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嘉瑞国际(00822) - 2024 - 年度业绩
嘉瑞国际嘉瑞国际(HK:00822)2025-03-28 19:1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481802千港元,较2023年的1282495千港元增长15.5%[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29866千港元,较2023年的238395千港元下降3.6%[3]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61306千港元,较2023年的28435千港元增加115.6%[3] - 2024年公司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69079千港元,较2023年的66250千港元增长4.3%[3]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6.86港仙,较2023年的3.18港仙增加115.7%[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67074千港元,较2023年的29408千港元增加128.1%[5] - 2024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 - 77847千港元,较2023年的 - 20716千港元减少275.8%[6]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63191千港元,较2023年的883316千港元下降2.3%[7]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025106千港元,较2023年的837175千港元增长22.4%[7]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11892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254597千港元下降5.2%[8] - 2024年综合收入为14.81802亿港元,2023年为12.82495亿港元,同比增长15.54%[19] - 2024年综合亏损为6707.4万港元,2023年为2940.8万港元,亏损扩大128.08%[19] - 2024年综合折旧及摊销为1.07822亿港元,2023年为9332.7万港元,同比增长15.53%[20]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319.8万港元,2023年为2112.9万港元,同比增长9.8%[23]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286.6万港元,2023年为533.2万港元,同比增长141.29%[2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546.5万港元,2023年为抵免300.1万港元[24]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6.1306亿港元,2023年为2.8435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计算中使用的已发行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均为8.937614亿股[2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4.90529亿港元,票据应收款项1398.1万港元,总计5.0451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4.08201亿港元、971.1万港元,总计4.17912亿港元[2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2.86419亿港元,2023年为2.14513亿港元[29] - 2024年整体总收入14.81802亿港元,按年增长约15.5%,2023年为12.82495亿港元;综合净亏损6.1306亿港元,2023年为2.8435亿港元;毛利2.29866亿港元,2023年为2.38395亿港元,毛利率约为15.5%,2023年为18.6%[30] - 2024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6907.9万港元,2023年为6625万港元[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有限制银行存款和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399亿港元(2023年:1.963亿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借款总额约为2.039亿港元(2023年:6451.8万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净额为3600.3万港元(2023年:1.318亿港元)[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4.019亿港元(2023年:4.383亿港元)[4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10.251亿港元(2023年:8.372亿港元),流动负债约6.232亿港元(2023年:3.98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6(2023年:2.1)[44]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塑胶业务收入6.80556亿港元,增加约17.5%,占整体收入约45.9%,2023年为5.79277亿港元,占比45.2%[32] - 2024年镁合金业务收入4.62578亿港元,显著增长约34.1%,占整体收入约31.2%,2023年为3.45052亿港元,占比26.9%[33] - 2024年铝合金业务收入2.42569亿港元,增加约6.2%,占整体收入约16.4%,2023年为2.28366亿港元,占比17.8%[34] - 2024年锌合金业务收入约4891.7万港元,下跌约37.6%,占整体收入3.3%,2023年为7835.5万港元,占比6.1%[35] - 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4718.2万港元,下降约8.3%,2023年为5144.5万港元[36]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编制,遵循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及公司条例披露要求[10] - 集团于2024年1月1日起首次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诠释修订本[11]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变更借款分类会计政策,但未改变借款分类,未进行追溯调整[12] - 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若干新准则及诠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生效,集团未提早应用[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对财务报表呈列方式引入重大变动[13][15] - 公司董事正评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对综合财务报表呈列及披露的影响[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生效[15] 公司业务结构情况 - 集团业务分为9个(2023年:9个)营运部门,呈报分部为提供不同产品的策略业务单位[16] - 提供汽车维修服务、销售特别种类车辆及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合并为汽车动力系统分部[16] 公司收入地区及客户分布情况 - 2024年香港收入为1146.23万港元,中国(除香港)为7442.97万港元,美国为5434.91万港元,其他地区为793.91万港元[21] - 2024年来自客户a的收入为4691.77万港元,客户b为1618.78万港元[22] 公司税务政策情况 - 香港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出部分按16.5%征税[25] - 中国附属公司法定税率为25%,四间附属公司获15%税率优惠[25] 行业市场数据情况 -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090万辆,按年升幅40.7%,在中国零售乘用车销量中占比47.6%,预计2025年零售销量达1330万辆,增长率20%,渗透率57%[39] - 202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经济增长3.2%,预计2025年和2026年将录得3.3%的稳定增长,中国期望2025年实现5%的增长目标[41] 公司业务成果情况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流动性稀土镁合金实现0.45毫米的超薄壁厚[38] - 芜湖制造基地吸引近200家航天供应链企业参与,核心零部件自给率达100%[40]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约4550名,2023年12月31日为4762名[50] 公司股息及股份相关情况 - 董事会决议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52]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7日至5月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3] - 2024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4] 公司股权交易情况 - 2024年12月23日,公司附属公司出售目标公司40%股权,总现金代价为人民币1000万元[48] 公司管理层变动情况 - 公司主席李远发自2024年12月31日起暂接任行政总裁职务[58] 公司委员会组成及人员变动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江启铨为主席[59] - 提名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孙启烈教授为主席[60] - 陆东自2024年5月31日起不再担任审核委员会成员[59] - 初维民自2024年12月31日起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60] - 邓观瑶自2024年5月31日起担任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59][60] - 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薪酬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孙启烈教授[61] - 陆东先生和初维民先生分别于2024年5月31日和2024年12月31日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61] - 公司于2020年10月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现由5人组成,主席为黄永铨先生[62] - 初维民先生自2024年12月31日起不再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62] 公司合规及审核情况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全面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64] 公司公告相关情况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66] - 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