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光电气(688776)
icon
搜索文档
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聚变时代加速到来,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民生证券· 2025-09-10 20:2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可控核聚变行业给予积极评价 重点关注Z箍缩技术路线的商业化潜力 投资评级为"推荐" [4][7] 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2030年代被视为关键时期 全球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 五年增长超400% [1][19] - 惯性约束技术路线(尤其是Z箍缩)因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主流替代方案 美国和中国已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2][35] - Z箍缩技术将驱动三大核心领域投资: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 预计2040年实现商业化发电 [3][64] 技术路线与进展 - 磁约束路线仍占主导(49%企业采用) 但惯性约束路线快速崛起 Z箍缩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压缩等离子体 实现高效能量输出 [35][37]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实现净能量增益(输入2.05兆焦耳激光 输出3.15兆焦耳聚变能量) 中国"聚龙一号"装置达10MA电流水平 [2][45] - Z箍缩关键技术包括高产额靶设计(局部整体点火)、重频驱动器(LTD技术)和次临界能源堆 单发聚变放能可达2-3GJ [51][6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国成立国家聚变公司(首轮融资115亿元) 美国发布《2024年聚变能战略》 英国专项规划25亿英镑支持STEP示范电站 [12][15][16] - 全球私营资本积极参与 2024年Z箍缩企业Pacific Fusion获9亿美元融资 上海诺瓦聚变天使轮融资超5亿元 [13][23] - 日本将商业化目标从2050年提前至2030年代 俄罗斯修订《原子能利用法》完善监管框架 [17][18] 产业链与投资机会 - 核心部件领域包括: - 驱动器(60-70MA级LTD技术) - 靶材(高产额聚变靶设计) - 深次临界包层(能量放大倍数>15) [3][86] - 重点公司布局: - 合锻智能(真空室制造 中标2.09亿元项目) [87][88] - 王子新材(薄膜电容用于磁体电源系统) [89][90] - 国光电气(ITER偏滤器和包层系统供应商) [91][93] - 联创光电(超导磁体技术 拟建100MW混合堆) [96][97] - 爱科赛博、英杰电气(聚变特种电源 订单突破千万元) [98][100] 商业化时间表 - 关键技术攻关阶段(2024-2030年):实现Q>1的聚变点火 [65] - 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试验堆 [65] - 商业推广阶段(2040年后):实现单发放能2-3GJ 包层能量放大>15倍 [65] 市场前景 - 目标市场聚焦发电、离网能源和工业用热三大领域 全球聚变企业员工数超4600人 支撑9300个供应链岗位 [28][33] - 45家企业中35家预计2030-2035年实现示范电站运营 28家计划同期并网发电 [26]
军工电子板块9月8日涨1.21%,国光电气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5.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8 16:53
军工电子板块整体表现 - 军工电子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21% [1] -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38%至3826.84点 深证成指上涨0.61%至12666.84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3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3.63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1.66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国光电气领涨板块 收盘价87.36元 涨幅16.67% 成交量9.36万手 成交额7.78亿元 [1] - 华力创通涨幅7.81%至24.86元 成交量80.01万手 成交额19.26亿元 [1] - 西测测试上涨4.54%至56.40元 成交量3.80万手 成交额2.11亿元 [1] - 上海剪讯上涨4.49%至25.62元 成交量43.75万手 成交额11.04亿元 [1] - 陕西华达上涨4.29%至47.20元 成交量5.62万手 成交额2.61亿元 [1] 资金流向特征 - 华力创通主力净流入9820.04万元 净占比5.10% [3] - 国光电气主力净流入6195.91万元 净占比7.96% [3] - 科思科技主力净流入3891.74万元 净占比12.49% [3] - 陕西华达主力净流入3432.30万元 净占比13.15% [3] - 西测测试主力净流入2050.11万元 净占比9.73% [3] 下跌个股表现 - 华丰科技下跌2.69%至79.48元 成交量14.75万手 成交额11.69亿元 [2] - 中航成飞下跌1.79%至81.25元 成交量19.76万手 成交额16.06亿元 [2] - 航天电器下跌1.06%至49.29元 成交量4.84万手 成交额2.38亿元 [2] - 观想科技下跌1.00%至55.56元 成交量2.00万手 成交额1.11亿元 [2] - 園博电子下跌0.97%至70.31元 成交量2.94万手 成交额2.08亿元 [2]
午后可控核聚变概念走强 国光电气涨超10%-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8 13:23
市场表现 - 可控核聚变概念板块午后走强 国光电气股价上涨超过10% 合锻智能股价逼近涨停 景业智能、东方钽业、王子新材、融发核电等公司股价跟随上涨 [1] 资本运作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大幅增加 由约35.31亿人民币增至150亿人民币 增幅约325% [1] - 公司新增三大战略股东 包括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中国核电、浙能电力 [1]
国光电气:公司目前经营运作正常 不存在退市情形
证券日报· 2025-09-05 23:41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目前经营运作正常 [2] - 不存在退市情形 [2] 股价影响因素 - 股价表现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2] - 股价表现受行业环境影响 [2] - 股价表现受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 [2]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公司业绩说明会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9日16:00-17:00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形式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2][3][4] - 投资者可在2025年9月2日至9月8日16:00前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提问预征集"栏目或公司邮箱tzzgx@chinaguoguang.com提前提交问题 [2][4][5] - 说明会后将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提供会议内容回顾 [5] 参会人员构成 - 董事长张亚、副董事长吴常念及董事蒋世杰将出席说明会 [4] - 独立董事冯开明、李中华、杨建强及财务总监邹汝杰共同参与 [4] - 董事会秘书王尚博负责会议组织协调 [4] 会议沟通内容 - 重点针对2025年半年度经营成果和财务指标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3] - 将在信息披露允许范围内回应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2][3] - 会议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全面深入理解公司半年度财务状况 [2] 联系咨询方式 - 投资者关系联系人曾先生可通过电话028-84370107或邮箱tzzgx@chinaguoguang.com联系 [5] - 公司指定邮箱tzzgx@chinaguoguang.com接收投资者预征集问题 [2][5]
国光电气:9月9日将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20:46
公司公告 - 国光电气将于2025年9月9日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1]
国光电气(688776) - 国光电气关于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9-01 17:15
业绩说明会安排 - 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09月09日16:00 - 17:00举行[2][4] - 召开地点为上证路演中心,方式为网络互动[2][5] - 董事长张亚、副董事长吴常念等参加[5] 投资者参与方式 - 2025年09月02日至09月08日16:00前可预征集提问[2][5] - 2025年09月09日16:00 - 17:00可在线参与[5] - 会后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情况及内容[6] 其他信息 - 2025年8月29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 - 说明会联系人曾先生,电话028 - 84370107,邮箱tzzgx@chinaguoguang.com[6] - 公告于2025年9月2日发布[7]
国光电气(688776):继续深耕微波器件和核工业设备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东吴证券· 2025-09-01 13: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公司深耕微波器件和核工业设备领域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但短期业绩承压主要因下游项目延迟和技术调整 [1][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1亿元 同比下滑34.21% 归母净利润亏损1225.47万元 同比下滑124.06% [1][8] - 盈利预测显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56亿元、2.09亿元 对应同比增长162.30%、26.22%、34.37% [1][8] - 当前股价82.50元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74.67倍、59.16倍、44.03倍 [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降至24.11%(去年同期34.60%) 主要因收入下滑导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及产品价格下调 [8] - 期间费用率升至17.33%(去年同期10.67%) 研发费用率因收入基数下降被动抬升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91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入6.46亿元) 主要系销售回款减少 [8]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34亿元 较年初减少19.30% 反映订单预收款减少 [8] - 存货期末余额24.82亿元 较年初增长2.72% 库存积压压力上升 [8] 业务分析 - 微波器件业务受下游总体单位项目节点延后影响 部分订单延迟下达 叠加产品价格下调 [8] - 核工业设备受ITER项目技术方案调整 国内总体单位尚处设计阶段 订单暂未释放 [8] - 核工业设备收入降幅最大 微波器件价格下降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8] 研发与布局 - 公司拥有13项核心技术 包括"宽带大功率行波管设计技术" 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8]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16亿元 占营收比重5.04% 新申请知识产权6项 累计授权达133项 [8] - 霍尔电推进器核心部件配套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并实现小批量销售 ITER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进入产业化阶段 [8] - 核工业领域专用泵与阀门实现国产化突破 [8] - 与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等共同设立"先觉聚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 布局聚变裂变混合能源产业链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58亿元、11.12亿元、13.23亿元 同比增长78.52%、16.11%、18.90% [1][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56亿元、2.09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1.14元、1.44元、1.93元 [1][8] - 当前总市值89.42亿元 市净率4.86倍 每股净资产16.98元 [5][6]
可控核聚变技术百花齐放,终极能源梦想照进现实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11:23
行业技术路线发展 -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磁约束 Z箍缩 FRC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 [1][2] - 当前全球在运/在建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 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 [1][2] - 规划中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 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 [1][2] 商业化前景与投资规模 -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2] - 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 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 [1][2] -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亚马逊 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 [1][2] 托卡马克技术突破 - 托卡马克装置聚变功率与环形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磁场强度提升1.8倍可使聚变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 [3] - 二代高温超导材料REBCO在40T磁场强度下仍保持较强载流能力 [3] - 高温超导材料实现工业化量产 采用高温超导方案的装置理论上限大幅提升 [3] Z箍缩与FRC技术进展 - 国内Z箍缩混合堆建设有望提速 先觉聚能2025年3月成立 [4] - Helion团队完成FRC装置原型机六次迭代 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温度 [4] - 2021-2025H1期间Helion累计完成9.6亿美元融资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上游装备 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6] - 磁体环节涉及西部超导 永鼎股份 上海超导 联创光电等公司 [6]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环节涉及合锻智能 国光电气 安泰科技等公司 [6] - 电源总成环节涉及英杰电气 爱科赛博 四创电子 新风光 赛晶科技H等公司 [6] - 微波和电源器件环节涉及旭光电子 国力股份 宏微科技 王子新材等公司 [6] - 燃料增殖和循环环节涉及国光电气等公司 [6] - 检测设备环节涉及皖仪科技等公司 [6]
国光电气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124.06%,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1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2.31亿元 同比下降34.21% 其中第二季度收入1.26亿元 同比下降34.32%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225.47万元 同比下降124.06% 第二季度亏损扩大至1437.24万元 同比下降164.93%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1658.47万元 同比下降135.36% [1] - 毛利率24.11% 同比下降30.2个百分点 净利率-5.31% 同比下降136.57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11元 同比下降123.4%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8元 同比下降129.53% [1]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3.6亿元 较期初9.7亿元下降62.83% [1] - 应收账款8.42亿元 同比下降5.01% [1] - 有息负债1.07亿元 基本持平 [1] - 每股净资产16.98元 同比下降1.53% [1]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3725.25万元 占营收比例16.14% 同比上升84.69% [1] -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占营收比例同比增幅达76.06% [1] 投资回报指标 - 去年ROIC为1.71% 资本回报率不强 [3] - 去年净利率8.77% 产品附加值一般 [3]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7.73% 投资回报表现一般 [3] 机构持仓动向 - 华夏高端制造混合A持仓77.11万股 为最大持仓基金 近期增仓 [4] - 华夏领先股票持仓45.66万股 出现减仓 [4] - 8只华夏系基金新进十大持仓 包括华夏内需驱动混合A(44.88万股)、华夏创新视野(26.13万股)等 [4] 公司经营状况 - 总经理被留置期间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推进 销售、生产、技术、交付等业务线保持稳定运行 [5] - 员工队伍稳定 客户反馈平稳 业务决策未出现结构性变化 [5] 商业模式特征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3] - 应收账款/利润比例达1789.66% 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