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4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3,101,095,730股,每股面值0.40港元[13][14] - 公司定位为领袖型智慧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及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创新型高科技企业[19][20]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制造、智能园林服务和智能装饰服务[19][20] - 公司在全国拥有19家自营装配式建筑工厂及数家加盟工厂[19][20] - 公司致力于全国战略布局,推动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和技术化[21] - 公司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建筑行业现代化运营平台[22] - 公司目前为中国约60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提供服务[22] - 公司已服务全国工程项目施工面积约600万平方米[23] 重要日期安排 - 2024年全年业绩公布日期为2025年3月26日[14][15] - 2025年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期间为5月15日至5月20日[14][15]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于5月20日举行[14][15]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3.7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6.9%;毛利约95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81.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4.645亿港元[34][38] - 2024年公司收入373,990千港元,较2023年的867,161千港元下降56.9%;毛利9,461千港元,较2023年的49,872千港元下降81.0%;净亏损494,158千港元,较2023年的330,234千港元增加49.6%[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现金33,254千港元,较2023年的34,007千港元下降2.2%;总资产5,489,993千港元,较2023年的6,334,141千港元下降13.3%;总负债3,471,457千港元,较2023年的3,778,499千港元下降8.1%[59] - 2024年集团销售收入约3.7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6.9%;毛利约95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81.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约4.64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47.1%[66][69] - 2024年销售成本约3.645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8.173亿港元下降[130][133] - 2024年毛利约95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4990万港元减少约4040万港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5.8%降至2.5%[134][138] - 2024年其他收入约5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220万港元减少约170万港元[135][139]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4730万港元,主要包括出售物业等亏损约2870万港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约1480万港元和逾期利息约160万港元[136][140]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79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6740万港元下降[137][141] - 2024年行政开支约2.063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67亿港元增加23.6%[143][147] - 2024年融资成本约8790万港元,主要为借贷利息开支[144][148]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4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930万港元减少,流动比率为0.7(2023年为0.8),借贷约16.797亿港元(2023年约17.275亿港元),净借贷比率为86.0%(2023年为67.9%)[145][1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贷一年内到期9.59656亿港元,一年以上但未超两年3.22556亿港元,两年以上但未超五年3.97438亿港元[1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一年内到期为0,一年以上但未超两年为0,两年以上但未超五年为0[1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债务总额16.7965亿港元,应付利息6197.2万港元,净债务17.35187亿港元,权益总额20.18536亿港元,净借贷比率86.0%[15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2023年:无)[158][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321人(2023年:493人),其中318人(2023年:489人)在内地工作,3人(2023年:4人)在香港工作[168][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面临诉讼索偿总额约为人民币5.73612亿元(相当于6.19425亿港元),2023年为人民币2.65393亿元(相当于2.92863亿港元)[179][18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全年新签转型升级和新业务订单1.5亿元,占比30%,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37][39] - 风电塔筒领域签订合同7432万元[37][39] - 海外业务承接首单海外MIC业务,总金额4200万元;获得海外直供PC构件项目首单1363万港元[40][43] - 全国布局19家PC工厂及1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设计总产能达134万立方米[41][43] - 过去一年全品类销售合同额约为5亿元[41][43] - PC构件产量约14.5万立方米,销量约16.7万立方米[41][43] - 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5.0亿元,新签转型升级和新业务订单1.5亿元,占比30%,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新签央国企订单金额1.6亿元,占比3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68][71] - 2024年装配式PC构件销售合同额约4.29亿元,同比减少约73%;产量约14.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51.4%;销量约16.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43.1%[73][75] - 2024年筑友集团承接首单海外FULL - MIC业务0.42亿元,获得海外直供PC构件项目首单1363万港元[72][74] - 2024年全年签订风电塔筒合同7432万元[72][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全国布局19家PC工厂及一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设计产能达134万立方米[73][75] 行业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行业建筑面积13,68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房建筑面积7,330百万平方米,下降12.7%;住宅建筑面积5,130百万平方米,下降13.1%;新住房建筑面积74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0%[60] - 2024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75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0][61] - 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7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新住房建筑面积740百万平方米,下降23%[61] - 2023年中国交通建设新签海外合同额31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5%;2024年为3597亿元,同比增长12.5%;海外收入占比逐渐提升至约20%[62] - 2023年中国建筑新签海外合同额1860亿元,2024年为2110亿元;海外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62] - 2024年中国交建海外业务新签合同3597亿元,同比增长12.5%;海外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至约20%[64] - 2024年中国建筑境外新签合同额为2110亿元,境外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为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64]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2025年公司将紧扣技术集成应用服务企业定位,发挥专利优势,打造设计施工一体化标杆,推广RIFF体系,形成“交钥匙”产业链体系[50] - 2025年公司将以订单增长为核心,海外业务探索为第二增长极,深化战略客户合作,探索多元化市场[51][54] - 2025年公司将强化财务安全与内部管理,推动转型升级与新业务拓展,应对成本挑战,稳固并提升市场地位[52][54] - 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需达30%,2030年提升至40%,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51.3%,行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级[88][89] - 2025年陆上风电装机目标60GW,公司与金风科技等合作开发「混塔EPC」模式,提升单项目利润率至18%[91][94] - 针对深圳等城市装配率强制要求,推广产品包降低综合成本20%[92][95] - 联合安徽水利院开发模块,降低河道治理成本30%[93][96] - 依托40万业主资源推出套餐,目标转化率5%[97][100] - 推广装配式农房产品包,单套成本降低20%[98][101] - 拓展新基建领域,提升产能利用率至80%[98][102] - 东南亚聚焦印尼500万套保障房需求,输出MIC技术[116][118] - 非洲响应30%装配式化政策,布局肯尼亚“游牧式移动工厂”[116][118] - 公司绑定央企资源,深化与中建、中核建等合作承接大型基建项目[114][117] - 公司引入中能建、铁建投等战略投资者,优化资产负债率[114][117] - 公司采用“国内工厂+海外工厂”双生产模式,海外出口以MIC组装房屋为主[122][126] - 公司通过“技术入股+本地代工”模式降低重资产投入[122][126] - 公司将继续联合广联达研发数字化产品SaaS软件,打造装配式建筑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110][112] 公司荣誉与资质 - 惠州工厂获“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和“宜居城市建设”两项奖[42] - 南京工厂获“南京智能建造试点企业”称号[42] - 筑友集团连续7年上榜「2024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诚信供应商TOP10」[87] - 筑友智能获评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6] 公司研发与技术成果 - 公司研发的RIFF体系等产品获国家专利,将加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105][107] - 构件生产误差率控制在<0.5mm,可降低返工成本[109][111] - 公司依托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核心环节科技创新和集成,实现建筑质量、工期和成本全面升级[109][111] 公司资金使用情况 - 2021年11月19日公司向广联达(香港)软件有限公司发行3亿股新股,每股认购价0.96港元,较认购协议日期收市价溢价约33.33%,所得款项净额约2.875亿港元,9000万港元用于建筑业数字化及软件开发,其余用于营运资金等[151] - 数字化及软件开发所得款项净额9000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670万港元,未动用8330万港元,预期2025年12月31日动用[152]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所得款项净额1.975亿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52] 公司其他情况 - 2024年整体经营费用较年初平均减少335万/月,采购降本率2.63%[78][84] - 完成5个项目资产盘活,佛山工厂签订股权架构协议[77][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持有重大投资,年内亦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事项[167][1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76][1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产抵押予银行作担保,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8所披露者[177][181]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仲裁[178][182] - 公司已采纳购股期权计划激励董事及合资格雇员[170][174] - 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酬金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2及10[170][17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郭卫强47岁,2019年9月1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CCRE集团服务超20年[184][185][189] - 王玉平50岁,2025年3月1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超25年财务管理经验[192][193][196] - 王俊44岁,2019年9月1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房地产及资本市场经验[194][197] - 郭建峰44岁,2022年1月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有超16年数字建造经验[198] - 郭卫强2001年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香港大学深造文凭[186][190] - 王俊2002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