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上市日期为2023年6月30日,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02美元[6] 业务线增长情况 - 2024年公司常规业务增长超8%,特检业务增长超18%,共建业务增长62%[7] - 2024年常规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8.2%,整体平均售价比2023年同期下降约6.1% [23] - 2024年特检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18%,共建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62% [24] 业务战略规划 - 2024年公司完成特检业务五年战略规划,明确重大项目、技术平台等内容[8] - 公司将重点投入血液、肿瘤等领域检测能力,进军神经免疫和慢病等新兴领域[8] - 公司已规划宏基因检测、肿瘤甲基化早筛等多个重点特检项目[8] - 2024年公司深化共建合作模式,与各大医院、科研机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8] - 公司未来将加强与区域性医疗机构合作,共享资源推动行业发展[8] - 公司确立未来五年战略发展规划,构建“一省一统筹,五个区域中心,一个全国中心”布局[29] 技术投资与应用 - 2024年公司加大数字化平台和AI技术投资,全国20个重点子公司已上线新一代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计划2025年所有子公司全面上线[9] - AI辅助病理阅片技术在宫颈癌、生殖遗传等领域成熟应用,阅片速度较纯人工提升6 - 7倍,累计辅助阅片量超800万片[9] - AI阅片量累计超800万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扩展至细胞成像和测序领域[25] 实验室资质与项目 - 2024年全国14家子公司获三体系认证实验室,ISO15189认可实验室达23家,全年新增300 + 个检测项目[11] - 2024年新增3家通过ISO15189认可的实验室,总数达23家,杭州实验室通过认证的检测项目达320项[27] - 公司拥有34个自营实验室组成的集成网络,23个实验室通过ISO15189认可,检测组合超4000种,2024年新增三百多种高端诊断检验[22] - 公司有34间自营实验室组成的集成网络,23个实验室通过ISO 15189认可,检测组合包括4000多种医疗诊断检验,2024年新增三百多种高端诊断检验[117]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914,113千元,较2023年的3,297,828千元有所下降[19][21]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098,649千元,较2023年的1,434,107千元有所下降[19][21]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62,563千元,较2023年的262,322千元大幅下降[19][21]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7,014千元,较2023年的234,885千元大幅下降[19][21]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07,较2023年的0.34大幅下降;摊薄每股盈利为0.07,较2023年的0.31大幅下降[21]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4,685,017千元,负债总额为2,910,341千元,权益总额为1,774,676千元[19] - 2024年公司收益为人民币29.141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1.6%,毛利为人民币10.98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3.4% [24] - 2024年试剂采购成本较2023年降低10%,物流成本降低6%,实验室管理上实现人效提升7% [27] - 公司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29.141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32.978亿元减少约11.6%,主要因COVID - 19相关检验收益大幅下降[45] - 公司常规检测服务(不包括COVID - 19相关检验)收益由2023年的人民币26.933亿元增加8.2%至2024年的人民币29.141亿元[45] - 公司客户群由2023年的18324家增加8.8%至2024年的19934家,公立醫院客戶增長尤為明顯[45] - 公司2024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8.155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8.637亿元减少约2.6%,主要因实验室运营效率提升等节约成本[46] - 2024年毛利为10.986亿元,较2023年的14.341亿元减少约23.4%,毛利率由2023年的43.5%降至2024年的37.7%[47]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930万元,较2023年的6160万元减少约20.0%[50]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4.657亿元,较2023年的4.852亿元减少约4.0%[51] - 2024年行政开支为2.533亿元,较2023年的2.71亿元减少约6.5%[52] - 2024年研发开支为1.2亿元,较2023年的1.435亿元减少约16.4%[53] - 2024年其他开支为1.646亿元,较2023年的9960万元增加约65.2%[54] - 2024年财务成本为5240万元,较2023年的8630万元减少约39.3%[56]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2940万元,较2023年的8710万元减少约66.2%[57] - 2024年溢利为6260万元,较2023年的2.623亿元减少约76.1%[58] - 2024年存货为1.269亿元,较2023年的1.766亿元减少约28.1%,存货周转天数由2023年的40天减至2024年的31天[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零,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40万元减少100%,因理财产品投资于2024年4月全部赎回[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6.13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55亿元减少18.8%,主要因应付工资、上市费用和预收款减少[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约负债为299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70万元减少13.7%,因客户预付款项减少[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存款为9.5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126亿元增加34.2%,因额外提取离岸贷款用于再融资[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43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594亿元增加8.8%,主要来自经营活动所得款项净额[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净现金状况为6.93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45亿元减少11.5%,计息银行借款实际年利率介乎1.93%至3.5%[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为1.17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654亿元减少28.9%,因新实验室开放率减少[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为93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50万元减少35.9%,因新实验室开放率及扩建率减少[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58(2023年为1.88),速动比率为1.52(2023年为1.78),资产负债比率为0.74(2023年为0.49)[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5445名雇员(2023年为5713名),2024年薪酬成本总额为8.872亿元(2023年为9.754亿元)[80] 公司发展举措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与领先检测能力企业强强联合,增强特定细分检验领域技术实力[12] 行业政策环境 - 2013年国家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指定医保范围并允许医生多点行医[30] - 2019年国家支持三级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共享服务,规范引导建立独立医学实验室[30] - 2021年国家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及空间规划限制,鼓励加入医联体[30] - 2021年国务院规定合格医疗机构可自行研制所需体外诊断试剂并在单位使用[31] -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规划刺激中国生物经济[31] - 2023年5月国家14部门发布纠风工作要点,8月启动医药领域腐败整治工作[38] 行业发展趋势 - 分级诊疗制度推进有利于ICL检测需求提升[32] - 人口老龄化推动检测需求和检测量增长[34] - 医院检查及治疗收益占比预计增加,导致对ICL外包需求增加[37] - 监管政策为ICL行业龙头塑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38] 公司人员信息 - 杨凌女士45岁,2018年10月主导Pearl Group Limited对公司投资并成为主席,自2021年11月起共同领导凯雷亚洲医疗,自2024年1月起领导凯雷中国[83] - 林继迅先生60岁,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18年10月起为被动财务投资者及非执行董事[84] - 冯军元女士56岁,自2020年8月起为公司非执行董事,1998年10月加入凯雷旗下Carlyle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现任凯雷亚洲并购基金董事总经理[86] - 周敏涛先生55岁,自2024年5月起为公司非执行董事,2024年7月加入强生任中国区医疗科技总裁,自2024年6月起任凯雷斯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亚洲私募投资团队高级顾问[87][88] - 宓子厚先生59岁,自2023年6月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4月起任艾昆纬亚太区总裁[91] - 叶霖先生56岁,自2023年6月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2年4月起任I - MAB董事及首席运营官[92] - 杨凌女士2002年5月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学院,2008年6月获美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84] - 林先生1987年7月获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12月获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85] - 冯女士1992年毕业于美国明德学院,1996年6月获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工商管理硕士学位[87] - 周先生持有中国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89] - 张炜先生53岁,自2023年6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间公众公司任职[93] - 潘超先生62岁,自2021年7月起任公司高级副总裁,自2018年10月起任实验室负责人[95] - 王之翰先生48岁,自2020年9月起任公司财务总监兼高级副总裁,自2021年4月起任公司秘书[96] - 褚佳宁先生44岁,自2021年7月起兼任公司内审总监及战略情报官[99] - 葛顺先生50岁,自2023年2月起任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任营销总监[99] - 胡元媛女士40岁,自2018年10月起任公司副总裁,负责监督环境、健康及安全管治体系[100] - 叶先生于2002年5月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93] - 张炜先生于1998年7月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6月获哈佛大学医学管理与政策博士学位[94] - 潘先生于2023年12月获委任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会长[96] - 王之翰先生于1999年5月获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科学学士学位,2003年5月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97] - 兰佳自2021年1月起担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及行政总监,自2018年10月起担任合规总监[103] - 李单自2019年4月起担任公司全国质量总监[104] - 罗震自2023年3月起担任公司副总裁,负责数字系统建设[107]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净额为人民币2.309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使用[115] - 加强普检及特检能力占所得款项净额的15.0%,金额为3460万元,于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16] - 通过新建实验室等用于网络拓展占所得款项净额的25.0%,金额为5770万元,于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16] - 与行业参与者战略合作等业务开发活动占所得款项净额的25.0%,金额为5770万元,于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16] - 升级及扩大现有实验室占所得款项净额的15.0%,金额为3460万元,于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16] - 投资营运基础设施占所得款项净额的10.0%,金额为2310万元,于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16] -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占所得款项净额的10.0%,金额为2310万元,于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16] 公司其他运营信息 - 报告期内,公司五大客户占总收益的比例为6.4%,五大供应商占买家的比例为28.4%[130]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可供分派的储备合共为人民币
艾迪康控股(09860)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