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58.85495亿元,2023年为74.2701亿元[14] - 2024年毛利为5.92563亿元,2023年为10.70287亿元;2024年毛利率为10%,2023年为14%[14] - 2024年年内亏损2.62565亿元,2023年盈利1.11235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2024年亏损2.63682亿元,2023年盈利1.06088亿元[14]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0.168元,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0.068元[1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8.85495亿元,同比下降21%;营业毛利为人民币5.92563亿元,同比下降45%;亏损净额为人民币2.62565亿元,较2023年溢利人民币1.11235亿元减少人民币3.738亿元[22][25] - 2024年公司收益为58.85495亿元,较2023年的74.2701亿元减少15.41515亿元或21%,主要因产品平均售价下降[41][42] - 2024年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63.56723亿元减少约17%至52.92932亿元,因煤炭成本下降[45][47] - 2024年毛利为5.92563亿元,毛利率10%;2023年毛利为10.70287亿元,毛利率14%,毛利减少因产品降价幅度大于成本降幅[46][47]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40228亿元,较2023年的2.37211亿元增加301.7万元,因固废处理服务收入增加[48][54] - 2024年其他费用、其他收益及亏损为2852万元,较2023年的1491.6万元增加1360.4万元,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增加[49][55] - 2024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由2023年的4.47257亿元减至3.48967亿元,因水泥产品运费减少[50][56] - 2024年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3.37779亿元减至3.02081亿元,减幅约11%,因薪资费用及税费减少[51][56] - 2024年融资成本减少30%,因银行借贷及利率较2023年减少[51][56]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5443.9万元,较2023年减少4.17192亿元[52][57] - 2024年公司净亏损2.62565亿元,较2023年的盈利1.11235亿元减少3.738亿元[6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从2023年的15.3177亿元降至4.59738亿元[64][71]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为41.24058亿元,2023年为所得28.1469亿元[65][71]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为7.59138亿元,2023年为所得9.73667亿元[66][71]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111.7万元,较2023年的514.7万元减少403万元或约78%[67] - 2024年集团亏损净额为2.62565亿元,较2023年溢利1.11235亿元减少3.738亿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减少约3%至196.7755亿元,总权益减少约2%至168.79995亿元[69] - 2024年资本开支约为4.814亿元,2023年为3.10078亿元;2024年资本承担约为2.28732亿元,2023年为7791万元[72][73] - 2024年短期借贷10.12亿元占比88%,长期借贷1.32亿元占比12%;2023年短期借贷11.48亿元占比65%,长期借贷6.25亿元占比35%[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动用信贷融资为93.54亿元,负债比率约为14%,2023年为15%[74][7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水泥销量21,561千吨,较2023年的24,054千吨下降10.4%;熟料销量2,391千吨,较2023年的2,039千吨增长17.3%;高炉矿渣粉销量209千吨,较2023年的135千吨增长54.8%[35]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公司东南区水泥销量12,397千吨,较2023年的13,604千吨下降8.9%;华中区销量3,254千吨,较2023年的3,820千吨下降14.8%;西南区销量5,910千吨,较2023年的6,630千吨下降10.9%[37] - 202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泥市场价格上半年低迷波动、下半年逐步回升,下游沿江因大客户议价能力增强,后续价格有所回落[30][31] - 2024年四川地区水泥市场价格一季度下探,二季度下调,三季度震荡下行,九至十月三次上调,四季度整体稳定,十二月初多次小幅下调[32][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围绕战略、组织和人才进行转型改革,深化ESG原则融入发展,引入AI数字技术[17] - 公司通过巩固湖北地区熟料产能、拓展长江港口等扩大长江沿线市场,推进骨料项目提升产能[17] - 公司依据策略目标调整组织架构,构建发展导向的绩效管理,增进组织内协同合作打造高效能组织,构建系统化人才管理与培训模式[20][24] - 公司以生态、环保、安全、资源集约利用为核心,助力打造「无废城市」、支持社区发展、参与公益活动[21][25] - 公司重新审视战略,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引入AI数字技术,提升科技软实力[19] - 公司整合湖北地区熟料产能、扩建长江码头及新增廊道运输,拓展长江流域市场,推进骨材项目提升江西和黄冈地区产能规模[19] - 公司与远东集团关联公司横向合作,整合资源和技术,建设智能化工厂、矿山,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推行「统购 + 智慧」采购战略,建立中央库存[19] - 2025年政府坚持稳中求进,逆周期调节政策为水泥行业带来新机遇,公司将关注三大挑战,深化三大领域转型变革,推动全产业链升级[23][26] - 集团计划2025年水泥销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100][103] - 2025年集团坚持高效率、高品质、高服务、高环保经营策略,发挥综合储运优势降本增效,加强信息收集和市场掌控[101][10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国家计划到2025年底将水泥和熟料产能控制在约18亿吨[16] - 生态环境部力争到2025年底完成50%的熟料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升级[16] - 2024年全国GDP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至7.4万亿元[27][28] - 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8.3亿吨,同比下降9.5%,水泥行业利润预计约250亿元,同比降幅收窄约20%[28] - 2024年全国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11条,设计产能1,474万吨,同比下降43%,投产进度不及计划[30][31] - 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3亿吨,按同口径同比下降9.5%;预计水泥行业利润约250亿元,同比下降20%左右,降幅同比有所缩窄[29]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29]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万亿元,同比上年下降3.3%[29] - 2024年受下游地产投资缩减和基建工程项目放缓影响,水泥市场需求延续下滑走势[30][31] - 2024年受房地产市场底部调整、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重点布局城市市场水泥需求明显下滑,销量同步下降[33] - 2024年全国点火1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退出52条,年末熟料产能约17.6亿吨,较2023年净减2352万吨,预计2025年8条(产能约1200万吨)新生产线计划投产[92][93] - 2025年地产投资难回正,基建拉动有限,水泥需求延续下滑趋势,但行业“反内卷”意识促使企业强化自律和错峰,全年水泥价格前低后高,行业有望修复获利[99][103] - 2024年前三季度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行,企业经营困难、行业利润大降,9月底后企业合作、错峰生产,价格上涨、行业盈利修复[98][102] - 预计2025年企业响应“反内卷”,供需矛盾有望缓解,全年水泥价格整体低位,行情渐归常态,价格波动缩小,行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98][102] - 若2025年水泥需求超预期走弱,企业间分歧扩大,竞争关系恶化,水泥价格转弱,行业利润下滑[98][102] - 2025年国内煤炭产能增长,进口煤维持高位,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量下滑,煤炭需求弱,利于水泥企业降成本,但可能加剧价格竞争[95][97] - 近年水泥行业供需矛盾加剧,大型客户议价能力增强,价格推涨难,阻碍企业改善盈利[94][97] - 董事会致力于维持高标准企业管治,保障股东利益,提升企业价值和问责性[104]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存在一处偏离情况[105][108] - 2024年10月17日李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致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审核委员会人数低于三人且无相关资格成员[106][108][120] - 2025年1月1日吴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公司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107][109][120] - 全体董事确认回顾年度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2024年12月31日董事持股详情见年报55 - 56页[112][117] - 董事会由十一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四名非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4][118] - 2024年4月29日陈瑞隆、李坤炎、吴玲玲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118][119] - 2024年1月1日至报告日期,除上述不合规情况外,董事会组成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21] - 吴先生于2024年12月30日获上市规则相关法律建议并确认理解董事义务[122] - 徐旭平服务合同自2023年3月13日起为期三年,张振崑和林昇章自2023年4月27日起为期三年,均可提前三月书面通知终止[123] - 公司向非执行董事徐树通发出任期三年的委任函,自2023年4月27日起[124] - 2024年4月29日,李坤炎、陈瑞隆和吴玲玲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2024年10月17日,李高朝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1月1日,吴均庞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 李高朝辞任后,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均庞获委任后,相关不合规问题解决[130][135] - 公司向独立非执行董事詹德隆、王伟和王国明发出任期三年的委任函,分别自2023年4月7日、2024年4月13日及2024年10月1日起,可提前两个月书面通知终止;向吴均庞发出的委任函自2025年1月1日起,可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27][134] - 公司已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独立确认书,认为其均为独立人士;任职超九年的非执行董事任命须股东另行决议[128][135] - 公司建立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董事会将进行年度独立性审查,评估报告将提交董事会讨论[137][139]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有董事完成独立性评估问卷及访谈,评估结果和机制实施效果均令人满意[140] - 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守则规定,任命徐树通为董事长,张振昆为首席执行官[141] - 董事长在年内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会议[142]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可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三名非执行董事也订立类似合约[126] - 公司建立董事会独立性评审机制,2024年所有董事完成评审,结果令人满意[143] - 公司委任徐旭东为董事会主席,张振崑为行政总裁[144] - 董事会计划每年最少召开四次会议,2024年召开了五次会议[149][151] - 2024年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大多为5/5,李高朝为4/5,吴均庞N/A[152] - 涉及主要股东或董事利益冲突的重大交易,由董事会在正式会议处理[155]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须在获委任后首届股东大会重选[153][155] - 获委任为新增职位的董事,须在委任后下届股东大会重选[153][155] - 三分之一董事须最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及重选[153][155] - 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154][156] - 公司为新董事提供就任须知,鼓励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57][159] - 2024年4月29日,陈瑞隆、李坤炎、吴玲玲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162] - 2024年10月17日,李高朝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公司未能遵守上市规则第3.21条[162][163][165] - 2025年1月1日,吴均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相关不合规问题解决[162][163][165][169] - 审核委员会2024年举行4次会议,詹德隆、徐旭东出席率100%
亚洲水泥(中国)(00743)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