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云康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6] - 股份首次于联交所主板开始买卖的日期为2022年5月18日[10]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7日在广州举行[6]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2]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5年4月22日[10] - 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由云康产业及国开发展基金分别持有95.28%及4.72%[10]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0.000002美元[1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收益7.119亿元,较2023年减少20.1%[18][19] - 2024年净亏损7.932亿元,2023年净亏损1.019亿元[18][19] - 2024年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3.77315亿元,较2023年减少12.4%[18] - 2024年诊断外包服务收益3.01809亿元,较2023年减少27.0%[18] - 2024年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3276万元,较2023年减少30.3%[18] - 2024年毛利2.11069亿元,较2023年减少35.2%[18] - 报告期内,集团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人民币7.1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1%[40] - 报告期内,集团医联体共建业务持续保持集团第一大业务板块,占总收益的53.0%,较上年同期提升4.7%[40] - 自2023年起,医联体共建业务持续保持为集团第一大收益来源,贡献约53.0%的收益[42]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为7.119亿元,较2023年的8.915亿元减少20.1%[54] -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从4.309亿元降至3.773亿元,下降12.4%,占整体收益比例升至53.0%,较上年提升4.7%[55][56]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从4.136亿元降至3.018亿元,下降27.0%[55][57] - 为非医疗机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从4700万元降至3280万元,下降30.3%[55][58] - 公司毛利从3.258亿元减至2.111亿元,减少35.2%,毛利率从36.5%降至29.6%[60] - 公司其他收入从910万元减至130万元,减少85.9%[61]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从2023年的8680万元增加至7.912亿元[71]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1510万元降至200万元[7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收益成本5.00815亿元,较2023年减少11.5%[18] - 2024年研发费用约5300万元,研发开支占总收益比例从2023年的6.2%提升至7.4%[20] - 公司收益成本从5.657亿元减至5.008亿元,减少11.5%[59] - 公司销售开支从1.509亿元增至1.802亿元,增加19.5%[63] - 公司行政开支从1.916亿元增至2.648亿元,增加38.2%[64] - 公司研发开支从5530万元减至5300万元,减少4.2%,研发开支占总收益比例从6.2%提升至7.4%[64] - 本年度新增限制性股份奖励开支2360万元[65]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1960万元,对土地使用权资产计提830万元减值拨备[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为5.362亿元,较2023年的1.046亿元增加412.6%,贸易应收款项计提拨备5.363亿元[66] - 2024年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5.258亿元,其中应收公共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客户分别计提2.074亿元及3.134亿元,对部分债务人全额计提减值损失1050万元[67] - 2024年财务成本净额从2023年的3420万元增加至3910万元[7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报告年度公司战略性聚焦大客户经营体系,主要大客戶实现高质量增长[22] - 报告年度公司建成西南、华东两大区域级医学检验中心,并构建“3+N”分布式大交付运营体系[22] - 报告年度公司以医检联合创新平台为基础,与4省9家龙头三甲医院展开11项科研合作,4项研究形成可推广成果[23] - 2024年公司将构建“六力模型+AI大模型”的双轮创新驱动体系[26] - 公司以“六力模型”搭建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关键环节实现100%可追溯[27] - 2024年公司推行“一橫一縱”策略,升维医学服务生态[28] - 公司横向聚焦县域医共体等场景,通过“区域检验中心3.0模式”实现运营共建升级[29] - 公司纵向打造“医学科技创新联合体”,与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等建立深度合作[29]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检测项目近800项,可提供约3800种检测项目,年检测标本量超千万例[43] - 公司开展超500项精准诊断服务,报告期内重点建设开发58项新项目[43] - 公司与全国数十家顶级医疗机构合作,累计开发超10项不同感染症候群检测产品[44] - 公司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的tNGS项目将形成《tNGS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预计2025年上半年发布[45] - 报告年度公司与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温州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多个关键项目建设[46] -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中心参与协办百馀场学术会议,包括近10场国家级一类会议[48] - 公司打造「AI + 医疗」专业服务平台和十大数智「云」运营系统,助力合作医院服务[49] - 公司上线并升级十大数智化「云」系统,将AI技术融入系统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50] - 公司将AI技术应用于多技术平台,提升多个关键维度能力[51] - 截止报告期,公司远程病理会诊平台覆盖超800项检测项目,助力近300家医疗机构,惠及超2亿农村患者[5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将做医疗公平的推动者、技术红利的转化者、健康生活的守护者[31] - 宏观环境对医疗大健康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3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集团已为430多家医联体现场诊断中心的超1500家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技术服务解决方案[41]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588亿元[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为人民币10.53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3.478亿元,其中固定利率借款2024年为人民币6.97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0.517亿元[9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增至93.3%,2023年12月31日为65.6%,主要因总权益减少人民币9.7亿元[96] - 2024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5.151亿元借款以集团设备抵押、定期存款及贸易应收款项质押,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97亿元[9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249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1510名[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99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997亿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总薪酬含限制性奖励股份开支约人民币0.236亿元,2023年无此项[101] - 集团利率风险来自借款,按浮动利率计息借款面临现金流量利率风险,按固定利率计息借款面临公平值利率风险,目前无利率掉期安排[92] - 集团面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应收关联方款项及银行现金存款相关信贷风险,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代表最高信贷风险[93] - 集团管理流动资金风险政策为定期监察资金需求及遵守借贷契约,确保有充裕现金储备和金融机构资金额度[94] - 报告期内集团对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98] - 王憑慧博士65岁,2023年8月3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集团管理及战略发展[107] - 王瑞華博士63岁,2022年7月1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有逾10年上市公司董事经验,任职多家公司独立董事[108] - 喻世友先生69岁,2022年4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110] - 謝少華先生54岁,2022年4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职中外运航等公司[111] - 董敏博士56岁,2025年4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生物医药领域经验丰富[113] - 張勇先生为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115] - 王旭波先生50岁,2021年2月7日获委任为行政副总裁,2024年10月10日获委任为执行总裁,负责协助行政总裁管理等事务[115] - 王瑞華博士1996年9月获中国注册会计师证书,分别于1983、1987、2003年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09] - 董敏博士于1991、1999、2004年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14] - 王旭波先生于1997、2004年获学士、硕士学位,2003年10月获中国注册会计师证[115] - 林穎嘉46歲,2021年2月7日獲委任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及聯席公司秘書,2009年7月加入集團[116] - 王鐵丁58歲,2021年2月7日獲委任為公司副總裁,2011年6月加入集團[116] - 林芷晴2024年7月31日獲委任為聯席公司秘書,具備香港執業資格的律師[121] - 公司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業管治報告[122] - 公司2024年通過制定推廣文化、員工培訓等加強文化框架[124] - 公司願景是創造幸福生活,使命是服務大眾健康需求等[125] - 公司積極連結各方,踐行醫聯體發展等三方面行為成果[127] - 公司於報告期間採納企業管治守則,偏離第C.2.1條,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為張勇[130] - 公司採納標準守則規管董事證券交易,報告期間董事及有關僱員均遵守[133] - 董事會目前由1名執行董事、3名非執行董事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134]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举行7次会议,高于企业管治守则规定的至少4次[138] - 执行董事长勇出席董事会7次、薪酬委员会1次、提名委员会1次、股东大会2次,出席率均为100%[139] - 2025年1月1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蓝逢辉辞世,至4月10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最低要求,4月10日董敏博士获委任填补空缺[142] - 报告期内公司遵守委任至少占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143] - 各董事任期为三年,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届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于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145] - 王瑞华博士及喻世友先生须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均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46] - 董敏博士于2025年4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须于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47][148] - 董事会设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按书面职权范围运作[150]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谢少华具备规定资格[151] - 公司日常管理、行政及营运委派给高级管理层,订立重大交易须经董事会批准[149] - 审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两次会议,审阅集团2024年年报和2024年中报,并批准重新委任富睿玛泽为2024年度核数师[152] - 薪酬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审阅2024年度薪酬政策及架构和2025年度薪酬方案,批准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相关事宜[154]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审议重新委任四名董事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155]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董事会七名成员中有两名女性,女性比例达28.6%[159] - 董事会目前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16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体员工中男性541人,占比43.31%;女性708人,占比56.69%[16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体员工中18至30岁520人,占比41.64%;31至50岁699人,占比55.96%;50岁以上30人,占比2.40%[162] - 公司采取措施促进各层面性别多元化,包括董事和高管层面[160] - 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就业机会,零容忍歧视行为,注重保护女性权益[162] - 董事会对员工性别多元化满意,预期2025年度员工多样性达更均衡水平[163] - 董事会将企业管治职责转授予审核委员会[164] - 董事会组成中独立非执行董事超成员三分之一[166] - 董事知悉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的责任[168] - 公司委任董敏博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5年4月10日起生效[170] - 公司委聘富睿玛泽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171] - 截至202
云康集团(02325)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