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6.479亿港元[29] - 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464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0%,毛利311.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29.4%[43] - 2024年集团收入4647.9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018.0百万港元(18.0%)[60] - 2024年集团毛利311.7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29.8百万港元,毛利率降至6.7%(2023年:7.8%)[62] - 2024年研发费用31.5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3.1%(2023年:32.5百万港元)[63] - 2024年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178.1百万港元(2023年:292.6百万港元),占收入3.8%(2023年:5.2%)[64]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费用为2660万港元,较2023年的5700万港元减少3040万港元[65]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利润约710万港元,2023年为330万港元[66] - 2024年集团利润为1.011亿港元,较2023年的9250万港元增加860万港元,增幅9.3%,纯利润率从1.6%提升至2.2%[6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达1.003亿港元,较2023年的7110万港元增加41.1%[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受限制及未受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4.323亿港元,2023年为3.953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借贷为3.062亿港元,2023年为3.977亿港元,资本负债率从44.0%降至31.9%[74]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周转期为52日,2023年为60日;贸易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6日,2023年为22日;存货周转期为17日,2023年为18日[75] - 2024年汇兑亏损净额约30万港元,2023年为790万港元[76] - 2024年12月31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金融资产约1.301亿港元、已保理贸易应收账款约9900万港元及银行存款约1.929亿港元已抵押[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人数为312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3名减少[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总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08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6亿港元下降[82] - 2024年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3年为5港仙;2024年已宣派及派付中期股息每股2港仙,2023年无[10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28690万港元,2023年为33000万港元[111] - 2024年集团慈善及其他捐赠约为0港元,2023年为26.4万港元[113] - 年内集团向五大供应商总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79.8%,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26.8%[115] - 年内集团向五大客户总销售额占总收入约36.1%,向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约9.8%[116] - 本年度逾30%的收入来自五大客户[107] 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与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9%,达到6270亿美元[30] - 2024年全球贸易额预计同比增长3.3%,达到33万亿美元[29]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2.8% [29]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范围在2.6%到3.3%之间,平均值为2.9%,与2024年增速均值持平[31] - 2024年底全球公共债务规模达1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93%,“脱钩断链”或高关税可能致全球经济萎缩7%[31] - 到2030年,AI应用和相关支出将累积产生19.9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影响,AI可将世界经济增长率提高0.8个百分点[32] - 2025年半导体市场中,数据传输预计同比增长15.6%,车载预计同比增长15.5%,消费电子预计同比增长7.8%[32] - 2025年与AI相关的GPU和AI处理器预估成长24%,存储芯片整体增幅约33%,标准型存储芯片增长5 - 9%[32]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达48.8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34] - 2024年9月启动“以旧换新”政策累积带动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2025年消费补贴规模预计达5400亿元[34] - 2025年AI支持技术上的支出将达2270亿美元,2028年将增长到7490亿美元[36] -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设备投资将同比增长三成达4637亿美元[36] - 到2030年,全球边缘计算潜在市场规模将达44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38]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总额达3.879万亿元,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1.7%达2.744万亿元,出口额同比增长18.7%达1.135万亿元[40]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19%达6270亿美元,与AI高度相关的内存和逻辑芯片分别同比增长81%和16.9%[42] - 2024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4%达2.17亿台,全球电视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0.6%达1.967亿台[42][45] - 2024年中国安防摄像头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5%达5600万台,全球智能摄像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1%达6321万台[43] - 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达1250亿美元[43] - 2024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约为3596万台,同比下降1.6%[45] - 2024年显示器出货量回升到1.28亿台,全球电视LCD面板出货量同比微增0.8%达2.27亿片,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3.9%达1.74亿台[46] - 2024年上半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同比增长20%,连接总量达39亿,过去五年累计增长181%[47] - 过去12个月400G和800G光模块出货量增长近4倍,预计2024年出货量超2000万只,带来超90亿美元营收[48] - 2024年51%分销商受访者认为订单量下降,仅27%认为市场增长[49] - 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2.8%,全球贸易增长3.2%,中国GDP增长目标预计在5%左右[50] - 2025年全球使用带AI算力芯片的智能摄像头数量将增加到3.5亿个,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50亿美元增长到19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7.7%[52] - 2025年通用存储芯片市场有转机,AI PC和AI手机市场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53] - 2024年中国电视机出口量增长10.5%达1.1亿台[54] - 预计2025年120Hz以上电竞显示器出货量同比增长6%达2610万台[55] - 2024年上半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1%达1.1亿片[55] - 我国要求2027年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力争突破36亿,2024年8月连接总数为25.65亿[56] - 预计到2025年初蜂窝物联网连接总数达42亿,2024 - 2030年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达15%[56] - 预计2025年美国市场对800G光模块需求增长到1800万只左右,1.6T光模块需求超300万只[57]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拥有12个业务网点和分支机构,累计为超两万家商业客户提供服务[29] - 2024年公司销售额占比超10%的业务单元数量增加到5个[30] - 2024年与端侧AI应用相关的智慧视觉业务保持增长,成为销售规模最大的业务单元[30] - 2024年传统的智慧显示、光电显示和混合分销业务出现不同幅度下跌[30] - 2024年通讯产品业绩因4G/5G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复苏大幅增长[30] - 2024年与AI高度相关的存储产品和光通讯业务单元实现大幅增长[30] - 智慧视觉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实现销售额1012.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6%[43] - 存储产品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实现销售额763.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77.9%[44] - 智慧显示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实现销售额825.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5.6%[45] - 光电显示业务单元销售额6.532亿港元,同比下降17.8%[46] - 通讯产品业务单元销售额5.965亿港元,同比增长39.7%[47] - 光通讯业务单元销售额3.583亿港元,同比增长113.9%[48] - 混合分销业务单元销售额5330万港元,同比下降93.6%[49]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田卫东先生58岁,为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带领集团超15年[86] - 刘红兵先生58岁,负责监督集团整体策略并负责研发事宜[87] - 麦汉佳先生63岁,为集团首席营销官,负责整体市场策略及营销[88] - 郑钢先生57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负责监督集团整体策略及财务运作管理[89] - 黄梓良先生61岁,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业务管理方面有逾20年经验[90] - 翟永文于2020年4月加入集团任集团会计师,2024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94] - 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自委任日期起生效,可由任何一方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19] - 麦汉佳先生、汤明哲博士及许微女士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并可膺选连任[117] - 黄梓良先生自2024年7月1日起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7]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2.058亿港元,2024年已动用50万港元,累计动用1.818亿港元,未动用2400万港元[69][70] - 2024年12月31日,田衛東先生受控法團權益持股262,500,000股,占比53.72%;黃梓良先生受控法團權益持股52,500,000股,占比10.74%;劉紅兵先生實益擁有37,500,000股,占比7.67%;麥漢佳先生實益擁有2,500,000股,占比0.51%[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已發行488,681,030股股份計算各董事持股比例[125] - 2024年12月31日,Smart IC Limited實益擁有262,500,000股,占比53.72%;Insight Limited實益擁有52,500,000股,占比10.74%;劉紅兵先生實益擁有37,500,000股,占比7.67%;富途信託有限公司受託持有24,534,256股,占比5.02%[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受託人根據股份獎勵計劃購買5,100,000股普通股,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其他购买、销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130] - 2016年9月19日公司采纳股份奖励计划和有条件批准及采纳购股权计划[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受託人收购公司5,100,000股股份,公司未向员工授予股份奖励[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确认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费用0.3百万港元(2023年:0.5百万港元)[13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或同意授出购股[138] - 年初及年末购股计划可供授予的购股数目均为50,000,000份,相当于公司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23%,年内无授出购股,购股数目无变动[139] - 因购股权计划及其他计划授出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上限为5000万股,相当于报告日期已发行股本的10.23%[142] - 购股计划及其他计划授出未行使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上限不得超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0%[143] - 刊发年报前,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上限为5000万股,相当于上市日期股份总数的10%[144] - 向合资格人士授出购股获行使后,其认购股份数加12个月内已发或将发股份总数超该日已发行股份1%,需经股东批准[145] - 购股要约接纳期为提呈日期起30日内,接纳时需付1港元且不予退还[146] - 购股计划自上市日期起十年内有效,截至年报日期,余下年期约为1年7个月[147][148] - 购股行使价不得低于要约日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三者较高者[149] - 购股持有人接纳后即归属,未失效购股达成条件后可随时行使,期限不超要约日起十年[150] - 知悉内幕消息至公布前不得授出购股,紧接特定日期前一个月内不得授出[152] - 公司2016年9月19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十年
芯智控股(02166)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