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交易集团(08036) - 2024 - 年度财报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1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7.1%[8][10][1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70万港元,较2023年溢利约190万港元减少约241.5%[8][10][20] - 2024年集团除税前亏损约290万港元,较2023年除税前溢利约190万港元减少约251.6%[14] - 2024年集团其他收入较2023年增加约19.7万港元[15] - 2024年集团员工成本扣减资本化约330万港元后为约216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7.0%[16] - 2024年折旧开支减少至约23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240万港元减少约2.6%[17] - 2024年其他经营开支约111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980万港元增加约12.3%[18]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约23.3万港元,较2023年税项开支约2.6万港元增加约25.9万港元[19] - 2024年末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3740万港元(2023年:4100万港元),流动资产达约4400万港元(2023年:约4490万港元)[21] - 2024年末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约1540万港元(2023年:520万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约960万港元(2023年:2360万港元)[21] - 2024年末集团无计息及不计息借款、银行融资及未动用无抵押银行融资[21] - 2024年集团存货采购及变动减少约30万港元,因货品销售额增加约40万港元[13] - 董事会未建议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44] - 2024年12月31日,可供分派储备约为5563.9万港元,2023年为5495.2万港元[53] - 2024年集团慈善捐款18.5万港元,2023年为10万港元[54] - 2024年向五大客户销售占总销售约28.4%,2023年为25.1%,最大客户销售占约7.3%,2023年为6.4%[55] - 2024年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采购总额约86.9%,2023年为97.3%,最大供应商采购占约32.8%,2023年为41.2%[55] - 2024年收益为31,190千港元,较2023年的37,632千港元有所下降[144] - 2024年经营亏损2,701千港元,而2023年经营溢利2,029千港元[14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2,715千港元,2023年则为溢利1,919千港元[14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4,925千港元,2023年为21,772千港元[14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44,039千港元,2023年为44,883千港元[14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6,591千港元,2023年为3,925千港元[145] - 2024年资产净值为60,380千港元,2023年为62,568千港元[145] - 2024年确认以股本结算以股份支付之款项为280千港元,2023年为125千港元[147] - 2024年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归属之股份为434千港元,2023年为610千港元[147]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24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为0.17港仙[14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2948千港元,2023年溢利1945千港元[148]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009千港元,2023年所得现金净额为5529千港元[148]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711千港元,2023年为3762千港元[148]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91千港元,2023年为1693千港元[14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4411千港元,2023年增加净额为74千港元[14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前台交易方案服务收益约1550万港元,较2023年约1730万港元减少约10.8%[12] - 2024年安装及订制服务收益约320万港元,较2023年约460万港元减少约30.0%[12] - 2024年管理云端服务收入约190万港元,较2023年约280万港元减少约33.5%[12] - 2024年其他服务收入约130万港元,较2023年约240万港元减少约45.6%[12]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2024年末集团有53名全职雇员(2023年:50名)[31]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扣除无形资产资本化约330万港元(2023年:110万港元)后,约为2160万港元(2023年:2320万港元)[31] - 卢志豪52岁,为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在软件行业及应用科技改善金融业务程序方面有逾20年经验[34] - 陈嘉恩32岁,于2024年5月13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35][57] - 陈智光53岁,2018年6月19日获委任为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审计及税务方面有逾30年经验[36] - 欧阳宝丰57岁,2018年6月19日获委任为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物业开发等金融事宜有逾32年经验[36] - 廖健昇56岁,2018年6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香港法律行业有逾30年经验[38] - 刘瑞源61岁,为集团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在金融及一般管理有逾30年经验[40] - 刘瑞源自2006年11月至2024年12月为凯顺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40] - 2024年12月10日,联交所GEM上市委员会公开潜谴责刘瑞源,因其违反GEM上市规则[40] - 刘瑞源须出席21个小时的监管及法律主题以及GEM上市规则合规培训且已完成[4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男女比例约为0.40[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0至100万港元薪酬的高级管理层(董事除外)雇员人数为1人[108] - 公司秘书刘瑞源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12] 公司上市及运营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19年2月19日在联交所GEM上市[42][149] - 公司于2016年5月23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149] - 综合财务报表以千港元呈列,港元是公司功能货币及集团呈列货币[149] - 2023年12月19日董事会提议第三次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于2024年1月12日的股东特别大会通过[131] - 核数师认为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真实而中肯反映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132] - 核数师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进行审计,相信所获审计凭证能为审计意见提供基础[133] - 2024年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51]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5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于2026年1月1日生效[15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对财务报表呈列方式引入重大变动,公司董事正评估其影响[154] - 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需使用关键会计估计和管理层判断[155]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12月31日的财务报表[157] - 外币交易按交易当日汇率换算,货币资产和负债按报告期末汇率换算[15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和减值亏损列账,电脑软件折旧年率10%,傢俬及装置、办公室设备、电脑设备折旧年率20%,汽车折旧年率33%[160]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盈亏为出售所得款项净额与资产账面价值之差[161] - 财务状况表资产及负债按收市汇率换算,收支按期内平均汇率换算,汇兑差额于其他全面收益确认并累计[162] - 研究活动支出在产生期间确认为支出,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符合条件时确认,按成本减累计摊销和减值亏损列账,摊销按5年直线法计算[163] - 租赁开始日,公司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短期租赁除外,低价值资产租赁按情况决定是否资本化[164] - 资本化租赁负债初始按租赁期内应付租赁付款现值确认,用隐含利率或递增借款利率贴现[164] - 使用权资产初始按成本计量,后续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亏损列账[165] - 未满足特定条件时,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开支不计入成本[166] - 未来租赁付款等变动或租赁修改时,需重新计量租赁负债[167] - 公司先确认收益后有收款资格时确认合约资产,客户先付款或公司有收款权利时确认合约负债[168] - 安装及定制服务合约用成本比例法随时间确认收入,里程碑付款与已确认收入有差异时确认合约负债或应收账款[169] - 合约结果无法合理计量时,收益在预计可收回成本范围内确认,成本超代价余额时确认拨备[170] - 公司成为合约订约方时确认金融资产及负债,初始按公平值计量,交易成本处理有不同方式[171] - 公司自资产获现金流合约权利届满或转让资产大部分风险回报时终止确认金融资产,义务解除等时终止确认金融负债[171][172] - 金融资产按交易日基准确认及终止确认,后续按摊销成本或公平值计量[173] - 债务投资分为按摊销成本、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可划转)、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三个计量类别[175] - 应收账款于公司获得无条件收取代价权利时确认,后续按摊销成本减信贷亏损拨备计量[17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银行现金、短期高流通性投资等,需评估预期信贷亏损[177]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初步按公平值确认,后续按摊销成本计量[178] - 金融负债持作买卖用途或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时,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178] - 普通股分类为股本,按已收所得款项扣除直接发行成本列账[179] - 为股份奖励计划持有的股份从权益总额中扣除,相关成本按情况处理[179] - 收益于货品或服务控制权转移至客户时确认,按承诺代价金额计量[181] - 提供服务收益按履约进度在合约期间确认,采用投入法计量[181] - 销售硬件及软件产品收益在转让产品控制权时确认,交付时确认应收账款[184] - 雇员年假及长期服务假期权利在享有权利时确认,病假及产假权利在休假时确认[185] - 集团为雇员提供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供款按雇员基本薪金百分比计算[185] - 离职福利在集团无能力提供福利或确认重组成本涉及支付时确认[185] - 购股款项按授出日期股本工具公平值计算,在归属期间直线法支销[186] - 股份奖励计划酬金支出参照奖励股份公平值,按直线法在授予期入账[186] - 有合理保证遵守条件并收取补助时确认政府补助[187] - 所得税包括即期税项和递延税项,即期税项按应课税溢利计算[188] - 递延税项按资产及负债账面价值与税基差额确认[188] - 评估所得税不确定因素时,考虑税务机关接纳可能性[190] - 公司确认以摊销成本、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的预期信贷亏损的亏损拨备,更新金额反映自金融工具首次确认以来信贷风险的变化[192][194] - 公司总是确认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的整个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不包括单独评估已产生信贷减值的债务人,预期信贷亏损使用拨备矩阵估计并调整[192][194] - 若金融工具信贷风险自初步确认以来大幅增加,公司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若未大幅增加,计量与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等额的亏损拨备[194] - 评估金融工具信贷风险是否大幅增加时,公司将结算日与初始确认日的违约风险比较,考虑定量和定性资料[195] - 若合约付款逾期超过30日,公司假定金融资产信贷风险自初步确认起显著增加,除非有合理证据证明并非如此[195] - 若金融工具被确定为具有低信贷风险,公司假设其信贷风险自初步确认起并无显著增加[195] - 金融工具在违约风险低、债务人短期内具备雄厚实力履行合约现金流量责任等情况被确定为具有低信贷风险[195] - 若资产有“投资级别”的外部信贷评级或无外部评级但公司认为信贷风险低,资产的内部评级为“履约”[196] - 公司定期监察确定信贷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所用标准的成效,并视情况修订标准[196] - 公司认为,就内部信贷风险管理而言,应收账款符合某些条件时构成违约事件[197] - 金融资产逾期超90日,集团视作已发生违约,除非有合理及有理据支持资料证明较宽松违约标准更适用[198] - 当一项或多项对金融资产之估计未来现金流量造成负面影响之事件发生时,代表金融资产已信贷减值[199] - 债务人陷入严重财政困难且无实际收回款项可能(如债务人被清盘或进入破产程序,或应收账款逾期两年,以较早发生者为准),集团会撇销金融资产[199] - 交易对方违反财务契诺是信贷减值证据[200] - 内部或外部资料显示债务人不大可能向债权人支付全数款项是信贷减值证据[200] - 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出现重大财政困难是信贷减值证据[200] - 违反合约(如拖欠或逾期)是信贷减值证据[200] - 贷款人因交易对方财政困难给予让步是信贷减值证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