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35,801.29万元,同比增长40.2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6,480.74万元,同比减少亏损62.66%[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91.27万元,同比增长167.20%[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6元/股,同比改善62.60%[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72%,同比改善16.87个百分点[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9,626.02万元,同比改善60.58%[23] - 2024年营业收入总计2,358,012,914.93元,同比增长40.29%[11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6,480.74万元,同比减少亏损62.66%[11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13,591.27万元,由负转正[11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信息安全行业收入占比99.94%,达2,356,587,373.08元,同比增长40.24%[119] - 安全产品收入1,137,378,211.39元,占比48.23%,同比增长45.16%[119] - 安全服务收入864,557,755.53元,占比36.66%,同比增长18.40%[120] - 第三方产品和服务收入354,651,406.16元,占比15.04%,同比增长112.82%[120] - 安全产品毛利率67.87%,同比增长13.82个百分点[127] - 数据安全服务相关订单增速超过100%[73] - 互联网暴露面管理服务(EASM)2024年订单增长超过50%,续约率超过70%[76] - 订阅服务客户数稳健攀升,覆盖金融、政务、企业等关键领域[139] 各地区表现 - 总部地区收入881,494,087.20元,占比37.38%,同比增长115.44%[120] - 渠道销售模式收入1,244,672,802.52元,占比52.78%,同比增长46.17%[120] - 公司在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和英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以拓展国际市场[177] - 公司聚焦东盟(ASEAN)、中东非(MEA)、拉美(LATAM)、港澳等地区,通过"一带一路"的辐射效应推动全球网络安全业务发展[107] 成本和费用 - 信息安全行业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4.91%,达到314,284,598.52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27.80%上升至28.85%[130][133] - 信息安全行业人工工资同比下降19.75%,降至179,769,451.08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24.75%下降至16.50%[130][133] - 其他实施成本同比增长38.28%,达到593,780,031.01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47.44%上升至54.50%[13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1.16%,从866,667,216.23元降至769,959,160.73元[137]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589.69%,从3,048,556.08元增至21,025,473.30元,主要因银行融资增加[13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30%,从629,141,974.48元降至608,402,357.66元[13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信息安全行业下游客户复苏尚需时日,信息安全投入节奏恢复偏慢[4]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8] - 公司战略目标是扩大在国内信息安全行业的领先优势并开拓国际市场[167] - 2025年工作计划包括稳健经营、聚焦核心客户及行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168][169] - 公司面临季节性亏损风险,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172]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及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政策变化可能影响业绩[174] - 公司面临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已采取员工持股计划和绩效考核等措施应对[175][176] 研发和技术创新 - 公司2024年推出风云卫AI安全能力平台,融合AI与机器学习研究经验,覆盖安全运营、检测响应等典型场景[46] - 2024年11月发布"AI大模型安全威胁矩阵2024",并推出AI-Scan大模型风险评估产品[47] - 公司发布或升级六十多款产品,覆盖网络和基础设施安全、终端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51] - 公司构建了从2017年AI检测算法产品化到2023年安全大模型SecLLM的体系化创新进展[46] - 公司积极探索数据确权、数据血缘等前沿技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并降低客户建设成本[48]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316人减少至2024年的1,082人,同比下降17.78%[141]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6.78亿元降至2024年的6.3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40.34%降至26.84%[142]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1.52亿元,占研发投入的23.98%,占当期净利润的-41.59%[142] 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 - 数据安全产业总规模到2025年将实现1500亿元,复合增长率30%[35] - 数据要素应用目标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36] - 公司所处行业受《网络安全法》《密码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监管[54] - 外部因素如政策法规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增长,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安全[88][89] - 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网络强国建设[55] -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55] - 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2026年工作目标[56]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股权分散,单个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总股本30%,无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186] - 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及薪酬绩效方案以优化激励机制[187] - 公司设有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董事会下属机构[186] - 公司未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180][181]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182] - 董事长胡忠华持有26,999股,本期无增减持[196][197] - 监事会主席刘多持有1,412,280股,本期无增减持[197] - 董事沈全洪离任前减持2,000股,减持原因为二级市场增持[197] - 董事李彦恺因个人原因于2024年4月30日离任[197] - 董事沈全洪因个人原因于2024年7月12日离任[197]
绿盟科技(300369)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