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联系统(00046) - 2024 - 年度财报
科联系统科联系统(HK:00046)2025-04-16 16: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1年,1998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00046[7] - 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黄竹坑香叶道36号伟华汇18楼[18] - 公司网站为www.ctil.com[18][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2.611亿港元,较2023年的2.575亿港元微升1.4%[28][31] - 2024年公司毛利1.432亿港元,较2023年改善730万港元,增幅5.4%,毛利率升至54.8%[28][31]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161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20万港元[29][31] - 2024年公司投资物业及金融资产估值亏损53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220万港元[29][31] - 2024年公司其他开支155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210万港元[30][32] - 2024年公司所得税开支104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590万港元[30][32] - 2024年股东应占综合纯利291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430万港元,降幅12.8%[33][36]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11.95港仙,较2023年下降11.5%[33][36] - 2024年每股股息11港仙,与2023年持平[34][36] - 公司总收入增加360万港元,或1.4%,达2.611亿港元(2023年为2.575亿港元)[61][66] - 销售及服务成本减少380万港元,或3.1%,至1.179亿港元(2023年为1.217亿港元)[62][66] - 整体毛利增加730万港元,或5.4%,达1.432亿港元(2023年为1.358亿港元),毛利率从52.8%增至54.8%[62][66]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减少20万港元,或1.1%,至1610万港元(2023年为1630万港元)[63][67] - 报告年度公平值下调530万港元(2023年为310万港元)[64][67]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320万港元,或9.4%,至3770万港元(2023年为3440万港元)[68][73] - 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140万港元,或2.1%,至6200万港元(2023年为6340万港元)[69][73] - 所得税开支增加590万港元,至1040万港元(2023年为450万港元)[70][73] - 股东应占溢利减少430万港元,或12.8%,至2910万港元,纯利率降至11.1%(2023年为13.0%)[71][74] - 非流动资產减少860万港元,或3.5%,至2.380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66亿港元)[72][7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投资物业公允价值57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6200万港元)、上市股本证券19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220万港元)、银行结余2.02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50万港元),获授一般银行融资1.1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1.119亿港元),已动用223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2110万港元)[86][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8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161亿港元)[90][9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贷(2023年12月31日:无),流动比率为2.9(2023年12月31日:3.0),资产负债比率为25.3%(2023年12月31日:22.7%)[92][9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佣337名全职雇员及10名兼职雇员(2023年12月31日:343名全职雇员及12名兼职雇员)[93][96] - 董事会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5.5港仙(2023年:末期股息5.5港仙)[101][106][10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应用软件开发业务中,HRMS业务收入下降,EPMS业务收入增长,EIMS业务利润贡献提升,ERMS业务利润贡献改善[35][37][38][39][40] - 解决方案及集成服务业务收入达1.161亿港元,2023年为1.028亿港元,录得双位数增幅,溢利贡献增长超收入增长[44][49] - 电子服务及相关业务GETS收入及溢利贡献均录得高个位数增长,将推增值服务[52][57] - 企业软件业务中,采购管理软件业务收入增长,信息管理软件业务溢利贡献提升,零售管理软件业务收入持平,溢利贡献改善[42] - 水署客户服务及收费系统项目持续产生可观收入,解决方案服务业务管理服务收入增长强劲[45][49] - 公司通过参与协议获专业服务及维护订单,信息安全服务团队建立基础和专长,完成多个独立测试项目[46][50] - 内地集成服务业务表现较去年改善[47][51] - 2024年初公司出售内地办公室物业获260万元人民币(约280万港元),投资物业和金融资产估值下调530万港元,2023年为310万港元,投资分部亏损350万港元,2023年为100万港元[53][5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香港特区和内地经济预计增长,但各行业增速或不同,香港特区财政赤字影响政府IT支出存不确定性[54][59] - 公司预计业务动力来自成本效益运营和市场推广,看好SaaS产品,解决方案服务业务将加强参与政府项目[55][59] 其他重要内容 - 管理客户服务及发单系统,为超200万香港家庭提供食水供应服务[8][10] - 运营政府电子贸易服务平台,为超10000间公司提供无缝贸易文件处理服务[8][10] - 电子招标平台每年管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采购项目[8][10] - 旗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每月为数百万名雇员处理薪酬事宜[8][10] - 公司招募并培育云计算、移动应用等领域的专业人才[12][15] - 公司维持稳健的企业管治架构和具风险意识的文化[13][15] - 公司鼓励员工为社会福祉作贡献,可持续实践和社会责任获认可[13][15] - 公司利用CISC Limited专长赢得香港特区政府执法部门网络监控项目,生成式AI带来更多业务机会[43][48] - 公司成员登记册将于2025年5月29日至6月3日关闭以确定股东出席及表决年度股东大会资格,于2025年6月9日至6月11日关闭以确定股东末期股息权益[10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手头资金为港元、人民币及美元,未采用对冲政策[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除报告披露外,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特定计划、重大或然负债[97][99][100][102][104][105] - 报告年度内及直至报告日期,集团无涉及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重大交易[98][103] - 公司设有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核集团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等[108] - 董事会建议派付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5.5港仙,与2023年相同,将于2025年6月24日前后向6月11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109] - 为确定股东出席2025年6月3日股东大会资格,5月29日至6月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5月28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09] - 为确定股东享有末期股息资格,6月9日至6月1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6月6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综合财务报表及相关风险管理等事宜[110] - 吴长胜63岁,为公司创始人兼主席,在IT行业有逾30年经验[114][119] - 张伟霖61岁,曾为集团行政总裁,现负责海外业务发展,在资讯科技及顾问业务有逾30年经验,2006年加入集团[116][119] - 梁景新63岁,负责集团财务及行政策略,在资讯科技业财务等方面有逾30年经验[117][120] - 吴国强51岁,为集团财务总裁及公司秘书,在会计等方面有逾20年经验[121][125] - 陈婉珊53岁,2022年加入董事会,担任利记控股有限公司多个职位[123] - 潘兆禧66岁,2023年加入董事会,在IT行业有逾30年经验[124] - 陈婉珊女士53岁,2022年加入董事会;潘少海先生66岁,2023年加入董事会;丁良辉先生71岁,2004年加入董事会[127][128][132] - 钟建业先生50岁,集团行政总裁,资讯及通讯科技行业逾25年经验;杨世昌先生59岁,1998年加入集团,资讯科技行业逾30年经验[129][130][133] - 吴嘉恩女士48岁,2019年加入集团,国际软件及解决方案公司逾20年经验;潘志成先生52岁,2003年加入集团,资讯科技行业逾20年经验[135][136][138] - 钟实博士49岁,2022年加入集团,资讯科技行业逾20年经验,含12年软件发展生命周期管理经验及6年相关技术研究经验[137][138] - 公司致力于在合理框架内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强调诚信、透明和问责原则[139][142]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报告年度遵守了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列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40][142] - 公司认为已采取足够措施确保企业管治实务与企业管治守则规定相似[140][143] - 公司收到每位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独立性指引作出的年度独立性确认,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独立[141] - 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专业会计师,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41]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7名董事[144]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退任,所有董事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退任董事可重选,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须在下届股东周年大会重选[145][150] - 提名委员会致力于物色能代表公司及股东最佳权益的人士加入董事会,评估候选人时会考虑多方面因素[146][151] - 公司应定期或按需审阅及重新评估提名政策及其效用[147][152] - 提名委员会定期或按需评估董事会是否有职位空缺,采用多种方法确定董事人选,按相同标准评估候选人[148][149][153] - 提名委员会保留自行制定相关准则的权利,从不同角度甄别适合集团业务需求的人选[154][156] - 提名委员会认为董事会成员至少须具备丰富从业经验、高职业道德、充足履职时间、良好合作能力等资格[158] - 公司认为董事会多元化是实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元素,任命董事以用人唯才为原则[159][162] - 提名委员会每年审查董事会组成,确保具备适当专业知识和经验及核心能力[160][162] - 评估董事会组成会参考董事多方面情况,结合公司业务模式和特定需求[161]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六名男士和一名女士,董事会认为已实现性别多元化[175][180] - 年结日公司雇员由66%的男性和34%的女性组成,董事会认为职场性别组成已充分多元化[176][180] - 两名执行董事吴长胜和梁景新为姻亲,除此之外各董事会成员间无关系[167][173] - 董事会对集团整体策略、预算、业绩等重大事项有最终决定权,将日常运营和行政管理委托给集团管理层[168][173] - 主席负责集团长期战略发展和董事会运作,CEO负责集团业务运营并向董事会负责[169][173] - 各董事有权获取董事会文件和相关材料,可获公司秘书意见服务,可独立接触高级管理层,可在适当情况寻求独立专业意见[170][173] - 公司未就企业管治职务设立委员会,由董事会共同负责[171][174] - 年内董事会检讨及监察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培训及专业发展,确保合规[172][174] - 2024年11月18日公司向董事提供培训以更新知识技能,年内全体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78][181] - 董事至少每季度举行四次例会讨论集团战略、运营和财务表现[182] - 公司董事会最少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全年约四次[183] - 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5/5)[184] - 董事会下设审核、投资、提名、薪酬和风险管理五个委员会[185][186] - 审核委员会于1999年4月24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9][190] - 审核委员会成员会议出席率为100%(2/2)[193] - 薪酬委员会于2004年9月22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两名执行董事组成[194][196] - 审核委员会每年最少举行两次会议[192] - 薪酬委员会每年最少举行一次会议[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