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丽科技(06036) - 2024 - 年度财报
光丽科技光丽科技(HK:06036)2025-04-25 18:59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4年收入约为30.519亿港元,同比增长20.6%[1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约为670万港元,较2023年净亏损1620万港元大幅扭亏为盈[12][14] - 公司总收益为3051.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0.6%[65][71] - 公司2024年收入达30亿港元,同比增长20.6%[57][62]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670万港元,较2023年亏损162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57][62] - 公司2024年净盈利620万港元,相比2023年净亏损102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85][91] - 公司2024年拥有人应占净盈利670万港元,相比2023年拥有人应占净亏损1620万港元[86][92]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分銷及銷售開支為73.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6.9%[79][82] - 行政開支為72.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4%[80][83]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3年3530万港元增至2024年4570万港元,增长29.5%[90] 业务线表现:数字存储产品 - 数字存储产品收入增长18.5%至约20.79亿港元[59] - 数字存储产品毛利下降4.6%至约9250万港元,毛利率降至4.5%[59] - 数码存储产品收益为2079.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5%[63] - 数码存储产品毛利率为4.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63] 业务线表现:通用元件 - 通用元件收入增长25.4%至约9.73亿港元[61] - 通用元件毛利增长27.1%至约8520万港元,毛利率提升至8.8%[61] - 通用元件收益为973.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5.4%[64] - 通用元件毛利率为8.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64] 公司整体财务指标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66][72] - 贸易应收账款减值损失拨回5.7百万港元[68][74] - 逾期超过一年的贸易应收账款为68.7百万港元[76][81]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公司现金资源从2023年末9650万港元增至2024年末1.417亿港元,增长46.8%[87][93] - 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从2023年末7.591亿港元降至2024年末6.296亿港元,减少17.1%[88][93]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末252.4%降至2024年末207.6%,下降44.8个百分点[88][93] 抵押和担保 - 公司银行融资抵押品包括2.218亿港元应收账款和4640万港元投资物业[102] - 银行融资抵押的贸易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452.8百万港元降至221.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1.0%)[106] - 投资物业抵押值从48.2百万港元降至46.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7%)[106] - 租赁土地及楼宇抵押估值从76.0百万港元降至67.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0.8%)[106] - 人寿保单押金从13.1百万港元增至13.5百万港元(同比上升3.1%)[106] - 银行存款抵押从10.4百万港元增至39.8百万港元(同比上升282.7%)[106] 融资活动 - 可换股债券和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可转换股份合计占已发行股份7.97%[98][100]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116.9百万港元[116][117]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39,045千港元已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18] 资金用途 - 新设产品及开发部门使用2,810千港元[118] - 销售及技术支持团队建设投入10,750千港元[118] - 香港仓库及办公室改善项目实际使用3,492千港元,剩余1,108千港元(24%)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118][130] - ERP系统安装实际使用6,543千港元,剩余547千港元(8%)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118][130] - 深圳总部办公室购置计划35,888千港元(100%)未使用,推迟至2025年第四季度[118][130]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半导体行业受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全球供应链重组推动快速发展[11]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消费电子产品迭代并创造新市场机遇[11] - 全球存储市场从低谷转向复苏,受益于价格回升和技术升级[11] - 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产业量价齐增,市场需求趋于畅旺[11][14] - 中国半导体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力量驱动下保持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16] - 智能手机和电脑等传统领域对高性能、低功耗半导体产品的需求逆势增长[17] - 半导体行业受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22][23] - 第三代半导体(SiC/GaN)凭借高频、高功率、低损耗特性引领新能源革命[21][23] - 光伏逆变器与储能PCS功率密度持续提升,IGBT器件前景光明[21][23] - 5G和物联网发展推动半导体材料需求增长[21][23] - 国产替代加速为本土半导体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22][23][24] - 消费电子市场因AI技术赋能呈现复苏趋势[19][25]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8%[51][55] - 存储器成为半导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类别[52][56] - 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增长,晶圆代工厂产能接近满载[53][56] - 国内半导体产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芯片国产化成为核心驱动力[54][56] - 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2025年达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131]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市场 - 中国2025年汽车总销量预计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18][20] - 中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18][20] - 2025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约2亿千瓦[18][20]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总销量40.9%[13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132]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稳步推进业务多元化路线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12][14] - 公司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促进降本增效[13][15] - 公司聚焦工业制造、新能源汽车及AI大模型等关键垂直领域[24][25] - 公司预计2025年核心业务线销售增长幅度将超过2024年水平[137][140] - 公司将在AI产业链三大关键领域(算力、存储、能源)进行战略性投资布局[138][140] - 公司计划提高本地化采购比例以应对国际贸易风险[139][141] - 公司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强劲将推动内销业务进一步增长[139][141] - 公司通过优化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支持AI训练及推理[138][140] - 公司加强数据存储产品研发以满足AI产业大数据存储需求[138][140] - 公司提供高效能源管理方案解决AI产业高能耗痛点[138][140] 公司治理:董事会构成与变动 - 卢元坚先生于2024年9月1日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以专注集团业务发展[31][32] - 张鸿光先生于2024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8][41]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7人[150][1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57%(4/7),符合上市规则要求的三分之一以上比例[152][155] - 卢元坚于2024年9月1日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50][153] - 张鸿光于2024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0][153] - 执行董事李秉光担任主席兼CEO,负责集团企业发展和战略规划[151][154] - 卢元坚先生于2024年9月1日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74][176] - 张鸿光先生于2024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4][176] 公司治理:董事背景与经验 - 公司创始人及控股股东李秉光先生拥有逾35年半导体行业经验[29] - 公司创始人李秉光先生于1987年成立奋胜投资从事个人电脑主板制造及贸易[29] - 公司创始人李秉光先生于1992年成立艾维特从事电子元件贸易并于2005年开业[29] - 卢元坚先生于2021年5月获委任为艾维特副总裁[31][3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小驹先生于2003年至2008年担任瑞萨香港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战略规划[33][3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严国文先生拥有超过20年企业融资及资本市场经验[34] - 严国文先生自2012年11月起担任翠华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1314[34] - 严国文先生自2016年3月起担任星集团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1560[34] - 严国文先生曾担任Odysseus Capital Asia Limited负责人员负责第6类受规管活动直至2014年7月[34] - 张鸿光先生拥有超过30年审计、财务会计、首次公开发售、并购、企业融资活动及投资者关系经验[38] - 张鸿光先生于1996年8月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会员[43] - 张鸿光先生于2000年9月获美国投资管理及研究协会指定为特许金融分析师[43] - 何先生拥有超过15年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45] - 刘女士拥有超过20年电子领域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经验[44] - 严国文先生在企业融资、债务及股权资本市场、资产管理及并购咨询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36] - 张鸿光先生曾于2011年12月至2022年3月担任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39][42] - 何先生于2021年1月晋升为集团财务副总裁[45] - 李先生于2022年4月1日调任为集团副总裁[46] 公司治理:董事会运作 - 2024年度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168][169] - 董事会会议通知期不少于14天,会议材料至少提前3天发送[166][169]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已提供书面独立性确认,公司认定其均符合独立性要求[152][155] - 董事可随时查阅公司信息,并可申请由公司承担费用的独立专业咨询[159][163] - 董事会保留重大事项决策权,包括政策、战略、预算、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161][164] - 董事李秉光先生出席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均为100%[170] - 董事卢元丽女士出席3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75%)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70] - 董事张鸿光先生出席1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70] - 所有董事在2024年均参加了A类(培训课程)和B类(阅读材料)的持续专业发展[175][176]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始任期为3年,其后按月续期[178] - 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任期为1年并可自动续期1年[17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任期为3年[178] - 公司章程规定至少每3年所有董事须轮换退任一次[182][184] - 公司于2024年5月21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两名董事(卢女士和邹医生)[186][189] - 股东可通过普通决议案在任期内罢免董事[187][190] - 董事会每年需有三分之一(或最接近但不低于三分之一)董事轮值退任[185] 公司治理:委员会 - 公司董事会下设三个委员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194][19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严先生、张SK先生和邹医生)[195] - 审核委员会2024年度召开5次会议,审查财务报告及风控体系[197][198] - 审核委员会审查并通过2023年度经审计合并报表及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合并报表[197] 公司治理:合规与披露 - 公司2024年存在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偏离情况(董事长与CEO由同一人担任)[143][146] - 公司2024年全体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要求[145][148] - 公司董事会设立专业委员会监督运营绩效和内部控制[149] 股东回报 - 董事会决定2024年度不派发末期股息[103] - 2024年度未宣派末期股息(2023年度:无)[107] 员工与运营 - 公司员工总数保持141名,香港及中国大陆地区无变化[104][108] 股权结构 - 未归属限制性股份4,94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46%[109][112] - 托管人持有21,105,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96%[110][113] 风险管理 - 公司2024年末无重大或有负债[101] - 公司为董事提供法律诉讼相关的保险保障[186][189] 高管薪酬 - 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分布:2人年薪在0至100万港元区间,1人年薪在100万至150万港元区间[192] - 董事薪酬详情载于2024年度合并财务报表附注9[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