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年度财报
京信通信京信通信(HK:02342)2025-04-22 17:2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7年成立,2003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在新加坡证交所主板上市[3][5] - 公司在全球申请约5900项专利,广州生产基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在中国大陆设超30家办公室,海外超20家,业务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263千港元,较2023年的5981974千港元减少1453711千港元[22] - 2024年公司毛利1171116千港元,较2023年的1662687千港元减少491571千港元,毛利率为25.9%,较2023年下降1.9个百分点[22]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509247千港元,2023年经营利润为108572千港元[22]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4191千港元,2023年为盈利6696千港元[22]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24.3%[40][45] - 来自中国移动集团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32.8%至7.47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16.5%[46] - 来自中国联通集团的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76.1%至1.79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3.9%[46] - 来自中国电信集团的收入较上一年度上升9.2%,至4.40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9.7%[47] - 来自中国铁塔收入较上一年度下降36.2%至3.48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7.7%[47] - 来自中国国内其他客户的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30.8%至4.28亿港元,占收入之9.5%[47] - 来自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的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7.9%至22.08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之48.8%[47] - 基站天線及子系統業務收入本年度減少25.3%至19.13億港元,佔比42.2%[49] - 本年度集團毛利減少29.6%至11.71億港元,毛利率為25.9%[50] - 其他收入及收益本年度減少25.7%至1.29億港元,佔比2.9%[51] - 研發費用本年度減少8.2%至4.09億港元,佔比9.0%,已申請專利約5900項[52] - 銷售及分銷費用本年度減少5.1%至5.54億港元,佔比12.2%[53] - 行政費用本年度減少4.0%至4.72億港元,佔比10.4%[54] - 融資費用本年度減少42.7%至3126.4萬港元,佔比0.7%,償還有息銀行負債8.36億港元[55] - 其他費用以及金融及合約資產減值虧損本年度上升80.8%至3.75億港元,佔比8.3%[56] - 本年度集團總稅項費用1485.6萬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5.64億港元[57][58] - 2024年年度总销售收入452,826万港元,较2023年的598,197万港元下降24.30%[17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按业务划分,网络系统收入占比21.7%,服务占比42.9%,基站天线及子系统占比25.3%,无线传输及其他占比21.1%[18] - 按客户划分,中国电信收入占比9.2%,中国铁塔占比36.2%,中国联通占比76.1%,国际客户及核心主设备商占比7.9%,中国移动占比32.8%,其他客户占比17.8%[20] 产品与技术创新 - 2024年公司发布ComFlex MAX小功率新产品、绿色天线2.0、高带宽大功率RU - TDD设备,第1000万副基站天线下线[26][27] - 创新叉车应用技术,帮助客户提升30%库容量[29] - 全新一代绿色天线FPTP2.0将基站天线能量转换效率提升20%以上[42] - 公司共建共用室内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获全球多个区域客户广泛认可,推出高频宽频大功率室内分布覆盖系列产品和家庭级基站[63] - 公司在Open RAN领域与全球多家运营商保持战略合作,产品部署遍布全球多个区域[64] - 公司打造全连接智慧算力平台FLeX5,5G + 智慧矿山、5G + 智慧仓储形成可复制商业模式[64] - 公司在“5G + 复合导航机器人”系列产品取得技术进展,推出全系列移动机器人和无人叉车产品及场景化标准方案[68] - 公司发布业界首例蜂窝无源物联网端到端系统原型及蜂窝无源物联网中继组网方案,关键技术应用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电子信息领域“先导技术榜”[68] 市场竞争与业务中标情况 - 公司在中国移动2024 - 2025年绿色多频段基站天线产品第一批次规模集中采购中拔得头筹[66] - 公司在铁塔2024年微型数字直放站产品集中招标项目,中国移动2025 - 2026年5G大功率光纤双频及无线直放站设备等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份额名列前茅[66] 管理层信息 - 霍东龄68岁,1997年成为集团共同创办人,在无线通信方面累积逾43年经验[91] - 张跃军66岁,1997年成为集团共同创办人,拥有逾42年无线通信经验[92] - 霍欣茹41岁,2010年加入集团,负责集团整体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96] - 张飞虎50岁,2016年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拥有逾27年经验[97] - 伍绮琴67岁,2019年加入集团,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02] - 王洛琳39岁,2020年加入集团,拥有逾12年法律咨询及商业事务经验[105] - 霍东龄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授权代表,主要负责领导董事会制定集团整体策略及业务发展方向[91] - 张跃军为董事会副主席,曾于2011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7日任集团总裁[92] - 张飞虎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首席财务官,负责集团整体财务体系管理等工作[97] - 伍绮琴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还担任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02] - 孙善球先生44岁,拥有逾20年移动通信天线行业经验,2002年加入集团[109] - 李宇雯女士54岁,拥有逾33年通信市场、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经验,1997年加入集团[109] - 向炜先生42岁,拥有逾17年通信产品开发等经验,获授权发明专利逾20项,2008年加入集团[110] - 李学锋先生51岁,有逾多年财务等经验,2010年加入集团[110] - 骆瑞波先生50岁,拥有逾26年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运作管理经验,2005年加入集团[111]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遵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1的所有守则条文[112] - 审核委员会每年检讨集团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分[113] - 全体董事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公司自身行为守则[114]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伍绮琴女士具备香港上市规则第3.10(2)条规定的适当会计资历及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15] - 公司确保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收到其书面独立性确认,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135] - 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旨在管理风险,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集团可接受风险程度,监督系统实施和检讨[146] - 管理层协助董事会识别和评估风险,公司采用ERM框架管理各类风险,实施有效内部监控系统[147] - 内部审计部检讨重要领域,提出优化建议并跟进实施有效性,公司制定反舞弊制度[148] - 公司资料仅限部分雇员按须知基准查阅,确保掌握内幕消息雇员熟知保密义务,雇员手册有相关指引[148] 股东相关事项 - 股东持有公司股本(不包括库存股份)所附投票权的十分之一,可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并增加决议,大会应在要求呈递后两个月内举行[149] - 提名者参选出任董事,需有资格股东在寄发选举董事的股东大会通知翌日起计7天内,将提名通知等文件呈交公司秘书或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151] - 董事会于2012年3月19日采纳股东通讯政策,旨在改善透明度和问责性,确保股东和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并维持沟通[152] 投资者关系 - 公司高级管理层参与超过40个投资者会议,截至年底12家证券公司将公司纳入研究范围[161] - 2024年公司举行多种投资者关系活动,涵盖1 - 12月各月[162] - 公司为确保信息披露实施相关程序,保障股东获取重大资料[153] - 公司支持多种与股东及投资者沟通方式,如邮件、电邮等[153] - 公司年度及中期报告是与股东沟通主要方式[153]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等是与股东沟通主要平台,鼓励股东参与[159] - 公司网站是主要沟通工具,会适时更新资料[159] - 公司就中期及年度业绩简介举行网络直播简报会[159] - 公司公布业绩后举行记者招待会等,解答投资者及媒体问题[160] ESG相关表现 - 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信息统计范围较2023年增加两类[165] - 董事会对公司ESG管理战略及报告负责,成立ESG工作领导小组保障管理有效性[167][169]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股东、客户、雇员等权益人沟通,汇报经营业绩、产品质量等内容[171][172] - 公司在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中获EcoVadis银牌等级[174] - 公司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废气排放零罚款,各生产区按要求处理废气排放[175] - 公司生产过程不排放工业废水,无害废弃物实现100%合规处置[176] - 公司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打造5G宏站绿色天馈解决方案[167] - 公司建立守法合规体系,在多方面构建内控、审计等机制[169] - 公司关注气候变化,建立符合科学碳目标(SBTi)的设定标准[170] - 公司完善生产运营管理制度,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170] - 公司将加强排放、用水及废弃物数据监控,条件具备时制定可行目标[176] - 2024年氮氧化物排放量0.2330吨,较2023年的0.3648吨下降36.12%[177] - 202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0.0004吨,较2023年的0.0019吨下降80.93%[177]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892千吨,较2023年的756千吨上升150.34%[177]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4.18吨/万港元,较2023年的1.26吨/万港元上升230.71%[177] - 2024年集团同比用电量下降19%,同比用水量减少14%[179] - 2024年累计实现绿色发电203万度,年度降费约184万元[179] - 2024年电力总量17,059,112千瓦时,较2023年的21,060,965千瓦时有所下降[181] - 2024年市政水总量164,171立方,较2023年的191,136立方有所下降[181] - 集团承诺在2030年争取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半目标[178] 员工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4300名,其中ETL有1100名;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5100名,其中ETL有1200名[88] - 本年度总员工成本(不包括已资本化之开发成本)为11.309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0859亿港元[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用工总数为4349人[184] - 2024年员工性别分布为男3069人、女1280人[187] - 2024年员工地区分布为中国国内2948人、海外(含港澳)1401人[187] - 2024年不同年龄段员工流失率分别为:<30岁4.87%、31 - 40岁7.30%、41 - 50岁4.25%、>50岁1.12%[190] - 2024年不同地区员工流失率分别为:中国国内4.66%、海外(含港澳)12.87%[192] - 2024年不同性别员工流失率分别为:男11.70%、女5.84%[192] - 2024年全系统实现零火灾,未发生因工伤损失工作日[194] - 2024年消防安全培训覆盖1115名员工[194] - 2024年度集团主导进行健康安全等培训49次[197] - 2024年全年开展安全大检查12次[197] - 公司要求责任人100%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更换科学城园区44台净水器[198] - 2024年度,公司各职级男性及女性员工的受训比例为10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