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7.93亿元,同比增长17.18%[2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42.7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107.62%[2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7亿元,同比增长23.30%[2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同比增长108.82%[2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48%,同比提升6.60个百分点[28]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568.55万元,同比减亏88.00%[28] - 2024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27.92亿元,主要扣除租赁收入29.85万元[29]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同比增长17.18%[102]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942.7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102]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97亿元,同比增长23.3%[102] - 公司已连续11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02] 成本和费用 - 人力成本是公司主要运营成本,规模扩张和行业薪酬水平上涨导致费用大幅增长[9] - 职工薪酬成本1,230,288,875.11元,占营业成本63.55%,同比下降2.21%[137] - 外购硬件、软件及材料等费用成本362,763,073.17元,同比增长61.85%,占营业成本18.74%[137] - 租赁费用同比下降12.02%,从68,282,511.25元降至60,076,950.46元[138] - 折旧与摊销费同比大幅增长88.18%,从25,797,587.19元增至48,546,017.63元[138] - 办公费及其他费用同比增长28.88%,从12,131,597.79元增至15,635,203.38元[138]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1.75%,从115,542,405.90元降至101,965,678.00元[142]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9.56%,从173,930,766.06元降至157,308,300.72元[14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27%,从478,058,433.21元增至570,183,631.46元[142]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企业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和解决方案[47] - 数据科学云平台封装SPSS全量原生算法、主流开源算法框架及公司内部沉淀算法,支持企业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56] - 视觉大模型BonSARM已应用于智慧矿山、工业质检、海关监管等场景,解决传统CV模型建模成本高的问题[54][55] - 云业务BONCLOUD覆盖工业互联网、政务、金融等领域,提供从服务器租赁到混合云的端到端解决方案[57] - 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包含13类自主研发硬件及5G核心网/接入网,实现云网边端一体化[65] - 大模型训推平台提供裸算力、训练、推理、数据标注全流程管理,支持垂直领域大模型构建[53] - 企业级数据治理平台通过元数据驱动建模规范,实现数据资产化运营[48] - 数字孪生平台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提供实时数据模拟分析能力[49] - 公司自主研发了5G小基站、5G核心网、5G终端等产品,重点实现物联传感器数据和视频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通信距离可达50公里[66]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收入1,432,087,816.09元,占比51.28%,同比增长25.40%[132] - 在中国联通市场,公司以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支撑联通数字化转型,实现智慧运营千场万景融通[68] - 在中国电信市场,公司提供覆盖BMODE域的全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台、AI中台和业务中台[68] - 在中国移动市场,公司业务覆盖数据仓库、数据中台、经营分析等领域,并实现三种盈利模式:产品直接安装、定制化开发和DICT合作交付[69][70] - 在数字政府领域,落地鄂尔多斯"暖城e制"平台、呼伦贝尔市域社会治理平台等项目[115] 客户集中度和行业分布 - 公司2024年度来自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收入占比为43.51%[6]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且业务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主要合同签订与结算集中在第四季度[6] - 公司计划通过加大非电信行业(金融、政府、工业、云计算)开拓以降低客户集中风险[6] - 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2,792,664,075.19元,同比增长17.18%,其中电信行业占比43.51%,金融行业占比30.91%[132] - 定制软件开发及服务收入2,165,324,576.29元,占营业收入77.54%,同比增长5.12%[132]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462,496,574.00元,同比增长240.15%,毛利率提升8.86个百分点至23.34%[135] - 电信行业毛利率38.05%,同比提升7.73个百分点,金融行业毛利率24.16%,同比提升4.55个百分点[135] - 政府行业收入162,102,896.94元,同比下降22.28%,但毛利率提升13.59个百分点至28.10%[135]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达48.96%,金额为1,367,488,328.65元[139]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21.64%,金额为604,469,132.15元[139]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技术落后风险,公司将加强与国际IT企业及高校合作[10]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3,532人减少至2024年的2,982人,同比下降15.57%[144]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5.87亿元降至2024年的5.1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4.63%降至18.26%[144] - 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从2023年的56.37%降至2024年的47.30%[144] - 研发人员中硕士学历人数从2023年的420人降至2024年的334人,降幅20.48%[144]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783人降至2024年的1,506人,降幅15.54%[144] - 公司具备完全自主可控的五大技术体系,产品成功替代IOE产品[77]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3,635,689股,占总股本的1.1833%,成交总金额为100,000,287.12元,最高成交价8.78元/股,最低成交价6.04元/股[1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包括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并扩大自持算力资源池规模[171] - 公司计划通过幕僚智算云服务产品推动算力业务收入增长,并迭代幕僚智算一体机产品[171] - 公司将继续强化市场导向机制,提升技术成果向商业价值的转化效能,研发投入遵循"业务聚焦、需求牵引"原则[172] - 2025年公司将深化内控体系建设,细化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节点监控,建立常态化跨部门协作机制[173] - 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4月22日通过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175] - 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聚焦核心业务,深化数智化赋能[176] - 公司强化研发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打造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通信五大技术体系[177]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凭借资金优势占据行业高地[7] - 外延发展带来商誉减值风险,公司需整合并购子公司并统一财务管理体系[13] - 公司2024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且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4]
东方国信(300166)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