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水泥(中国)(00743)

搜索文档
亚洲水泥(中国)(00743)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5:50
公司名稱: 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43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 ...
港股异动 亚洲水泥(中国)(00743)涨超5%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14亿元 机构称限制超产或为行业反内卷核心
金融界· 2025-08-12 15:14
公司业绩表现 - 收益24.9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2% 主要因产品销量下降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14亿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亏损4.05亿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073元 [1] 股价表现 - 股价单日上涨4.93% 报2.98港元 [1] - 成交额929.55万港元 [1] 行业政策动态 - 反内卷政策主要抓手为限制超产 包括对企业日产量和年产量的严苛限制 [1] - 政策完全落地后 预计全国水泥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将从50%提升至70% [1] - 错峰计划供给端约束将实现量化管理 有利于提升稳价成功率 [1] 行业需求变化 - 近期水电工程催化促使行业重点工程需求预期触底修复 [1] - 供给和需求预期实现共振 [1]
港股异动 | 亚洲水泥(中国)(00743)涨超5%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14亿元 机构称限制超产或为行业反内卷核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4:36
公司股价表现 - 亚洲水泥股价涨超5% 截至发稿涨4.93%至2.98港元 成交额929.55万港元 [1] 公司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收益24.96亿元 同比下降7.2%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14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4.05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073元 [1] - 收益减少主要由于产品销量下降 [1] 行业政策动态 - 水泥行业反内卷政策抓手或限制超产 对企业日产量和年产量实施更严苛限制 [1] - 政策完全落地后 全国水泥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有望从50%提升至70% [1] - 政策可实现量化管理错峰计划的供给端约束 提升错峰稳价成功率 [1] 行业需求催化 - 近期水电工程催化促使行业重点工程需求预期触底修复 [1] - 供给和需求预期实现一定共振 [1]
亚洲水泥(中国)涨超5%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14亿元 机构称限制超产或为行业反内卷核心
智通财经· 2025-08-12 14:36
公司业绩表现 - 收益24.9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2% 主要由于产品销量下降[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14亿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亏损4.05亿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1] - 每股基本盈利0.073元人民币[1] 股价表现 - 股价上涨4.93% 报2.98港元[1] - 成交额929.55万港元[1] 行业政策动态 - 水泥行业预期通过限制超产政策反内卷 对企业日产量和年产量实施更严苛限制[1] - 政策完全落地后 全国水泥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有望从50%提升至70%[1] - 错峰计划供给端约束将实现量化管理 有利于提升错峰稳价成功率[1] 需求端催化因素 - 近期水电工程催化促使行业重点工程需求预期触底修复[1] - 供给和需求预期实现一定共振[1]
水泥股普遍活跃,重大项目持续推进,机构称“反内卷”大背景下价格易涨难跌
智通财经· 2025-08-11 15:28
水泥股市场表现 - 山水水泥股价上涨9.88%至0.89港元 成交额41.8万港元 总市值38.75亿港元 [1][2] - 中国天瑞水泥股价上涨5.36%至0.295港元 成交额818.17万港元 总市值9.1亿港元 [1][2] - 西部水泥股价上涨4.89%至2.36港元 成交额1.88亿港元 总市值128.92亿港元 [1][2] - 海螺水泥股价上涨3.86%至24.78港元 成交额3.57亿港元 总市值1313.17亿港元 [1][2] - 华润建材科技股价上涨3.14%至1.97港元 成交额3084.65万港元 总市值137.56亿港元 [1][2] 新藏铁路建设驱动需求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950亿人民币 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全资持股 [2] - 铁路建设预计带动水泥需求4000万吨 按每公里2万吨水泥测算 [2] - 若分8年建设 年均水泥需求约500万吨 显著拉动新疆西藏地区消费增长 [2] 行业供需现状 - 全国水泥市场价格整体趋稳 环比持平 河南地区价格上调20元/吨 内蒙古地区下调20元/吨 [3] - 八月初全国水泥企业平均出货率约44% 受高温降雨天气影响需求延续低迷 [3] - 多数区域水泥价格触及或跌破成本线 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加大企业盈利压力 [3] 行业自律措施 - 长三角 湖北 湖南及川渝地区企业正磋商错峰生产方案 [3] - 若行业自律措施有效落实 水泥价格将开启恢复性上调走势 [3]
亚洲水泥(中国)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1.14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07 16:4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24.96亿元 同比下降7.2%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14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4.05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073元 [1] 经营状况 - 收益减少主要由于集团产品销量下降 [1]
亚洲水泥(中国)(0074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07 16: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24.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496,296千元,同比下降7.2%[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4.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2024年同期:26.89亿元)[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9.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0] - 毛利为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09.2%[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411,240千元,同比大幅增长209.2%[15] - 期内溢利为1.1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4.11亿元人民币[1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4.05亿元人民币[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16,972千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411,205千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亏损411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70亿元人民币[3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1.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扭亏为盈[51] - 期內淨利潤為人民币1.1697亿元,对比2024年同期淨虧損人民币4.1121亿元,增加人民币5.2818亿元[93][97] - 公司毛利润为4.1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16%,去年同期为1.33亿元[84] - 毛利為人民币4.1124亿元,毛利率16%,对比2024年同期人民币1.3298亿元及毛利率5%,增长因产品售价上升及煤炭成本下降[8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16%,较去年同期的5%提升11个百分点[13] - 融资成本为1816.2万元人民币[32]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8537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4.9%[38] - 采矿权调解赔偿收入1033万元人民币[38]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变动收益1126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9.5%[40] - 当期所得税费用5294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1.8%[42] - 折旧及摊销费用3.43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1.2%[47]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0909亿元,同比下降18%,减少人民币2331.5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85][90] - 其他收益为人民币169.4万元,对比2024年同期费用人民币8305.5万元,变动因税务相关附加费减少[86][91] - 分銷及銷售開支為人民币1.6184亿元,同比下降1%,减少人民币132.3万元[87][92] - 行政開支為人民币1.4379亿元,同比下降4%,减少人民币548.9万元[88][92] - 融資成本為人民币1816.2万元,同比下降43%,减少人民币1379.1万元,主要因平均借款利率下降[88][92] - 銷售成本為人民币20.8506亿元,对比2024年同期人民币25.5643亿元,减少主要因煤炭成本下降[89] - 公司销售成本为208.51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煤炭成本下降[8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水泥产品及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为24.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2024年同期:26.21亿元)[30] - 混凝土销售收入为5823.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3%(2024年同期:6792.6万元)[30] - 水泥业务分部业绩为2.22亿元人民币,混凝土业务分部亏损1708.9万元[32] - 水泥业务分部业绩亏损2.035亿元人民币,混凝土业务分部业绩亏损1492万元人民币[34]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26.894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外销售占比97.5%[34] - 公司水泥及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98%,预拌混凝土占2%[81] - 水泥销售收入215.49亿元,熟料收入5.78亿元,高炉炉渣粉收入2.30亿元[82] - 预拌混凝土销售收入5.82亿元,其他产品收入20.23亿元[82] 各地区表现 - 东南区销售收入140.65亿元,华中区36.90亿元,西南区72.09亿元[8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入3.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4%(2024年同期:1.46亿元)[22]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952.3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大幅收窄98.9%(2024年同期:27.57亿元)[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6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0.8%(期初:12.95亿元)[22]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1,564,157千元,较2024年底8,883,071千元大幅下降82.4%[17]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币15.6416亿元,对比2024年底人民币12.9456亿元[95][98] - 資本開支為人民币2.1717亿元,对比2024年底人民币4.814亿元[101][107] 资产负债及财务健康度 - 资产总值为196.2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96.78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13] - 资产净值为169.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68.80亿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3] - 流动比率为3.59,较2024年末的4.77有所下降[13] - 速动比率为3.35,较2024年末的4.53有所下降[13]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持有原始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总计7,500,214千元(流动+非流动)[17][1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7,416,621千元,与2024年底基本持平[17]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6,996,967千元,较2024年底16,879,995千元略有增长[1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6,996,967千元,其中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6,629,346千元[18] - 物业、机器及设备账面价值56.806亿元人民币,期内净减少1.105亿元人民币[53] - 无形资产账面值从2024年初的8.256亿元降至2025年中的7.353亿元,半年摊销约2900万元[55] - 存货总额从2024年底的5.324亿元微增至2025年中的5.371亿元,其中原材料减少1130万元[56] - 应收账款净值从2024年底的2.983亿元降至2025年中的2.63亿元,信贷损失拨备减少3300万元[58][61] - 0-90天账龄应收账款占比52.8%(1.387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4.1个百分点[61] - 应付账款及票据从2024年底的3.727亿元降至2025年中的2.553亿元,降幅31.5%[64][65] - 合同负债从2024年底的1.089亿元增至2025年中的1.238亿元,主要来自水泥预收款[67] - 已签约未拨备资本支出达6.889亿元,其中物业设备投资6.299亿元[70] 关联方交易及董事持股 - 关联交易中运输开支从2024年中的4893万元降至2025年中的4037万元[72] - 董事薪酬从2024年中的230万元微降至2025年中的222万元[74] - 公司董事徐旭东持有3,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19%[125] - 公司董事徐旭平持有2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1%[125] - 公司董事李坤炎持有2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1%[125] - 公司董事张振崑持有713,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5%[125] - 公司董事林昇章持有7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4%[125] - 公司董事吴玲绫持有5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03%[125] - 亚泥董事徐旭东持有亚泥股份29,630,801股,占股权0.84%[126] - 亚泥董事徐旭平持有亚泥股份13,454,981股,占股权0.38%[126] - 亚泥持有公司股份1,144,862,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73.07%[131] - 亚泥通过亚泥新加坡间接持有公司约4.07%权益[132] - 亚泥通过亚洲工程间接持有公司约0.20%权益[132] - 亚泥通过裕民航运等被视同持有公司约1.07%权益[132] - 远东新世纪持有亚泥已发行股本约21.16%[132] - 远东新世纪及关联方合计持有亚泥已发行股本约24.96%[132] 公司治理及委员会 - 审核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徐旭东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詹德隆、吴均庞组成,主席为詹德隆[142] - 薪酬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徐旭东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詹德隆、王国明组成,主席为王国明[143] - 提名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徐旭东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詹德隆、王伟组成,主席为徐旭东[144][149] - 企业永续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国明、执行董事徐旭平及非执行董事吴玲绫组成,主席为王国明[147][151] - 公司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资料[13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认为中期业绩的编制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要求[142] - 独立委员会在回顾期间未发现除2008年5月5日售股章程披露外的持续关系或潜在利益冲突事宜[145][150] - 全体董事确认在回顾期内一直遵守证券交易的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155] 其他运营数据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73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0.258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073元,而2024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258元[15] - 期内税前亏损2.236亿元人民币,融资成本达3195万元人民币[3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2,760名雇员[110] - 公司股本保持1.4039亿元,半年内无变动[67][68]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12][117] - 公司销售和采购主要以人民币计价[113][11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3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销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53]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派发股息(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无)[154] - 公司确认在整个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维持上市规则要求的足够公众持股量[15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下半年业绩将继续改善[122][123] 宏观经济及行业背景 - 全国2025年上半年GDP为66.1万亿元,同比增长5.3%[75]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75] - 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同比下降4.3%,降幅较去年收窄5.7个百分点[76]
亚洲水泥(中国)(0074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4:25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43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 ...
亚洲水泥(中国)(0074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20: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58.85495亿元,2023年为74.2701亿元[14] - 2024年毛利为5.92563亿元,2023年为10.70287亿元;2024年毛利率为10%,2023年为14%[14] - 2024年年内亏损2.62565亿元,2023年盈利1.11235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2024年亏损2.63682亿元,2023年盈利1.06088亿元[14]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0.168元,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0.068元[1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8.85495亿元,同比下降21%;营业毛利为人民币5.92563亿元,同比下降45%;亏损净额为人民币2.62565亿元,较2023年溢利人民币1.11235亿元减少人民币3.738亿元[22][25] - 2024年公司收益为58.85495亿元,较2023年的74.2701亿元减少15.41515亿元或21%,主要因产品平均售价下降[41][42] - 2024年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63.56723亿元减少约17%至52.92932亿元,因煤炭成本下降[45][47] - 2024年毛利为5.92563亿元,毛利率10%;2023年毛利为10.70287亿元,毛利率14%,毛利减少因产品降价幅度大于成本降幅[46][47]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40228亿元,较2023年的2.37211亿元增加301.7万元,因固废处理服务收入增加[48][54] - 2024年其他费用、其他收益及亏损为2852万元,较2023年的1491.6万元增加1360.4万元,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增加[49][55] - 2024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由2023年的4.47257亿元减至3.48967亿元,因水泥产品运费减少[50][56] - 2024年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3.37779亿元减至3.02081亿元,减幅约11%,因薪资费用及税费减少[51][56] - 2024年融资成本减少30%,因银行借贷及利率较2023年减少[51][56]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5443.9万元,较2023年减少4.17192亿元[52][57] - 2024年公司净亏损2.62565亿元,较2023年的盈利1.11235亿元减少3.738亿元[6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从2023年的15.3177亿元降至4.59738亿元[64][71]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为41.24058亿元,2023年为所得28.1469亿元[65][71]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为7.59138亿元,2023年为所得9.73667亿元[66][71]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111.7万元,较2023年的514.7万元减少403万元或约78%[67] - 2024年集团亏损净额为2.62565亿元,较2023年溢利1.11235亿元减少3.738亿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减少约3%至196.7755亿元,总权益减少约2%至168.79995亿元[69] - 2024年资本开支约为4.814亿元,2023年为3.10078亿元;2024年资本承担约为2.28732亿元,2023年为7791万元[72][73] - 2024年短期借贷10.12亿元占比88%,长期借贷1.32亿元占比12%;2023年短期借贷11.48亿元占比65%,长期借贷6.25亿元占比35%[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动用信贷融资为93.54亿元,负债比率约为14%,2023年为15%[74][7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水泥销量21,561千吨,较2023年的24,054千吨下降10.4%;熟料销量2,391千吨,较2023年的2,039千吨增长17.3%;高炉矿渣粉销量209千吨,较2023年的135千吨增长54.8%[35]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公司东南区水泥销量12,397千吨,较2023年的13,604千吨下降8.9%;华中区销量3,254千吨,较2023年的3,820千吨下降14.8%;西南区销量5,910千吨,较2023年的6,630千吨下降10.9%[37] - 202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泥市场价格上半年低迷波动、下半年逐步回升,下游沿江因大客户议价能力增强,后续价格有所回落[30][31] - 2024年四川地区水泥市场价格一季度下探,二季度下调,三季度震荡下行,九至十月三次上调,四季度整体稳定,十二月初多次小幅下调[32][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围绕战略、组织和人才进行转型改革,深化ESG原则融入发展,引入AI数字技术[17] - 公司通过巩固湖北地区熟料产能、拓展长江港口等扩大长江沿线市场,推进骨料项目提升产能[17] - 公司依据策略目标调整组织架构,构建发展导向的绩效管理,增进组织内协同合作打造高效能组织,构建系统化人才管理与培训模式[20][24] - 公司以生态、环保、安全、资源集约利用为核心,助力打造「无废城市」、支持社区发展、参与公益活动[21][25] - 公司重新审视战略,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引入AI数字技术,提升科技软实力[19] - 公司整合湖北地区熟料产能、扩建长江码头及新增廊道运输,拓展长江流域市场,推进骨材项目提升江西和黄冈地区产能规模[19] - 公司与远东集团关联公司横向合作,整合资源和技术,建设智能化工厂、矿山,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推行「统购 + 智慧」采购战略,建立中央库存[19] - 2025年政府坚持稳中求进,逆周期调节政策为水泥行业带来新机遇,公司将关注三大挑战,深化三大领域转型变革,推动全产业链升级[23][26] - 集团计划2025年水泥销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100][103] - 2025年集团坚持高效率、高品质、高服务、高环保经营策略,发挥综合储运优势降本增效,加强信息收集和市场掌控[101][10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国家计划到2025年底将水泥和熟料产能控制在约18亿吨[16] - 生态环境部力争到2025年底完成50%的熟料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升级[16] - 2024年全国GDP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至7.4万亿元[27][28] - 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8.3亿吨,同比下降9.5%,水泥行业利润预计约250亿元,同比降幅收窄约20%[28] - 2024年全国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11条,设计产能1,474万吨,同比下降43%,投产进度不及计划[30][31] - 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3亿吨,按同口径同比下降9.5%;预计水泥行业利润约250亿元,同比下降20%左右,降幅同比有所缩窄[29]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29]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万亿元,同比上年下降3.3%[29] - 2024年受下游地产投资缩减和基建工程项目放缓影响,水泥市场需求延续下滑走势[30][31] - 2024年受房地产市场底部调整、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重点布局城市市场水泥需求明显下滑,销量同步下降[33] - 2024年全国点火1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退出52条,年末熟料产能约17.6亿吨,较2023年净减2352万吨,预计2025年8条(产能约1200万吨)新生产线计划投产[92][93] - 2025年地产投资难回正,基建拉动有限,水泥需求延续下滑趋势,但行业“反内卷”意识促使企业强化自律和错峰,全年水泥价格前低后高,行业有望修复获利[99][103] - 2024年前三季度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行,企业经营困难、行业利润大降,9月底后企业合作、错峰生产,价格上涨、行业盈利修复[98][102] - 预计2025年企业响应“反内卷”,供需矛盾有望缓解,全年水泥价格整体低位,行情渐归常态,价格波动缩小,行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98][102] - 若2025年水泥需求超预期走弱,企业间分歧扩大,竞争关系恶化,水泥价格转弱,行业利润下滑[98][102] - 2025年国内煤炭产能增长,进口煤维持高位,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量下滑,煤炭需求弱,利于水泥企业降成本,但可能加剧价格竞争[95][97] - 近年水泥行业供需矛盾加剧,大型客户议价能力增强,价格推涨难,阻碍企业改善盈利[94][97] - 董事会致力于维持高标准企业管治,保障股东利益,提升企业价值和问责性[104]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存在一处偏离情况[105][108] - 2024年10月17日李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致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审核委员会人数低于三人且无相关资格成员[106][108][120] - 2025年1月1日吴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公司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107][109][120] - 全体董事确认回顾年度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2024年12月31日董事持股详情见年报55 - 56页[112][117] - 董事会由十一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四名非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4][118] - 2024年4月29日陈瑞隆、李坤炎、吴玲玲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118][119] - 2024年1月1日至报告日期,除上述不合规情况外,董事会组成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21] - 吴先生于2024年12月30日获上市规则相关法律建议并确认理解董事义务[122] - 徐旭平服务合同自2023年3月13日起为期三年,张振崑和林昇章自2023年4月27日起为期三年,均可提前三月书面通知终止[123] - 公司向非执行董事徐树通发出任期三年的委任函,自2023年4月27日起[124] - 2024年4月29日,李坤炎、陈瑞隆和吴玲玲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2024年10月17日,李高朝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1月1日,吴均庞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 李高朝辞任后,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均庞获委任后,相关不合规问题解决[130][135] - 公司向独立非执行董事詹德隆、王伟和王国明发出任期三年的委任函,分别自2023年4月7日、2024年4月13日及2024年10月1日起,可提前两个月书面通知终止;向吴均庞发出的委任函自2025年1月1日起,可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27][134] - 公司已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独立确认书,认为其均为独立人士;任职超九年的非执行董事任命须股东另行决议[128][135] - 公司建立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董事会将进行年度独立性审查,评估报告将提交董事会讨论[137][139]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有董事完成独立性评估问卷及访谈,评估结果和机制实施效果均令人满意[140] - 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守则规定,任命徐树通为董事长,张振昆为首席执行官[141] - 董事长在年内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会议[142]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可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三名非执行董事也订立类似合约[126] - 公司建立董事会独立性评审机制,2024年所有董事完成评审,结果令人满意[143] - 公司委任徐旭东为董事会主席,张振崑为行政总裁[144] - 董事会计划每年最少召开四次会议,2024年召开了五次会议[149][151] - 2024年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大多为5/5,李高朝为4/5,吴均庞N/A[152] - 涉及主要股东或董事利益冲突的重大交易,由董事会在正式会议处理[155]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须在获委任后首届股东大会重选[153][155] - 获委任为新增职位的董事,须在委任后下届股东大会重选[153][155] - 三分之一董事须最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及重选[153][155] - 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154][156] - 公司为新董事提供就任须知,鼓励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57][159] - 2024年4月29日,陈瑞隆、李坤炎、吴玲玲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162] - 2024年10月17日,李高朝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公司未能遵守上市规则第3.21条[162][163][165] - 2025年1月1日,吴均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相关不合规问题解决[162][163][165][169] - 审核委员会2024年举行4次会议,詹德隆、徐旭东出席率100%
亚洲水泥(中国)(00743)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5 18:3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收益为人民币12.2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1.49亿元增长6.5%[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人民币308.1万元[2]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083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毛亏损为人民币231,000元,而2024年同期为毛利1.43亿元[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2.2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06亿元增长21.7%[3] 现金流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90.41亿元,较2024年底的88.83亿元增长1.8%[5]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333万元[5]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77亿元[5] 资产和负债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74.14亿元,较2024年底的176.66亿元下降1.4%[4]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议就2025年首三个月派付股息[7] 宏观经济环境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31.9万亿元,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8] - 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同比增长8.3%[8]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9%[8] - 第一季度全国累计水泥产量3.31亿吨,同比下降1.4%[8] 行业动态 - 四川地区水泥企业错峰停窑时间从去年第一季度55天增加到今年第一季度60天[9] - 2025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置,水利管理业投资持续高增长成为水泥需求新增长点[10] - 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水泥企业加强错峰政策执行力度,行业利润得以修复[11] 业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水泥销量同步下跌,但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获利由亏转盈[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及下半年水泥需求仍将保持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去年缩窄[11] - 公司计划通过降本增效和加强市场掌控力争2025年下半年业绩改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