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118[8][9] - 截至2025年3月27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機械製造、工業消耗品貿易、注塑機製造等[10][12] - 公司執行董事為鄧燾和鄧愚,非執行董事為簡衞華,獨立非執行董事為楊淑芬、林國明和李偉業[4][5] - 公司審核委員會主席為楊淑芬,提名委員會主席為鄧燾,薪酬委員會主席為楊淑芬[4][5] - 公司授權代表為鄧燾和鄧愚[5] - 公司秘書為王勵瑭,核數師為國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等[6][8]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長裕街10號億京廣場2期10樓[6][8] - 公司股份過戶登記處為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網址為http://www.cosmel.com[6][8] - 公司投資者關係聯絡電郵為ir@cosmel.com,電話為(852) 2376 6188,傳真為(852) 2375 9626[7][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18.65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7.24亿港元上升8.2%,主要因机械制造和注塑制品业务收入显著增长[32][33][35] - 2024年毛利约3.45亿港元,毛利率18.5%;2023年毛利约3.33亿港元,毛利率19.3%,同业竞争使毛利率下降[32][34][36] - 2024年经营溢利2791.4万港元,较2023年的3605.3万港元下降22.6%[32] - 2024年年度溢利1106.3万港元,较2023年的2169.8万港元下降49.0%[32]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度溢利769万港元,2023年亏损8121.3万港元[32]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约3518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621.2万港元增加117.0%,因政府补助增加和汇率波动影响[38] - 2024年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约3518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621.2万港元上升117.0%,汇兑收益净额约846.6万港元,2023年为汇兑亏损净额约352.5万港元[4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8.653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7.23747亿港元增长8.2%[18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溢利为2791.4万港元,较2023年的3605.3万港元下降22.6%[18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溢利为2713.7万港元,较2023年的3563.6万港元下降29.5%[18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溢利为1106.3万港元,较2023年的2169.8万港元下降58.2%[186]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31港仙,2023年为2.39港仙[186] - 集团2024年度录得净溢利约1875.3万港元,2023年为净亏损约5951.5万港元[157][16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本年度整體營運開支增加,因主動應對挑戰進行必要投資[18]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1.79亿港元,占收入约9.6%;2023年约1.55亿港元,占比约9.0%,因海外市场拓展销售费用增加[39] - 2024年行政费用约1.73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57亿港元增加11.4%,因员工成本上升[40] - 2024年财务成本约1383.8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492.2万港元下降7.3%,因年内偿还部分银行借款[41] - 2024年集团分销费用约1.79088亿港元,2023年约1.55498亿港元,分销费用占收入约9.6%,2023年约9.0% [43] - 2024年集团行政费用约1.73099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57219亿港元上升11.4% [44] - 2024年集团财务费用约1383.8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492.2万港元下降7.3% [4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注塑机制造业务销售和订单同比上升,但国内市场自二季度起面临需求下降等挑战,未达预期水平,出口业务与去年基本持平[46][48] - 今年注塑机业务持续投入研发和优化项目,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中小型注塑机,高端节能注塑机表现良好,部分行业应用有增长[47][49] - 注塑机业务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部署整合系统模块并升级MES模块,预计明年初全面上线,启用全自动智慧仓库系统[50][53] - 面对未来市场和政治环境,注塑机业务将聚焦市场和客户需求,追求业务双轨增长,不同机型针对不同市场[51] - 管理将实施增效降本措施,推出企业智能协作平台,继续投入技术研发,实施行业项目系统[52] - 注塑机业务持续招募和培养年轻人才,为未来发展做准备[50][53] - 挤出机、橡胶注射成型机及油压机制造业务今年实现可观销售增长,三大产品线均有增长,挤出机增幅显著[56][60] - 绝缘子橡胶和塑料注射成型机、全自动汽车刹车系统油压机、电动汽车管路挤出生产线解决方案成热销产品[57][60] - 机械租赁业务采取严谨风险管控策略,降低整体租赁敞口,来年管控财务风险为首要任务[59][62] - 珠海食品包装塑料加工厂销售及盈利较去年下跌,受消费放缓、出生率下降等因素影响[63][68] - 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务推广渠道转向多渠道策略,今年开发多个新客户[64][68] - 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务聚焦新工艺研发和新模具产品开发,定制适配产品解决方案[64][68] - 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务注重生产效率和现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65] - 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务集成“iSee 4.0”与ERP系统,推进运营管理数字化[66] - 中国北方新工厂预计2025年上半年交付,下半年完成装修和设备安装,2026年上半年逐步投产[67] - 业务将以市场及客户需求为核心,争取双轨增长,在标准机型和专业细分市场发力[54] - 华北新厂房预计2025年上半年交付,2025年下半年完成装修和设备入场,2026年上半年投产[70] - 合肥家电塑料配套件加工厂销售额较去年略升,利润下跌[72][75] - 今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上线全新ERP系统,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物料管理精准度和劳动力分配合理性,降低产品缺陷率,使整体库存达满意水平[73][76] - 今年下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和中国家电生产商全年出口增量,助公司保持高订单量,争取到高端出口标准新订单专案[73][76] - 今年公司开发免喷涂仿金属表面的ABS材料工艺,满足客户高端外观要求,省去喷涂工序[73][76] - 东莞吹塑人体模特制造厂销售和盈利大幅增长,今年开发多个新客户,因配合大客户升级计划出货量创新高,其他客户订单量也增长[78][81] - 工业消耗品贸易业务在复杂营商环境下销售额及盈利轻微增长,部分行业上半年订单减少,下半年部分行业反弹带动销售回暖[84][88] - 公司针对可再生能源设备客户付款周期长问题管控出货及降低财务风险敞口,相关客户应收账风险较去年降低[86][89] - 今年公司发掘并启动若干新供应源及新产品,未来将持续探索新产品及品牌[87][9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进入2025年,集团面临挑战与机遇,中国宏观经济前景较2024年更乐观[111] - 政府确保资本市场流动性、低利率预期,“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消费,住房危机有企稳迹象[112] - 2025年营商环境复杂但中国宏观经济前景较2024年更乐观,政府确保资本市场流动性,预计利率保持低位[114] - 美国政策多变、关税战、制裁威胁及可能逆转降息立场使国际形势复杂,国内同业竞争和价格战预计加剧[115][119] - 公司对中国市场和其他地区持谨慎乐观态度,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等行业预计保持强劲[116][119] - 制造业投资情绪预计在过去几年疲软后略有反弹,人工智能将加速产品创新[117][120] - 高端设备用户对定制化解决方案需求增长,机械制造业务将专注开发此类方案[118][120] - 注塑机制造业务将推出增强版机械扩大销售,同时优化成本提升盈利能力[121][124] - 挤出机等制造业务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挖掘细分市场实现增长[121][124] - 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务销量预计相对稳定,将提升效率、扩充产能和培养人才[121][124] - 工业消耗品贸易业务与新供应商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丰富产品组合[121][124] - 2025年初公司推出企业智能协作平台,整合数字系统模块,关注财务健康[122][125]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出售印刷线路板业务全部股权,优化财务组合[23][29] - 2024年7月10日公司同意以52993165港元出售目标公司52%已发行股份,8月21日完成处置[80] - 公司于2024年7月10日同意以52,993,165港元出售目标公司52%已发行股份,8月21日完成出售印刷线路板贸易业务事项[83] - 2024年5月27日买方II付清最终款,出售事项交易完成,公司不再拥有邦基附属公司权益,其财务业绩等不再并入集团财报[100][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发行股份总数保持861,930,692股不变[102][10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于香港及内地共有1743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1717名,女性与男性雇员(不包括董事)比例为29:71[103][107] - 集团制定雇员薪酬政策,薪酬按资历、能力、表现及市场趋势而定,福利包括退休、医疗等,每年检讨整体薪酬[108][113] - 董事酬金由董事会参考薪酬委员会建议,按个人表现等因素而定[109][113] - 集团为雇员和董事提供培训计划或课程,提升生产、营运和管理技能[110][113] - 报告期结束后无重大事项[91][9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净额约为3.9206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4.16947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12.4163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2.71722亿港元;租赁负债约为1170.3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892.3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190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60468亿港元[98]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净现金结余,未呈报净负债比率[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总额约1.1525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34598亿港元[92][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一至二年、二至五年到期偿还的银行借款分别约为1.06759亿港元、203.2万港元、646.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2.29358亿港元、160万港元、364万港元[92][97]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亦未派息[156][162] - 公司业务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敏感,全球经济前景恶化或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167][171] - 跨国、地区和利基竞争对手谋求增加市场份额,激烈竞争压力或削弱公司盈利能力[169][172] - 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扰乱全球供应链,公司可能面临原材料短缺、交付延迟等困难[173][177] - 公司在生产过程和业务运营中面临环境风险,包括碳足迹、污水、废物处理等[175][178] - 社会风险包括平等薪酬、工作场所安全、供应商惯例等[176][179] - 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有多处生产厂和办公室,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可能导致处罚和停产[180] - 公司面临金融风险,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181] - 董事会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及检讨制度成效负有全面责任[166][170] - 公司通过灵活供应链管理缓解供应风险,实施成本追踪和审查对冲方法应对成本压力[173][177] - 公司实施内部监控程序确保环保合规,开展培训提升员工环保节能意识[175][178] - 公司视员工为最重要和有价值的资产,多数管理层长期服务公司[195][200] - 公司为内地和香港各部门各级员工及董事提供培训计划或课程[195][200] - 公司各业务单位全年不时组织活动,如晚宴和球赛,加强员工合作与沟通[195][200] - 公司与员工庆祝节日并赠送礼物感谢其辛勤工作[195][200] - 机械制造业务主要客户为塑料管材制造商,多数合作超三年[196] - 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务主要客户为洗衣机制造商,多数合作超三年[196] - 工业消耗品贸易业务主要客户为工业设备制造商,多数合作超三年[196] - 机械制造业务主要供应商提供注塑机铸件,多数合作超三年[197] - 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务主要供应商提供塑料原料颗粒,多数合作超三年[197] - 工业消耗品贸易业务主要供应商提供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多数合作超三年[197]
大同机械(00118)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