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产品研发与成果 - 公司创始人兼CEO发现并开发的免疫疗法Anktiva®于2017年以10亿美元被收购,2024年获FDA批准用于膀胱癌治疗[22] - HCW9302是用TOBI平台构建的IL - 2融合蛋白复合物,对IL2Rα的亲和力比IL - 2高约1000倍,FDA已批准其开展斑秃的1期临床研究[23] - 2020年12月24日,公司与Wugen签订独家全球许可协议,Wugen正在评估HCW9201与HCW9206组合疗法在癌症适应症的临床试验[24] - 2024年7月13日,公司与ImmunityBio达成和解协议,将HCW9218癌症适应症开发权转让给ImmunityBio,公司保留其他年龄相关疾病治疗开发权[28] - 2024年2月完成的HCW9218 1期研究中,超70%(5/7)卵巢癌患者病情稳定;1b期研究中,13%(2/15)患者病情稳定[33] - 2024年11月17日,公司与WY Biotech签订独家全球许可协议,WY Biotech获HCW11 - 006体内应用权利,公司保留体外权利[31] - 公司用TRBC平台构建了超50种化合物,分为多功能免疫细胞刺激剂、第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特异性靶向融合物和免疫细胞衔接器三类[34] - HCW11 - 006是多功能免疫细胞刺激剂类的候选产品,在人体免疫细胞和动物模型中有效诱导CD8 + T细胞和NK细胞反应且无副作用[32] - 公司正在评估第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化合物,以确定临床开发的最强候选者[36] - 多特异性靶向融合物和免疫细胞衔接器类的首个化合物是HCW11 - 018,公司正与其他方合作开发不同靶向能力的版本[36] - 公司构建了第二代免疫疗法,有望治疗慢性炎症引发的疾病,尤其是与衰老相关的疾病[38] - 公司临床开发未来主要基于TRBC药物开发平台构建的分子,该平台灵活性高,能结合多个靶点[39] - 2020年底公司与Wugen签署首个对外许可协议,授予其基于HCW9201和HCW9206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癌症细胞疗法的有限权利[42] - 2024年11月17日,公司与WY Biotech就HCW11 - 006的体内应用开发和商业化达成独家全球许可协议,公司有机会在1期临床试验结束后重新获得该分子在美洲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43] - 2025年1月28日,公司获得FDA批准,启动HCW9302在中度至重度斑秃患者中的1期人体剂量递增临床试验,最多评估5个剂量水平[47][48] - 公司拥有基于HCW9218开发非癌症衰老相关疾病免疫治疗的永久独家全球权利,但继续开发依赖与ImmunityBio的供应协议,截至报告日未收到协议草案[49] - 公司利用药物发现平台创建了超50种分子,可皮下注射,也可用于过继细胞疗法[57] - 公司策略聚焦无FDA批准疗法的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HCW9302临床开发的初始适应症,1期成功后扩展到其他适应症[64] - 公司平衡自有分子的临床开发,部分内部开发,部分与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合作许可开发[64] - 公司已创建超50种使用TRBC平台的化合物,许多显示出生物活性和治疗与炎症和衰老相关疾病的潜力[66] - HCW9302对IL2Rα的亲和力比IL - 2高1000倍,血清半衰期更长[7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二季度积极寻找T细胞衔接器和其他免疫细胞衔接器的开发合作伙伴[66] - 公司预计在2025年底前完成小鼠疗效评估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小型安全性研究[98] - 公司已创建超50种免疫治疗分子,并将对外授权作为融资和临床开发策略[107] - 公司产品HCW9302获FDA的IND批准,用于斑秃的1期临床研究[153] 市场与行业数据 - 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21亿[58] - 斑秃影响约1/1000的人,全球终生发病率为2%,即1.6亿人,美国约有700万人患病[82] - 2023年美国进行了创纪录的46632例器官移植[85] - 2024年美国痴呆症患者的医疗和长期护理费用预计达到3600亿美元,2050年接近1万亿美元[86] - 2024年美国约66440人被诊断为胰腺癌,超51750人死于该病,所有阶段的五年相对生存率为13%,局部疾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44%[90][91] - 2022年全球约有510992例胰腺癌新病例,中国118672例,美国60127例,日本47627例[94] - 预计到2035年,全球卵巢癌发病率将增加55%至37.1万例,死亡人数将增加67%至25.4万例[94] - 美国卵巢癌相对五年生存率为50.8%[96] - 全球肉毒杆菌毒素市场2022年价值6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达到15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50%[103] - 美国每年约有10000 - 15000名婴儿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02] - 艾伯维与Xilio Therapeutics合作开发基于抗体的免疫疗法,支付5200万美元前期款项;Candid Therapeutics与Nona Bioscience合作,Nona可能获得高达3.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葛兰素史克以3亿美元收购CMG1A46[104] 公司专利与权益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已授予公司10项专利,包括保护两种主要候选产品HCW9218和HCW9302基础技术的专利[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除了获得10项美国已授权专利的许可外,还获得4项日本、2项澳大利亚、1项新加坡、1项中国台湾已授权专利的许可,并有124项全球待决专利申请[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单链嵌合多肽许可专利家族包括美国专利号11,401,324、11,987,619和12,018,071等,该家族最早预计专利到期日期为2039年[1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Multi - Chain Chimeric Polypeptides许可专利家族,含美国专利2项、待决美国实用专利申请6项、已授权日本等国专利4项、待决专利申请12项,最早预计到期时间为2039年[123] - 2022年8月2日和12月6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分别授予公司美国专利No. 11,401,324和No. 11,518,792 [1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Wugen的所有权权益为5.6%,未来或因特定开发里程碑获额外付款,产品销售开始后可获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和个位数版税[140] - 2024年11月17日,公司与WY Biotech签订独家全球许可、研究和共同开发协议,2025年3月18日协议修订,公司保留HCW11 - 006的离体疗法等权利[142][143] - 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后,公司对许可给WY Biotech的分子在美洲地区有“选择加入权”,行使后负责该地区研发等所有成本[144] - WY Biotech将支付公司里程碑付款,商业化后公司获两位数版税,还分享部分净收益[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两项与新嵌合多肽平台相关的临时专利申请[135] - 公司有两项美国注册商标和两项待决美国商标申请,有国际注册和四项国家商标申请,两项已在欧盟和日本注册[136] - 2020年12月,公司与Wugen签订独家全球许可协议,协议按产品和国家到期[139] 公司运营与合作 - 2022年8月15日,公司购买了位于佛罗里达州米拉马尔的36000平方英尺建筑,预计2026年上半年搬迁并完成设施验证[115] - 公司在过去两年与承包商签订合同研究协议,涉及杂交瘤开发等,部分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146] 市场竞争情况 - 公司在癌症治疗领域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如Amgen、AstraZeneca等[150] - 生物制药领域对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投入增加,Pfizer、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大力投资[151] - 多家公司将CAR - T疗法研究拓展至自身免疫性疾病,如Kite Pharma、Novartis等[154] - 关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专利到期时间:Pembrolizumab(2028年)、Nivolumab(2028年)、Atezolizumab(2024年)、Durvalumab(2034年)、Cemiplimab(2035年)、Avelumab(2024年)[157] 美国生物产品监管流程 - 美国生物产品开发需经临床前测试、提交IND、开展临床试验等阶段,满足FDA上市前批准要求通常需多年[160] - 提交IND后需等待30天,若FDA未作评论或质疑,可开始临床试验[161] - 支持BLA上市批准的临床试验通常分三个阶段,1期评估安全性等,2期确定有效性等,3期确认疗效和安全性[163][164] - 多数情况下,FDA要求两项充分且良好控制的3期临床试验证明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罕见情况下单试验也可能获批[165] - 2期或3期临床试验中用于严重或危及生命疾病的研究性生物制品制造商需公布评估和回应扩大药物获取请求的政策[167] - 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成本高昂,还需缴纳申请用户费和年度计划费,孤儿药BLA若无罕见病以外适应症则免申请费[168] - FDA收到BLA后60天内决定是否受理,标准审评产品在受理后十个月内完成审评,优先审评产品在受理后六个月内完成审评,审评过程可延长三个月以上[168] - FDA审评后发批准信或完整回复信,若回复信指出缺陷,公司重新提交BLA后,FDA将在两到六个月内审评[170] - 临床试验信息需在www.clinicaltrials.gov网站注册披露,结果披露可延迟最多两年[173] - 公司可申请快速通道指定和优先审评,FDA需在60天内确定产品是否符合快速通道指定[174][175] - 公司可申请突破性疗法指定,FDA需在60天内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指定[177] - 符合条件的产品可获加速批准,但需进行上市后确证性研究,FDORA规定了相关要求,公司需每180天提交进度报告[179][180] - 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指定产品可更早、更紧密且频繁地与FDA合作,可能符合优先审评和加速批准条件[181] - 《最佳儿童药品法案》规定,满足条件的生物制品可获六个月非专利独占期延长[183] - BLA获批后,产品需官方批次放行,公司要遵守上市后要求,包括营销推广监管、不良事件报告、定期报告、上市后测试等[185][186][187] 生物类似药相关规定 - 首个生物类似药于2015年获批,首个可互换产品于2021年获批[188] - 参考产品自首次许可或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批准起享有12年数据独占期,在此期间的前4年,不得提交依赖该参考产品的生物类似药申请[190] - 首个根据生物类似药简化审批途径提交且被认定与参考产品可互换的生物制品,在特定条件下享有针对其他生物制品可互换性认定的独占期,如首次商业销售后1年、获批后18个月(无专利挑战)等[190] 数据隐私法规 - 《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于2020年1月1日生效,《加州隐私权法案》(CPRA)于2023年1月1日生效,两者对违规行为规定了无限额民事处罚[202] - 《弗吉尼亚州消费者数据保护法案》于2023年1月1日生效,要求企业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数据保护评估并获得消费者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加入式同意[202] - 《科罗拉多州隐私法案》和《康涅狄格州数据隐私法案》于2023年7月1日生效,《犹他州消费者隐私法案》于2023年12月31日生效[202] -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于2018年5月生效,违规企业可能面临最高20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收4%的罚款(以较高者为准)[202][203] - 英国脱欧后,企业需同时遵守GDPR和纳入英国国内法的GDPR,后者可单独处以最高1750万英镑或全球营业额4%的罚款(以较高者为准)[203] 产品销售与法规影响 - 产品获批后的销售部分取决于第三方支付方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水平,且美国无统一的覆盖和报销政策[204] - 美国政府、州立法机构和外国政府持续实施成本控制计划,包括价格控制、覆盖和报销限制等,可能限制获批产品的销售[206] - 2022年8月颁布《降低通胀法案》,允许HHS直接谈判医保报销药品和生物制品售价,2026年首批10种高成本医保D部分产品谈判价格生效,2027年新增15种,2028年再新增15种(B或D部分),2029年及以后每年选20种[207] - 《降低通胀法案》对价格涨幅超通胀率的医保B和D部分药品征收回扣,2024年11月CMS敲定相关法规,还将ACA市场健康保险补贴延长至2025年计划年度[207] - 州立法机构通过控制药品定价的法规,包括价格或患者报销限制、折扣、产品准入限制、营销成本披露等,部分鼓励进口和批量采购[208] 国外法规与审批 - 公司在其他司法管辖区受多种法规约束,涉及生物产品研发、临床试验、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生物原料使用在部分国家受限[210] - 产品在国外开展临床试验或营销前需获当地监管机构批准,部分国家需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各国审批流程和时间不同,部分国家还需批准销售价格[211][212] - 欧盟临床试验现行受2001/20/EC指令管辖,将被(EU)No. 536/2014法规取代,新法规预计2021年12月前不生效[213] - 现行制度下,临床试验需在每个试验地点所在欧盟成员国获国家主管当局和伦理委员会批准,重大变更需重新提交或获批,不良反应需报告[214] - 新法规实施后,申办方可通过集中式欧盟临床试验门户提交单一申请,一个国家监管机构牵头评估,获批后可在相关成员国开展试验,成员国可有限“退出”[215] - 欧盟药品营销需获营销授权,部分产品如ATMPs等须通过集中程序,由欧盟委员会授予单一授权,有效期覆盖27个欧盟成员国和3个EEA成员国,评估时间210天(不含时钟停止)[220] - 所有新营销授权申请须包含风险管理计划,监管机构可附加特定义务,风险管理计划和定期安全更新报告可向第三方提供(有限编辑)[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