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中嘉和(02453) - 2024 - 年度财报
美中嘉和美中嘉和(HK:02453)2025-04-25 2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5.387亿人民币减少27.9%至2024年的3.883亿人民币[21] - 公司毛损从2023年的6510万人民币增加3.3%至2024年的6720万人民币[21] - 公司净亏损从2023年的4.264亿人民币增加13.7%至2024年的4.848亿人民币[21] - 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从2023年的4.206亿人民币增加5.5%至2024年的4.439亿人民币[21]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5.387亿元减少27.9%至2024年的3.883亿元[49] - 2024年医院业务收入2.716亿元,占比69.9%,较2023年减少15.1% [50] - 2024年销售及安装医用设备及软件收入9928.1万元,占比25.6%,较2023年减少44.3% [50] - 2024年管理及技术支持收入696.9万元,占比1.8%,较2023年减少69.9% [50] - 2024年经营租赁收入1047.6万元,占比2.7%,较2023年减少39.1% [50]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6.037亿元减少24.5%至2024年的4.556亿元[52] - 2024年可变成本2.07亿元,占比45.4%,其中医用设备及软件成本9358.4万元,占比20.5% [53] - 2024年固定成本2.485亿元,占比54.6%,其中雇员福利开支1.128亿元,占比24.8% [53] - 医用设备及软件成本从2023年的1.55亿元减少39.6%至2024年的9360万元[55]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3年的1.649亿元减少31.6%至2024年的1.128亿元[55] - 折旧及摊销从2023年的1.13亿元增加0.9%至2024年的1.141亿元[55] - 药品、耗材及其他存货成本从2023年的1.119亿元减少22.2%至2024年的8710万元[55] - 租赁、维修及保养从2023年的3250万元减少33.3%至2024年的2170万元[55] - 毛损从2023年的6510万元增加3.3%至2024年的6720万元[5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5600万元减少12.7%至2024年的4890万元[60]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912亿元增加9.0%至2024年的2.105亿元[6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3640万元减少14.4%至2024年的3120万元[62]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1000万元增加528.1%至2024年的6270万元[63] - 2023年应收关联方款项减值亏损拨回2850万元,2024年减值亏损拨备1610万元[68]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2023年的170万元降至2024年的100万元[69]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1.08亿元增加1.2%至2024年的1.093亿元[70] - 所得税抵免从2023年的620万元减少83.4%至2024年的100万元[71]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4.264亿元增加13.7%至2024年的4.848亿元[72] - 经调整净亏损(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2024年为4.43859亿元,2023年为4.20587亿元[74] - 流动负债从2023年的12.045亿元降至2024年的11.359亿元[7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的4060万元增加404.1%至2024年的2.045亿元[76] - 2024年资本开支总值约为3.054亿元,2023年约为4.169亿元[82] - 2024年毛利率为 - 17.3%(2023年: - 12.1%),净利率为 - 124.9%(2023年: - 79.2%)[97] - 2024年流动比率为0.63(2023年:0.30),速动比率为0.60(2023年:0.27),资产负债率为67.8%(2023年:64.3%)[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的20.5%(2023年:13.7%),五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的43.1%(2023年:39.0%)[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占销售总额的15.4%(2023年:12.7%),五大客户占销售总额的26.9%(2023年:28.3%)[1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自2019年起推出CSS服务,通过嘉和云影、嘉和飞云等平台提升疾病诊疗效率与准确率[26] - 公司创新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服务,降低基层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开展质子治疗辅助设备联合攻关[30] - 公司与险资合作推出“质子治疗专项险”,探索基于疗效付费保险模式[30] - 2024年公司形成三级研发体系,入选“2024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31] - 2024年公司新增4项质子治疗专项临床研究及1项放疗质量研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16篇,一作(含共一)和通讯作者9篇[32] - 集团放疗质控云平台可实现质控数据自动化采集和集中管理,保障放疗精准度和稳定性[35] - 集团基于开源大模型训练以质子诊疗为核心的肿瘤大模型,开发医疗人工智能云平台[36]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持续深化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能力,加速上海肿瘤专科医院及质子中心的建设[16] - 2024年公司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高净值患者服务,探索东南亚市场,建立国际患者转诊绿色通道[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将聚焦肿瘤诊疗和康复管理领域,深化产业协同开展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和医疗大模型研发[37] - 集团将优化区域布局,聚焦经济发达城市群,打造国际化肿瘤诊疗中心[42] - 集团将升级服务能力,依托先进技术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加强专科能力建设[44] - 公司将持续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整合服务资源,开发患者随访系统[45] - 公司将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探索创新产品,加强国际合作[46][4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4年1月9日上市,股份代号为2453[6] -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1亿,其中低龄老年群体(60 - 65岁)达9000万人[8] - 2024年国家为社会办医新增8台质子重离子设备配置许可,公司作为首批获准单位抢占先机[9] -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质子中心于2024年12月正式投用[10] - 截至2025年2月,广州质子中心已为4 - 75岁跨年年龄段患者提供治疗[10] - 公司年内签约神木市医院等项目[14] - 公司针对东南亚推出定制套餐,吸引海外患者占比提升[14] - 公司截至报告日期拥有4家线下自营医疗机,分布于广州和上海[22] -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规划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2024年12月16日质子中心患者临床诊治全面启动[23] - 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正在建设,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配备国际领先的质子治疗设备[24] - 公司资助16项医学人文课题,与Mayo Clinic联合开展1项国际临床研究[15] - 广州医院与美国Mayo Clinic联合科研项目获美国国立卫生院R01项目立项[32] - 公司累计服务近百家医疗机构,服务延伸至二三城市,与陕西神木市医院达成全面合作[33] - 公司联合举办学术年会在线观众突破100万人次,顶尖肿瘤医疗机构参与活动近5000人次交流[34] - 集团医护技人员继续教育达标率上升至98%以上[38] - 集团2024年资助的“广州泰和医学人文研究教育基金”项目收到119份申请,16个课题获资助[39] - 集团成立贫困肿瘤患者资助专项基金和生命科学夏令营活动专项基金[39] - 广州医院质子中心于12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40] - 我国肿瘤新发病例显著增长,集团秉持“补充公立、惠及民生”理念构建多层次肿瘤防治服务体系[41] - 董事会目前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9] - 付骁女士58岁,2009年4月加入公司,2021年2月任总经理,2021年1月任总裁[101] - 常亮先生44岁,2009年6月加入公司,2015年8月起任副总裁,2022年4月任执行董事[102] - 王雷先生49岁,2018年9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自2019年3月起任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04][105] - 陈宏章先生49岁,2020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自2018年8月起在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任职[106][107] - 施波涛先生50岁,2015年8月加入公司任董事会秘书,2024年8月29日调任非执行董事[108] - 李雪梅女士57岁,2025年1月起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自1995年12月起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111] - 孙延生先生62岁,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和研究员[113] - 杨博士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担任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101] - 付女士于2003年3月至2009年6月担任上海医学之星副总裁[101] - 常先生于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任职于德迈特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102] - 监事会由三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一名,监事每届任期三年[118] - 滕胜春先生于2018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监事,自2021年6月起担任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执行总裁[119][120] - 于越先生于2018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监事,自2021年5月起担任Concord Medical董事[119][121] - 蒋瓅女士于2022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监事,2015年11月加入公司财务管理中心,现任职董事会办公室[119][124] - 付骁女士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总裁[125] - 常亮先生为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126] - 常颖女士于2015年3月加入公司,2019年3月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126] - 吴国贤先生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担任掌门教育董事及首席财务官[117] - 吴国贤先生曾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担任美联国际教育集团首席财务官[117] - 吴国贤先生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7月担任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财务官[117] - 公司于2024年1月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39,420,200股新H股股份,发售价格为每股14.28港元[130][1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为零[147] - 2021年12月,公司附属公司北京和信康向独立第三方发行本金金额为人民币20百万元的4.75%可换股债券,2026年12月到期[146] - 公司于2008年7月23日在中国成立为有限公司,2015年8月27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30]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46] - 报告期内,公司无订立或拥有期末续存的股票挂钩协议[149] - 公司运营面临经济前景不明、法规政策变化、医疗纠纷等风险[134][135][136] - 公司开展大规模医院建设项目,需大量资源且可能受影响[135] - 2024年8月29日,施波涛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并辞任董事会秘书,潘立臣获委任为董事会秘书[151] - 各董事及监事服务合约初始期限为三年,由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直至董事会或监事会相应期限结束,可视重选续期[152] - 2021年1月1日,泰和诚香港与上海医院订立咨询协议,期限至2030年12月31日[156] - 上海医院根据咨询协议应付泰和诚香港总额为1464万美元,2021 - 2022年每年支付132万美元,2023 - 2030年每年支付150万美元[157] - 董事估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按咨询协议支付泰和诚香港总费用不超125万美元,实际交易额为37.5万美元[1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持续关连交易按协议条款进行,条款公平合理,符合股东整体利益[158] - 核数师就持续关连交易发出无保留意见函件,确认交易在日常业务中订立,按一般商业条款或更有利条款进行[158] - 核数师未发现持续关连交易未获董事会批准、未按协议进行及实际交易金额超出年度上限的事项[159] - 公司采取内部控制和企业管治措施监控关连交易,报告期内无管理经营公司业务的合约[160] - 公司成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检讨并就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等向董事会提建议[16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567名,2023年12月31日为733名[1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