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悦安新材(688786) - 2024 Q4 - 年度财报
悦安新材悦安新材(SH:688786)2025-04-24 22:00

股东回报 - 公司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5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9,958,334.00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2.62%[4]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2股,转增后总股本预计增至143,800,003股[4] 收入和利润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8%[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29.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00%[2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59元/股,同比下降11.94%[2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02%,同比下降1.80个百分点[2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1,777.73万元,同比增长13.38%[173][17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9.37万元,同比减少12.00%[173] - 扣非净利润6,652.82万元,同比减少8.95%[173]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27,062.44万元,同比增长20.54%,综合毛利率下降3.85个百分点至35.22%[174][177] - 研发费用2,341.71万元,同比增长15.79%[174] - 研发费用本期金额23,417,147.4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9%[195] - 销售费用本期金额9,354,425.51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9%[195] 经营活动现金流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10.3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07%[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8.07%,从2023年的53,838,261.89元增至2024年的85,103,236.44元[197] 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4,778,929.77元,较2023年的-140,818,319.95元有所改善[19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243,424.11元,较2023年的-33,278,470.65元有所下降[197] 业务线表现 - 精密零部件类产品收入增长带动公司粉体材料产品收入增长[24] - 电子元器件类产品需求增加带动公司羰基铁粉、软磁粉系列产品收入增长[24] - 电子元器件行业营业收入170,597,111.13元,同比增长13.01%,毛利率38.94%,同比下降6.23个百分点[179] - 精密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152,943,890.43元,同比增长14.93%,毛利率34.78%,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179] - 软磁粉系列产品营业收入153,049,187.61元,同比增长19.11%,毛利率42.06%,同比下降5.37个百分点[180] - 羰基铁粉系列产品营业收入121,939,720.00元,同比增长6.44%,毛利率44.76%,同比下降4.91个百分点[180] - 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系列产品营业收入73,861,527.46元,同比增长33.95%,毛利率18.23%,同比下降4.04个百分点[180] - 电子元器件与精密零部件行业收入合计占比80.89%,同比增长13.91%[180] 产品表现 - 2024年公司软磁粉系列产品销售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9.11%[37] - 2024年公司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系列产品销售收入7386.15万元,同比增长33.95%[38] - 公司在折叠屏手机领域开发出1900MPa、2000MPa级别的高强钢粉末及金属注射成型喂料[45] - 公司产品覆盖5大系列数百种产品,包括羰基铁粉(1-50微米全粒径范围)和雾化合金粉(铁基、镍基、钴基、钛基等)[154] - 公司成功研发并量产1900/2000MPa强度的高强钢材料,用于消费电子行业新版本手机折叠屏[151]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1%,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24] - 报告期内公司共开展31项研发项目,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130] - 研发投入总额为23,417,147.41元,同比增长15.79%[13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1%,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139]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2341.7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61%[150] - 公司研发团队由7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12.31%[149][150] 生产和库存 - 羰基铁粉生产量3,159.04吨,同比增长13.64%,销售量2,886.82吨,同比增长8.89%[183] - 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生产量1,632.30吨,同比增长72.94%,销售量1,539.59吨,同比增长71.89%[183] - 不含用于原材料深加工的金属粉类产品生产量较2023年增加2,007.27吨,销售量增加1,707.04吨[185] - 2024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0,356.75万元[165] 客户和供应商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4,936.24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7.34%[18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0,016.6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5.95%[191] - 公司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合作,包括台达电子、三星电机、荣耀、VIVO等[156] - 公司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2024年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109] - 公司深化公开透明的议价流程,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降低采购成本[110] - 公司与优质供应商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创新,成功开发了多款高性能新材料[111] 风险和挑战 - 雾化合金粉末行业竞争激烈导致通用型不锈钢雾化粉末市场价格承压[25]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影响在研项目推进和知识产权保密性[159]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风险,行业准入门槛可能降低,新进入者或加剧竞争[160] - 公司抵押部分房产及土地使用权以获取银行贷款,存在资产被处置风险[164] 行业和市场趋势 - 2023年全球粉末成型精密零部件市场规模85亿美元,预计2026年突破120亿美元[38] - 2023年全球雾化合金粉末市场规模85亿美元,其中铁基雾化合金粉占比约35%(约30亿美元)[42] - 2023年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达28.7亿美元,其中航空航天领域占比45%[102] - 预计2030年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4%[102] - 新能源汽车对软磁材料耐温性要求提升至180℃以上[119] - 消费电子领域产品更新周期缩短至6-12个月[119] - 一体式成型电感工作频段正从传统的kHz级向MHz以上延伸[124] - 器件厚度正突破0.5mm极限[124] - 10微米以下的超细粉体正逐步成为主流,其中5微米及以下的微米、亚微米粉体占比不断提升[125] - 绿色制造成为微纳金属粉体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方向[128] 技术和创新 - 公司自主研发循环热分解工艺[128] - 创新型稀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降低羰基铁粉生产成本,并实现稀土尾料回收价值[131][132] - 开发出高性能耐蚀防锈羰基铁软磁材料,盐雾试验后未出现生锈现象[133]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申请6个,新增授权境内发明专利7个[133] - 累计发明专利39个,实用新型专利20个,软件著作权及其他合计59个[135] - 公司研发响应速度远超国际同行,新产品试样仅需1个月(国际平均6-12个月)[151] 项目和投资 - 公司规划“年产10万吨金属软磁微纳粉体项目”以降低原料成本并扩大市场空间[43] - 公司布局"年产10万吨金属软磁微纳粉体项目",一期3000吨羰基铁粉示范线土建工程已完工,预计2025年试生产[48] - 公司启动"年产10万吨金属软磁微纳粉体项目",旨在巩固技术优势和拓展下游市场[161] - 公司推进"年产10万吨金属软磁微纳粉体项目"等重大资本性投资项目[166] 认证和荣誉 - 公司获评"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55] - 公司新增ISO 50001能源管理和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认证[52] - 公司获颁"第十一届赣州市市长质量奖"及入选2024年度省级"绿色工厂"名单[53] - 公司获得ISO 9001、ISO 14001及IATF 16949等多项国际认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15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光伏发电项目供应绿色电力121.30万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995.87吨[57] - 公司再生材料含量最高超过80%,5个产品通过UL认证[58] - 公司生产的软磁粉末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低碳场景[58] - 公司2024年环保投入达759.23万元,用于气候变化应对、环境合规管理等领域[57] - 公司建立包含上百项量化指标的ESG考核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绩效可测量[56] 其他财务数据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23]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376.55万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补助为499.72万元人民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0.71万元人民币[29][30] - 2024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000.38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679.82万元人民币,对当期利润影响为8.34万元人民币[32]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39.82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75万元人民币和2022年的42.75万元人民币显著下降[29] - 投资收益为-1,475,760.33元,占利润总额的-1.90%[199] - 资产减值损失为-9,160,320.91元,占利润总额的-11.81%[199] - 信用减值损失为-1,000,645.61元,占利润总额的-1.2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