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4,755,737千元,较2023年增长4.8%[11][17]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1,538,446千元,较2023年增长0.9%[11][17] - 2024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94,871千元,较2023年下降1.7%[17]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542元,较2023年下降2.2%[11][17] - 2024年公司摊薄每股盈利为0.515元,较2023年增长3.2%[11][17]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4.4%,较2023年下降1.3个百分点[17]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率为6.2%,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12][17] - 2024年公司净利率为4.4%,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17] - 2024年公司股权回报率为9.6%,较2023年下降1.3个百分点[17] - 2024年公司现金转换周转日数为29天,较2023年减少25天[17]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47.6亿元,年度溢利11.4亿元,每股基本盈利达0.542元,维持50%的高派息率[19] - 2024年集团清洁能源业务收入增长15.3%,新签订单增长17.3%,水上清洁能源收入与订单同比大幅增长[38] - 2024年集团LNG车用品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1%[54] - 2024年集团陆上清洁能源海外新签订单同比大增25.1%至25亿元,海外收入22亿元[55] - 2024年集团造船及船用燃料罐相关业务累计新签订单超100亿元,截至年底在手订单超160亿元[59] - 2024年公司合并收益上涨4.8%至人民币24,755,737,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23,626,279,000元[146] - 2024年液态食品分部占比18.0%(2023年:18.2%),化工环境分部占比12.6%(2023年:18.7%),清洁能源分部占比69.4%(2023年:63.1%),未分配占比0.0%(2023年:0.0%)[147] - 清洁能源分部2024年收益上升15.3%至171.83412亿元,氢能相关业务收益同比增长21.7%至8.52491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69.4% [148] - 化工环境分部收益下降29.4%至31.16028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12.6% [149] - 液态食品分部收益上升3.7%至44.51333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18.0% [149] - 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274.9亿元,年底在手订单282.98亿元,清洁能源分部新签订单217.93亿元,年底在手订单232.13亿元 [150] - 集团整体毛利率由2023年的15.7%下跌至2024年的14.4%,经营溢利对收益比率微跌至6.2% [152] - 2024年其他经营收入共计4.43024亿元,主要因定期及受限制银行存款增加使利息收入增加 [153] - 销售费用增加11.38%至5.20308亿元,行政费用增加3.13%至20.21689亿元 [154] - 2024年融资成本增加11.6%至1.04404亿元,所得税费用增加2.2%至3.00087亿元 [15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为72.64358亿元 [1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透支金额为3.64622亿元,年利率介乎2.40%至3.94% [159] - 2024年末集团由附属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为8000万元,2023年无;关联方贷款为1.29152亿元,2023年为6.95526亿元,年利率3%,2023年为2.95% - 4.75%[160] - 2024年末集团赎回并注销本金总额为16.8亿港元的零息可换股债券,2024年末无发行可换股债券,2023年末为14.52871亿元;年内推算利息开支为3992.1万元,2023年为4.1404亿元[160][161] - 2024年4月和9月分别发行三年期2.43%和五年期2.37%中期票据,面值分别为5亿元和15亿元;9月发行270天、年利率2.02%、本金5亿元的短期票据[161] - 2024年末集团净现金结余为42.78497亿元,2023年为43.71256亿元;净杠杆比率为零倍,2023年为零倍;利息覆盖率为15.6倍,2023年为17.6倍[16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4.8637亿元,2023年为17.80476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97544亿元,2023年为20.81077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75425亿元,2023年为流入19.79683亿元[163][164][165] - 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值为293.81665亿元,2023年为275.87424亿元;负债总额为162.76627亿元,2023年为152.1378亿元;资产净值上升5.9%至131.05038亿元,2023年为123.73644亿元[166] - 2024年末集团有未到期采购履约保函共计49.45031亿元,2023年末为33.28102亿元[167] - 2024年末集团已订约但未计提的资本承担为1.64806亿元,2023年为3.47159亿元;无已授权但未订约的资本承担,2023年末也无[16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约为12,000人,2023年约为11,000人[174] - 2024年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619,654,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2,168,545,000元[17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首个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顺利投产并在首年实现盈利[21] - 2024年集团向三峡集团批量交付4500立方米压缩空气储能标准储气单元[54] - 鞍钢中集焦炉气制氢制LNG项目投产首年实现盈利,凌钢项目、首钢水钢项目顺利开建[57] - 年内公司新签21艘新造船,其中15艘为液化气运输船等船型,交付14艘船舶[60] - 2024年公司交付国内首台套高锰钢LNG船用燃料罐、3×4,650立方米全球首制立式LNG双耳船用燃料罐、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堆叠式双耳船用LNG燃料罐[61] - 政策落地三个月内,公司获得累计100艘清洁能源船舶动力包订单[63] - 鞍钢中集项目2024年9月投产,每年预计减排47万吨二氧化碳、174吨二氧化硫及1,344吨氮氧化物,具备满产1.5万吨氢气的年产能[65] - 2024年公司中标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将提供15台氢气球罐以及8套压缩机缓冲罐设备[67] - 2024年9月公司签约首个海外氢气球罐项目,将为中东阿曼项目建造12台2,953立方米氢气球罐,总金额逾千万美元[67] - 公司交付国内首台20立方加氢站液氢储罐、国内首台400立方液氢球罐,为河北项目建造2台100立方液氢储罐[67] - 公司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GB/T44457 - 2024及主持起草的行业标准NB/T11661 - 2024获批发布[67] - 公司参与编写的行业标准《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于2024年12月25日正式发布[67] - 公司“30MPa碳纤维缠绕氢气瓶及管束集装箱”产品获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67] - 中集安瑞科参编的两项氢气气瓶国家标准于2024年6月1日起实施,同年10月发布国内首450LⅢ型超大容积车载储氢瓶,市占率居行业前列[68] - 集团与香港中华煤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个落地项目为共同推进香港科技园氢燃料电池应用与电动车充电系统项目[69] - 2024年集团荣获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0] - 截至2024年底国内授权专利1500多项,其中发明330多项;PCT国际专利申请32项,国外专利申请46项,授权26项;清洁能源授权专利915项,氢能授权专利87项[80] - 主持或参与修订国家标准46项,地方、行业及团体标准85项;其中国家标准中清洁能源44项,氢能7项;地方、行业及团体标准中清洁能源76项,氢能33项[81] - LPG中压车产品采用先进应力分析设计,单台大幅减重,保持国内容积最大、装载质量最多优势[81] - 南美低温车容积从58m³提升至62.5m³,为目前国内最大容积低温车[81] - 新车型18.1m³二氧化碳单车新公告发布,49.6m³液态乙烯半挂车新车型公告拓展,该车型在细分领域市占率超50%[81] - 分布式能源装备完成国产化成品件开发、试验及试用8款,可实现单台成品成本下降20%[82] - 完成13000方B型舱交付,为目前国内船用最大的B型LNG燃料舱[82] - 高锰钢LNG储罐用于双燃料LNG运输船,实现国内LNG船舶首次应用[82] - 船罐性能优化使交货期缩短15天[84] - 成功交付4500m³压缩空气标准储气单元,整体制造周期缩短至35天[84] - 首批40英尺船用LNG燃料罐箱在长航项目完成换罐并投入运营[84] - 蓝天系列低碳能源站SL1500产品下线并应用于乌兰察布铁合金尾气发电项目[84] - 参与起草的两项氢能领域标准GB/T44457 - 2024和NB/T11661 - 2024获批发布[85] - 完成液氢罐箱低温型式试验,具备销售条件,国内首移动液氢行业标准NB/T11745 - 2024发布[87] - 发布国内首450LⅢ型超大容积车载储氢瓶[87] - 45MPa液驱氢气压缩机首次实现商用加氢站应用[87] - 实现20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宽幅调节分离纯化设备交付[87] - 化工环境分部深耕医疗影像设备市场十余年,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配套产品领域持续改善[96] - 公司高端医疗核磁业务业绩持续增长,紧跟龙头企业发展[106] - 2024年公司智能化升级取得显著进展,交付应用于吨桶的智能监控系统数量超8000套[107] - 2024年公司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109] - 公司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复审,被评为江苏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109] - 公司与多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光电等方面研发创新能力[110] - 化工环境分部业务主体为中集环科,专注罐式集装箱业务,还衍生出医疗设备部件业务[104] - 2024年国际环境复杂,全球化工行业承压,罐式集装箱市场需求同比下降[105] - 罐式集装箱在化工、食品、新能源电池等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广阔[105] - 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夯实长期竞争力[105] - 公司将持续促进新能源等产业用户采用罐箱设备进行物流运输[112] - 公司将深耕食品运输领域,拓展罐箱在食品运输中的应用[112] - 公司将探索AI在业务中的实践运用,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112] - 公司将优化罐箱后市场服务业务布局,提升客户服务体验[112] - 公司将围绕医疗核磁设备前沿技术,交付更多高端医疗影像装备零部件[114] - 化工环境分部主营产品罐式集装箱面向全球市场,服务租赁商、运营商及终端客户,运输化学品涉及众多化工巨头,范围覆盖亚、北美、欧、澳等地区[116] - 2024年,化工环境分部主导参与编制的一项国家标准《液体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金属可移动罐柜安全技术要求》,已完成全社会意见征询并修改完毕,正在国家标准委审批中[1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化工环境分部拥有有效专利269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专利174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123] - 2024年内,化工环境分部新申请专利45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123] - 化工环境分部先后参加起草了9项国家/行业标准,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123] - 化工环境分部实现业界首创及量产高温52英尺罐箱,解决超大容积罐箱热胀冷缩及均匀加热难题[119] - 化工环境分部提供方圆罐箱的易清洁解决方案,攻克超薄罐箱多项制造技术难题[119] - 化工环境分部完成液体罐箱不锈钢法兰自动氩弧焊及气体罐箱筒体环缝双丝埋弧焊,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122] - 化工环境分部实现全自动抛丸,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产品品质[122] - 化工环境分部超低VOCs排放粉末涂装技术得到大规模生产应用,研发完成自动化酸洗喷淋系统[122] - 2024年全球液态食品及饮料市场受宏观经济压力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北美重大项目推迟影响公司预期收入[132] - 2024年公司液态食品分部净利润仅略微下降,得益于中国业务运营的强劲表现[132] - 2024年8月,中集醇科成功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134] - 2024年期内,中集醇科获评为中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4] - 2024年公司核心重点之一是实施卓越运营举措提升现有运营,升级内部IT系统及精简流程提升全球项目交付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