期一年内的银行借贷为1.52278亿港元,原到期日超2024年12月31日的非流动部分2.0781亿港元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14] - 2024年12月31日,供应商及银行就约6.19425亿港元逾期应付款项及借款向集团提起多项诉讼[15] - 2024年12月31日后,集团已偿还108万港元[1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73,990千港元,2023年为867,161千港元,同比下降56.87%[20] - 2024年融资成本为87,935千港元,2023年为65,530千港元,同比增长34.19%[21] - 2024年年度所得税抵免总额为(279)千港元,2023年为(35,516)千港元,同比减少99.21%[23]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所占综合亏损为(464,536)千港元,2023年为(315,733)千港元,同比扩大47.13%[28]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101,096千股,2023年为3,101,207千股[28]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4.98)港仙,2023年为(10.18)港仙,同比扩大47.15%[28] - 2024年和2023年每股摊薄亏损等于各自的每股基本亏损,计算未考虑购股权影响[29]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账面值20.15042亿港元,减值拨备后为17.22876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24.04069亿港元和21.65866亿港元[30]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账面值16.12263亿港元,2023年为18.47914亿港元[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销售收入约3.7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6.9%[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约95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81.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约4.64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47.1%[37] - 2024年公司收入约374.0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867.2百万港元减少约56.9%[61] - 2024年销售成本约364.5百万港元,2023年约817.3百万港元[62] - 2024年毛利约9.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49.9百万港元减少约40.4百万港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5.8%降至2024年的2.5%[63] - 2024年其他收入约0.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2.2百万港元下降约1.7百万港元[64]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为47.3百万港元[65]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37.9百万港元,2023年约67.4百万港元[66] - 2024年行政开支约206.3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67.0百万港元增加23.6%[67] - 2024年融资成本约87.9百万港元[68]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6.4百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7;借贷约1,679.7百万港元,净借贷比率为86.0%[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产生亏损4.94158亿港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7.93249亿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借贷为9.5965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仅为643.5万港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能偿还商业银行借贷共1.8345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98108亿港元)及应付利息共19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2067.9万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因违约事件,公司借贷3.3345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6008亿港元)须贷款人要求时即时偿还,其中1.4101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52278亿港元)为一年内银行借贷,1.924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781亿港元)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80] - 2024年12月31日,供应商及银行就约5.7361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6.19425亿港元)逾期应付款项及借贷向公司提起诉讼[81] 税收相关信息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附属公司适用15%优惠税率[24] - 香港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缴税[2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4年及2023年股息[2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及2023年年度股息[70] 行业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业施工面积136.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房屋新开工面积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35] - 2024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约7.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35] - 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9%[35] - 中国交建2023年海外业务新签合同3197亿元,同比增长47.5%,2024年增长至3597亿元,同比增长12.5%,海外收入占比约20%[36] - 中国建筑2023年海外业务新签合同1860亿元,2024年境外新签合同额为2110亿元,境外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为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3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5.0亿元,全部为外部订单;新签转型升级和新业务订单1.5亿元,占比30%,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新签央国企订单金额1.6亿元,占比3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38] - 2024年承接首单海外FULL - MIC业务0.42亿元,获得海外直供PC构件项目首单1363万港元,全年签订风电塔筒合同7432万元,新签长沙嘉园美宅项目乡墅业务订单2个[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布局19家PC工厂及一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设计产能达134万立方米;2024年装配式PC构件销售合同额约4.29亿元,同比减少约73%;产量约14.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51.4%;销量约16.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43.1%[40] 公司经营管理成果 - 2024年完成海控筑友等5个项目资产盘活,佛山工厂签订股权架构协议;整体经营费用较年初平均减少335万/月[41] - 2024年完成15项制度的修订和新增,实现采购降本率2.63%;梳理11类三级授权428项关键事项[41] - 惠州工厂获“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及“宜居城市建筑”两项大奖;南京工厂获“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称号;筑友智能获评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集团连续7年上榜“2024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诚信供应商TOP10”[41][42][43]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2025年风电混塔业务与金风科技等合作,提升单项目利润率至18%[45] - 工业上楼业务推广标准化产品包,复制长沙项目经验,降低综合成本20%[46] - 水利工程业务联合安徽水利院开发模块,突破技术,降低河道治理成本30%[46] - 存量改造业务依托40万业主资源,推出套餐,目标转化率5%;装配式农房单套成本降低20%;新基建布局提升产能利用率至80%[47] - 集团构件生产误差率控制在<0.5mm,降低返工成本[51] - 东南亚地区聚焦印尼500万套保障房需求,输出MIC技术[55] - 非洲地区响应30%装配式化政策,布局肯尼亚“游牧式移动工厂”[55] - 集团坚持“科技领先”,注重研发投入,加强装配式建筑前沿技术研究[48] - 集团主持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研发RIFF体系等产品并获国家专利[49] - 集团拥有数字化管理系统,实践“家智造”战略,升级建筑质量、工期和成本[51] - 国内市场绑定国央企资源,通过EPC联合体模式承接大型基建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53] - 国际市场产品定位为别墅等低多层技术产品,采用产品聚焦战略,开展海外贸易业务[54] - 已有中核建、中国电建、中建二局与公司对接,希望进行全方位装配式建筑技术输出[57] - 公司采用“国内工厂+海外工厂”双重生产模式,通过“技术入股+本地代工”降低重资产投入[58] 公司证券交易及业绩披露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后,无重大事件[77]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该年度全面遵守规定标准[7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公司2024年度经审核年度业绩,认为业绩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编制[82] - 公司2024年经审核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2024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两网站刊发[83] 公司债务协商情况 - 公司正与供应商磋商修订逾期应付款项还款时间表,并积极开展和解安排[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