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结构 - 光大集团间接持有光大控股49.74%的股份[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光大嘉宝29.17%股权,为第一大股东[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中飞租赁38.06%股权,为第一大股东[95] 公司业务规模与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管资产总规模约为1174亿港元,基金数量71只[16]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规模约为319亿港元,公司承诺出资的种子资金约为335亿港元,占比约28.5%[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约1174亿港元,较去年年末下降约88亿港元[87] - 人民币基金约等值939亿港元,占比80%;非人民币基金约等值235亿港元,占比20%[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一级市场基金总规模约等值865亿港元,二级市场业务资产管理规模约47亿港元[88][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基金团队管理9只母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约等值港币262亿元,旗下被投项目达98个,累计166个被投企业上市,报告期新增13家[91] - 光大嘉宝通过光大安石平台管理项目56个,在管基金规模约人民币221亿元(约等值港币240亿元),在管资产规模约人民币469亿元(约等值港币507亿元)[92] - 截至2024年12月底,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持有50个投后在管项目,合计账面价值约合港币319亿元[93] - 2024年自有资金投资中,重要投资企业规模50亿港币,财务性投资71亿港币,基石性投资198亿港币,合计319亿港币;2023年对应规模分别为47亿、92亿、182亿、321亿港币[94] - 中飞租赁机队规模189架,自有159架,管理30架,报告期集团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增加港币0.83亿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大养老拥有各类机构数量234个,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为核心的布局[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性投资规模为港币71亿元,前十大项目总账面价值为港币51亿元[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光大证券和光大银行两项基石性投资合计占集团净资产60.5%,占总资产26.5%[99]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持有9.56亿股光大证券A股,占股本总额20.73%,投资成本14.97亿港元,账面价值132亿港元,公允价值187亿港元,应占盈利同比降31.0%至6.08亿港元[100]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持有15.7亿股光大银行A股,占股本总额2.66%,投资成本14.07亿港元,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66亿港元,收入贡献同比跌9.5%至2.99亿港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746.86亿港元(2023年:795.88亿港元),净资产326.50亿港元(2023年:341.06亿港元)[106] - 2024年12月31日,归属公司股东权益297.27亿港元(2023年:309.90亿港元),每股权益17.64港元(2023年:18.39港元)[10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84.22亿港元(2023年:95.88亿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负债301.23亿港元(2023年:323.97亿港元),银行融资额度214.15亿港元(2023年:326.94亿港元)[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80.30亿港元(2023年:140.90亿港元),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额133.85亿港元(2023年:186.04亿港元)[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发行未偿还公司债券本金167.38亿港元(2023年:137.93亿港元),计息负债中人民币和港元分别占64%、36%[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本金中约38%为浮息借款,62%为定息借款[108] - 截至2024年12月底,集团可动用现金储备17.86亿港元(2023年底为29.27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4亿港元,未提取银行授信额度约80亿港元[85] 公司业务运营成果 - 2024年设立光控辽宁基金7亿元、光控赣州国惠产业发展基金4亿元[23] - 光大可转债机会基金全年净收益率19.64%[23] - 2024年基金及自有资金投资层面合计退出金额逾38亿港元,退出回报倍数为1.54倍[23] - 2024年公司紧跟国家政策指引,成功设立光控辽宁基金和光控赣州国惠产业发展基金[67] - 2024年公司完成对小米产业基金等多个新质生产力项目的投资,二级市场团队获较好投资收益并获多项行业权威奖项[68] - 基金管理业务对13个项目累计出资约3.10亿港元,完全/部分退出项目73个,实现现金回流约31.23亿港元[87] 公司财务指标变化 - 2024年财务费用较上年减少逾3亿港元,杠杆率较上年底压降近3%[24] - 2024年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压降经营成本逾9%[24] - 2020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港币亿元)分别为55.92、59.85、(44.84)、16.61、3.44[26] - 2020 - 2024年公司客户合约收入(港币亿元)分别为5.40、6.59、8.43、7.92、4.07[28] - 2020 - 2024年公司投资(亏损)/收益(港币亿元)分别为43.38、43.15、(58.86)、(0.54)、(4.89)[30] - 2020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盈利分别为(1.13)、1.34、1.53、(4.42)、(1.14)[33] - 2020 - 2024年公司计息负债比率分别为92%、63.9%、68.4%、86.9%、95%[35] - 2020 - 2024年归属于公司股东之权益总额(港币亿元)分别为297.27、454.37、469.36、344.89、309.90[37] - 公司2024年总收入3.44亿港元,较2023年的16.61亿港元下降79%,减少13.17亿港元[78]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4.07亿港元,较2023年的7.92亿港元下降49%,减少3.85亿港元,其中表现费及咨询费收入下降91% [78][79] - 2024年投资亏损0.54亿港元,较2023年的4.89亿港元收窄89%,减少4.35亿港元,股息收入增加30% [78][80] - 2024年其他来源收入0.28亿港元,较2023年的11.02亿港元下降97% [78]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盈利减亏损0.04亿港元,较2023年的2.31亿港元下降98% [78] - 2024年基金管理业务亏损2.90亿港元,2023年为收入10.01亿港元,股息收入提升69% [81] - 2024年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收入6.34亿港元,与2023年的6.60亿港元基本稳定 [81] - 2024年归属公司股东净亏损19.09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3亿港元减亏1% [82] - 2024年每股股息合计0.10港元,较2023年的0.25港元下降60% [8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91亿港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1.06亿港元 [82] - 基金管理业务亏损7.23亿港元,投资项目未实现收益由去年盈利1.19亿港元转为亏损13.83亿港元,已实现收益由去年0.31亿港元增至2.34亿港元[83]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盈利1.88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89亿港元,重要投资企业盈利由去年亏损5.41亿港元转为盈利2.72亿港元[83] - 2024年计息负债比率92%,较2023年的95%下降3个百分点;净计息负债比率86.8%,较2023年的86.4%上升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3%,较2023年的57.1%下降0.8个百分点;流动比率135.6%,较2023年的109.5%上升26.1个百分点[84] - 2024年经营成本8.24亿港元,同比下降9.2%[84] - 集团权益总额从去年底341亿港元降至报告期末327亿港元,计息负债由期初324亿港元降至期末301亿港元,减少超20亿港元[85] - 2024年12月31日受限银行结余为0.3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0.57亿港元下降43.86%[109]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22.8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42亿港元下降49.59%[109] - 2024年12月31日无存货及股票抵押,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30亿港元及14.75亿港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存放于主要经纪的交易证券为12.3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17亿港元下降12.63%[109] - 2024年12月31日存放于主要经纪的应收账款为1.11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0.164亿港元增长579.27%[109] 公司荣誉与合作 - 2024年公司MSCI ESG评级跃升至A级,实现三连提升[24] - 2024年公司入选香港大学创业引擎基金首批意向合作伙伴并获投资承诺,成唯一获选央企基金管理人[46] - 2024年公司整体及旗下专业基金获多个行业权威奖项及荣誉,跨境资产管理及投资能力获行业高度认可[59] - 2024年公司加强在港社会责任工作统筹谋划,MSCI ESG评级从BBB跃升至A级,实现三年三连胜[71] 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全球GDP增速为3.2%,与2023年持平,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的增长目标,四季度增长5.4%[75] - 2024年日元兑美元贬值11.46%,欧元兑美元贬值6.2%,英镑兑美元贬值1.74%,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2.92%,人民币汇率指数全年升值4.2%[76] - 2024年A股重要指数全部上涨,沪指全年上涨12.67%,创业板指涨幅13.23%,科创50指数全年上涨16.07%,港股扭转连跌走势,恒生指数全年上涨17.67%,恒生科技指数全年上涨18.70%[76] - 2024年中国私募市场新增基金募集数量3981只,基金规模1.44万亿元,处于近年最低水平[77] - 2024年中国私募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剔除极值案例后披露金额为6036亿元,同比降幅约10%[77] 公司战略与管理 - 2024年公司明确跨境投资及资产管理战略定位,制定战略优化措施和负面发展清单[70] - 2024年公司以主责主业为核心,经营质效改善,战略切入人工智能与半导体等前沿领域,深化精益管理[74] - 公司将加强募投管退各环节管理,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产品[103][104][105] - 2024年公司通过置换存量贷款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压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69] 公司治理结构 - 报告日期,董事会有九名董事,由四名执行董事及五名非执行董事(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1] - 潘剑云于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34] - 王云于2025年3月2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34] - 董事会每年检讨董事会的架构、人数及组成,认为目前构成及组合比例合理[132] - 新董事任命由提名委员会商议,董事会全体成员决定,董事至少每三年轮流告退并可膺选连任[1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不少于三分之一,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及各专责委员会有独立性权重[142] - 公司为每位董事会成员购买董事及高级人员责任保险,并每年检讨保险保额及保障范围[144] - 提名委员会负责物色及提名董事候选人,评估董事会所需经验等组合及监督继任,每年检讨并报告董事会多元化事宜[136] - 董事会每年对任职超九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进行检讨评估,其续任须经股东大会独立决议通过[139] - 董事会授权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确保获得独立观点和意见机制的实施及成效[140] - 公司设有多项机制确保董事会获独立观点和意见,包括提名委员会注重董事组合均衡等,董事会认为机制实施有效[143] - 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为固定任期,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139] - 全体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机会提出事项列入董事会定期会议议程,有争议议题在会议讨论[143] - 董事会负责给予管理层指引和有效监控,职责包括确定长期战略、审批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等[145]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执行策略方针,负责日常运营并定期汇报,还订立《董事会职权范围书》及《授权纲要》并定期检讨[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