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未实现盈利[6] - 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6] - 2024年营业收入15.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4%,外销收入增加7.91%[22][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4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60.53万元[22][2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60%[22][2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07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72%[23][26] - 2024年末总资产27.0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8.43%[23][2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稀释每股收益-0.04元/股[24]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2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3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88%[24]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8%,较上年减少0.02个百分点[24] - 2024年四个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06亿元、4.07亿元、3.93亿元[27]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795.08万元,2023年为717.19万元,2022年为2307.15万元[29][30]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下降4.5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65万元[34]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5.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 465.45万元;资产总额27.00亿元,同比增加8.4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4.07亿元,同比下降6.72%[122]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15.38亿元,同比下降5.33%;主营业务成本13.37亿元,同比下降3.70%[125] - 公司内销主营业务下降7.11%,外销主营业务增加7.4%,外销收入增加7.91%[124][125] - 公司对园区内企业供应的蒸汽销量减少5.18%[125] - 营业成本13.5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0%;销售费用5137.0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11%;管理费用6782.5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6%[123] - 财务费用1264.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1.49%;研发费用7334.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95%[1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60%[123] -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5.38亿元,同比下降5.33%,内销13.24亿元,外销2.14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2.51%和16.48%[129] - 直销收入13.01亿元,经销收入2.3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4.95%和2.74%,同比增减-1.36%和-0.17%[129] - 2024年销售费用51,370,377.26元,同比减少11.11%;管理费用67,825,560.20元,同比减少4.66%;财务费用12,642,214.51元,同比增加1,121.49%;研发费用73,341,502.97元,同比减少4.95%[14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7,376,548.9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6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5,588,714.58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减少225,499,542.49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7,806,321.61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入增加259,757,470.38元[144] - 期末货币资金473,259,278.53元,较上期增加47.47%;交易性金融资产90,142,038.36元,较上期减少67.89%;应收款项融资13,326,159.00元,较上期减少70.18%[146] - 期末其他应收款7,358,458.23元,较上期增加53.84%;其他流动资产30,345,568.77元,较上期增加1,533.78%;在建工程399,115,558.01元,较上期增加130.77%[147] - 期末应付票据1,245,643.48元,较上期增加46.15%;合同负债21,635,514.97元,较上期减少35.78%;应交税费15,694,196.66元,较上期增加83.16%[147] - 期末长期借款226,582,548.96元,较上期增加2,163.61%;预计负债1,107,144.73元,较上期减少65.89%;递延收益42,917,191.56元,较上期增加172.63%[147] -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9,543,260.51元,较上期增加201.39%;库存股78,484,620.96元,较上期增加84.16%[147] - 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3,502,974.24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91,019,404.59元用于借款抵押担保,合计124,522,378.83元[14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融资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合计342,422,305.8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71,112.91元,本期购买金额2,177,401,868.69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2,399,284,864.24元,期末合计120,468,197.36元[153]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2024年度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097,120股,占公司总股本122,150,099股的比例为3.35%[7] - 2024年度回购股份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970.85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视同现金分红[7] 公司业务线数据 - 精细化工行业营业收入13.32亿元,营业成本11.83亿元,毛利率11.22%,收入同比下降5.90%[128] - 水处理膜行业营业收入4264.75万元,营业成本4265.30万元,毛利率 - 0.01%,收入同比增加7.18%[128] - 能源供应行业营业收入1.63亿元,营业成本1.12亿元,毛利率31.56%,收入同比下降3.49%[128] - 水溶性高分子收入7.14亿元,同比下降6.84%;功能性单体收入6.07亿元,同比下降4.94%;水处理膜及膜应用收入0.43亿元,同比增加7.18%;能源外供收入1.63亿元,同比下降3.49%[129] - 水溶性高分子生产量65792.20吨,销售量67897.50吨,库存量4879.89吨,同比增减-6.13%、0.72%和-30.14%[130] - 功能性单体生产量71336.85吨,销售量69744.18吨,库存量2810.81吨,同比增减6.74%、-0.15%和130.75%[131] - 精细化工行业成本11.83亿元,同比下降3.27%;水处理膜行业成本0.43亿元,同比增加3.05%;能源供应行业成本1.12亿元,同比下降10.22%[133] - 水溶性高分子成本5.98亿元,同比下降4.17%;功能性单体成本5.75亿元,同比下降2.87%;水处理膜及膜应用成本0.43亿元,同比增加3.05%;能源外供成本1.12亿元,同比下降10.22%[134] 公司研发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新增授权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3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9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累计参与制定和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3项[38] - 公司核心技术按多方面形成22项,包括功能性单体制造等领域[78] - 丙烯酰胺单体(AM)生产技术反应转化率和纯度达99.9%以上,有6项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78] - 烯丙基类单体(DMDAAC)生产技术有7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废气排放达国标[78] - 连续化单体生产技术有3项发明专利,提升产品生产安全性、收率,减少三废和能耗[78] - 特种阳离子单体(DMAEMA等)生产技术有7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杂质低、活性高[78] - 固体型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有15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9] - 水分散型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有2项发明专利[79] - 乳液型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有18项发明专利[79]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生产技术有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9] - 造纸施胶专用高分子乳化剂、促进剂合成及乳化技术有6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9] - 织物固色剂合成技术有2项发明专利[79] - 二次纤维造纸过程中组合应用技术有2项发明专利[79] - 有机污泥脱水技术有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0] - 耐高温高盐型增稠减阻高分子开发技术有4项发明专利[80] - 高选择性纳滤膜材料及膜元件生产技术中二价盐截留率大于98%,一价盐截留率小于30%,有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0] - 膜法工业废水资源化技术与成套设备有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1] - 以纳滤膜为核心的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81] - 低消耗天然气制氢技术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81] - 新型菌种活性显著提升,可直接水合获得50%含量产品[84] - 报告期内知识产权新增申请数48个,获得数53个,累计申请数384个,获得数298个[87] - 公司13项重要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0074万元,本期投入2771万元,累计投入7498万元[91][92][93] - 固体聚丙烯酰胺溶解速度优化项目预计总投资1595万元,累计投入1879万元已完成[91] - 高性能乳液絮凝剂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万元,累计投入392万元已完成[92] - 抗污染反渗透膜材料和膜元件配方工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80万元,累计投入602万元已完成[92] - 膜+吸附耦合法深度脱总氮成套化设备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80万元,累计投入116万元已完成[93] - 耐碱型聚合物开发等7个项目已完成,乳液助留助滤剂工艺优化等4个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低分子粘度调节剂的开发项目进展到工艺研究阶段[94] - 本期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32人,上期为135人[96] - 本期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3.71%,上期为13.75%[96] - 本期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5103166.73元,上期为33745094.95元[96] - 本期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65933.08元,上期为249963.67元[96]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6人、硕士28人、本科40人、专科28人、高中及以下0人[98]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26人、30 - 40岁38人、40 - 50岁28人、50 - 60岁10人、60岁及以上0人[98]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73,341,502.97元,上年度为77,163,915.45元,变化幅度-4.95% [89]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73,341,502.97元,上年度为77,163,915.45元,变化幅度-4.95% [89]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68%,上年度为4.70%,减少0.02个百分点[89] 公司项目建设情况 - 公司年产44.5万吨水溶性高分子及功能性单体的安庆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1月施工,截至12月底“三同时”核心审批完成、主体建筑结构封顶,消防等工程进度完成约90%,预计2025年二季度试生产[40]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博士6人,硕士52人[41] - 公司推行“员工关爱计划”,开展干部能力培训,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41]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研发、生产、运营数字化系统部署,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42] - 公司人才团队中博士6人、硕士52人[105] - 公司多位高级管理人员有多年世界500强跨国化工企业高层管理经验[105] - 公司主要市场营销团队平均拥有超十年行业经验[105] -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02名[106] - 董事长兼总经理熊益新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45.40万元[191] - 董事魏星光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6.01万元[191] - 董事李平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88.13万元[191] - 独立董事许汉友、杨俊、郭霖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均为10.95万元[191] - 职工代表监事浦忠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34.64万元[191] - 原总经理金玮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67.24万元[192] - 副总经理邢燕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83.48万元[19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
富淼科技(688350)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