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仁堂科技(01666) - 2024 - 年度财报

公司股权与架构信息 -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同仁堂科技的最终控股公司[9]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中国注册成立,同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同仁堂科技的直接控股公司[9] -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04年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2013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2018年5月转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公司子公司[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持有6亿股,占内资股92.01%,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46.85%[1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集团通过同仁堂股份间接持有6亿股,另直接持有948万股内资股和764.9万股H股,合计占内资股93.46%,占H股1.22%,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48.18%[141][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袁赛男持有3573.2万股H股,占H股5.68%,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2.79%[141][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顾问有限公司间接持有4.6106亿股H股和155.7万股H股,占H股7.58%,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3.72%[141][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股份和集团公司合计持有617,129,000股,占内资股93.46%、H股1.22%、有投票权股份48.18%[143] - 袁赛男持有35,732,000股H股好仓,占H股5.68%、有投票权股份2.79%[143] - Hillhouse Capital Advisors, Ltd.持有47,663,000股H股好仓,占H股7.58%、有投票权股份3.72%[1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同仁堂股份直接持有公司46.85%的权益[20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同仁堂股份直接持有公司非全资子公司同仁堂国药33.62%的权益[200] - 公司、同仁堂股份、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小白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同仁堂数字科技25%、25%、26%和24%的权益[200] - 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同仁堂股份持股51.98%[200] - 同仁堂股份、同仁堂国药和同仁堂数字科技均为公司的关连人士[200] - 同仁堂国药集团与集团、同仁堂数字科技与集团的持续交易,以及同仁堂国药集团与同仁堂股份集团的持续交易构成公司的持续关连交易[200] 管理层变动 - 顾海鸥于2024年1月22日辞去董事长职务,邸淑兵于同日获委任为董事长[11][13] - 金涛于2024年6月12日退任非执行董事,张毅于同日获委任[11][13] - 丁良辉于2024年6月12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兆彬于同日获委任[11][13] - 苏莉于2024年6月12日退任监事长,郭雯于同日获委任[13] - 李元红于2024年6月12日退任监事,李玫于2024年5月14日获委任,6月12日生效[13] - 翁美仪于2024年10月29日辞去公司秘书职务[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72.59644亿元,较去年同期67.73463亿元增长7.18%[22][24][27][3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8.86933亿元,较去年同期9.92313亿元下降10.62%[22][24][27][33] - 2024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21795亿元,较去年同期5.90188亿元下降11.59%[22][24][27][33] - 2024年每股收益0.41元,2023年为0.46元;每股股息0.18元,与2023年持平[22][24][27][33] - 2024年毛利率39.64%,净利率12.22%,资产负债率29.45%,股本回报率8.73%,资产回报率6.16%[22][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销售费用为13.08亿元(2023年:10.81亿元),销售费用率为0.18(2023年:0.16);管理费用为5.80亿元(2023年:6.34亿元),管理费用率为0.08(2023年:0.09);财务收益净额为857.7万元(2023年:财务费用净额4604.9万元),财务收益率为0.0012(2023年:财务费用率0.0068)[72][73][74][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率为39.64%(2023年:42.04%),净利率为12.22%(2023年:14.65%)[75][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不含员工福利、折旧及摊销)为8482.3万元(2023年:1.18亿元),占净资产0.83%(2023年:1.22%),占收入1.17%(2023年:1.74%);含员工福利等的研发费用为1.58亿元(2023年:1.85亿元),占净资产1.55%(2023年:1.92%),占收入2.17%(2023年:2.74%)[76] - 2024年研发支出(不含员工福利、折旧及摊销)为8482.3万元,占净资产0.83%,占收入1.17%;含相关费用为15766万元,占净资产1.55%,占收入2.17%,均较2023年下降[80] - 2024年资本开支为2.15亿元,2023年为1.08亿元,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及购买设备[81][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诺约7794.5万元,2023年为4261.8万元[85][92]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725964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773463千元人民币[107] - 2024年中药产品销售收入7195198千元人民币,占比99.11%;2023年为6708635千元人民币,占比99.04%[107] - 2024年五大客户收入占公司总收入50.83%,最大客户占31.09%;2023年分别为43.02%和23.61%[119] - 2024年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公司总采购额31.24%,最大供应商占10.47%;2023年分别为28.85%和5.46%[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可供分派储备约为31.74841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1.35383亿元[128][135] - 报告期内,集团现金捐款为10万元,2023年为21.4万元[130][13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有56个产品线单品销售额超人民币500万元,9个单品销售额超人民币1亿元[47] - 公司主要产品中,六味地黄丸、生脉饮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和加味逍遥系列销售额分别增长10.71%、14.85%、17.14%、3.45%和5.02%[47] - 2024年同仁堂国药及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7,339.9万元,同比增长7.04%,归属净利润45,633.4万元,同比下降6.29%[53][56] - 2024年六家中药材原料生产型子公司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8,291.1万元,同比增长13.76%[54][57] - 2024年中药产品销售收入7195198千元人民币,占比99.11%;2023年为6708635千元人民币,占比99.04%[107]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中药产品在中国大陆销售额5897495千元,占比81.24%;境外销售额1297703千元,占比17.87% [104] - 2024年广告服务收入在中国大陆为10834千元,占比0.15%;服务收入在中国大陆为5045千元,占比0.07%,境外为48430千元,占比0.67%;特许权费收入境外为137千元,占比0.00% [10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是“同仁堂”成立355周年,也是“同仁堂服务年”全新征程的开端[28] - 2024年中药行业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各细分领域销售下滑,公司面临原料价格上涨等挑战[29] - 公司调整营销策略,整合内外资源,实施多元化营销战略以提升竞争力[30] - 公司推进重大品种战略实施、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等关键任务[28] - 2024年市场环境变化,医药行业受影响,公司面临销售业绩下滑、原材料价格攀升、成本高和门店客流量减少等挑战[34] - 公司调整市场策略,实施多元化、全方位立体营销战略,提升消费者体验,拓宽销售渠道[34] - 未来中医药行业或步入常态化增长周期,业内企业分化,产业链因科技赋能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优化[36][41] - 2025年是公司全面践行“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将围绕规划和大品种战略推进举措,优化管理体系,改革营销体系[37][42] - 生产供应方面,公司面临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挑战,密切监控市场信息,控制采购成本[45] - 营销方面,公司开展“焕彩行动”等主题活动,以“调节渠道、稳定价格、赋能终端”为原则,协调多维度渠道[46] - 公司各生产单位利用营销亮点安排生产,优先生产大品种、高产值和季节性产品,提升工商连接确保供应[45] - 2025年集团围绕“提质增效”,生产上优化流程,营销上优化策略和体系[96][10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独立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位于香港鲗鱼涌英皇道979号太古坊一座27楼[18] - 2024年集团无重大投资,截至报告日期无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计划[86][93] - 2024年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事项[87][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被抵押资产和或有负债,与2023年情况相同[82][83][89][90] -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涉及港币,无外币对冲政策,通过关注汇率变动管理风险[84][91] - 董事会建议以2024年末已发行并缴足的1280784000股为基数,派发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8元(含税),总计230541000元,与2023年相同[109][115] - 2024年同仁堂控股及其子公司为最大客户,收入2257367000元[119] - 2024年公司从同仁堂控股及其子公司采购额占比5.25%,采购金额为182292000元[119] - 非居民企业股东(通过深港通持有除外)分派末期股息时按10%税率预扣企业所得税[110][116] - 个人股东(通过深港通持有除外)分派末期股息时一般预扣10%作为个人所得税[111][116] - 通过深港通持有H股的个人股东或证券投资基金,分派末期股息时按20%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112][117] - 2024年内公司股本无变动,详情载于合并财务报表附注17[132][139] - 2024年内及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满足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第8.08条的公众持股量要求[133][140]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期末无库存股份[145] - 集团主要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和运营风险[146] - 国家法规标准和监管力度趋严,集团面临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投资成本增加风险[147] - “同仁堂”品牌知名度高,突发事件或不实报道影响集团及产品销售[148] - 集团中成药生产环节多,可能出现偶发问题致经济和声誉损失[149] - 2024年集团落实依法治企战略,加强合规管理,无重大法律风险事件[157] - 股东根据中国法律和公司章程无优先认购权[161] - 物业租赁框架协议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年度上限均为6000万元人民币[168][170][173] - 2024年物业租赁框架协议下短期租赁费用为101.8万元人民币,新增使用权资产为45.4万元人民币,未超年度上限[171][174] - 分销框架协议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2023 - 2025年年度上限分别为26.8亿元、30亿元、34.5亿元人民币[176][178] - 2024年分销框架协议下公司向同仁堂集团销售额为22.45862亿元人民币,未超年度上限[179] - 总采购协议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180] - 公司产品销售利润率约为45%[177] - 销售框架性协议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2024 - 2025年年度上限分别为26.8亿、30亿和34.5亿元,2024年销售金额为22.45862亿元未超上限[182][183] - 集团销售给同仁堂集团产品价格按合理成本加约45%毛利率厘定[182] - 采购框架性协议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2024 - 2025年年度上限分别为5亿、5.5亿和6亿元,2024年采购金额为1.22655亿元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