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智控股(02166)
icon
搜索文档
芯智控股(0216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7:0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6.479亿港元[29] - 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464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0%,毛利311.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29.4%[43] - 2024年集团收入4647.9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018.0百万港元(18.0%)[60] - 2024年集团毛利311.7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29.8百万港元,毛利率降至6.7%(2023年:7.8%)[62] - 2024年研发费用31.5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3.1%(2023年:32.5百万港元)[63] - 2024年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178.1百万港元(2023年:292.6百万港元),占收入3.8%(2023年:5.2%)[64]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费用为2660万港元,较2023年的5700万港元减少3040万港元[65]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利润约710万港元,2023年为330万港元[66] - 2024年集团利润为1.011亿港元,较2023年的9250万港元增加860万港元,增幅9.3%,纯利润率从1.6%提升至2.2%[6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达1.003亿港元,较2023年的7110万港元增加41.1%[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受限制及未受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4.323亿港元,2023年为3.953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借贷为3.062亿港元,2023年为3.977亿港元,资本负债率从44.0%降至31.9%[74]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周转期为52日,2023年为60日;贸易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6日,2023年为22日;存货周转期为17日,2023年为18日[75] - 2024年汇兑亏损净额约30万港元,2023年为790万港元[76] - 2024年12月31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金融资产约1.301亿港元、已保理贸易应收账款约9900万港元及银行存款约1.929亿港元已抵押[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人数为312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3名减少[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总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08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6亿港元下降[82] - 2024年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3年为5港仙;2024年已宣派及派付中期股息每股2港仙,2023年无[10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28690万港元,2023年为33000万港元[111] - 2024年集团慈善及其他捐赠约为0港元,2023年为26.4万港元[113] - 年内集团向五大供应商总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79.8%,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26.8%[115] - 年内集团向五大客户总销售额占总收入约36.1%,向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约9.8%[116] - 本年度逾30%的收入来自五大客户[107] 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与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9%,达到6270亿美元[30] - 2024年全球贸易额预计同比增长3.3%,达到33万亿美元[29]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2.8% [29]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范围在2.6%到3.3%之间,平均值为2.9%,与2024年增速均值持平[31] - 2024年底全球公共债务规模达1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93%,“脱钩断链”或高关税可能致全球经济萎缩7%[31] - 到2030年,AI应用和相关支出将累积产生19.9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影响,AI可将世界经济增长率提高0.8个百分点[32] - 2025年半导体市场中,数据传输预计同比增长15.6%,车载预计同比增长15.5%,消费电子预计同比增长7.8%[32] - 2025年与AI相关的GPU和AI处理器预估成长24%,存储芯片整体增幅约33%,标准型存储芯片增长5 - 9%[32]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达48.8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34] - 2024年9月启动“以旧换新”政策累积带动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2025年消费补贴规模预计达5400亿元[34] - 2025年AI支持技术上的支出将达2270亿美元,2028年将增长到7490亿美元[36] -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设备投资将同比增长三成达4637亿美元[36] - 到2030年,全球边缘计算潜在市场规模将达44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38]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总额达3.879万亿元,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1.7%达2.744万亿元,出口额同比增长18.7%达1.135万亿元[40]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19%达6270亿美元,与AI高度相关的内存和逻辑芯片分别同比增长81%和16.9%[42] - 2024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4%达2.17亿台,全球电视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0.6%达1.967亿台[42][45] - 2024年中国安防摄像头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5%达5600万台,全球智能摄像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1%达6321万台[43] - 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达1250亿美元[43] - 2024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约为3596万台,同比下降1.6%[45] - 2024年显示器出货量回升到1.28亿台,全球电视LCD面板出货量同比微增0.8%达2.27亿片,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3.9%达1.74亿台[46] - 2024年上半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同比增长20%,连接总量达39亿,过去五年累计增长181%[47] - 过去12个月400G和800G光模块出货量增长近4倍,预计2024年出货量超2000万只,带来超90亿美元营收[48] - 2024年51%分销商受访者认为订单量下降,仅27%认为市场增长[49] - 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2.8%,全球贸易增长3.2%,中国GDP增长目标预计在5%左右[50] - 2025年全球使用带AI算力芯片的智能摄像头数量将增加到3.5亿个,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50亿美元增长到19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7.7%[52] - 2025年通用存储芯片市场有转机,AI PC和AI手机市场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53] - 2024年中国电视机出口量增长10.5%达1.1亿台[54] - 预计2025年120Hz以上电竞显示器出货量同比增长6%达2610万台[55] - 2024年上半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1%达1.1亿片[55] - 我国要求2027年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力争突破36亿,2024年8月连接总数为25.65亿[56] - 预计到2025年初蜂窝物联网连接总数达42亿,2024 - 2030年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达15%[56] - 预计2025年美国市场对800G光模块需求增长到1800万只左右,1.6T光模块需求超300万只[57]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拥有12个业务网点和分支机构,累计为超两万家商业客户提供服务[29] - 2024年公司销售额占比超10%的业务单元数量增加到5个[30] - 2024年与端侧AI应用相关的智慧视觉业务保持增长,成为销售规模最大的业务单元[30] - 2024年传统的智慧显示、光电显示和混合分销业务出现不同幅度下跌[30] - 2024年通讯产品业绩因4G/5G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复苏大幅增长[30] - 2024年与AI高度相关的存储产品和光通讯业务单元实现大幅增长[30] - 智慧视觉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实现销售额1012.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6%[43] - 存储产品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实现销售额763.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77.9%[44] - 智慧显示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实现销售额825.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5.6%[45] - 光电显示业务单元销售额6.532亿港元,同比下降17.8%[46] - 通讯产品业务单元销售额5.965亿港元,同比增长39.7%[47] - 光通讯业务单元销售额3.583亿港元,同比增长113.9%[48] - 混合分销业务单元销售额5330万港元,同比下降93.6%[49]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田卫东先生58岁,为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带领集团超15年[86] - 刘红兵先生58岁,负责监督集团整体策略并负责研发事宜[87] - 麦汉佳先生63岁,为集团首席营销官,负责整体市场策略及营销[88] - 郑钢先生57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负责监督集团整体策略及财务运作管理[89] - 黄梓良先生61岁,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业务管理方面有逾20年经验[90] - 翟永文于2020年4月加入集团任集团会计师,2024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94] - 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自委任日期起生效,可由任何一方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19] - 麦汉佳先生、汤明哲博士及许微女士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并可膺选连任[117] - 黄梓良先生自2024年7月1日起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7]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2.058亿港元,2024年已动用50万港元,累计动用1.818亿港元,未动用2400万港元[69][70] - 2024年12月31日,田衛東先生受控法團權益持股262,500,000股,占比53.72%;黃梓良先生受控法團權益持股52,500,000股,占比10.74%;劉紅兵先生實益擁有37,500,000股,占比7.67%;麥漢佳先生實益擁有2,500,000股,占比0.51%[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已發行488,681,030股股份計算各董事持股比例[125] - 2024年12月31日,Smart IC Limited實益擁有262,500,000股,占比53.72%;Insight Limited實益擁有52,500,000股,占比10.74%;劉紅兵先生實益擁有37,500,000股,占比7.67%;富途信託有限公司受託持有24,534,256股,占比5.02%[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受託人根據股份獎勵計劃購買5,100,000股普通股,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其他购买、销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130] - 2016年9月19日公司采纳股份奖励计划和有条件批准及采纳购股权计划[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受託人收购公司5,100,000股股份,公司未向员工授予股份奖励[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确认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费用0.3百万港元(2023年:0.5百万港元)[13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或同意授出购股[138] - 年初及年末购股计划可供授予的购股数目均为50,000,000份,相当于公司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23%,年内无授出购股,购股数目无变动[139] - 因购股权计划及其他计划授出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上限为5000万股,相当于报告日期已发行股本的10.23%[142] - 购股计划及其他计划授出未行使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上限不得超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0%[143] - 刊发年报前,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上限为5000万股,相当于上市日期股份总数的10%[144] - 向合资格人士授出购股获行使后,其认购股份数加12个月内已发或将发股份总数超该日已发行股份1%,需经股东批准[145] - 购股要约接纳期为提呈日期起30日内,接纳时需付1港元且不予退还[146] - 购股计划自上市日期起十年内有效,截至年报日期,余下年期约为1年7个月[147][148] - 购股行使价不得低于要约日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三者较高者[149] - 购股持有人接纳后即归属,未失效购股达成条件后可随时行使,期限不超要约日起十年[150] - 知悉内幕消息至公布前不得授出购股,紧接特定日期前一个月内不得授出[152] - 公司2016年9月19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十年
AI产品线发力,芯智控股(2166.HK)加大派息力度,2025年弹性可期
财富在线· 2025-04-08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景气度小幅回升但分化严重,芯智控股发布2024年业绩,虽收入下降但归母净利润高增,派息比例大幅提升,公司运营稳健、指标优、估值低,2025年围绕AI部署业务成长性可期 [1][16] 行业情况 - 2024年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景气度小幅回升,结构性分化严重,增长动力与AI高度相关,全球半导体分销行业洗牌,中国半导体进出口逆差收窄 [1] - 行业产业价值是协助上游原厂推广和为下游客户提供集中采购服务,2023年全球分销商TOP50营收超1780亿美元 [2] - 电子制造行业有周期属性且技术更迭快,分销企业需引进产品线、开拓客户,具备行业洞察能力 [3] - 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通过技术积累为中小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供应核心器件,是头部企业拓展市场、提升毛利率的手段 [5] 芯智控股运营情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分销商及技术增值服务商,业务聚焦半导体领域,授权代理超50条产品线,以授权分销为主 [2] - 2018 - 2024年公司主要业务单元随市场需求迁移变动,行业洞察能力强,过往业绩稳健增长,部分年份有超额业绩弹性 [3] - 公司重视技术增值业务,旗下“芯联”有成熟行业解决方案,2024年开拓AI相关业务,存储和光通讯产品业务增长显著 [5] 同业对比情况 - 选取5家A股同业对比,芯智控股2024年营收、纯利规模与部分同业相近,但市值低、市盈率8倍被低估 [7] - 2021年芯智控股收入增速高于同业,2023年解除对铭冠国际控股,剔除投资后主营业务表现更平稳,抗周期能力强 [8] - 2024年芯智控股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天数低于同业均值,2023及2022年亦优于同业,整体运营质素跑赢 [9] - 芯智控股最近几个年度毛利率和净利率高于5家同业均值,2024年净利率上涨0.54pct [10] - 芯智控股2024年度派息率提升至56%,股息率约6.98%,上市后每年派息,累计派息超IPO净筹资额,2025年上调派息比例至不低于50% [11][12] 行业机遇与芯智控股布局 - 2024年中国芯片贸易逆差下降,出口金额首破万亿元,国内芯片需求大,AI带来增量机遇,中国芯片技术提升,企业出海成新选择 [14] - 2025年预计AI算力投资热度持续,端侧AI产品普及推动AI产业链活跃,芯智控股对AI相关业务单元增长持乐观态度 [15] - 公司积极拓展国内本土芯片原厂资源,助力本土原厂发展,海外业务重点部署东南亚市场,海外收入占比成重要业务单元 [15]
芯智控股(0216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1 19:0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总收入为46.479亿港元,较2023年的56.659亿港元减少18.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毛利为3.117亿港元,较2023年的4.415亿港元减少29.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003亿港元,较2023年的7110万港元增加4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21.41港仙和21.39港仙,2023年分别为15.08港仙和15.05港仙[3] - 董事会建议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3年为每股5港仙[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43.36214亿港元,2023年为52.24423亿港元[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127.6万港元,2023年为4367.9万港元[4] - 2024年行政费用为7299万港元,2023年为1.16007亿港元[4] - 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05142亿港元,2023年为1.76622亿港元[4] - 2024年年度全面收入总额为9473.4万港元,2023年为8840.8万港元[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54,841千港元,2023年为339,972千港元,同比增长4.37%[7]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339,075千港元,2023年为1,400,325千港元,同比下降4.37%[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728,941千港元,2023年为830,417千港元,同比下降12.22%[7]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610,134千港元,2023年为569,908千港元,同比增长7.06%[7]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964,975千港元,2023年为909,880千港元,同比增长6.05%[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5,199千港元,2023年为5,467千港元,同比下降4.89%[8] - 2024年资产净值为959,776千港元,2023年为904,413千港元,同比增长6.12%[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959,332千港元,2023年为904,738千港元,同比增长6.03%[8]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444千港元,2023年为 - 325千港元[8] - 2024年香港利得税、中国企业所得税、新加坡企业所得税及其他即期税项分别为6968千港元、4467千港元、712千港元、9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2297千港元、1630千港元、560千港元、173千港元[28] - 2024年递延税项为1681千港元,2023年为2076千港元[28] - 2024年所得税费用为13837千港元,2023年为16736千港元[28] - 2024年董事酬金为1.1526亿港元,员工成本总额为1.19877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7549万港元和1.90124亿港元[29] - 2024年存货成本为43.49197亿港元,拨回存货拨备为1298.3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52.54628亿港元和3020.5万港元[29] - 2024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02港元,共计923.4万港元;2023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05港元,共计2346.9万港元[29] - 公司董事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1港元,共计约4886.8万港元,2023年为每股0.05港元,共计2346.9万港元[29]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计算所用盈利为1.00342亿港元,2023年为7113万港元[30]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68664074亿股,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为4.69169538亿股;2023年分别为4.71543222亿股和4.72543222亿股[3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6.507亿港元,信贷亏损拨备为576.3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6.6003亿港元和1425.5万港元[32] - 2024年应收票据为1348.1万港元,信贷亏损拨备为6.4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1085.8万港元和9万港元[32]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3.37204亿港元,应付票据为467万港元;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6556亿港元,无应付票据[33]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306,189千港元,2023年为397,736千港元,同比下降23.0%[35] - 2024年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10港仙,2023年为每股5港仙;2024年股息总额为每股12港仙,2023年为5港仙[37] - 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4,64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0%,毛利311.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29.4%[39] - 2024年有抵押银行贷款为95,540千港元,2023年为262,054千港元,同比下降63.5%[35] - 2024年有抵押银行贷款(供应商融资安排)为205,305千港元,2023年为119,133千港元,同比增长72.3%[35] - 2024年一年内须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0,121千港元,2023年为25,837千港元,同比增长94.0%[35] - 2024年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两年须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126千港元,2023年为1,049千港元,同比增长7.3%[35] - 2024年超过两年但不超过五年须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404千港元,2023年为2,546千港元,同比下降44.8%[35] - 2024年12个月后结算的款项为2,530千港元,2023年为3,595千港元,同比下降29.6%[35] - 2024年集团收入为4647.9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5665.9百万港元减少1018.0百万港元,降幅18.0%[66] - 2024年集团毛利为311.7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441.5百万港元减少129.8百万港元,毛利率降至6.7%,较2023年下降1.1%[67] - 2024年研发费用为31.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32.5百万港元减少3.1%[68] - 2024年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共178.1百万港元,占收入3.8%,较2023年的292.6百万港元净减少114.5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占比为5.2%[69]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费用为26.6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57.0百万港元减少30.4百万港元[70]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利润约7.1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3.3百万港元增加[71] - 2024年集团利润为101.1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92.5百万港元增加8.6百万港元,增幅9.3%,纯利润率为2.2%,2023年为1.6%[7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达100.3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71.1百万港元增加41.1%[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受限及不受限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4.32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53亿港元有所增加[7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偿还银行借贷3.06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77亿港元减少,资本负债率由2023年的44.0%降至2024年的31.9%[7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融资(不包括备用信用证)总额及未动用金额分别为23.236亿港元及20.17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1.898亿港元及27.920亿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13.391亿港元,流动负债7.289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84倍,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4.003亿港元、8.304亿港元及1.69倍[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周转期为52日,较2023年的60日减少;贸易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6日,较2023年的22日增加;存货周转期为17日,较2023年的18日减少[8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汇兑亏损净额约30万港元,较2023年的790万港元减少,公司将考虑使用外汇远期合约降低外汇风险[8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金融资产约1.301亿港元、已保理之贸易应收账款约9900万港元及银行存款约1.929亿港元已抵押作为银行借贷及融资安排的担保[84]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均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或有负债[85]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特定金融资产及联营公司投资外,无持有其他重大投资,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也无进行重大收购或出售[86][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人数为312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3名减少[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总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084亿港元,较2023年的1.826亿港元下降[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受托人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收购公司510万股股份,公司未根据该计划向员工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费用合共30万港元,较2023年的50万港元减少[9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或同意授出任何购股权[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受托人根据股份奖励计划购买510万股普通股外,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4]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在2024年12月31日后无重大后续事件[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至公告日期,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至少25%由公众持有[100]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电子元器件收入为4,647,896千港元,2023年为5,665,885千港元[17] - 2024年授权分销中,光电显示收入653,213千港元,存储产品收入763,428千港元,通讯产品收入596,484千港元等[17] - 2024年混合分销收入为53,348千港元,2023年为830,835千港元[17] - 2024年授权分销、混合分销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分别为4594548千港元、53348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4835050千港元、830835千港元[23] - 2024年授权分销、混合分销分部利润分别为83225千港元、11006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58696千港元、27982千港元[23] - 2024年综合利润为101053千港元,2023年为92505千港元[23] - 2024年香港、中国、新加坡、日本及其他地区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564489千港元、1604987千港元、468903千港元、248千港元、9269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4242407千港元、1264470千港元、127859千港元、7139千港元、24010千港元[26] - 2023年授权分销分部客户1收入为698120千港元,客户2收入为714141千港元,2024年并无个别客户占集团总收入超10% [27] - 2024年可报告分部总利润为94231千港元,2023年为86678千港元[23] - 2024年未分配费用为3321千港元,2023年为3298千港元[23] - 智慧视觉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实现销售额1,012.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6%[40] - 存储产品业务单元2024年累计销售额763.4百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677.9%[41] - 智慧显示业务单元2024年
芯智控股(0216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3 17:13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26.2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1.85亿港元下降17.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4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30亿港元下降37.6%[9]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452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38万港元增长59.4%[9]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利润3692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12万港元增长74.8%[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63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267万港元增长186.6%[9]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7.73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2.68港仙增长188.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19.2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40亿港元增长10.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负债10.0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36亿港元增长20.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26.23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5.607亿港元(17.6%),主要因独立分销业务销售额减少[45] - 同期,集团毛利为1.43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8650万港元(37.6%),毛利率降至5.5%,减少1.7个百分点,主要因独立分销业务销售额减少[46] - 同期,研发费用为168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8%,主要因研发人员员工成本减少[48] - 同期,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合共为8740万港元,占收入的3.3%,2023年同期为5.2%,主要因销售及分销人员员工成本减少[49] - 同期,集团财务费用为157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主要因银行及其他借贷减少[50] - 同期,集团利润为36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580万港元,增幅为74.8%,纯利率约为1.4%,较2023年同期增加0.7%[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363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270万港元增加186.6%[5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26.2386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4637亿港元[9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4341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29876亿港元[9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4522.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837.8万港元[95]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利润为3691.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111.6万港元[95]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7.73港仙,2023年同期为2.68港仙[9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4473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9972亿港元[9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7697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0325亿港元[9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0.0162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0417亿港元[9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7534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9908亿港元[9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9.1266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04413亿港元[10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利润为36326千港元,全面收入总额为31566千港元[10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69452千港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698千港元[107]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676千港元[107]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38千港元[107]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8557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2984千港元[107] - 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利润为12674千港元,全面收入总额为4968千港元[10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205848千港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 - 28435千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81766千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60924千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65277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5463千港元[10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904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0752千港元[13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367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4498千港元[13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831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262千港元[136]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569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1799千港元[140]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不包括存货拨备)为24747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49159千港元[140] - 2024年中期宣派及派付的末期股息总额为23469000港元,2023年为28262000港元;2024年中期股息为9774000港元,2023年为零[14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计算的盈利为363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674千港元[143] - 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总值为30000港元,所得款项11000港元,亏损19000港元;购买约778000港元[145] - 2024年上半年就使用办公室物业确认使用权资产8453000港元及租赁负债8453000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079000港元[146] 业务单元销售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存储产品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645.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380.5%[14] - 2024年上半年智慧视觉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551.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0.6%[17] - 2024年上半年智慧显示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444.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2.0%[18] - 光电显示业务单元上半年累计销售额32910万港元,同比下降22.1%[21] - 通讯产品业务单元上半年累计销售额27710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7.0%[22] - 光通讯业务单元上半年累计销售额17100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39659.5%[23] - 综合产品业务单元2024年上半年累计销售额6880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65.2%[26] - 独立分销业务单元2024年上半年累计销售额2600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95.2%[27] - 2024年上半年授权分销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25.97847亿港元,独立分销为2602.2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授权分销为26.48007亿港元,独立分销为5.3663亿港元[125] - 2024年上半年可报告分部总利润为3356.5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240.4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期间综合利润为3691.7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111.6万港元[126] - 2024年上半年香港销售额为13.22132亿港元,中国为8.79383亿港元,新加坡为4.16603亿港元,日本为7万港元,其他为568.1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香港为24.44579亿港元,中国为6.52901亿港元,新加坡为658.58万港元,日本为664.7万港元,其他为1465.2万港元[128] - 2024年上半年销售电子元器件收入为26.23869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31.84637亿港元[131] - 2024年上半年授权分销中,光电显示收入3.29107亿港元,存储产品6.45724亿港元,通讯产品2.7705亿港元,智慧视觉5.51212亿港元,智慧显示4.44514亿港元,综合产品6883.9万港元,光通讯1.70966亿港元,其他1.10435亿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22227亿港元、4361.4万港元、2.18192亿港元、4.56991亿港元、11.68405亿港元、1.97709亿港元、430万港元、1.40439亿港元[13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4 - 2028年,全球Al手机和AIPC份额有望从16%和19%提升至54%和71%,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3%和42%[13] - 到2025年底,全球基准利率预计将下调155个基点[28] - 世界银行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上调0.2个百分点至2.6%,预计2025 - 2026年增速为2.7%[28] - IMF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较4月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2025年增长预测值从4.1%上调至4.5%[30] - WSTS认为2024年存储和逻辑器件将大幅增长,推动半导体市场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逻辑器件预计增长10.7%,记忆体增长76.8%[30] - 2024年1 - 5月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3.1%达到1481亿美元,上半年出口额大幅增长25.7%达到约763.3亿美元[30] - 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大幅增长45%,达到1298亿美元[33] - 车用存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40亿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1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8%[33] - 2025年平均每辆车将搭载16GB的DRAM和204GB的Nand闪存,分别较2021年提高3倍和4倍[33] - 2024年全球IP摄像机市场规模为141.3亿美元,2024 - 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13.8%[35] - 2024年全球电视机出货量预计同比仅微增0.6%,达到2.15亿台[36] - 2024年涵盖9英寸及以上LCD与OLED大尺寸面板出货量预计将增长7.4%[38] - 2024年1 - 2月,国内乘用车中控彩色大屏装配量为307.6万辆,同比增长36.1%[38] - 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前装市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2亿片[38] - 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预计2024年下半年复苏,2025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物联网模组到2027年的CAGR将达22%[39] - 2023年智能模组仅占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的2%,到2027年预计提升至10%,期间CAGR为79%[39] - 预计今年下半年800G光模组产量较上半年翻倍增长,2024年800G光模组成市场主流,1.6T开始放量,整体市场增速超40%,2025年行业继续增长20%以上[41] - 未来五年内,800G和1.6T数据光模组市场将以超40%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扩张[41] 产品出货量情况 - 2024年一季度DRAM成长率为20%,二季度预估成长13 - 18%;NAND闪存一季度成长率为23 - 28%,二季度预估继续成长15 - 20%[14] -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摄像头市场出货量达3153万台,同比增长10.3%[17] - 2024年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为4454.7万台,同比下降0.9%[18] - 2024年Q1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5650万片,同比增长1.3%[19] - 2024年笔记本电脑预计同比增长3.6%到1.73亿台[19] - 2024年全球显示器面板出货预计达1.49亿片,同比微增0.7%[19] -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摄像头市场出货量达3153万台,同比增长10.3%[35] 资金与负债情况 - 公司2016年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2.058亿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约1.814亿港元,未动用2440万港元预期按拟定用途动用[53][5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受限制及未受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4.35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53亿港元增加[5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166亿港元,资本负债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44.0%增至56.6%[5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及未动用金额分别为25.158亿港元及19.992亿港元,较2023年1
芯智控股(0216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20:26
财务整体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入为26.23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7.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为1.43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7.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363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86.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分别为7.73港仙及7.72港仙,2023年同期分别为2.68港仙及2.67港仙[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利润3.691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1116亿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入26.2386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4637亿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电子元器件收入为262386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4637千港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盈利为363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674千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2623.9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560.7百万港元(17.6%)[51] - 同期,集团毛利为143.4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86.5百万港元(37.6%),毛利率减少1.7个百分点至5.5%[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利润为36.9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5.8百万港元,增幅为74.8%,纯利率约为1.4%,较2023年同期增加0.7%[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36.3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86.6%[57] 费用情况 - 2024年报告期内其他收入为904.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075.2万港元[3] - 2024年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1676.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707.3万港元[3] - 2024年报告期内行政费用为360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626.7万港元[3] - 2024年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费用为513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422亿港元[3] - 2024年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157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155.4万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为4247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246千港元,新加坡企业所得税为507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831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262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569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1799千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为24747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49159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费用为16.8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8%[53] - 同期,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合共为87.4百万港元,占收入的3.3%,2023年同期则为5.2%[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财务费用为15.7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55]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计344,73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9,972千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计1,576,97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0,325千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计1,001,6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0,417千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75,34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9,908千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920,0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09,880千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计7,42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67千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912,66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04,413千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846,5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45,775千港元;应收票据为16,42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68千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238,209,000港元及应收票据16,420,000港元按附全数追索权基准向银行贴现,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6,129,000港元按此基准向金融机构贴现[1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392,4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5,560千港元[20]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16,58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7,736千港元[21] - 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须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68,12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837千港元[2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受限及不受限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4.35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53亿港元有所增加[6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16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77亿港元增加;资本负债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44.0%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56.6%[6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及未动用金额分别为25.158亿港元及19.99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898亿港元及27.920亿港元减少[6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15.770亿港元,流动负债为10.01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57倍,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9倍有所下降[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贸易应收账款周转期为53日,较2023年同期的66日缩短;贸易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4日,较2023年同期的26日缩短;存货周转期为15日,较2023年同期的20日缩短[61][62] - 2024年6月30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为1.285亿港元、已保理之贸易应收账款为2.382亿港元及银行存款2.429亿港元已抵押作为银行借贷及融资安排的担保[64] 会计准则应用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首次应用多项修订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修订[8]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未导致公司借款分类变动,无追溯调整[8]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将使公司在2024年年报提供更多供应商融资安排披露[8] - 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9] - 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适用,公司正评估其对综合财务报表列报及披露的影响[9] 业务分部情况 - 公司有授权分销和独立分销两个可报告分部[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授权分销收入26.02464亿港元,利润3109.2万港元;独立分销收入2657万港元,利润247.3万港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授权分销收入26.48007亿港元,利润2460.9万港元;独立分销收入5.37079亿港元,亏损220.5万港元[11] 地区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收入13.2213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4.44579亿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地区收入8.7938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6.52901亿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新加坡地区收入4.1660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658.58万港元[12]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议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2港仙,2023年同期为每股零港仙[1] - 2024年中期宣派及支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总额为23469000港元,2023年为28262000港元[17] - 2024年中期结束后决定中期股息为9774000港元,2023年为零[17] - 董事会决议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2港仙,2023年同期为零,预计2024年9月27日或前后支付[22] 业务单元销售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存储芯片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64570万港元,同比增长1380.5%[27] - 2024年上半年智慧视觉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55120万港元,同比增长20.6%[28] - 2024年上半年智慧显示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44450万港元,同比下降62.0%[29] - 光电显示业务上半年销售额32910万港元,同比下降22.1%,面板相关芯片出货量平稳,电源类产品线剥离影响业绩达成[30] - 通讯产品业务上半年销售额27710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7.0%,得益于蜂窝模組出货量走出低谷和5G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31] - 光通讯业务上半年销售额17100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39659.5%,受益于AI发展带动光模块需求大增[32] - 综合产品业务上半年销售额6880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65.2%,因公司对业务单元和产品线进行调整优化[33] - 独立分销业务上半年销售额2600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95.2%,受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疲软影响[34]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137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环比下降5.7%[25] - 2024年一季度全球智慧摄像头市场出货量3153万台,同比增长10.3%[28] - 2024年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4454.7万台,同比下降0.9%[29]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电视品牌整机出货量约1639万台,较2023年同期减少4.2%[29] - 2024年DRAM一季度成长率为20%,二季度预估成长13 - 18%[26] - 2024年NAND闪存一季度成长率为23 - 28%,二季度预估成长15 - 20%[26] - 2024 - 2028年全球AI手机和AIPC份额有望从16%和19%提升至54%和71%,CAGR分别为63%和42%[25] - 2024年Q1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5650万片,同比增长1.3%[30] - 2024年笔记本型电脑预计同比增长3.6%到1.73亿台[30] - 2024年全球显示器面板出货预计达1.49亿片,同比微增0.7%[30] - 2024年一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同比增长7%[31] - 2024年1 - 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22亿部,同比增长13.3%,其中5G手机1.02亿部,同比增长20.3%[31]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上调0.2个百分点至2.6%,2025 - 2026年预计为2.7%[36] - 2024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较4月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2025年增长预测值从4.1%上调至4.5%[3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达4350亿美元,去年全年为5939亿美元[3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8.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36] - 2024年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逻辑器件预计增长10.7%,记忆体增长76.8%[37] - 2024年美洲和亚太地区半导体市场预计分别增长25.1%和17.5%,欧洲增长0.5%,日本下降1.1%[37] - 2024年1 - 5月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3.1%达1481亿美元[38] - 2024年上半年中国芯片出口额大幅增长25.7%达约763.3亿美元[38] - AI PC记忆体入门级标配需32GB,AI手机标配记忆体容量高达23GB[39] - 自动驾驶汽车有机会成为存储产业未来十年增长点[39] - 车用存储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40亿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1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8%[40]
芯智控股(0216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20:2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中國本土领先的集成电路及其他电子元器件全能型分销商及技术增值服务商[6] - 公司为超过两万家多元化商业客户提供电子元器件供应链服务,实现56.659亿港币销售额[7] 全球半导体市场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2022年下降11.1%,约为5,330亿美元,Top25半导体厂商整体收入下降14.1%[11]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同比增长13.1%,总规模预计达到5,884亿美元[17][18] 公司业务发展 - 集团2023年度独立分销业务单元受到供需错配影响,營收大幅下跌[12] - 集团2023年下半年卡位新一轮半导体产业增长机遇,重点发展AI智能相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13] - 集团将重点推动业务发展,抓住AI产业机遇,实现业务稳定增长[19] - 集团在存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2024年存储芯片业务将大幅增长[2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度收入为5,665.9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340.2百万港元,主要由独立分销、智能显示和智能视觉产品销售额减少所致[61] - 2023年度毛利为441.5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653.2百万港元,毛利率下降至7.8%[62] - 2023年度利润为92.5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287.2百万港元,净利润率为1.6%[67] 公司治理结构 - 田衛東先生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拥有超过15年的领导经验[99] - 公司已委任受託人協助管理根据股份獎勵計劃授出的獎勵及其歸屬,且已与受託人订立一份委托契据[197]
芯智控股(0216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2 22:18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与2022年)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339,972千港元,2022年为279,033千港元[3] - 2023年存货为220,564千港元,2022年为288,388千港元[3] - 2023年流动资产为1,400,325千港元,2022年为2,581,831千港元[3] - 2023年流动负债为830,417千港元,2022年为1,645,968千港元[3] - 2023年流动资产净值为569,908千港元,2022年为935,863千港元[3] - 2023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909,880千港元,2022年为1,214,896千港元[3]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为5,467千港元,2022年为13,973千港元[5] - 2023年资产净值为904,413千港元,2022年为1,200,923千港元[5] - 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为56.659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43.4%[18] - 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4.415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59.7%[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711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56.8%[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15.08港仙和15.05港仙,2022年分别为34.03港仙和33.89港仙[18] - 董事会建议宣派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为每股5港仙,2022年为每股6港仙[18]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6.66亿港元,较2022年的100.06亿港元下降43.37%[22][29][35] - 2023年公司毛利为4.41亿港元,较2022年的10.95亿港元下降59.67%[22] - 2023年公司年度利润为9250.5万港元,较2022年的3.80亿港元下降75.64%[22][24]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5.08仙,较2022年的34.03仙下降55.69%[22] - 2023年授权分销收入为48.35亿港元,较2022年的68.91亿港元下降29.84%[29][35] - 2023年独立分销收入为8.31亿港元,较2022年的31.15亿港元下降73.32%[29][35] - 2023年授权分销分部利润为5869.6万港元,较2022年的8905.1万港元下降34.09%[35] - 2023年独立分销分部利润为2798.2万港元,较2022年的2.99亿港元下降90.65%[35] - 2023年研发费用为3251.4万港元,较2022年的3956.2万港元下降17.81%[22] - 2023年行政费用为1.16亿港元,较2022年的1.45亿港元下降20.00%[22] - 2023年即期税项为14,660千港元,较2022年的75,819千港元大幅减少[40] - 2023年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5港仙,2022年末期股息为每股6港仙[50]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71,130千港元,2022年为164,736千港元[43]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645,775千港元,较2022年的1,189,798千港元有所减少[46]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65,560千港元,较2022年的350,674千港元有所减少[47] - 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97,736千港元,较2022年的1,030,226千港元大幅减少[47] - 2023年一年内需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25,837千港元,2022年为52,513千港元[49] - 2023年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两年需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049千港元,2022年为3,052千港元[49] - 2023年超过两年但不超过五年需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2,546千港元,2022年为1,655千港元[49] - 智慧显示业务单元2023年销售额18.595亿港元,同比大幅下降35.9%[53] - 2023年集团综合总计销售额56.65885亿港元,2022年为100.06078亿港元[57] - 2023年香港中国销售额42.42407亿港元,2022年为73.23814亿港元[57] - 2023年新加坡销售额1.27859亿港元,2022年为5.846亿港元[57] - 2023年日本销售额0.07139亿港元,2022年为1.61527亿港元[57] - 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1.90124亿港元,2022年为3.37618亿港元[59] - 2023年确认费用的存货成本52.54628亿港元,2022年为88.48632亿港元[59]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约2443.4万港元,2022年为2826.2万港元[6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6.6003亿港元,2022年为12.1297亿港元[64] - 2023年应收票据1085.8万港元,2022年为2327.8万港元[64] - 2023年公司累计销售额5665.9百万港币,同比下降43.4%,毛利441.5百万港币,同比下降59.7%[71] - 2023年显示相关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794.5百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26.4%[72] - 2023年智慧视觉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923.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5.3%[73] - 2023年光通信芯片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167.5百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4477.5%[78] - 2023年独立分销业务单元累计销售额830.8百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73.3%[79] - 2023年全球物联网蜂窝模块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5%,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及其相应芯片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约18%,模块厂和器件厂商收入同比下降11%;该业务单元2023年销售额427.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7.5%[108] - 2023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为84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5.2%;该业务单元2023年销售额98.1百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67.5%[109] - 综合产品部2023年销售额343.1百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8.5%[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为56.659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43.4% [1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为4.415亿港元,较去年减少6.532亿港元,毛利率下降3.1%至7.8% [1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费用为570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2220万港元 [13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偿还银行借贷为3.977亿港元,较2022年的10.302亿港元减少,资本负债率由2022年的85.8%降至44.0%[13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流动资产14.003亿港元,流动负债8.30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69倍,较2022年的1.57倍有所提升[1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存货周转期为18日,与2022年持平,该年度汇兑亏损净额约790万港元,较2022年的4100万港元减少[14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受限及无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共3.953亿港元,2022年为9.517亿港元 [16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及未动用金额分别为31.898亿港元及27.92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30.979亿港元及20.676亿港元 [169] - 2023年贸易应收账款周转期为60日,2022年为58日;贸易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2日,2022年为18日 [170][171] - 2023年研发费用为325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17.9%;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共2.926亿港元,占收入5.2%,较2022年减少2.326亿港元[160] - 2023年集团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业绩利润约330万港元,2022年为30万港元;集团利润为925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2.872亿港元,减幅75.6%,纯利润率为1.6% [16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达711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56.8% [1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动用上市所得款项净额180万港元,累计动用约1.813亿港元,未动用2450万港元 [1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集团确认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费用共50万港元,2022年为260万港元[194] 业务单元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贸易,功能货币为美元,综合财务报表呈列货币为港元[8] - 销售电子元器件在货品控制权转移时确认收入,交货完成后客户承担风险[18] - 集团分部间销售按成本收取[19] - 公司独立分销、智慧显示及智慧视觉产品销售额减少约38.286亿港元致收入减少[94] - 2023年10月,5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1.6个百分点达17.6%,带婴儿哭声监测产品市场份额增至23.1%,带宠物识别摄像头份额提升到5.3%,多目摄像头市场份额增长到12%[120] - 全球网络摄像头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02.1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396.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5%[120] - 公司预计2024年存储芯片业务单元营收有望突破性成长,WSTS认为2024年半导体存储器营收将大幅增长43.2%达1203亿美元[89] - 公司对电视机业务单元2024年业务成长持谨慎态度,群智咨询预计2024年全球彩电出货量将小幅增长到约2.15亿台[84] - 公司对显示面板业务单元2024年业务增长持谨慎态度,TrendForce认为2024年液晶显示面板出货量将小幅增长3.4%达约2.42亿片,按出货面积计算增幅为8.6%[85] - 公司看好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WSTS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长13.1%达5884亿美元[82][92] - SEMI认为2024年全球半导体晶圆月产能将增长6.4%突破3000万片大关,中国半导体厂商月产能将同比增长13%达860万片[82] - 2024年包括智能手机等带显示屏设备出货量预计增长,将带动显示面板等出货增长[85] - 存储芯片从2023年Q4开始复苏,2024 - 2025年将进入量价齐升通道[89] - 2023年下半年以来存储芯片期货价格触底回升,2024年其主要应用市场出货量将不同程度增长[89] - 公司积极布局新一轮存储芯片产业机遇,产品线、团队和客户群体已做好准备,部分订单达成[89] - 2023年全球PC电脑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13.8%,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5%至约12亿台[70] - 2023年全球笔记本电脑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13%,工业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8.8%[72] - 2023年智能手机摄像头出货量下降8.9%,仅为40.65亿颗[72] - 2023年中国消费级摄像头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小幅增长达到5000万台[73] - 2023年国内安防招标项目中千万元级项目从53个下降到46个,同比下降13.2%,项目预算总金额同比下降16%[73] - 预计2024年视频安防业务单元营收有望重新恢复增长[120] - 公司预计物联网业务单元2024年营收有机会恢复增长并完成年度目标 [121] - 公司预计光模块业务单元2024年营收在2023年大幅增长基础上稳中 有升 [123] - 公司对半导体业务单元2024年业务持续成长持乐观态度 [124] 财务准则应用 - 集团首次应用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编制综合财务报表[9] - 应用相关修订未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造成重大影响,但影响综合财务报表中集团会计政策的披露[13] - 集团本年度首次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要求在支柱二法例生效期间单独披露相关即期税项支出/收入等资料[14] - 因集团实体在支柱二法例未颁布地区开展业务,本年度暂无适用临时例外规定[15] 公司上市及资金情况 - 公司2016年10月7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
芯智控股(0216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7:4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3184637千港元,同比下降43.7%;毛利229876千港元,同比下降66.1%;除税前利润28378千港元,同比下降92.2%;期间利润21116千港元,同比下降93.0%;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2674千港元,同比下降91.3%[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2.68港仙,同比下降91.0%;每股摊薄盈利2.67港仙,同比下降91.0%[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82330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1.3%;总负债166772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0.5%;资产净值115557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3.8%[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率88.0%,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0.3%;流动比率1.51倍,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3.8%[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平均周转天数20天,同比下降13.0%;贸易应收款项平均周转天数66天,同比增长4.8%;贸易应付款项平均周转天数26天,同比增长23.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3184.6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476.9百万港元(43.7%)[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较2022年同期减少447.2百万港元(66.0%)至229.9百万港元,毛利率减少4.8个百分点至7.2%[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费用为17.1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5.3%[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合共为166.7百万港元,占收入的5.2%,2022年同期为262.1百万港元,占比4.6%[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财务费用为31.6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5.8百万港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利润为21.1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78.7百万港元,降幅为93.0%,纯利率约为0.7%,较2022年同期减少4.6%[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2.7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91.3%[3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受限制及未受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9.19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9.517亿港元),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0.00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0.302亿港元)[43] - 公司资本负债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87.7%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88.0%[4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融资(不包括备用信用证)总额及未动用金额分别为31.927亿港元及21.92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30.979亿港元及20.676亿港元)[4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流动资产25.03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5.818亿港元)及流动负债16.5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6.4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51倍(2022年12月31日:1.57倍)[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周转期为66日(2022年同期:63日),贸易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6日(2022年同期:21日),存货周转期为20日(2022年同期:23日)[47][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汇兑亏损净额约620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670万港元)[4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为1.64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53亿港元),已保理之贸易应收账款为1.00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3.388亿港元)及银行存款4.93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4.573亿港元)已抵押[5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数目为645名(2022年6月30日:600名),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总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8960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725亿港元)[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费用共20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80万港元)[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的奖励股份数目为3742万股,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的股份数目为5000万股[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董事麦汉佳先生获授的奖励股份中,50万股因未履行奖励条款被没收,100万股未归属[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3]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为每股4港仙[6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184,63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661,548千港元[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229,8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77,125千港元[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稅前利潤28,3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2,033千港元[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間利潤21,1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9,766千港元[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間全面收入總額13,0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0,695千港元[87]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2.68港仙,2022年同期为29.78港仙;攤薄每股盈利2.67港仙,2022年同期为29.66港仙[87]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19,87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9,033千港元增长14.63%[8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503,43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81,831千港元下降3.04%[8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655,97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45,968千港元增长0.61%[8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847,45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35,863千港元下降9.45%[88]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167,32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14,896千港元下降3.91%[8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1,74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973千港元下降16.07%[89]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155,57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00,923千港元下降3.78%[8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利润为21,11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99,766千港元下降92.95%[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 6,74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 - 7,535千港元有所改善[90] - 2023年确认分派的股息为28,262千港元,较2022年的39,094千港元下降27.70%[90]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205,84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4,008千港元[94]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1,7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696千港元[9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0,92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6,185千港元[94]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5,277千港元,2022年同期增加229,627千港元[94] - 2023年上半年销售电子元器件收入为3,184,63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661,548千港元[102] - 2023年上半年授权分销收入为2,648,00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96,355千港元[102] - 2023年上半年独立分销收入为536,6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65,193千港元[102]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地区市场收入为2,444,57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49,635千港元[102]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地区市场收入为652,90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41,495千港元[102] - 2023年上半年新加坡地区市场收入为65,85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0,661千港元[102]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31.8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6.62亿港元[107][108] - 2023年上半年分部利润为2240.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09亿港元[107][108] - 2023年上半年期间利润为2111.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99亿港元[107][10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2075.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73.3万港元[111]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为 - 449.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059.6万港元[112] - 2023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减值亏损(确认)拨回净额为 - 16.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25.3万港元[11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存货拨备为560.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13.8万港元[114] - 2023年上半年确认费用的存货成本为29.5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9.84亿港元[114]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726.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226.7万港元[11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中国附属公司可分派盈利为5565.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96.6万港元[120] - 本中期期间,公司宣派及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6港仙,总额2826.2万港元;2022年宣派及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8港仙,总额3909.4万港元[121] - 本中期期间结束后,公司决定中期股息为每股零,总额为零;2022年中期股息为每股4港仙,总额1954.7万港元[1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计算中,盈利为1267.4万港元,2022年为1.4523亿港元[123] - 2023年上半年出售家具及固定装置账面总值3.9万港元,所得款项1.8万港元,亏损2.1万港元;2022年同期账面总值2.7万港元,所得款项30.8万港元,收益28.1万港元[125] - 2023年上半年购买家具及固定装置花费约375.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05.2万港元[126] - 2023年上半年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约207.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25.2万港元[1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1.2424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1297亿港元[12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5.1073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0674亿港元[134]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9643.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713亿港元[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100049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30226千港元有所下降[136] - 进出口贷款从2022年12月31日的46441
芯智控股(0216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20:37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同期)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31.84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29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6.0%[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27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91.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分别为2.68港仙和2.67港仙,2022年同期分别为29.78港仙和29.66港仙[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为每股4港仙[1] - 2023年上半年销售电子元器件收入31.8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6.62亿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授权分销收入26.48亿港元,独立分销收入5366.3万港元;2022年同期授权分销收入36.96亿港元,独立分销收入19.65亿港元[13][19][20] - 2023年上半年期间利润2111.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998亿港元[19][20] - 2023年上半年授权分销分部利润2460.9万港元,独立分销亏损220.5万港元;2022年同期授权分销分部利润7662万港元,独立分销2.327亿港元[19][20]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拨备5602千港元,较2022年的22138千港元大幅减少[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利润12674千港元,远低于2022年的145230千港元[24] - 2023年中期股息为每股零,2022年为每股4港仙,总额为零(2022年:19547000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智慧显示业务单元累计实现销售额1168.4百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22.9%[30] - 2023年公司管理层不建议就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每股4港仙)[2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为31.84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4.769亿港元(43.7%),主要因授权分销和独立分销业务销售额减少[55]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29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472亿港元(66.0%),毛利率降至7.2%,减少4.8个百分点,主要因独立分销销售额减少[56]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7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5.3%,主要因研发人员员工成本减少[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6670万港元,占收入的5.2%,较2022年同期的26210万港元减少,主要因销售及分销人员员工成本减少[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为316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580万港元减少,主要由于银行及其他借贷减少[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利润为21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7870万港元,降幅为93.0%,纯利率约为0.7%,较2022年同期减少4.6% [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27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91.3% [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汇兑亏损净额约62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670万港元减少,集团将考虑使用外汇远期合约降低外汇风险[72]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6月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198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9033亿港元有所增加[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25.0343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81831亿港元有所减少[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6.5597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45968亿港元有所增加[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8.4745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35863亿港元有所减少[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1.5557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00923亿港元有所减少[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110149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9798千港元有所减少[2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510733千港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350674千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100049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30226千港元略有减少[2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受限及不受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9191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5170万港元减少[6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00050万港元,资本负债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87.7%增加至88.0% [6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及未动用金额分别为319270万港元及21922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68] 业务单元销售情况 - 智慧显示业务单元上半年销售额422.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8.4%[32] - 智慧视觉业务单元上半年销售额457.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6.4%[33] - 通讯产品业务单元上半年销售额218.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9.7%[34] - 存储产品业务单元上半年销售额43.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8.5%[36] - 综合产品业务单元上半年销售额197.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4.7%[37] - 独立分销业务单元上半年销售额536.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2.7%[38]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受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影响,营收水平大幅度下降[30] - 2023年全球经济下滑势头有所放缓,但全球制造业和外贸相关产业数据不佳,公司业务受此影响[29] - 预计下半年全球流动性和融资环境继续收紧,对全球投融资、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带来压力[40] - 今年Q2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2%,但国内智能电视进入存量市场,下半年电视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43] - 今年3 - 6月32英寸、55英寸面板价格分别上涨32.14%、38.37%,多家电视厂商产品涨10 - 30%[43] - 2023年Q2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环比增长15.7%,下半年出货有机会增长[44] - 2022年全球安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7%达约3240亿美元,中国市场份额占比26.3%,2023年IPC SoC芯片需求量将突破2亿颗,DVR/NVR出货量有望达4000万台[46] - 预计2024年蜂窝式物联模块需求将反弹,存储芯片价格年中阶段性触底,对通讯业务下半年业绩达成持谨慎乐观态度[48] - 存储行业本轮下行周期或接近末期,但因库存水位高,价格全面回升将延后,公司会提前布局业务[49] - 2022年全球物联网总支出规模约7300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近1.2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0.4%,2027年中国支出规模将趋近3000亿美元[50] 业务展望与策略 - 公司对手机业务下半年订单状态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出货量有望反弹[45] - 综合业务单元在行业下行时仍保持较快成长速度,下半年有望随市场需求回暖继续增长[51] - 公司将改善电商平台建设及运营,因全球经济低迷,对独立分销业务下半年业绩达成持谨慎态度[52]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期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之修订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0] - 2023年7月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之修订,公司将按要求披露相关所得税资料[11] - 公司实体在支柱二法例未颁布或实质未颁布的司法权区开展业务,中期暂无适用临时例外规定[12] 收入确认与合约履行 - 销售电子元器件在货品控制权转移时确认收入,一般信贷期为交货后0至120天[13][14][15] - 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所有尚未履行的销售合约预期将在报告期末后12个月内履约[16] 公司业务分部 - 公司可报告分部为授权分销和独立分销,主要经营决策者按各分部经营业绩作决策[17][18][21] 资金使用与结余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058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约18020万港元,剩余2560万港元预期按拟定用途在2025年12月31日或之前动用[62][63][64] 财务指标周转期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贸易应收账款周转期为66日,贸易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6日,存货周转期为20日[70][71]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7]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2023年6月30日后无重大期后事件[78]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守则条文C.2.1外遵守适用条文[80] - 公司偏离守则条文C.2.1,田卫东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董事会将适时考虑分开职务[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全面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3] - 公司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已审阅中期业绩[84] 中期报告相关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刊载[85]
芯智控股(0216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1 20:58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中國本土领先的集成电路及其他电子元器件全能型分销商和技术增值服务商[6] - 公司为超过两万家多元化商业客户提供服务,实现了10,006.1百万港元的销售额[7] - 集团独立分销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业务量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12] - 集团技术增值业务和芯智云城电商平台在2022年未盈利,但在2022年进行业务调整和积极探索,有望在新的一年取得业绩突破[13] - 集团在2022年内部管理上取得进展,业务发展更加清晰有序,各分支机构贡献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三成[14] 全球经济形势 - 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经历了增长放缓和通胀高企的双重压力,导致全球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半导体产业也陷入阶段性下行周期[9] - 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2.9%,2024年将加速至3.1%[15] - 高盛集团预计2023年中国四个季度的GDP平均增速将达到6.5%[17] 半导体市场趋势 - 调研机构预计半导体市场增长达到6460亿美元,但在2022年末这一增长数据被下调到仅增长4.4%到5801亿美元[10] - 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2023年将环比下降4.1%,各地区市场增速均下降,但半导体产业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18] - SiC和GaN功率器件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5%和61%,32位MCU取代8位和16位产品,2023年的渗透率有望超过60%[24]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度收入为10,006.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7%,毛利1094.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6%[33] - 公司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动时,购股权涉及股份数目上限将进行公平合理的调整[192] - 公司的资本负债率由2021年的159.8%下降至2022年的87.7%[91] 市场预测与展望 - 集团预计2023年将继续保持业务增长状态,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需求复苏的情况下[19] - 集团要把握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竞争和电子制造业迁移趋势,提前布局以适应全球新形势[21] - 预计2023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将同比小幅下降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