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嘉瑞国际(00822)
icon
搜索文档
嘉瑞国际(0082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9:1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481802千港元,较2023年的1282495千港元增长15.5%[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29866千港元,较2023年的238395千港元下降3.6%[3]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61306千港元,较2023年的28435千港元增加115.6%[3] - 2024年公司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69079千港元,较2023年的66250千港元增长4.3%[3]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6.86港仙,较2023年的3.18港仙增加115.7%[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67074千港元,较2023年的29408千港元增加128.1%[5] - 2024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 - 77847千港元,较2023年的 - 20716千港元减少275.8%[6]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63191千港元,较2023年的883316千港元下降2.3%[7]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025106千港元,较2023年的837175千港元增长22.4%[7]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11892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254597千港元下降5.2%[8] - 2024年综合收入为14.81802亿港元,2023年为12.82495亿港元,同比增长15.54%[19] - 2024年综合亏损为6707.4万港元,2023年为2940.8万港元,亏损扩大128.08%[19] - 2024年综合折旧及摊销为1.07822亿港元,2023年为9332.7万港元,同比增长15.53%[20]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319.8万港元,2023年为2112.9万港元,同比增长9.8%[23]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286.6万港元,2023年为533.2万港元,同比增长141.29%[2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546.5万港元,2023年为抵免300.1万港元[24]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6.1306亿港元,2023年为2.8435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计算中使用的已发行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均为8.937614亿股[2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4.90529亿港元,票据应收款项1398.1万港元,总计5.0451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4.08201亿港元、971.1万港元,总计4.17912亿港元[2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2.86419亿港元,2023年为2.14513亿港元[29] - 2024年整体总收入14.81802亿港元,按年增长约15.5%,2023年为12.82495亿港元;综合净亏损6.1306亿港元,2023年为2.8435亿港元;毛利2.29866亿港元,2023年为2.38395亿港元,毛利率约为15.5%,2023年为18.6%[30] - 2024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6907.9万港元,2023年为6625万港元[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有限制银行存款和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399亿港元(2023年:1.963亿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借款总额约为2.039亿港元(2023年:6451.8万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净额为3600.3万港元(2023年:1.318亿港元)[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4.019亿港元(2023年:4.383亿港元)[4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10.251亿港元(2023年:8.372亿港元),流动负债约6.232亿港元(2023年:3.98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6(2023年:2.1)[44]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塑胶业务收入6.80556亿港元,增加约17.5%,占整体收入约45.9%,2023年为5.79277亿港元,占比45.2%[32] - 2024年镁合金业务收入4.62578亿港元,显著增长约34.1%,占整体收入约31.2%,2023年为3.45052亿港元,占比26.9%[33] - 2024年铝合金业务收入2.42569亿港元,增加约6.2%,占整体收入约16.4%,2023年为2.28366亿港元,占比17.8%[34] - 2024年锌合金业务收入约4891.7万港元,下跌约37.6%,占整体收入3.3%,2023年为7835.5万港元,占比6.1%[35] - 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4718.2万港元,下降约8.3%,2023年为5144.5万港元[36]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编制,遵循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及公司条例披露要求[10] - 集团于2024年1月1日起首次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诠释修订本[11]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变更借款分类会计政策,但未改变借款分类,未进行追溯调整[12] - 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若干新准则及诠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生效,集团未提早应用[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对财务报表呈列方式引入重大变动[13][15] - 公司董事正评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对综合财务报表呈列及披露的影响[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生效[15] 公司业务结构情况 - 集团业务分为9个(2023年:9个)营运部门,呈报分部为提供不同产品的策略业务单位[16] - 提供汽车维修服务、销售特别种类车辆及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合并为汽车动力系统分部[16] 公司收入地区及客户分布情况 - 2024年香港收入为1146.23万港元,中国(除香港)为7442.97万港元,美国为5434.91万港元,其他地区为793.91万港元[21] - 2024年来自客户a的收入为4691.77万港元,客户b为1618.78万港元[22] 公司税务政策情况 - 香港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出部分按16.5%征税[25] - 中国附属公司法定税率为25%,四间附属公司获15%税率优惠[25] 行业市场数据情况 -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090万辆,按年升幅40.7%,在中国零售乘用车销量中占比47.6%,预计2025年零售销量达1330万辆,增长率20%,渗透率57%[39] - 202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经济增长3.2%,预计2025年和2026年将录得3.3%的稳定增长,中国期望2025年实现5%的增长目标[41] 公司业务成果情况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流动性稀土镁合金实现0.45毫米的超薄壁厚[38] - 芜湖制造基地吸引近200家航天供应链企业参与,核心零部件自给率达100%[40]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约4550名,2023年12月31日为4762名[50] 公司股息及股份相关情况 - 董事会决议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52]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7日至5月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3] - 2024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4] 公司股权交易情况 - 2024年12月23日,公司附属公司出售目标公司40%股权,总现金代价为人民币1000万元[48] 公司管理层变动情况 - 公司主席李远发自2024年12月31日起暂接任行政总裁职务[58] 公司委员会组成及人员变动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江启铨为主席[59] - 提名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孙启烈教授为主席[60] - 陆东自2024年5月31日起不再担任审核委员会成员[59] - 初维民自2024年12月31日起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60] - 邓观瑶自2024年5月31日起担任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59][60] - 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薪酬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孙启烈教授[61] - 陆东先生和初维民先生分别于2024年5月31日和2024年12月31日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61] - 公司于2020年10月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现由5人组成,主席为黄永铨先生[62] - 初维民先生自2024年12月31日起不再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62] 公司合规及审核情况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全面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64] 公司公告相关情况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66] - 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6]
嘉瑞国际(0082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1 16:42
中期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財務業績[8] - 董事會欣然宣佈本集團的未經審核中期財務業績[8] - 本集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財務業績[8] -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未經審核中期財務業績[8] - 2024年上半年的未經審核中期財務業績[8] 财务数据 - 收入为614,102千港元,同比增长15.5%[9] - 毛利为84,721千港元,同比下降17.8%[9] - 经营虚损为44,066千港元,同比扩大106.5%[9] - 期内虚损为53,095千港元,同比增加133.3%[9] - 每股基本虚损为5.61港仙,同比增加130.9%[11] - 存货为213,969千港元,同比增加33.8%[15] - 貿易及票據應收款項為376,553千港元,同比下降9.9%[15] - 銀行借款為199,995千港元,同比增加215.6%[15] - 資產淨值為1,190,370千港元,同比下降5.1%[17] 主营业务 - 本集团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鋅、鎂及鋁合金、塑膠產品及零部件、照明產品貿易、提供汽車維修服務、銷售特別種類車輛、提供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及生產智能家居及其他產品[26] 公允价值计量 - 本集团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账面值与其各自的公平值相近[38] - 公平值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于计量日期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将收取或转让负债将支付的价格[38] - 公平值计量使用公平值层级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报价,第二层为除第一层报价外的可观察参数,第三层为不可观察参数[39] - 本集团的政策是确认导致转让的事件或情况变化当日的任何三个层级之间的转入和转出[40] - 公司持有的商业用途租赁土地位于香港和中国,总公平值为222,778千港元[47]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44,785千港元[47] - 公司从非控股权益方获得的贷款公平值为1,185千港元[47] - 公司租赁土地和非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值计量采用第三层级[44][45] - 公司租赁土地和非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值变动分别确认在其他综合收益和损益中[47] - 公司公平值计量采用外部估值专家进行评估,主要采用近期市场交易的已调整单位价格作为不可观察输入值[52] - 公司非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值为44,78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272千港元有所下降[53] - 公司位于中国深圳市平湖镇鵝公嶺村的土地使用权公平值为9,44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700千港元有所下降[53] - 公司位于中国惠州市大亞湾西區的土地使用权公平值为157,635千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161,800千港元有所下降[56] - 公司位於中國安徽省蕪湖市的土地使用權公平值為9,174千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9,400千港元有所下降[59] - 公司位於中國深圳市寶安區的土地使用權公平值為6,333千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6,413千港元有所下降[61] 分部信息 - 本集團目前業務分為九個營運部門,包括鋅、鎂、鋁合金、塑膠產品和零部件、照明產品貿易、提供汽車維修服務、銷售特別種類車輛、提供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以及生產智能家居及其他產品[71] - 營運部門包括提供汽車維修服務、銷售特別種類車輛及提供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已合併為汽車動力系統分部,因其產品及服務具有類似的經濟特徵[71] - 本集團的其他經營分部包括生產智能家居及其他產品,但均未達到決定可呈報分部的任何量化門檻[71] - 分部溢利或虧損不包括利息收入、政府補助金、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平值淨收益、攤分聯營公司溢利╱(損失)、增購之收益、註銷附屬公司損失、融資成本、企業開支及所得稅(開支)╱抵免[71] - 主要經營決策者不報告或使用分部資產和負債[71] 收入确认 - 收入主要來自於壓鑄產品306,633千港元、塑膠產品234,670千港元、模具31,898千港元及其他40,901千港元[82] - 於某一時點轉移產品的收入為542,914千港元,於一段時間轉移產品的收入為71,188千港元[79] - 貿易及票據應收款項為376,553千港元,合約資產為7,659千港元,合約負債為17,453千港元[85] - 期初確認的合約負債8,015千港元已於本期確認為收入[86] 费用和其他收支 - 期內錄得綜合虧損53,095千港元,主要由於分部虧損36,696千港元、企業開支10,370千港元及融資成本5,642千港元[76] - 期內折舊及攤銷費用為45,360千港元,存貨撥備回撥及減值虧損為1,808千港元[74] - 期內政府補助金收入為1,241千港元,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收益為739千港元[76] - 其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145.8万港元、客户报销收回261.1万港元、废料销售348.5万港元、政府补助金124.1万港元和其他335.4万港元[88] - 融资成本包括银行借款利息开支451.1万港元和租赁负债利息开支113.1万港元[89
嘉瑞国际(0082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19:28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14,10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31,611千港元增长15.5%[1] - 同期,公司毛利为84,721千港元,较2023年的103,136千港元下降17.9%[1]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50,097千港元,较2023年的21,703千港元增加130.8%[1] -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7,229千港元,较2023年的23,423千港元下降69.1%[1] - 基本每股亏损为5.61港仙,较2023年的2.43港仙增加130.9%[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6.14102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5.31611亿港元增长15.52%[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亏损5309.5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276.2万港元亏损扩大133.26%[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利息收入145.8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59.8万港元下降43.88%[13][1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124.1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94.3万港元下降57.83%[13][14]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借款利息开支4511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1131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1709千港元和347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4126千港元,2023年为抵免1493千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486843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382974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8893千港元,低于2023年的22865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雇员薪金、花红及津贴224505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149504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50097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21703千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上升约15.5%至6.14亿港元,毛利下跌约17.9%至8472.1万港元,毛利率为13.8% [2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77,02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83,316千港元略有下降[4] - 同期,流动资产为919,96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37,175千港元有所增加[4] - 流动负债为545,85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8,871千港元有所上升[5] - 流动资产净值为374,11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8,304千港元有所下降[5] - 资产净值为1,190,37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54,597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376553千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417912千港元[2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214538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的214513千港元基本持平[2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限制银行存款和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5298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6319亿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计息借款总额约为2.01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451.8万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净额约为5180.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1801亿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741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8304亿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1.7,2023年12月31日未提及对比数据[40] 各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锌合金收入3018.8万港元,镁合金收入1.99916亿港元,铝合金收入9666.6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塑胶产品和零部件收入2.68981亿港元,照明产品贸易收入1519.8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收入298.3万港元,其他经营分部收入17万港元[12] - 塑胶业务收入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约41.4%至2.69亿港元,占总收入约43.8% [26] - 镁合金业务收入增长约25.6%至1.99亿港元,占总收入约32.6% [27] - 铝合金业务收入下跌约17.8%至9666.6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5.7% [28] - 锌合金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6.2%至3018.8万港元,占总收入约4.9% [29] - 其他业务收入下降约36.1%至1835.1万港元 [30]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首次应用四项修订本准则[8] - 香港会计师公会修订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应用,预计对公司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0]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公司正评估其影响[10]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为零港仙[20] - 公司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零港仙)[47] 公司业务发展与合作 - 公司对2024年下半年持审慎乐观态度,将继续横向及纵向扩张 [31] - 2024年6月公司获国内领先飞行器制造商订单,进入“低空经济”供应链 [32] - 公司与飞行器及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头公司合作开发镁合金轻量化电子控制及电驱产品 [32] - 公司与研发伙伴合作成功开发出满足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阻燃性能要求的材料产品 [34] - 公司新一代超高导热镁合金导热系数从第一代的110W/(m • K)提升至140W/(m • K)[35] - 公司采用“中国 + 墨西哥”两地生产策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及物流成本,吸引更多订单[36] - 公司正积极在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寻找机遇,探索3D定制打印、智能电子及氢经济等新兴领域[37] - 公司预计开发一系列特种材料用于半固态设备成型,提高在各个铸造行业的市场份额[35] 人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约有4430名全职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4762名[4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8] 企业管治 - 期内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分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49] - 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江启铨先生为主席,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接受非审计服务聘用前需确认独立性[50] - 提名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孙启烈教授为主席[51] - 薪酬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孙启烈教授为主席[52] - 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行政总裁等组成,初维民先生为主席,余伟秦先生自2024年8月26日起获委任为新成员[53]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之“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董事期内全面遵守[5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55]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7]
嘉瑞国际(0082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7:07
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为1,282,495千港元,较2022年下降[4] - 公司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18港仙,较2022年下降[4] - 公司2023年各业务部门收入占比分别为45.2%(镁合金压铸)、26.9%(铝合金压铸)、17.8%(塑料注塑)[5] - 2023年度集团营收为1,282,495,000港元,净亏损为28,435,000港元[10] - 本年度整体收入较去年下降约14.8%,为1,282,495,000港元[30] - 塑料业务收入下降约18.0%,为579,277,000港元,占整体收入约45.2%[34] - 鎂合金业务收入下降约23.5%,为345,052,000港元,占整体收入约26.9%[36] - 鋁合金业务收入增加约20.0%,为228,366,000港元,占整体收入约17.8%[38] - 鋅合金业务收入下降约21.1%,为78,355,000港元,占整体收入约6.1%[40] 公司发展战略 - 面对新挑战,公司制定了新的中期策略以应对全球贸易和物流的复杂局势[17] - 公司在2023年投资于在中国陕西省建设上游鎂深加工项目[19] - 公司完成了对Global Plastic Solutions Group的收购,拥有墨西哥的塑料产品制造和组装基地[21] - 公司积极在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寻找市场机遇,打算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子领域进一步探索前景[23] - 公司致力于创新、多元化和战略扩张,以推动可持续增长并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25] 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 - 嘉瑞在2023年获得了壓鑄行业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了多项声誉奖项[12] - 嘉瑞成功推出自主研发的低地台石油气增程小巴[14] - 高导热镁合金和斥菌塑料的研发获得广泛赞誉[50][51] - 高导热镁合金已投入量产,预计需求潜力巨大[52] - 斥菌塑料年产能250吨的试验生产设施已建成[54] - 集团计划通过积极营销和定向推广进一步渗透3C、汽车、医疗保健等行业[56] 市场拓展及合作 - 公司已成为中国各类车辆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的关键角色[60] - 公司已成为垂直整合的镁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全面的金属解决方案[63]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在2023年显著增长,预计将继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65] - 公司在2023年推出自主研发的低地台LPG增程小巴,获得当局认证并受到好评[67] - 公司与一家游泳池底清洁机器人开发商展开合作,帮助客户快速提升并稳定质量,最终赢得市场[79] - 公司预计具有专利技术的AI智能泳池清洁机器人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发展为相当大的市场份额[80] 公司治理及人员情况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拥有约4,762名全职员工,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了1,012名员工[101] - 公司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套餐,包括退休计划、医疗福利和奖金,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员工[101] - 公司定期举办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课程,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团队精神[103] - 公司创始人李遠發先生拥有40多年的压铸行业经验,持有中国燕山大学材料工程硕士学位,曾获多个行业荣誉奖项[106]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详细信息见第21至26页[185]
嘉瑞国际(0082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21:12
公司业绩 - 二零二三年度全年业绩收入为1,282,495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14.8%[1] - 毛利为238,395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28.9%[1]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的净利润为虧損28,435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138.0%[1] -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66,250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63.9%[1] 资产负债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机器及设备为505,610千港元,较上一年增长2.7%[5] - 流动资产中,存货为159,822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16.9%[5] - 非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为26,042千港元,较上一年增长105.1%[6] - 股本为89,376千港元,储备为1,154,956千港元[6] 会计准则修订 - 本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和第12号修订,对会计估计和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及负债相关的递延税项进行了调整[11] - 修订的会计政策披露规定可能会影响一般用途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的决策[13] - 修订要求披露重大交易、其他事项或情况的会计政策信息,不得掩盖重大信息[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修订了重要性判断,指导实体如何判断会计政策信息是否重大[15]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经营生产和销售鋅、鎂、鋁合金、塑膠产品及零部件[8] -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生产销售多种产品和提供服务,分为九个经营部门,其中汽车动力系统部门表现突出[28][29][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汽车动力系统部门收入为128.25亿港元,部门溢利为-11.79亿港元[33] 展望与策略 - 展望2024年,公司保持审慎乐观看法,预计消费者信心将增强,但全球贸易动态仍存在担忧[55] - 公司制定了“四新”策略,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受到市场欢迎[56] - 公司在未来几年将利用其全球品牌可靠的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声誉,通过实施“四新”策略抓住新机遇,巩固在商业环境中的领导地位[73] 财务状况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拥有196,319,000港元的有限制银行存款和银行及现金结余,借款总额约为64,518,000港元[75]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约为438,304,000港元,流动比率为2.1[77] 公司治理 - 公司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需在2024年5月27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前提交相关文件[87] - 公司成立了審核委員會,主要職責包括審閱財務報告、推薦核數師任免、監察內部財務匯報程序等[91] - 公司设立了提名委員會,负责檢討董事會結构、獨立性、提供董事任免建议等[92] - 公司成立了薪酬委員會,職責包括提供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政策建议、審閱股份計劃等[93]
嘉瑞国际(0082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1 16:4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 - 公司主要经营地点为香港九龙九龙湾宏光道一号亿京中心B座29楼A室[1]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收入为531,611千港元[6] - 毛利为103,13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7] - 其他收入为12,65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7]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22,76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4,762千港元的盈利情况恶化[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为净亏损11,67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26,073千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净亏损34,44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11,311千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公司股本为89,376千港元,保留盈利为816,857千港元,总资产净值为1,237,836千港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06,258千港元[12]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和设备支出为25,445千港元[12] - 公司银行贷款新增20,000千港元[12] - 公司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净增加19,311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259,694千港元[12] 资产负债情况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植物及设备为477,688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257,716千港元,商誉为2,654千港元[9] - 流动资产中,存货为166,059千港元,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为323,475千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为259,694千港元[9] - 流动负债中,贸易应付款项为161,740千港元,银行借款为55,270千港元,租赁负债为10,940千港元[9] 公司业务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鋅、鎂和鋁合金以及塑膠產品和零部件、照明產品贸易、生产智能家居产品、提供汽车维修服务、销售特别种类车辆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531,611千港元,其中鋅合金、鎂合金、鋁合金、塑膠和其他产品分别为36,007千港元、159,106千港元、117,548千港元、190,213千港元和28,737千港元[70] 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持有的股份中,李遠發先生持有44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49.23%[192] - 除上述披露外,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未与任何方达成安排,以使公司董事或其配偶或未满18岁的子女通过购买公司或其他法人股份或债券获益[197]
嘉瑞国际(0082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19:14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531,61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93,717千港元减少23.4%[1] - 同期,公司毛利为103,13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5,428千港元减少33.6%[1]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1,703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溢利18,502千港元,同比下降217.3%[1] -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23,42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2,302千港元减少67.6%[1] - 基本每股亏损为2.43港仙,2022年同期为每股盈利2.07港仙,同比下降217.4%[1]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来客户收入为531,611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693,71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3.37%[22] - 2023年上半年呈报分部总亏损为17,156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呈报分部总溢利为27,248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和摊销为41,685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48,122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综合亏损为22,762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综合溢利为14,762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2,654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10,090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2,056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1,767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1,493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3,836千港元[23][2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约23.4%至5.31611亿港元,毛利下跌约33.6%至1.03136亿港元,毛利率为19.4% [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录得净亏损2170.3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净利润1850.2万港元 [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为2342.3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7230.2万港元 [34] - 塑料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约39.0%至1.90213亿港元,占总收入35.8% [35] - 镁合金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下降约27.5%至1.59106亿港元,占总收入约29.9% [37] - 铝合金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大幅增长约41.3%至1.17548亿港元,占总收入约22.1% [38] - 锌合金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约31.3%至3600.7万港元,占总收入约6.8% [39] - 其他业务收入增加约7.4%至2873.7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2676.7万港元[40]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799,07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4,489千港元略有减少[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819,62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06,171千港元有所减少[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38,59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2,742千港元有所减少[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37,83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90,276千港元有所减少[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07576亿港元,票据应收款项为1589.9万港元 [3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6174亿港元 [3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净额约2.0528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6207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4.8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33亿港元有所下降;流动资产约8.20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06亿港元有所下降;流动负债约3.3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3亿港元有所下降;流动比率约为2.4,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5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5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资产作为抵押[60] 会计准则应用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由单一交易所产生资产及负债相关的递延税项”[12] - 公司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对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综合财务状况表无重大影响,主要影响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披露[15] 业务结构 - 公司业务分为七个营运部门,呈报分部为五个策略业务单位,其他经营分部未达可呈报分部量化门槛[19][20] 税收政策 - 在两级制利得税制度下,香港成立的合资格法团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200万港元以上按16.5%征税,公司实体溢利未达标准按16.5%征税[24]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 [29]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2年为0.3港仙[67] 全球经济形势 - 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3.0%[41]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制定“四新”长期发展策略[42] - 公司计划投资陕西镁产业链上游业务[49] 产品与研发 - 公司为各类车辆提供轻量化产品,开发大型铝及镁合金零部件和综合电子系统零部件[43] - 自主研发低地台石油氣增程小巴预计2024年获许可推向市场[45] - 公司在高導熱鎂合金和斥菌塑料研发有突破,相关产品询盘和试产增加[46] - 新能源商用车镁合金仪表盘骨架减重率达55%,且生产成本更低[47] 行业前景 - 中国汽车行业镁合金消耗量预计2025年达35.32万吨,2030年达71.12万吨[51] 重大交易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61] - 2023年7月5日完成收购Avery Plastics及GPS各自已发行股本的90%,代价为180万美元,加上约31.4万美元的股东贷款[64] 证券交易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8] 企业管治 - 期内公司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守则条文[69] - 公司设有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分别履行相应职责[70][71][72] - 公司于2020年10月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制定职权范围[73] - 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监察及检讨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工作[73] - 风险管理委员会现由行政总裁初维民等四人组成,首席财务总监司徒世昌于2023年7月31日起不再担任成员[73]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之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期内全面遵守规定准则[7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75] 董事会成员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6]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约有3810名全职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50名有所增加[62]
嘉瑞国际(0082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7:17
公司业绩 - 公司2022年收入为1,504,439千港元,较2021年的1,714,549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2022年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为74,844千港元,较2021年的131,139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8.37港仙,较2021年的14.67港仙有所下降[5] - 公司2022年每股總股息为2.3港仙,较2021年的4.0港仙有所下降[5] - 公司2022年派息比率为27.5%,较2021年的27.3%略有上升[5] - 本年度集團收入為1,504,439,000港元,比去年下降12.3%,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為74,844,000港元,下降42.9%[11][26][27] - 集團毛利下降28.2%,毛利率約為22.3%[27][28] - 集團提出派發每股2.0港仙的末期股息,派息率約27.5%[11] - 本集团的 EBITDA 达到约 183,767,000 港元,较 2021 年的 248,716,000 港元有所下降[29] 业务部门收入占比 - 公司2022年鎂合金壓鑄业务收入占比为47.0%,为最大的业务部门[6] - 公司2022年塑膠注塑业务收入占比为30.0%,为第二大的业务部门[6] - 公司2022年鋅合金壓鑄业务收入占比为12.7%,为第三大的业务部门[6] - 塑料业务收入下降约 26.7%,达到 706,584,000 港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 47.0%[30] - 镁合金业务收入略有增长约 8.6%,达到 451,100,000 港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 30.0%[33] - 铝合金业务收入增长约 31.8%,达到 190,367,000 港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 12.7%[35] - 锌合金业务收入下降约 30.3%,达到 99,937,000 港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 6.6%[37] - 其他业务收入增加约 19.2%,达到 57,061,000 港元[39] 公司发展战略 - 集团提供各種材料輕量化方案,包括合金壓鑄和塑膠注塑成型,並推出自主研發的低地台石油氣增程小巴[13][14] - 集团致力於與行業領導者合作,建立全球領先的輕量化解決方案研發及生產開發平台[15] - 集团戰略性擴展製造基地至中國以外地區,以降低風險並提高市場滲透率[18] - 集团致力於減少環境足跡、節約能源和提高員工、社區和產品的安全[20][21][22] - 集团感謝股東、業務夥伴及客戶在挑戰時期對公司的支持,並強調創新將使公司實現可持續增長[23][24] - 集团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鎂产业链相关专业服务,包括新材料、新业务、新市场和新机遇[43] 财务状况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利息负债总额约为69,806,000港元,较2021年的144,161,000港元有所下降[84]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银行贷款分别为60,502,000港元、8,333,000港元和971,000港元[85]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净债务比率为176,207,000港元,较2021年的138,551,000港元有所增加[86]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净流动资产约为533,429,000港元,流动比率约为2.4[87] - 本集团的大部分交易以美元、港元或人民币进行,存在外汇风险,但目前尚未进行任何对冲操作[88]
嘉瑞国际(0082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20:18
财务业绩指标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504439千港元,较2021年的1714549千港元下降12.3%[1][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335334千港元,较2021年的467235千港元下降28.2%[1][3]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74844千港元,较2021年的131139千港元下降42.9%[1][3] - 2022年公司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83767千港元,较2021年的248716千港元下降26.1%[1] - 2022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8.37港仙,较2021年的14.67港仙下降42.9%[1][3] - 2022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4668千港元,较2021年的148681千港元大幅减少[4] - 2022年集团来自外来客户的收入为15.04439亿港元,2021年为17.14549亿港元[18] - 2022年集团年内综合溢利为6885.8万港元,2021年为1.27737亿港元[19] - 2022年集团综合折旧及摊销为1.05649亿港元,2021年为9488.5万港元[19] - 2022年整体收入15.04439亿港元,较去年下跌12.3%,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溢利7484.4万港元,较去年下降42.9%[34] - 2022年毛利3.35334亿港元,减少约28.2%,毛利率约为22.3%(2021年:27.3%)[34] - 2022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为1.83767亿港元(2021年:2.48716亿港元)[34] - 2022年塑胶业务收入7.06584亿港元,下降约26.7%,占整体收入约47.0%(2021年:56.3%)[35] - 2022年镁合金业务收入4.511亿港元,轻微上升约8.6%,占集团整体收入约30.0%(2021年:24.2%)[36] - 2022年其他收入3122万港元(2021年:3012.5万港元),融资成本416.5万港元(2021年:325.9万港元),所得税开支509.5万港元(2021年:2283.5万港元)[23][24]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对应盈利7484.4万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8.937614亿股[29] - 铝合金业务收入较去年增加约31.8%至1.90367亿港元,对集团整体收入贡献从约8.4%升至约12.7%[37] - 锌合金业务收入约为9993.7万港元,与2021年相比减少约30.3%,占集团整体收入的6.6%(2021年为8.3%)[38] - 其他业务收入增加约19.2%至5706.1万港元[3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04489千港元,较2021年的822121千港元略有下降[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906171千港元,较2021年的1010572千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72742千港元,较2021年的490126千港元有所下降[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290276千港元,较2021年的1294402千港元略有减少[6] - 2022年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4.05432亿港元(2021年:4.53082亿港元),贸易应付款项1.84897亿港元(2021年:2.09935亿港元)[30][3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有限制银行存款和银行及现金结馀约2.46亿港元,2021年为2.83亿港元[6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借款总额约为6980.6万港元,2021年为1.44亿港元[6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净额为1.76亿港元,2021年为1.39亿港元[6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5.33亿港元,2021年为5.20亿港元[6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2.4,2021年为2.1[62] 地区与客户收入 - 2022年香港地区收入为728.43万港元,中国(香港除外)为7341.9万港元,美国为5569.3万港元[20] - 2022年锌合金分部客户a收入为269.34万港元,客户b为470.71万港元[22] - 2022年镁合金分部客户c收入为463.96万港元,客户d为2195.56万港元[22] - 2022年铝合金分部客户a收入为219.87万港元,客户c为107.83万港元[22] - 2022年塑胶分部客户b收入为705.02万港元,客户e为4765.84万港元[22] 财务准则影响 - 2022年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2] - 集团正在评估已颁布但未生效的修订准则及诠释的影响,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3] 税率情况 - 香港成立的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税8.25%,以上为16.5%;中国附属公司法定税率25%,部分高新科技企业享15%优惠[25][26][27] 股息分配 - 2022年中期股息268.2万港元(2021年:893.8万港元),2021年末期股息2681.2万港元,报告期后建议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1787.5万港元[32]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总额约为1787.5万港元[72] 行业市场规模 - 2021 - 2027年全球汽车轻量化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1%,2027年将达1070亿美元[4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开发完成高导热镁合金材料及完整生产工艺,导热系数为100W/(m•K),是常规镁合金的1倍以上[43] - 公司推出自主研发低地台石油气增程小巴,深化轻量化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49] - 公司正研究在中亚、中东及北美扩充业务,对冲地缘政策风险[52] - 公司积极开拓伸延业务,如全镁产业链条垂直发展及智能制造方案专业服务输出[53] - 公司与“国家智慧铸造轻合金创新中心”合作,共推“快速铸造 — 快铸”等领域3D沙型列印服务及方案[55] 市场环境观察 - 公司留意到西方通胀放缓、供应链复苏及商品行业通货紧缩趋势,中国重新开放预计刺激全球经济增长[40] 公司收购事项 - 2022年12月19日,公司附属公司以753.4万港元收购百亨企业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66] 员工数量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3750名全职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4200名[69] 股份过户登记 - 2023年5月24日至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资格[73] - 2023年6月7日至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获派末期股息资格[74] 财务报表审定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数据已与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议定[76] 企业管治 - 年内公司一直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77] - 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8][79] - 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提名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80] - 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薪酬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81] - 公司于2020年10月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五名成员组成[82][8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之“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8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85] 董事会成员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6]
嘉瑞国际(0082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8 16:3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22,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1] - 公司于2005年1月7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5][26] - 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九龙湾宏光道一号亿京中心B座29楼A室[7] - 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Suntera (Cayman) Limited,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7] - 核数师为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7] - 主要往来银行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7] - 每手股数为2,000股[9] - 公司主要从事锌、镁、铝合金及塑料制品和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客户主要来自家居用品、3C产品、汽车零部件及精密部件领域[27][2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Precisefull Limited为最终母公司,李先生为最终控股方[28][29] 人事变动 - 首席财务总监司徒世昌先生于2022年8月29日获委任[4] - 授权代表任淑仪小姐于2022年8月24日辞任,梁丽嫦小姐同日获委任[4] - 公司秘书任淑仪小姐于2022年8月24日辞任,梁丽嫦小姐同日获委任[4] 财务报告时间安排 - 2022年中期业绩公布日期为8月24日,中期股息除净日期为9月6日,派付日期为9月20日[9] 财务数据对比(收入、溢利、盈利等)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693,71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20,389千港元,收入有所下降[13]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4,76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0,410千港元,溢利大幅减少[13][15]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07港仙,2021年同期为5.77港仙[13] - 2022年上半年来自外来客户的总收入为693,71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20,389千港元[86] - 2022年上半年呈报分部总溢利为26,77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7,128千港元[88] - 2022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29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84千港元[88] - 2022年上半年摊分联营公司损失为47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41千港元[88]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76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494千港元[88] - 2022年上半年企业开支为6,23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695千港元[8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93,71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20,389千港元,同比下降3.7%[94]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09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6,649千港元,同比下降39.4%[104]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76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494千港元,同比下降29.2%[106] - 2022年上半年研究及开发支出为26,49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9,781千港元,同比增长33.9%[112] - 2022年上半年已付2021年末期股息2.6813亿港元,2021年同期相同;报告期后宣派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约268.1万港元,2021年为893.8万港元[117][118] - 2022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850.2万港元,2021年为5152.7万港元[121] - 2022年上半年出售账面价值约407万港元的物业、机器及设备,所得款项约120.8万港元,产生出售亏损约286.2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308.6万港元、184.9万港元、123.7万港元[124][129] - 2022年上半年撇销账面价值约8.4万港元的物业、机器及设备,2021年为117.8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购入约4666.5万港元,2021年为9812.7万港元[125][12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6.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7%,毛利约1.55亿港元,下降约19.6%,毛利率为22.4% [16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综合溢利约1850.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64.1%,EBITDA约7230.2万港元 [164] - 2022年上半年塑胶业务收入约3.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6%,占总收入45.0% [166] - 2022年上半年镁合金业务收入约2.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4%,占总收入约31.6% [166] - 2022年上半年铝合金业务收入约8319.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6%,占总收入约12.0% [166] - 2022年上半年锌合金业务收入约5241.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约30.5%,占总收入约7.6% [16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约267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7.9% [169] 财务数据对比(资产、负债等)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13,26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22,121千港元[17]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17,03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10,572千港元[17]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28,40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90,126千港元[17] - 2022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488,62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20,446千港元[17]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45,613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8,165千港元[19]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56,27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94,402千港元[19] - 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1,246,26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80,079千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为375,12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53,082千港元;合约资产为11,913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132千港元;合约负债为9,86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854千港元[97]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计201,637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09,935千港元有所下降[137]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流动负债为83,870千港元,非流动负债为803千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相比有变化[140] - 法定股本方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1港元的普通股股数为5,000,000,000,总额为5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股数为893,761,400,总额为89,376千港元[144] - 2022年6月30日有关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的资本承担为77,084千港元,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49,622千港元[1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受限银行存款和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43427亿港元[184][1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计息借款总额约为8467.3万港元[185][18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净现金约为1.58754亿港元[18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9.1703亿港元,流动负债约为4.28408亿港元[190]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净额约为1.5875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8551亿港元[19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为4.8862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20446亿港元[19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约为9.170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10572亿港元[19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约为4.2840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90126亿港元[194]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均约为2.1[194] 现金流情况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1.07903亿港元,较2021年的9325.1万港元有所增长[23]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5201.7万港元,高于2021年的3404万港元[23]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9258.8万港元,高于2021年的7180万港元[23]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净额为3670.2万港元,高于2021年的1258.9万港元[23] 财务报表编制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相关准则及港交所上市规则适用披露规定编制[31][35] - 公司已采纳自2022年1月1日开始会计年度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33][36] - 若干新订及经修订准则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公司编制财报时未提早采纳[37]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于2022年8月24日获董事会批准并授权刊发[158][161] 公平值计量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融资产第三层公平值计量总额为223,560千港元,金融负债第三层公平值计量为803千港元,第二层公平值计量为2,974千港元,负债总额为3,777千港元[4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金融资产第三层公平值计量总额为231,080千港元,金融负债第三层公平值计量为803千港元,第二层公平值计量为3,486千港元,负债总额为4,289千港元[42] - 2022年1月1日持作自用物业第三层公平值计量为231,080千港元,6月30日为223,560千港元,期间折旧开支1,583千港元,汇兑差额5,937千港元[45] - 2021年1月1日租赁土地第三层公平值计量为230,480千港元,6月30日为227,022千港元,期间折旧开支3,121千港元,汇兑差额337千港元[45] - 公司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报告所需金融资产及负债公平值计量,包括第2及3层公平值计量,并直接向董事会汇报[50][51] - 财务总监与董事会每年至少两次检讨讨论估值程序及结果[50][51] - 公司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账面价值概约等于各自公平值[39] - 公平值计量使用公平值等级,分为三个级别[39] - 公司政策为确认截至事件或变化日期导致转让的三个级别转入及转出情况[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合约金融负债为2974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486千港元有所下降[53] - 中国深圳市平湖镇鹅公岭村土地使用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平值为13316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600千港元有所下降[57] - 中国惠州市大亚湾西区土地使用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平值为15217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58000千港元有所下降[63] - 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土地使用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平值为10095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600千港元有所下降[68] - 香港九龙湾亿京中心土地使用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平值为36394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7080千港元有所下降[71] - 第三层公平值计量,公司一般委聘具认可专业资格且有近期估值经验的外聘估值专家[55] - 第三层公平值计量所用主要不可观察参数包括根据最近市场交易估计中国及香港租赁土地的已调整每平方米楼面价格等[56] - 中国深圳市平湖镇鹅公岭村土地使用权可比范围为每平方米人民币598元至2854元,与2021年12月31日相同[57] - 中国惠州市大亚湾西区土地使用权可比范围为每平方米人民币600元至960元,与2021年12月31日相同[63] - 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土地使用权可比范围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44元至1158元,与2021年12月31日相同[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香港九龙湾兴力工业中心土地使用权公平值为11,585千港元,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