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宝新材(02439) - 2024 - 年度业绩
中宝新材中宝新材(HK:02439)2025-03-28 22: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407,49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65,81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1.4%[4] - 2024年毛利为162,0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5,4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1.4%[4] - 2024年税前利润为131,80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0,1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1.6%[4] - 2024年年内利润为112,37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4,60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2.8%[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11.12分人民币,2023年为8.80分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6.4%[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22,41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2,4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8%[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568,19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45,5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7.5%[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27,10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9,8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1.5%[6] - 2024年资产净额为560,35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48,12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5.0%[7] - 2024年资本开支为34,635千元,较2023年的53,668千元下降35.46%[25]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407,495千元,较2023年的365,811千元增长11.39%[27] - 2024年客户A收益为58,924千元,较2023年的42,629千元增长38.22%[27]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0,277千元,较2023年的7,345千元增长176.07%[29] - 2024年利息收入为808千元,较2023年的2,496千元下降67.99%[29] - 2024年政府补助为9,803千元,较2023年的2,889千元增长240.69%[29] - 2024年提前终止租赁收益为1,751千元,较2023年的1,867千元下降6.21%[29] - 2024年新增租赁退款为7,900千元,2023年无此项收入[29] - 2024年银行贷款利息2936千元,租赁负债利息351千元,较2023年的3165千元和850千元有所下降[30]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4428千元,较2023年的13098千元有所增加[30] - 2024年存货成本为229946千元,较2023年的217534千元有所增加[30] - 2024年年度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9426千元,较2023年的15523千元有所增加[33]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利润111161千元和股份数目1000000千股计算,2023年基于利润83970千元和股份数目953671千股计算[3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来自第三方)为114981千元,较2023年的101546千元有所增加[3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应付第三方)为41480千元,较2023年的36650千元有所增加[42] - 2024年应付薪金为1380千元,较2023年的1426千元有所下降[42] - 2024年应付一名董事款项为1617千元,较2023年的353千元有所增加[42] - 2024年12月31日,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中法律及专业费用拨备约157.4万元(2023年约202.7万元)、应计利息开支约133.4万元(2023年约74.6万元)、购买物业等应付款项约166.4万元(2023年约2.3万元)[46] - 2024年有抵押借款57250千元(2023年45000千元),无抵押借款72010千元(2023年49658千元)[47] - 2024年12月31日,有抵押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约4.41%(2023年约6.39%),无抵押借款实际年利率10.90%(2023年12%)[48]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吉林开顺持有的专利账面价值分别约7.3万元及8.2万元[50]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租赁土地账面价值总额分别为76.8万元及79.2万元[50]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楼宇账面价值总额分别约1903.5万元及2056.1万元[50]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一名董事款项账面值约161.7万元(2023年约35.3万元)[51] - 2024年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酬2060千元(2023年1746千元)[51] - 2024年已订约但未拨备的租赁土地按金9976千元(2023年无),物业等按金2023年为3503千元(2024年无)[52]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短期租赁承担分别约96.2万元及11万元[53] - 2024财年公司收益增至约人民币4075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人民币36580万元增长约11.4%[66] - 本年度公司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24550万元,较上一年度的约人民币22040万元增加约11.4%[67] - 本年度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16200万元,较上一年度的约人民币14550万元增加11.3%,毛利率为约39.8%,与2023财年持平[68] - 本年度公司其他收入约为人民币2030万元,较上一年度的人民币730万元增加约178.1%[69] - 2024财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人民币54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人民币580万元减少约6.9%[70]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从约4050万元增至约4180万元,增幅约3.2%[71] - 财务成本从约400万元减至约330万元,降幅约17.5%[72] - 上市开支从约230万元降至0,因上市已于2023年3月31日完成[73] - 所得税开支从约1550万元增至约1940万元,增幅约25.2%[74] - 年度内利润从约8460万元增至约1.124亿元,增长32.9%[75]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共约4.227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157亿元[76] - 2024年12月31日有息借款约为72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4970万元[76]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2.9%,2023年12月31日约为13.7%[76]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支出承担约1000万元,2023年约为350万元[83] - 2024财年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1440万元,上一年度约为人民币1310万元[91] 业务线相关信息 - 公司主要从事开发及生产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及不可生物降解汽车塑料部件[8] - 公司可呈报及经营分部为开发制造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和不可生物降解汽车塑料部件[18][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分部收益381,163千元,不可生物降解汽车塑料部件分部收益26,332千元,总计407,495千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分部销售成本229,947千元,不可生物降解汽车塑料部件分部销售成本15,510千元,总计245,457千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分部业绩151,216千元,不可生物降解汽车塑料部件分部业绩10,822千元,总计162,038千元[22] - 公司生物降解产品销售给中国客户,其中东北客户占收益总额约80.4%(上一年度约80.5%),其他城市客户占约19.6%(上一年度约19.5%)[59] - 公司参与制定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GB/T38082–2019,在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取得竞争优势[60] - 公司与长春应化所合作研发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拥有研究成果权利[61] - 公司加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及长春模具工业协会[61] - 中国政府到2025年底将扩大禁止使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范围至各大商业场所[64] - 东莞工厂于2024财年全面投产,安吉工厂2024财年仍停产[98] - 2024年底公司决定整合东莞及安吉工厂,在长春设立新生产基地,土地收购于2025年1月完成[98] - 东莞及安吉工厂年度租赁开支合计约为人民币250万元[98] - 本年度及上一年度,公司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生物降解产品销售额均占集团收益超80%[99]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综合财务报表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准则编制,以人民币千元列示[10] - 集团首次应用多项新订或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采纳修订本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1][16]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 - 2024年10月28日,孙树林博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宋晓峰博士获委任接任[8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61名员工为中国业务服务,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名有所减少[91] - 2023年3月31日股份上市,共计配发及发行1.9亿股发售股份,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54亿港元[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完全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9610万港元[92] - 2025年3月28日公司变更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如将原计划在中国东南地区设立惠州生产基地变更为在长春土地上建新的生产基地[93] - 扩充长春生产基地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线原始分配5.1743亿港元,已动用1.8548亿港元,未动用3.3195亿港元,预计2025年12月前动用[93] - 为集团研发项目拨资原始分配3.3253亿港元,已全部动用[93] - 加强集团IT系统原始分配466.2万港元,未动用,预计2025年12月前动用[93] - 一般营运资金原始分配745.8万港元,已动用744.7万港元,未动用1.1万港元,适当时动用[93] - 公司于2023年3月9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为期10年,2033年3月30日到期[104] - 因行使购股权计划及其他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可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不得超过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105] - 公告日期,购股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亿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105] - 任何12个月期间,行使授予资格人士购股权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06] - 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购股计划可授出的购股总数均为1亿股股份[110] - 购股计划所授购股的归属期不短于授予日期起12个月,特定情况除外[109] - 公司在各重大方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年度内无重大违法违规[113] - 董事会一直符合上市规则有关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且占董事会成员人数最少三分之一[113] - 公司年度内采纳企业管治守则,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14] - 本年度公司无须披露的关连交易,除披露外无其他关联方交易[115] - 2024财年及公告日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无库存股份[117]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于6月27日举行,公司6月24日至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表格及股票最迟6月23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11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4财年财务业绩,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无意见分歧[119] - 公司核数师富睿玛泽核对并同意初步公告所载集团本年度综合损益等数字与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120] - 本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发,2024财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刊发[121]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张玉秋女士等4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赖景然博士等3人[122]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股息(2023年:零)[37] 其他财务收支及资产折旧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20,277千元,销售及分销开支5,405千元,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41,820千元,财务成本3,287千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税前利润131,803千元,所得税开支19,426千元,年内利润112,377千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成本26,196千元,无形资产摊销9千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