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力合科技(300800)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力合科技力合科技(SZ:300800)2025-04-20 15:40

财务表现:2024年全年收入与利润 - 2024年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15.01%[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81.48万元,同比下降15.56%[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17.96万元,同比下降21.46%[1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00.97万元,同比下降56.38%[1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6%,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18]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24.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19%[18] - 2024年度营业收入77,388.82万元,同比增长15.0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81.48万元,同比下降15.56%[61][62] - 期末总资产245,391.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19%[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2,210.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3%[61] - 2024年营业收入为7.74亿元,同比增长15.01%[73] 财务表现: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43亿元,为单季度最高[20]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9.43万元,为单季度最高[20] - 2024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7亿元,显著改善[21] 收入构成:按产品划分 - 运营服务收入为4.14亿元,占总收入53.47%,同比增长14.82%[73] - 环境监测系统收入为3.16亿元,占总收入40.90%,同比增长12.25%[73] - 其他产品收入为3649.44万元,同比增长57.58%[73] 收入构成:按地区划分 - 华中地区收入为2.50亿元,同比增长42.32%,收入占比提升至32.35%[73] - 西南地区收入为1.48亿元,同比增长26.15%[73] - 华南地区收入为7923.24万元,同比下降8.53%[73] - 东北地区收入为1475.46万元,同比下降26.15%[73] - 分地区中,华中地区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42.32%,增速最快;西南地区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6.15%;华北地区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5.19%;华东地区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2.63%[74][76] 盈利能力:毛利率分析 - 公司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15.01%,营业成本5.10亿元,同比增长13.08%,毛利率为34.07%,同比增长1.12个百分点[74] - 分产品中,运营服务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14.82%,毛利率27.42%,同比下降5.55个百分点;环境监测系统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2.25%,毛利率41.41%,同比上升7.63个百分点[74] 成本与费用:营业成本构成 - 营业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1.86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36.47%,同比增长14.42%;人工成本及费用3.24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63.53%,同比增长12.33%[77] 成本与费用:期间费用 - 销售费用1.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83%,主要因加大营销体系建设所致[82] - 研发费用9343.33万元,同比增长16.48%[82] - 管理费用4084.49万元,同比下降6.72%;财务费用为负824.88万元,同比下降10.09%[82]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009,741.61元,同比大幅下降56.38%[8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044,745.32元,同比大幅下降97.84%[8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521,239.55元,同比大幅下降394.46%[8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75,427,977.82元,同比大幅下降1,705.49%[8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19,875,987.23元,同比增长11.81%[88] 资产与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增加至6.9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3.48%提升至28.13%,增长4.65个百分点[93] - 应收账款增加至5.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7.42%提升至21.21%,增长3.79个百分点[9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4.4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7.13%下降至18.26%,下降8.87个百分点[93] - 在建工程增加至1414.6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19%提升至0.58%,增长0.39个百分点[9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6.65亿元,本期购买15.26亿元,本期出售17.43亿元,期末数为4.48亿元[9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与期初数持平,均为1.30亿元[94] - 公司受限资产总额为1689.32万元,主要包括货币资金1065.90万元和债权投资567.42万元[95] 非经常性损益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1863.52万元,主要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973.95万元和政府补助367.23万元[24] - 投资收益为25,560,362.52元,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72.91%[91] 主营业务与盈利模式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主营产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30] - 公司盈利模式包括环境监测系统销售、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及运营服务[34] - 环境监测系统盈利主要成本为仪器制造成本、系统集成材料及配套设备成本、安装调试成本及费用[34] -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盈利主要成本为开发人工成本及服务器、防火墙等硬件成本[34] - 运营服务盈利主要成本为仪器零部件、试剂、人工成本及检测费用[34] 生产与销售模式 - 公司生产模式根据订单交付需求规划生产,对经常性需求设备保有一定库存[36] - 公司对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客户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销售产品[37] - 销售模式100%为直销,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15.01%[75] 研发活动与投入 - 研发费用9343.33万元,同比增长16.48%[82] - 研发投入金额为93,433,329.69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07%[86] - 研发人员数量为193人,较上年减少0.52%[86] - 研发人员中硕士学历54人,同比大幅增加31.71%[86]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0.00元,资本化率为0.00%[86]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AlgaeAI-L1000藻类图像智能分析仪实现多流域100种以上藻属的智能精准识别[44] - 公司升级研发智慧化水站及综合管理平台已在国控省控等关键断面水站开展应用示范[45] - 公司开发地下水低速采样洗井分析系统参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地下水自动化采样技术应用试点[45] - 公司重点开发AI水检系统+稀释配标机器人+AGV料箱机器人智能检测体系在湖南江苏等地现场应用[45] - 公司攻克近10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推出城市污水病毒监测整体解决方案[46] - 公司研制菌落总数分析仪等产品补齐了日检七项自动化检测产品体系[46] - 公司海洋浮标通过国家海洋行业准入资质要求的101项全指标性能验证测试[46] - 公司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连续监测系统将自主研发层流差压流量计替代进口部件[46] - 公司自主研发基于紫外差分烟气分析仪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在福建广西四川等地广泛应用[46] - 完成了第五代仪器升级开发,打造新一代智能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降本增效[84] - 完成了污水验毒采样器、便携地下水采样器开发,集成多种采样模式适配差异化场景,实现人力成本优化[84] - 完成了雷达流量计、雷达水位计开发,填补公司自主研制水文监测产品空白,支撑公司在流量监测领域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84] - 完成了紫外差分烟气分析仪开发,掌握紫外烟气分析技术,降低设备成本及仪器维护难度[84] - 完成了站房设计及测试、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硬件升级、仪器软件开发和升级,构建大气三智一体技术装备体系,提高站房智能管理水平并降低运营成本[84] - 完成了地表水业务功能开发、地下水业务功能开发、城市服务业务功能开发及模型集成应用开发,构建水环境综合平台,推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协调发展[84] 研发平台与知识产权 - 公司拥有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省环境自动监测仪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知识产权318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实用新型92项、外观设计24项,软件著作权84项[49][50] - 公司主持或参与了3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等[50] - 公司参与制定了60余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50] - 公司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另有20余项成果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励[51] - 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监测系统被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8][52] - 在气体监测领域,公司实现150余项指标的自动监测,仪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54] - 公司研发的地表水水质多参数智能监测装备入选2024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52] - 公司多项技术及系统入选2024年度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52] - 公司是“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牵头建设单位和“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51][53][54] - 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24年6月发布首批开放基金项目[47] - 公司拥有有效知识产权318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71] 运营与服务网络 - 服务团队覆盖200+城市,2小时内响应需求,24小时抵达现场[59] - 公司承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运维项目,并在云南、湖南、山东等多地承担省控站运维项目[65][66] - 产品和技术已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66] - 公司是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建设单位[59] - 公司在长江干流2688公里范围开展110轮次以上巡测,获取650万余条有效监测数据[72] - 公司参与了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试点项目,并在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开展试点[84] - 长江干流水质自动巡测覆盖2688公里监测80余项污染指标[174] - 累计运行110余轮次获取有效监测数据650万余条[174]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1.3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17.94%[8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3216.05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0.51%[80]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净额为9.28亿元,截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8.77亿元,使用比例达94.51%[99][100]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1.02亿元,其中使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8800.00万元[100] - 环境监测系统扩产项目承诺投资总额9,548.57万元,累计投入4,522.54万元,投资进度100%[101] - 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9,624.74万元,累计投入26,337.69万元,投资进度88.90%[101]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8,685.31万元,累计投入5,640.98万元,投资进度64.95%[101] - 长江流域及渤海湾水质巡测项目承诺投资总额5,645.40万元,累计投入2,619.33万元,投资进度100%[101]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39,296.77万元,累计投入39,296.77万元,投资进度100%[101] - 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8,052.10万元,累计投入9,286.96万元,投资进度115.34%[101] - 所有承诺投资项目承诺投资总额92,800.79万元,累计投入87,704.27万元[101] - 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报告期实现效益249.92万元,累计实现效益90.76万元[101] - 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完成[102] - 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本年度毛利率下降且效益未达预计水平[102] - 终止长江流域及渤海湾水质巡测项目并将节余募集资金4260.92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3] - 终止环境监测系统扩产项目并将节余募集资金5026.03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3] - 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87704.27万元[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10215.32万元[103] - 其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8800.00万元[103] - 公司曾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8065.14万元[102] - 置换资金包括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788.64万元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015.88万元[102] - 长江流域及渤海湾水质巡测项目终止,募集资金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原计划投入3026.07万元,实际投入4260.93万元,投资进度达140.81%[105] - 环境监测系统扩产项目终止,募集资金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原计划投入5026.03万元,实际投入5026.03万元,投资进度为100%[105] - 两个终止项目合计原计划投入8052.1万元,实际累计投入9286.96万元[105] - 长江流域水质巡测项目覆盖宜宾至上海2688公里,监测80余项污染指标,至2023年末累计运行80余轮次,获取有效监测数据500万余条[105]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总股本为236,759,000股[4] - 董事长邹雄伟持股810,000股[133]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末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170,000股[135] - 副董事长、总经理文立群持有公司股份450,000股[134] - 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侯亮持有公司股份400,000股[134] - 副总经理周来宾持有公司股份400,000股[135] - 副总经理蒙良庆持有公司股份240,000股[134] - 监事李安强持有公司股份200,000股[134] - 副总经理张辉持有公司股份200,000股[135] - 监事会主席邹慧持有公司股份100,000股[134] - 财务总监易小燕持有公司股份100,000股[135] - 董事熊永生因个人原因于2024年10月11日离任[135][136] 高管薪酬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835.59万元[147] - 董事长邹雄伟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3.39万元[147]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文立群税前报酬总额为80.37万元[147] - 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侯亮税前报酬总额为78.38万元[147] - 副总经理郭珍税前报酬总额为74.69万元[147] - 副总经理周来宾税前报酬总额为73.55万元[147] - 财务总监易小燕税前报酬总额为73.38万元[147] - 副总经理蒙良庆税前报酬总额为73.3万元[147] - 副总经理张辉税前报酬总额为72.54万元[147] - 三位独立董事蒋星睿、贺勇、陈志平各自从公司获得的津贴为10万元[147] 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在职员工总数1,095人,其中母公司913人,主要子公司182人[155]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为生产人员49人,销售人员264人,技术人员193人,财务人员12人,行政人员52人,现场技术人员525人[155][156]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149人(13.6%),本科515人(47.0%),大专及以下431人(39.4%)[156] 董事会及委员会运作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审议包括年度报告、财务决算、预算及募集资金使用等议案[152][15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度薪酬考评及2024年薪酬议案[153] - 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153] - 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资格审核的议案[153] - 所有董事均未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董事会会议,其中熊永生董事以通讯方式参加全部6次董事会[149] 利润分配政策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4] - 利润分配以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余额为基数[4] - 公司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含其他方式)为87,010,632.84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165] - 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36,981,064.00元[165] - 公司以其他方式(如回购股份)现金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