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光电气(688776)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国光电气国光电气(SH:688776)2025-04-24 22: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47,051,002.96元[5]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536,675,857.30元,同比下降28.01%[37] - 营业利润为51,633,773.30元,同比下降46.72%[3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7,051,002.96元,同比下降47.93%[37]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01%[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05.1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93%[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79%[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8,249,735.67元,同比下降8,350,723.82元[3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748,526.55元,同比下降53,584,846.04元[32]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53,667.59万元,同比下降28.01%[19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05.10万元,同比下降47.93%[19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4,489.93万元,同比下降45.80%[197] - 营业收入为5.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01%[199] - 营业成本为3.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48%[19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6.79%[19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0亿元人民币[199] 利润分配与分红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现金分红总额为20,050,932.52元,占年度净利润的42.62%[6] - 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476,078,347.21元[5] - 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及送红股[5][6]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5元(含税)[6]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7] 研发投入与专利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82%,同比增加1.58个百分点[28] - 研发投入金额为36,621,562.4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1.58个百分点[38] - 公司累计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27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38] - 公司报告期内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累计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27项[143][144]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12项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技术,如宽带大功率行波管设计技术、热氦检漏技术等[141][142]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144]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年度为36,621,562.41元,上年度为39,093,243.69元,同比下降6.32%[14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82%,较上年度的5.24%增加1.58个百分点[148] - 公司研发人员总数为21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2.83%[160] -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247.97万元,平均薪酬为15.25万元[160] 业务线表现 - 公司配套1.35kW霍尔推力器空心阴极工作寿命突破28000小时,开关次数达15000次[51] - 公司磁控管产品频率覆盖S波段至Ka波段,脉冲功率达MW级,型号百余个[45] - 公司行波管产品频率覆盖L波段至Ka波段,型号数十个[44] - 公司微波天线开关类产品频率覆盖S波段至Ka波段,最大承受功率超MW级,品种百余项[47] - 公司霍尔电推进器核心部件放电电流覆盖0.5A~100A,可配套0.05~50kW推力器[51] - 公司触发管工作电压范围1kV至12kV,工作电流达50kA[56] - 公司微波固态器件产品频率覆盖40GHz及以下所有频段[58][61][62] - 公司激光抽运铯束管在线宽、信噪比等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53] - 公司完成全球首台ITER包层部件大型真空高温氦检漏设备,灵敏度及本底漏率优于ITER要求[86] - 公司研发的2个型号全金属气体循环泵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94] - 全金属抽空增压泵采用磁力驱动主轴,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94] - 公司成功研制DN40等多款耐辐照小型阀门并实现批量供货,打破国外封锁填补国内空白[95] 地区与市场表现 - 2022年全球卫星电推进市场价值约5.4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7.80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10%[51] - 使用电推进系统的GEO卫星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20%增长至近年超过40%[48] - 2023年中国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新开工5台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保持世界第一[138] - 2023年中国核电发电量达到4333.71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138] - 2023年中国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较上年增长272亿元,增长额创近五年最高水平[138] - 欧美日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约占GDP的3-4%,而中国仅占0.4%左右[138][139] - 全球聚变行业私营公司数量从2021年的23家增至2023年的43家,行业信心持续增长[118] -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核电行业市场需求提速[121] 管理层讨论与指引 -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受国际ITER总部技术要求更改及国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节点延期影响[199] - 营业成本下降主要系本期收入下降所致[20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上升主要系期初应收账款收回及商品采购支出减少[200] - 公司正在积极获取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相关产品正在研制中[121] - 公司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主要客户销售占比较大[176] - 公司存在核心技术泄密与技术人员流失风险,部分技术未受专利法保护[173] - 公司技术面临升级替代风险,需同步满足装备更新需求[174] - 研发周期长且投入大,存在研发失败和成果转化风险[175] - 公司存在4项技改专项拨款形成的长期负债,金额为106,210,000元[185] - 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24,162.69万元,存在跌价风险[189] - 公司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税收政策变化可能影响业绩[190] - 军品暂定价格与审定价格差异可能导致收入波动[194] - 公司第一大客户采购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合作,导致业绩不确定性[178] - 综合毛利率受产品结构、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存在波动风险[179]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高,存在坏账风险[18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审计机构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公司拥有超过60年的微波器件研制生产经验,产品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133] - 公司在电真空器件制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包括连续波行波管、磁控管等核心产品[133] - 核工业设备领域国内参与者极少,公司产品属于业内独创,技术水平国内领先[133]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包括行波管、磁控管等[142] - 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并与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等成立合资公司"先觉聚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165] - 公司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雷达通信等领域,主要客户为国内大型军工企业[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