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港石油(00632) - 2024 - 年度财报
中港石油中港石油(HK:00632)2025-04-24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3,126千港元,2023年为161,497千港元[7]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21,482千港元,2023年为31,284千港元[7]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2.55港仙,2023年为3.72港仙[7] - 2024年平均动用资本回报率为 -8.8%,2023年为 -11.3%[7] - 2024年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为 -9.0%,2023年为 -11.6%[7] - 2024年总负债对股东权益比率为24.7%,2023年为33.2%[7] - 2024年总债务对资本比率为6.9%,2023年为8.0%[7] - 2024年综合收入约1.531亿港元,2023年约1.615亿港元[22]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55港仙,2023年(经重列)为3.72港仙[22] - 2024年及2023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8.416亿股[22] - 2024年毛利约220万港元,2023年约150万港元[22]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纯损约为2150万港元,2023年为3130万港元(经重列),年内纯损减少因拨回油气资产及无形资产的减值亏损,但受行政开支增加部分抵销[23] - 2024年12月31日,结欠最终控股公司的免息贷款未偿还结余为1090万港元,较2023年的300万港元增加约263.33%;结欠银行的浮息贷款未偿还结余为人民币300万元(约320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无结欠其他借款人的免息贷款,2023年为1390万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350万港元,较2023年的130万港元增加约938.46%[3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2.2倍,2023年为2.3倍[35] - 本年度集团融资成本总额约为26.4万港元,较2023年的24.9万港元增加约6.02%[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概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也无[3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概无资产被抵押,2023年也无[3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9.8%,2023年12月31日(经重列)为24.9%[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2148.2万港元[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等合计约为5021.3万港元,须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偿还[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仅有1351.1万港元的银行结余及现金[45] - 2024年公司收入约为1.53亿港元,2023年约为1.61亿港元[7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集团石油、石油相关及其他产品贸易分部收入约1.531亿港元,2023年约1.615亿港元[24] - 本年度集团石油及天然气销售分部收入约1000港元,2023年无[2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金先生51岁,2024年10月4日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15] - 杨女士42岁,2021年8月6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6] - 孙女士38岁,2021年8月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 - 林先生50岁,2023年4月17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8] - 郑先生58岁,2021年8月6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9] - 钟女士40岁,2019年8月1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 - 于济源先生2024年10月4日辞任,于志波先生调任主席,金爱龙先生调任行政总裁[143] - 孙晓泽于2025年3月28日提出辞呈,自2025年4月28日生效[175] 油气田业务情况 - 公司恢复犹他州油气田运营能力,全年仅维持基本运营[11] - 2024年12月底,集团犹他州油气田相关租赁中一口油井完成维护并恢复生产,2025年2月底再有两口完成气体测试待安装管道后生产,第四口仍在维护[26] - 2025年3月土地管理局重新发布终止相关租赁的决定,分别自2022年8月27日、9月26日及11月8日起生效[25][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不再于相关租赁中持有权益,但保留三项余下租赁的所有权[26] - 集团目前掌管余下租赁项下的四口油井,正与油田服务公司合作进行生产设施维护以重启生产[26] - 本年度犹他州油气田生产活动及相关成本支出约为830万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犹他州油气田总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317亿立方英尺,较2023年的867亿立方英尺下降约63.44%;总探明加概算天然气储量约为341亿立方英尺,较2023年的902亿立方英尺下降约62.2%[30] - 2024年12月31日,犹他州油气田总探明石油及凝析油储量约为27.6万桶,较2023年的93.8万桶下降约70.58%;总探明加概略石油及凝析油储量约为171.2万桶,较2023年的315.2万桶下降约45.69%[30] 市场价格情况 - 2024年油价在约70 - 90美元/桶之间波动,天然气价格在约1.51 - 3.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波动[28] - 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24年初约80美元/桶降至年末约70美元/桶,天然气价格从年初约2.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收于12月约3.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8] 公司业务策略调整 - 公司在中国的石油贸易业务因经济增长缓慢和需求减弱面临挑战,团队调整策略应对[10] - 集团检讨定价政策,确保合约包含参考市场报价的价格调整机制以减轻价格不确定性影响[28] - 集团以转型成为综合能源企业为目标,探讨业务脱碳途径[54] - 公司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政策》,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55] - 公司完善管治实务,董事会负责监督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制定管理方法及策略[56] - 公司提升与内外部持份者沟通,与独立第三方合作进行重要性评估[56] - 公司将推进将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融入业务战略及管理体系[57] - 公司密切留意现场维护及维修工程,组织应急演练,执行应急预案,留意天气消息并制定特别工作安排[92] - 公司将定期监测气候相关趋势、政策及法规,避免声誉风险[96] - 公司致力通过低碳策略实现业务脱碳,考虑可再生能源及低碳替代能源投资项目[96] - 公司会持续评估将气候变化纳入发展计划行动的有效性[96] - 公司将持续审阅及调整业务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147] 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情况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相关活动[48] - 集团自2021年起设定环境目标,涵盖减排等方面[54]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2编制[50] - 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至少每年集体商讨一次相关议题[59] - 公司成立工作小组,在董事会授权下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进行系统管理[60] - 工作小组每年最少安排一次会议,评估现行政策及程序有效性[60] - 工作小组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会汇报调查结果、决策及建议[60] - 公司认为持份者参与对业务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与主要持份者保持密切沟通[61] - 公司通过多元化合作方式及沟通渠道,将持份者期望融入运营及环境、社会及管治战略[61] - 排放及污染控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影响重要性评分为5.46,对持份者评估及决策影响评分为5.23[65] - 能源管理在经济、环境及社会影响重要性评分为4.69,对持份者评估及决策影响评分为5.00[65] - 气候风险管理在经济、环境及社会影响重要性评分为4.94,对持份者评估及决策影响评分为4.94[65]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年,未来五年逐步降低废气排放密度[6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或之前将所有公司车辆更换为电动汽车[68]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年,未来五年逐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密度[68]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年,未来五年逐步降低无害废弃物总量的密度[68]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年,未来五年逐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密度[6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或之前,将办公室的所有照明更换为LED灯[68]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年,未来五年逐步降低用水总量的密度[68] - 2024年与2023年相比,NOx、SOx及PM密度分别从7.12克/百万港元收入、0.06克/百万港元收入及0.56克/百万港元收入降至2.09克/百万港元收入、0.02克/百万港元收入及0.13克/百万港元收入[73] - 2024年与2023年相比,NOx、SOx及PM排放量分别从1.15千克、0.01千克及0.09千克降至0.32千克、0.003千克及0.02千克[73] - 2024年与2023年相比,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从2.33吨二氧化碳当量降至0.84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从16.48吨二氧化碳当量增至25.22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从7.78吨二氧化碳当量增至12.03吨二氧化碳当量[76]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8.09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26.59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密度为0.25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2023年为0.16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76] - 2024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0.13吨,2023年为0.19吨;2024年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为0.85千克/百万港元收入,2023年为1.18千克/百万港元收入[80] - 2024年废纸产生量为0.13吨,2023年为0.12吨;2023年一般废弃物产生量为0.07吨,2024年数据未获取[80] - 2024年直接能源消耗为3731.23千瓦时,2023年为8318.50千瓦时;间接能源消耗2024年为41732.00千瓦时,2023年为31461.00千瓦时;能源消耗总量2024年为45463.23千瓦时,2023年为39779.50千瓦时;能源消耗总量密度2024年为0.30千瓦时/千港元收入,2023年为0.25千瓦时/千港元收入[83] - 2024年用水总量为657.91立方米,2023年为752.00立方米;用水总量密度2024年为4.30立方米/百万港元收入,2023年为4.66立方米/百万港元收入[86] - 公司业务运营未使用包装材料[87] - 公司实施《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政策》,识别出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91][93] - 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电力短缺、供应链中断、设施受损、收入减少、成本增加等问题[91] - 中国内地政府推动能源转型,石油公司未来面临不确定因素,公司若不满足合规要求可能面临索赔及诉讼风险[93] 员工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人数约为20人,2023年为27人[4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员工20名,2023年12月31日为27名[97] - 2024年按性别划分,男性员工8名占40%,女性员工12名占60%;2023年男性员工17名占63%,女性员工10名占37%[98] - 2024年按年龄组划分,<31岁4名占20%,31 - 40岁6名占30%,41 - 50岁8名占40%,>50岁2名占10%;2023年<31岁12名占44%,31 - 40岁6名占22%,41 - 50岁8名占30%,>50岁1名占4%[98] - 2024年按地区划分,美国1名占5%,中国内地10名占37%,香港16名占59%;2023年美国1名占4%,中国内地7名占35%,香港12名占60%[100] - 2024年雇员总流失比率34%,2023年为8%[103] - 2024年男性雇员流失比率22%,2023年为18%;女性雇员流失比率41%,2023年无数据[103] - 2024年31岁以下雇员流失比率67%,31 - 40岁为30%,41 - 50岁为20%,50岁以上为43%;2023年31 - 40岁、41 - 50岁无数据,31岁以下无数据,50岁以上为24%[103] - 2024年中国内地雇员流失比率35%,香港为36%;2023年中国内地无数据,香港为13%,美国2023年和2024年均无数据[103] - 过去三年包括报告期内,因工伤亡事故为零,报告期内无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2023年损失工作日数也为零[106] - 公司为附属公司制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办法》,为雇员营造安全工作环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