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力威(688345)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博力威博力威(SH:688345)2025-04-18 21:0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2年6月24日由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同沙新工业园变更为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同沙同欢路6号[17]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博力威,代码为688345[20]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22层2206,签字会计师为姚翠玲、丁诗嘉[22] -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为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地址为东莞市莞城区可园南路一号,签字保荐代表人为张晓枭、何理荣,持续督导期间为2021年6月11日 - 2024年12月31日[2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18.44亿元,同比下降17.48%[1][3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9660.78万元[1][3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36.14万元,同比下降23.74%[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48亿元,同比下降9.42%[1] - 2024年末总资产26.92亿元,同比增长1.55%[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 - 0.97元/股,2023年为 - 0.34元/股[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26%,较2023年增加1.29个百分点[3]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9660.78万元[62]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1.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26%[63] -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7.84亿元,占营业收入43%[66] - 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4.78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31.53%,占总资产比例17.77%[66]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 9660.78万元,扣非净利润为 - 8442.19万元[66]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8.44亿元,营业成本15.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01亿元,主营业务成本14.04亿元[72] - 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7.48%,营业成本减少18.85%,销售费用增加13.62%,管理费用减少0.54%,财务费用减少25.66%,研发费用增加0.41%[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3.7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123.55%[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31,361,356.29元,上年同期数为41,123,616.16元,变动比例为 -23.7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 -22,391,745.24元,上年同期数为95,093,013.84元,变动比例为 -123.55%[87] - 信用减值损失余额为56,251,724.17元,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58.23%;资产减值损失余额为47,755,073.59元,占比49.43%[89]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222,294,426.78元,占总资产比例8.26%,较上期变动 -37.25%;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579,897.20元,占比0.02%,较上期变动 -98.15%;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101,351,823.73元,占比3.76%,较上期变动178.69%;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666,619,316.61元,占比24.76%,较上期变动99.77%[92] - 境外资产为361,913,040.83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44%[93] - 受限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司法冻结7,411,744.52元、票据保证金94,384,078.24元)、应收票据(票据保证金1,235,363.60元)、应收款项融资(票据保证金579,897.20元)[95] - 报告期投资额为684.95万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229.16万元,变动幅度为198.89%[9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4,794,370.72元,赎回金额为55,159,807.84元;应收款项融资赎回金额为579,897.20元[102] - 公司对逸飞激光最初投资成本为3000万元,期初账面价值5995.4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479.44万元,期末账面价值5515.98万元[103] - 交易性金融负债 - 远期结售汇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 237.6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237.62万元,期末账面价值0元[104] - 报告期内,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303.56万元,投资收益124.57万元[104]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9660.78万元[152]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36592.56万元[152]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为4000万元[152]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金额为 -673.20万元[152]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38616.73万元[152]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6.05%[15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8.02亿元,同比下降7.15%[31] - 2024年消费电子类电池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下降5.29%[31] - 2024年锂电芯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51.51%[3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17.01亿元,营业成本14.04亿元,毛利率17.49%,较上年增加2.02个百分点[74] -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8.02亿元,营业成本6.56亿元,毛利率18.24%,较上年增加2.31个百分点[74] - 境内营业收入9.54亿元,营业成本8.23亿元,毛利率13.70%,较上年增加4.42个百分点[74] - 境外营业收入7.48亿元,营业成本5.81亿元,毛利率22.33%,较上年增加2.01个百分点[7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9.78%,其中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降7.15%,储能电池降72.48%,消费类电子电池降5.29%,锂离子电芯增51.51%[75] - 各业务产品销售量同比增加,储能电池销售量同比增加92.83%,各产品生产量及库存量有所增长[76]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成本中,直接材料本期占比81.09%,较上年同期降27.93%;直接人工占比6.52%,增11.50%;制造费用占比10.73%,增42.80%[78] -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成本中,直接材料本期占比84.15%,较上年同期降13.11%;制造费用占比9.12%,增23.48%[78] - 储能电池成本同比下降较多,直接材料本期占比82.49%,较上年同期降76.68%;制造费用占比9.24%,增61.66%[78] - 消费电子类电池成本中,直接材料本期占比80.60%,较上年同期降13.59%;制造费用占比9.25%,增52.88%[78] - 锂离子电芯成本上升,直接材料本期占比63.55%,较上年同期增10.83%;制造费用占比29.23%,增69.14%[78] 行业环境与市场趋势 -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826GWh,1 - 12月出口总额4348亿元,同比下降5%,较上半年降幅收窄7个百分点[37] - 2024年前三季度欧洲电助力自行车进口量仅53.3万辆,同比减少28%[39] - 全球能源转型使储能需求增长,中国储能市场招标、备案高景气,美国装机量上涨,欧洲去库存结束[39] - 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油改电进程加快,国内厂商加速拓展海外市场[39] - 国务院提出“一万亿设备换新计划”推动锂电设备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40] -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2025年9月1日实施,电动两轮车行业标准趋严[45]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印尼子公司正式投产,引入34145大圆柱“金箍棒电池”等创新产品到东南亚[32] - 公司率先在18系列和21系列电芯产品上引入全极耳结构,产品通过GB43854 - 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测试和3C认证[33] - 公司锂离子电池组业务涵盖轻型车用、储能、消费电子类电池,锂离子电芯型号有18650小圆柱和34145大圆柱[34][35] -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采购与主要供应商签战略协议,生产以销定产为主[36] - 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面向欧美电助力自行车和国内、东南亚等电动自行车及摩托车市场[34][38] - 公司是中国电动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代表性企业之一,与多家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印尼子公司报告期内正式投产[42] - 公司笔记本电池业务稳定增长,积极探索新型消费电子领域细分赛道,丰富消费类电池产品[43] - 因南非户储下游厂商库存压力,公司户用储能业务发展放缓,工商储光储协同微网示范项目获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示[43] - 公司34系大圆柱锂离子电芯获国内外目标客户认可,未来将提高市占率和竞争力[43][44] - 2025年公司将深化轻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的研发与市场拓展[112] - 报告期内公司印尼子公司建成投产,将加快建设海外供应链[112] - 公司将以大圆柱电芯和小圆柱电芯为核心驱动,立足三大应用领域发展[110] - 公司将推动大圆柱标准模块电池开发,加大市场投入[112] - 公司将开拓船舶储能、房车储能等细分领域[113] - 公司将持续发力清洁电器、医疗器械、AGV等领域[113] - 公司将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提高大圆柱电芯生产效率及合格率[113]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1.34亿元,占营收比为7.26%[32]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13391.45万元,上年度为13337.38万元,变化幅度0.41%;研发投入合计13391.45万元,上年度为13337.38万元,变化幅度0.41%[5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年度为7.26%,上年度为5.97%,增加1.29个百分点[50] - 先进锂离子电池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2750.00万元,本期投入220.54万元,累计投入3044.03万元[54] - 高电压BMS平台方案设计预计总投资规模2500.00万元,本期投入86.66万元,累计投入2502.64万元[54] - 新国标BMS平台方案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800.00万元,本期投入485.53万元,累计投入1520.76万元[54] - 面向轻型电动车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预计总投资规模2100.00万元,本期投入1292.41万元,累计投入2002.47万元[54] - 医用制氧机电池系统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800.00万元,本期投入593.43万元,累计投入1742.76万元[55] - 高性能低成本储能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预计总投资规模3870.00万元,本期投入585.64万元,累计投入585.64万元[55] - 公司预计总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在研项目中,大圆柱电芯用于工商业储能应用开发,金额为2100万元[56] - 本期研发人员数量32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4.35%,上期数量340人,占比16.95%[57] - 本期研发人员薪酬合计6797.22万元,平均薪酬21.11万元;上期薪酬合计6714.46万元,平均薪酬19.75万元[57]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2024年5月10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议案全部审议通过[117] - 2024年10月14日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议案全部审议通过[117]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两次股东大会,决议均合法有效[119] - 张志平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1987.50,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7.63万元[122] - 刘聪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500.00,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88.24万元[122] - 王红强和李焰文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均为8.00万元,持股数为0[122] - 职工监事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95.42万元,持股数为0[122] - 何启明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3.82万元,持股数为0[122] - 邹波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9.36万元,持股数为0[122] - 魏茂芝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24.33万元,持股数为0[122] - 王娟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6.19万元,持股数为0[122] - 叶国华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18.50万元,持股数为0[122] - 公司所有人员年初和年末持股总数均为2487.50,报告期内报酬总额为759.52万元[123] - 李焰文于2022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125] - 彭继权于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