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股票简称为国机精工,代码为002046,上市证券交易所为深圳证券交易所[15]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蒋蔚,注册地址在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丰华路6号,办公地址在河南省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科学大道121号[15] - 董事会秘书为赵祥功,证券事务代表为王翠,联系电话为0371 - 67619230,传真为0371 - 86095152[16]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zse.cn),媒体网址为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17]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10000733861107G[1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7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主营业务由轴承拓展到轴承、超硬材料及制品、供应链管理与服务[18] - 2008年9月,公司控股股东由洛阳轴承研究所变更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26.58亿元,较2023年减少4.53%[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较2023年增长8.11%[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7亿元,较2023年增长24.64%[2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4亿元,较2023年减少30.26%[20] - 2024年末总资产61.9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9.86%[20]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4.78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34%[20]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36亿、6.48亿、5.20亿和8.52亿元[24]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30.69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094.57万元[26] - 2024年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3333.33万元[2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8亿元,同比下降4.53%;利润总额3.33亿元,同比增长9.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8.11%[85] - 2024年公司贸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7.65%[85] - 2024年销售费用为115,796,781.53元,同比增长39.85%[98] - 2024年管理费用为266,937,976.09元,同比减少5.18%[98] - 2024年财务费用为11,213,237.05元,同比减少52.15%[98] - 2024年研发费用为220,999,740.51元,同比减少0.95%[98]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372,779,211.72元,较2023年减少11.00%[10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4,186,657.28元,较2023年减少30.26%[103]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038,876.02元,较2023年减少60.90%[103]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26,078,969.79元,较2023年增加89.65%[103]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65,399,169.84元,较2023年增加71.38%[103]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39,368,930.46元,较2023年增加664.09%[103] - 2024年末货币资金10.18亿元,占总资产16.44%,较年初比重增加2.43%[107] - 2024年末应收账款9.81亿元,占总资产15.84%,较年初比重增加3.72%[107] - 2024年末存货5.82亿元,占总资产9.41%,较年初比重减少0.76%[107] - 2024年末固定资产13.87亿元,占总资产22.39%,较年初比重减少3.36%[10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1.07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3333.33万元,期末1.40亿元[109]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1.17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1764.81万元,期末1.69亿元[109] - 2024年报告期投资额4.26亿元,上年同期2.25亿元,变动幅度89.71%[112]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权利受限合计账面余额5.07亿元,账面价值4.63亿元[110][111]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权利受限合计账面余额2.56亿元,账面价值2.15亿元[111] - 合同资产保理 - 附追索权2024年末账面余额4908万元,账面价值981.6万元[111] - 公司对苏美达最初投资成本99999998.28元,期初账面价值106938158.04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3333332.76元,报告期损益4977375.48元,期末账面价值140271490.80元[1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轴承行业收入12.84亿元,占比48.31%,同比增长23.71%[88] - 2024年磨料磨具行业收入9.76亿元,占比36.72%,同比下降2.80%[88] - 2024年贸易及工程服务收入3.66亿元,占比13.77%,同比下降47.65%[88] - 基础零部件营业收入为10.89亿美元,占比40.96%,同比增长43.59%[89] - 境内营业收入为23.76亿美元,占比89.39%,同比增长3.99%[89] - 终端销售营业收入为25.68亿美元,占比96.61%,同比增长2.19%[89] - 轴承行业营业收入为12.84亿美元,营业成本为8.72亿美元,毛利率为32.0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1%[90] - 磨料磨具行业营业收入为9.76亿美元,营业成本为5.14亿美元,毛利率为47.32%,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0%[90] - 轴承销售量为107.15万套,同比增长6.85%;生产量为105.33万套,同比增长1.26%;库存量为11.02万套,同比下降14.18%[91] - 砂轮销售量为1406.45万片,同比下降70.27%;生产量为1407.86万片,同比下降70.24%;库存量为3.30万片,同比增长74.14%[91] - 切削刀具用复合超硬材料销售量为12.67万片,同比增长329.46%;生产量为4.15万片,同比增长43.79%;库存量为3.21万片,同比下降72.61%[91] - 轴承行业原材料成本为4.91亿美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6.32%,同比增长30.99%[95] - 磨料磨具行业原材料成本为2.62亿美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0.99%,同比下降29.65%[95] 行业政策与市场规模 - 2025年轴承行业目标是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34] -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将轴承相关内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项目,如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轴承等[33] -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将“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品用材料”列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产业[35] - 2022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十八部门发布方案,提高轴承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可靠性、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33] - 2022年7月工信部等发布方案,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重点攻克主轴承等[33] - 2021年12月工信部将先进基础材料等列入《重点新材料首批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版)》[35] - 2021年11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规划行业科研创新目标,自主提供中高端数控机床产品所需磨料磨具等关键部件[35] - 2021年6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规划,轴承行业应着力对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高端轴承研发—工程化—产业化[34] - 2021年5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纲要提出,铸造等先进基础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34] -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零部件等瓶颈短板[34] - 2015至2023年,中国轴承行业营业收入从1567亿元增长至218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21%[37] - 2018至2022年,我国磨料磨具市场规模由1914.77亿元增长至3230.0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97%[41] - 2021年全球毛坯培育钻石销量约1100万克拉,渗透率8%,预计2025年销量2600万克拉,渗透率15.80%,市场规模达368亿元[45] - 2024年第一季度丹麦珠宝品牌潘多拉培育钻石销售额同比激增87%,达630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6600万元)[46] - 预计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销售额达180亿美元,其中70亿美元是市场增量,2026年预计带来100亿美元增量[46] - 2023年我国轴承工业营业收入2180亿元,产量202亿套,144家主要企业轴承业务收入1107.24亿元,占比50.79%,前十家企业收入667.77亿元,占比约30.63%[48] - 全球八大轴承企业占据全球60%以上市场,前六大制造商销售额约占全球滚动轴承市场的55%,中国企业销售约占25%[49] - 我国规模以上轴承企业有1300余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48] - 全球中高端磨料磨具市场大部分被欧美及日韩公司占据,我国部分企业已进入中高端市场[51] - 我国磨料磨具行业产品应用和生产工艺技术不断进步,总体市场规模不断增加[51] 公司业务结构与运营主体 - 公司主要业务涵盖轴承业务、磨料磨具业务和供应链业务,轴承和磨料磨具业务是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30] - 公司主要业务分轴承、磨料磨具和供应链业务,前两者是核心业务和利润主要来源[63] - 轴承业务运营主体为轴研所,创建于1958年,产品涵盖特种轴承、精密机床轴承等[64] - 磨料磨具业务运营主体为三磨所和新亚公司,三磨所创建于1958年,新亚公司是高端复合超硬材料供应商[66][67] - 供应链业务运营主体为中机合作,创建于1981年,涵盖境内外贸易[70] - 主营业务收入源于轴承、磨料磨具和供应链业务,产品包括新材料、基础零部件等[71] - 新材料板块含金刚石和复合超硬材料业务,聚焦高科技领域[73] - 基础零部件板块含特种及精密轴承、电主轴业务,定位为高端轴承研发创新中心[74] - 机床工具板块含超硬材料制品业务,定位为细分行业技术效益型领跑企业[75] - 高端装备板块含高压装备及其他高端装备业务,产品起源于1965年的六面顶压机[76] -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板块含国际和国内平台业务,定位为打造数字化产业链和供应链[77] 公司科研创新情况 - 公司科研创新水平在国内同行业领先,拥有多类研发、创新及服务平台[78] - 2024年公司受理专利122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件、发明专利89件;授权专利60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件、发明专利42件;现行有效专利合计806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件,国内发明专利573件[80] - 2024年公司在研标准计划数67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12项、团体标准5项;发布标准42项,其中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校准规范2项[80] - 2024年公司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其中机械工业联合会奖8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三磨所项目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81] - 公司卫星及其运载火箭专用轴承领域市场占有率90%以上[81] - 公司承担高质量发展专项15项,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攻克国家重点领域19项技术难题[86] - 高速大功率电主轴项目处于批量生产阶段[99] - 箔片轴承项目处于小批量订货阶段[99]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为549人,较2023年的490人增长12.04%[100]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26.70%,较2023年的26.15%提升0.55%[101]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336,911,696.30元,较2023年的352,231,520.83元减少4.35%[10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68%,较2023年的12.65%提升0.03%[101]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714,299,475.32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26.88%[9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2.65%[96]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401,242,991.92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21.39%[96][9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1
国机精工(002046)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