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玖源集团(00827) - 2024 - 年度财报
玖源集团玖源集团(HK:00827)2025-04-14 12:00

各业务线销售额及销售数量情况 - 2024年尿素销售额7.42亿人民币,销售数量387,165吨,销售额同比降16.4%,销售数量降3.0%[7] - 2024年氨销售额8.49亿人民币,销售数量350,312吨,销售额同比降19.8%,销售数量降2.4%[7] - 2024年甲醇销售额8.06亿人民币,销售数量389,569吨,销售额同比增3.3%,销售数量增3.8%[7] - 2024年N - 甲基吡咯烷酮销售额900万人民币,销售数量1,083吨,销售额同比降30.8%,销售数量降3.3%[7] - 2024年N,N - 二甲基甲酰胺销售额1500万人民币,销售数量4,209吨,销售额同比降67.4%,销售数量降59.9%[7] - 2024年其他买卖销售额1.79亿人民币,同比增49.2%[7]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经营业务流入现金净额约1500万人民币,较2023年约3.06亿人民币减少约95%[8]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约5.05亿人民币,较2023年约1.52亿人民币增加亏损约3.53亿人民币[8] - 2024年销售营业额约26亿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10.5%[8] - 集团2024年营业额约26亿元,较去年减少10.5%[2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5.05亿元,较去年增加亏损约3.53亿元,每股基本亏损约0.084元[27] - 集团销售成本约25.66亿元,较2023年略微减少0.9%[28] - 集团毛利率由2023年约10.9%减少至2024年的1.3%[29] - 2024年分销成本与去年相比减少约39.9%,与销售额的比率为0.97%,较2023年低0.48%[29] - 集团行政费用由2023年约1.491亿元增加约43.6%至2024年约2.142亿元[29] - 2024年财务费用由2023年约2.45亿元增加约0.91亿元至约3.36亿元[3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流动负债净额约32.53357亿元[3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尚未支付资本承担约29.41077亿元[35] - 2024年12月31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分别约为88%及75%[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土地使用权总账面净值约2.11亿元(2023年约2.38亿元)、物业等多项资产作为借贷及应付票据抵押品[45] - 公司2024年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0元,2023年为人民币387,533,000元[66]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63] 业务项目预期情况 - 江苏蓝色星球4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预计2025年二季度试生产,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额40亿左右[14] 各业务线产能及市场价格情况 - 2024年甲醇新增投产420万吨,同比增加4%,产能达1.1亿吨,产量8775.2万吨,增幅8.85%,西南市场均价2398.41元/吨[15] - 2025年甲醇预计新增产能约740万吨,216万吨烯烃装置有投产预期,市场价格或宽幅震荡[15] - 2025年合成氨新增产能约600 - 700万吨,市场预计低位震荡,价格承压[17] - 2024年尿素全年平均日产量17.94万吨,较2023年高1.2万吨,西南市场均价约2132元/吨[18] - 2025年尿素新增产能约514万吨,若无出口改善,价格或低于2024年[18] - 2024年合成氨新增产能689万吨,全国产能8400多万吨,西南市场均价约2764元/吨[19] - 2024年DMF国内总产能180万吨,新增10万吨,有效产能159万吨,开工率约45%,供应量约81万吨[20] - 2025年DMF预计新增产能20万吨,行情震荡偏弱[20] - 2024年NMP合成液产能约101万吨,利用率约18.8%,产量约19万吨,提纯装置预测产能270万吨[21] - 2025年NMP合成液新增产能约15万吨,市场或低位区间震荡,价格偏弱[22]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773名雇员(2023年843名),其中中国769名(2023年839名),香港4名(2023年4名)[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652名来自中国的全职雇员[161] - 按雇员类别划分,高级管理层占2%,中级管理层占8%,前线及其他雇员占90%[162] - 按年龄层划分,18至25岁占29%,26至35岁占5%,36至45岁占8%,46至55岁占25%,56岁或以上占33%[164] - 按性别划分,男性占78%,女性占22%[165] - 报告期内,97名中国全职员工离职,占年离职率14.9%[167] - 男性离职率17%,女性离职率14%;56岁及以上离职率34%;前線及其他員工离职率6%;中级管理层离职率8%;高级管理层离职率16%[168] 公司董事情况 - 汤国强67岁,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拥有超30年管理经验[51] - 史建敏57岁,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拥有超22年管理经验[51] - 张伟华62岁,为执行董事兼监察主任,拥有超33年管理经验[52] - 徐从才73岁,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82年获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53] - 乐宜仁62岁,2021年7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54] - 鲁女士40岁,2023年1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发表超20篇学术文章[55]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9] - 董事会成员中男性5人,女性1人[199] - 董事会成员中1人年龄介于41到50岁之间,1人年龄介于51到60岁之间,4人年龄在61岁以上[199] - 2024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超过三分之一[199] - 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99] - 公司已收到每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关其独立性的年度确认书[199]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02年2月1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03年7月10日在联交所GEM上市,2008年8月25日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60]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化学制品、化肥研发、生产、推广及分销[61] - 公司于2003年6月10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0] - 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自2016年2月19日起获委任为集团核数师,2024年5月31日重获委任[95] - 审核委员会就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预计下一年度财务报表免去不发表意见[91] - 回顾年度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股份[92]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订立对集团业务重大且董事或管理层成员有重大权益的有效合约[88] - 年内无订立或存在有关公司全部或任何重大部分业务管理及行政的合约[89] - 回顾年度内董事会采纳企业管治常规守则,公司已遵守该守则[198] - 董事会负责集团业务的策略性发展[200] - 管理层负责日常运作及策略性计划的执行[200] - 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有特定职权范围[200] - 各委员会须就决定及建议向董事会汇报并寻求批准[200] 公司购股权及可换股证券情况 - 购股權计划于2020年10月9日获采纳,可行使购股期权期间不得超承授人归属期开始之日起计十年[74] - 行使购股期权的价格不得低于要约日期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74] - 若向主要股东等授出购股期权,导致其12个月内获行使后发行股份超已发行股份0.1%且总值超500万港元,需获股东事先批准[75] - 参与者接受购股期权需支付1港元,购股期权授出21天内可供接纳[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37.8812万份(千份),其中购股 权A为1500份(千份)、购股权B为30万份(千份)、购股权C为7.7312万份(千份)[7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于2020年10月9日采纳之购股权计划项下有1.71492259亿份购股 权尚未发行,占公司股份约2.84%,该计划剩余年期约5.8年[78] - 2024年12月31日,汤国强、史建敏、张伟华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好仓总额分别为78.698亿股、3.7亿股、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总权益分别为130.55%、6.14%、8.29%[80] - 2024年12月31日,未行使可换股证券可转换为77亿股股份[83] - 假设全部未行使可换股证券于2024年12月31日转换,汤国强、史建敏、张伟华股权百分比分别变为57.33%、0.51%、3.64%,公众股权百分比变为38.52%[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假设全部未行使可换股证券按0.0368元人民币转换计算每股摊薄亏损,该转换对每股盈利有反摊薄效应[83] - 基于2024年12月31日情况,公司无能力承担可换股证券项下赎回责任,可换股证券到期日为2026年11月29日[85] - 使可换股证券持有人在2025年12月31日至2026年11月29日选择转换或被赎回获同等有利经济回报的股价,2025年12月31日为0.1035港元,2026年11月29日为0.1134港元[85] - 2025年3月28日公司有足够公 众持股量(超已发行股份25%)[86] 公司客户及供应商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五大客户占集团总营业额约36.6%,最大客户占集团总营业额约14.3%[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五大供应商占集团总购货额约91.8%,最大供应商占集团总购货额约48.9%[93] 公司业务收益占比情况 - 达州和广安公司主营化学肥料及化学制品的制造及销售,合共占集团2024年总收益的93.1%[99] 公司项目及荣誉情况 - DMF/NMP项目于2023年正式启动,为集团增长和发展注入新动力[101] - 集团在报告期获得多个奖项及证书,如达州公司获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广安公司获工人先锋号和广安市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5][106] 公司环境管理相关情况 - 集团的ISO 9001:2015品质管理系统、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系统、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系统于2024年审核[107] - 2024年集团废气排放中,NOx为7109.16千克,SOx为37.68千克,PM为24.23千克,与2023年相比,NOx从10712.76千克减少,SOx从52.37千克减少,PM从5.76千克增加[124] - 集团运营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达124645.59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4.10吨/平方米总生产面积及0.10吨/化学制品总生产量[125] - 集团为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等多个协会成员[108] - 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向权益人收集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意见,与不同权益人沟通渠道不同[109][112] - 集团运营中环境及社会层面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为废弃物及污水、环保措施、职业健康及安全、劳工准则、产品/服务质量[114][117] - 集团实施环境管理系统,遵守多项环保及污染控制法律法规,报告期内无重大不合规事件[118][120][122] - 集团通过全面的HSE管理体系管理排放物,有害物质由专业机构处理,废气及废水排放遵守许可证限制[122] - 与上一报告期相比,集团总体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因对私家车及重型货车依赖减少[123]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4,645.59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的272,258.40吨和2022年的287,983.35吨大幅减少[126]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4.10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总生产面积和0.10吨二氧化碳当量/吨化学制品生产量,低于2023年的8.96和0.21以及2022年的9.48和0.23[126] - 广安工厂以2023年146,717.31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基线,到2031年要总共减少73,374吨二氧化碳当量,目标进度为进行中[131] - 达州工厂以2023年125,541.09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基线,到2031年要总共减少64,530吨二氧化碳当量,目标进度为进行中[131] - 报告期内,公司产生有害废弃物202.56吨,较2023年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