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锐德(300001) - 2024 Q4 - 年度财报
特锐德特锐德(SZ:300001)2025-04-21 21:55

财务分配 - 公司拟以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中确定的股权登记日当日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数后的总股数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3] - 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派发现金分红总额(含税)104,020,337.30元[167] 股权结构 - 公司持有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7.71%[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53.74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数据增长21.15%[1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7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数据增长86.62%[1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64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数据增长89.48%[1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15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数据下降2.23%[1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89元/股,较2023年调整后数据增长85.42%[1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16%,较2023年调整后数据增加5.65%[15]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250.13亿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数据增长4.76%[1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4.75亿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数据增长11.74%[15] - 2024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分别为1.53亿元、8801万元、1.23亿元[21]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53.74亿元,同比增长21.1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增长86.62%[9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3.74亿元,同比增长21.15%[111] - 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153.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9.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62%[167] 分季度财务数据 - 分季度营业收入:第一季度20.32亿元、第二季度33.28亿元、第三季度35.38亿元、第四季度64.77亿元[17] - 分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季度6160万元、第二季度1.32亿元、第三季度2.53亿元、第四季度4.70亿元[17] - 分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一季度 -5.52亿元、第二季度 -1.54亿元、第三季度3.80亿元、第四季度16.40亿元[17] 会计处理调整 - 公司对保证类质保费用会计处理和充电运营业务收入确认方法进行追溯调整[16][17]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16]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情况 -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新增5.85亿千瓦,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92.5%,年增长率15.1% [25] - 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容量约44.48亿千瓦,距离2030年112亿千瓦的装机目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5] - 自2013年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电力项目总投资约2810亿美元,装机容量达156GW [25] 公司业务推广 - 公司将自主研发的电力设备系统解决方案推广至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26] - 公司已将电力设备系统解决方案推广至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与通用电气等全球能源领军企业建立合作[153] 公司业务荣誉与优势 - 2024年公司强化“智能制造 + 集成服务”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7] -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涵盖10kV - 220kV箱式变电站和成套开关设备,新能源箱变国内出货量第一[38] - 公司创新10kV - 35kV预制舱式智能配电房,应用于深圳、广州等城市,有复制推广价值[38]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压组合电器(GIS)产品最高电压达220kV,具备领先竞争优势[38] - 公司率先提出并实践充电网技术路线,构建虚拟电厂促进新能源消纳及电网平衡[35] - 公司高压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和新能源箱变产品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标份额位居行业第一[52] - 公司中高端箱式电力设备产品在中国铁路市场和局部电力市场占有率第一[5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运营的公共充电终端数量70.9万台,位居行业第一,运营的充电场站覆盖全国超90%的省份和地级市[61] - 公司在山东省虚拟电厂交易量占比超三分之一[68] - 2024年公司凭借智能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6] - 公司高压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和新能源箱变产品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标份额居行业第一,中高端箱式电力设备在中国铁路和局部电力市场占有率第一,电动汽车公共充电领域充电终端数量、充电量和新能源微电网应用场景排名全国第一[91] 公司业务模式与服务 - 公司聚焦智能箱式电力设备“智能制造 + 集成服务”与电动汽车充电网两大业务板块[36] - 公司为新能源发电站、电网侧、用户侧提供电力解决方案与产品支撑[31] - 公司打造“一站式全链条价值服务”的EPCO业务模式,完善110kV、220kV及330kV高压预制舱变电站产品[37] - 公司围绕变电站全生命周期建设与服务及配电网升级改造,提供新型电力设备[31] -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充电网运营平台等为各类型用户提供多样化、专业的充电SaaS服务,已与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和运营商建立深入合作关系[63] - 公司构建充电网、新能源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统筹发展的总体技术架构,契合国家政策[64] - 公司通过充电网对充电行为进行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进行常态化经济调度与负荷约束[66] - 公司为客户提供新能源微网相关软硬件产品及运行优化服务,还可为不具备运营能力的客户提供微网代运营服务[67] 公司业务研发成果 - 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66kV新能源升压箱变成套产品和33kV海外新能源箱变产品[40] - 2024年公司创新研发第二代智能中低压开关柜产品和环保气体绝缘开关柜[41] - 2024年7月发布三个大模型及乘用车自动充电机器手等产品[109] 公司业务生产效率提升 - 2024年变压器数字化生产线生产效率同比提升30%,最高日产量达30台[42] - 2024年新能源小箱变柔性脉动产线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提高45%,最高日产量达24台[42] 公司业务产品升级 - 2024年公司预制舱产品电压等级由110kV升级到330kV,最高抗震能力可达9级强度[45] 公司业务时间与成本优化 - 2024年公司将110kV/220kV变电站建设周期压缩至2 - 3个月,提升新能源发电站建设效率[31] - 2024年公司将110kV或220kV高压预制舱式变电站送电时间压缩为2 - 3个月[49] - 公司预制舱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建站模式较传统土建模式可节约成本3 - 10%[49] 公司充电业务产品情况 - 智能群充电产品目前可实现最高4000kW的兆瓦级功率池,自主研发的液冷终端可实现乘用车最高1000kW的兆瓦级充电功率,5分钟最大可充80度电,公交车智动柔性充电弓和商用车智动柔性充电机器人产品能够实现最高1000kW和1600kW的兆瓦级功率[56] - 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乘用车自动充电机器人,采用底部充电设计等机制,解决常见难题,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56] - 公司充电终端可支撑乘用车最高1000kW、公交车最高1000kW、商用车最高1600kW的充电功率[60] - 公司已发布上线36个安全检测模型,实现云边协同的两层安全防护[60] 公司充电业务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运营公共充电终端超70万台,累计注册用户超3400万人,平台日数据量超14TB[70] - 公司与70多家车企合作,截至2024年底建成车企品牌站超1900座,充电终端约8000个,覆盖近40个城市[7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国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290家,其中国有企业合资方达180家[7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充电量突破390亿度,注册用户超3400万人,公共充电领域运营终端70.9万台,直流终端42.4万台,市场份额约26%,2024年充电量超130亿度,市场份额约24%,均排名全国第一[7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布局、服务的新能源微电网电站超过800个,覆盖城市超过140个[67]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与38个网、省、地级电力调控等中心在线信息交互,可调度电站超3400座,2024年电网互动业务参与规模超300万kWh,效益近1000万元,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超14亿度[69] - 2024年底运营公共充电终端70.9万个,2024年充电量突破130亿度,同比增长40%,累计充电量超390亿度[104] - 2024年底累计布局新能源微电网电站超800个,覆盖城市超140个[105] - 2024年底与38个电力调控等中心在线信息交互,可调度电站超3400座,电网互动业务参与规模超300万kWh,效益近1000万元,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超14亿度[107] - 2024年底全国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290家,其中与国企合资180家,与70多家车企合作,建成车企品牌站超1900座,充电终端约8000个,覆盖近40个城市[108]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2006年公司自主研发铁路电力远动箱变,国内首创铁路场景智能远动控制[75] - 2013年公司成功研发110kV城市中心智能变电站,开创城市变电站建设新纪元[75] - 2017年公司推出新一代110kV智能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解决方案,开创“快速配送式”建设新模式[76] 行业政策 - 2022年国家要求逐步提高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比例,鼓励将智能有序充电纳入产品功能范围,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82] - 2023年国务院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车、桩、网智慧融合创新平台[83] - 2023年国家提出要研制高可靠、高灵活、低能耗的车网互动系统架构,攻克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技术[85] - 2023年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强化质量、运行和信息安全[86] - 2023年国家鼓励研发光储充一体化、直流母线柔性互济等电网友好型充换电场站关键技术[87] - 2023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性能,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电池梯次利用等技术研究[88] 特来电产品情况 - 特来电大功率智动柔性充电弓产品目前最高充电功率可达1000kW[83] - 特来电智动柔性充电机器人目前最高充电功率可达1600kW[84] - 截至2024年底,特来电已实现与全国38个网、省、地级电力调控等中心的在线信息交互[85] - 特来电液冷大功率充电设备目前单终端最大功率突破1000kW[86]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智能制造 + 集成服务”业务收入104.85亿元,同比增长22.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91.42%[94] - 2024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标额同比增长超70%[95] - 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营收48.90亿元,同比增长18.41%,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71.93%[103] - 新能源发电收入46.99亿元,占比30.57%,同比增长42.71%[111] - 电网收入17.60亿元,占比11.45%,同比增长24.54%[111] - 国内业务收入149.03亿元,占比96.93%,同比增长19.38%;海外业务收入4.72亿元,占比3.07%,同比增长127.66%[111] - 新能源发电营业收入46.99亿元,同比增42.71%,毛利率20.35%,同比降1.40%[112] - 电网营业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24.54%,毛利率26.55%,同比降0.65%[112] - 2024年新能源发电销售量7347套,同比增38.00%,生产量7241套,同比增30.40%,库存量183套,同比降36.68%[113] - 2024年电网销售量8025套,同比增22.59%,生产量7997套,同比增23.51%,库存量62套,同比降31.11%[113] - 新能源发电产品成本37.43亿元,占营业成本32.87%,同比增45.27%[115] - 电网产品成本12.93亿元,占营业成本11.35%,同比增25.64%[115] 公司业务项目情况 - 2024年公司为国网陕西省公司提供13套35kV移动式变电站,为深圳城中村提供数10台预制舱式智慧配电房,75天建成国网山东济宁供电公司110kV预制舱变电站[96] - 2024年公司完成近900台储能箱变交付,多个储能项目完成建设及投运[97] - 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合同额8.00亿元,同比增长131.87%[101] - 2024年公司中标众多海外项目,2025年1月中标7亿元沙特国家电网高压移动式变电站项目[102]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3.4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8.76%[118]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12.6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0.59%[118] 公司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费用8.91亿元,同比增7.20%;管理费用9.48亿元,同比增15.08%[120] - 2024年财务费用2.02亿元,同比增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