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639.76万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60.96亿元,同比下降50.28%[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6亿元,同比下降262.64%[2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同比下降264.58%[2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92%,同比下降34.62个百分点[23]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3亿元,环比大幅下降[25]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88亿元,为全年最低季度[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直接材料成本45.95亿元,占营业成本77.86%,同比下降49.27%[68] - 财务费用5371.92万元,同比增长519.73%,主要系借款增加所致[73] - 研发费用2.47亿元,同比下降21.07%,主要系研发投入减少所致[73] - 资产减值损失2024年为-390,090,900.71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7.97%,主要来自固定资产和存货减值[79] - 信用减值损失2024年为-134,077,710.31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3.05%,主要来自应收账款减值[79] 各业务线表现 - 组件销售收入19.64亿元,占比32.21%,同比下降55.92%[60] - 光伏应用系统收入23.50亿元,占比38.55%,同比下降48.72%[60] - 光伏行业营业收入60.96亿元,同比下降50.28%,毛利率3.19%,同比下降11.97个百分点[62] - 组件产品营业收入19.64亿元,同比下降55.92%,毛利率-7.33%,同比下降19.52个百分点[63] - 电池产品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下降18.91%,毛利率-86.80%,同比下降97.41个百分点[63] - 背板销售量1362.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84%,生产量1333.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31%[64] - 组件销售量3485.32MW,同比增长16.22%,生产量3442.43MW,同比增长15.17%[64] - 公司电池销售量1391.04MW,组件销售量2470.45MW[61] 各地区表现 - 国内收入48.04亿元,占比78.80%,同比下降38.88%[60] - 国外收入12.92亿元,占比21.20%,同比下降70.63%[60] - 国内营业收入48.04亿元,同比下降38.88%,国外营业收入12.92亿元,同比下降70.63%[6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2025年公司将推动"扭亏减亏"工作,包括产品研发创新、业务模式优化等[6] - 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6] - 2025年战略聚焦"一主引领、双轮驱动",主攻光伏主产业链业务,辅以辅材及终端应用[105] - 光伏辅材业务目标保持背板全球龙头地位,同时提升其他辅材销量[105] - 高效电池组件业务重点推进TOPCon升级和BC电池量产化验证[105][106] - 光伏应用端计划拓展绿电交易、虚拟电站等新业务场景[106] 行业环境 - 光伏行业市场价格非理性下跌导致主营背板、电池片及组件等核心产品盈利空间大幅收窄[4] - 全球光伏产业遭遇结构性危机,产业链供需严重失衡,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4]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6] - 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达到71.1%,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下降至20.5%[36] - 2024年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下滑超50%,电池片价格下滑超30%,组件价格下滑超29%[36][37] - 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531-583GW,国内新增装机215-255GW[35] 研发与技术 - 公司210尺寸TOPCon电池片实验室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6.99%,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6%[48] - n型TOPCon高效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23.14%,首年衰减不超过1%,25年衰减不超过10.6%[48] - 公司及子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1项,累计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310件,包含发明专利136件、实用新型专利174件[50]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约2.47亿元,新增授权专利31项[56] - 公司TOPCon电池片实验室效率达到26.99%,处于行业领先地位[56] - 研发投入金额2024年为247,355,940.07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6%,较2023年的313,380,442.90元(占比2.56%)有所下降[75] - 研发人员数量2024年为549人,较2023年的965人减少43.11%,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减少46.74%[75] 现金流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1亿元,同比下降80.62%[23] - 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6亿元,为全年唯一正现金流季度[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241,447,406.67元,较2023年的1,245,764,574.96元下降80.62%[7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1,231,059,258.88元,较2023年的-1,443,388,189.06元改善14.71%[7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249,348,924.84元,较2023年的1,126,053,160.52元下降77.86%[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24年为-717,091,998.35元,较2023年的918,282,291.35元下降178.09%[77] - 货币资金2024年末为1,213,251,486.12元,占总资产比例7.30%,较年初下降6.19个百分点[81]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166.17亿元,同比下降2.82%[23] - 存货2024年末为1,250,554,996.65元,占总资产比例7.53%,较年初下降3.06个百分点[81]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5.53%,金额达59.59亿元,占总资产35.86%[82]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10.09%,金额从18.39亿元降至1.10亿元,占比从10.75%降至0.66%[82] - 使用权资产同比增长4.00%,金额从0.71亿元增至7.35亿元,占比从0.42%提升至4.42%[82]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6.63%,金额从23.66亿元增至34.01亿元,占比从13.84%提升至20.47%[82] - 长期借款同比下降2.22%,金额从24.84亿元降至20.45亿元,占比从14.53%降至12.31%[82]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8.80亿元,较期初21.27亿元下降58.63%[83] 风险因素 - 面临海外贸易壁垒风险,美国欧盟推行本土光伏产能及碳排放贸易限制[107] - 行业产能扩张导致供需失衡,电池组件价格大幅下滑挤压盈利能力[108]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增加生产成本或存货跌价风险[109] - 应收款项回收风险因行业竞争加剧,客户资金问题可能导致坏账[110]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设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118] - 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由3名成员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119] - 公司各业务板块独立从事光伏辅材、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相关业务[124] - 公司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配备专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128] - 公司资产独立完整,与控股股东之间资产关系权属明晰[126]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均在公司工作并领取薪酬[125] - 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与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23] 股东与股权 - 副董事长林建伟持股从180,685,737股减持至178,236,987股,减持2,448,750股(占比1.35%)[131] - 监事张正龙持股47,996股,报告期内无变动[131] - 董事会秘书李娜持股11,428股,报告期内无变动[132]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调整为2,504.8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31%[163]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547.1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50%[162]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93.8640万股[165]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91.0560万股[165]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因业绩考核未达标作废1,136.5300万股限制性股票[165]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作废674.0500万股限制性股票[166]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11.96元/股调整为11.822元/股[167] - 126名激励对象放弃91.056万股限制性股票,实际归属0股[168] - 因业绩未达标及离职原因作废762.16万股限制性股票[169] - 9名高管获授457.7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报告期内未归属[169] -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有2,429,997股,占股本0.22%[170] - 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持有708,216股,占股本0.06%[170] - 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减持91,672股并终止,占总股本0.01%[170][171] - 副董事长林建伟持有984,092股,占股本0.09%[170] - 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累计出售227,672股,占股本0.02%[172] 环境保护 - 公司及其子公司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180] - 公司现有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4年12月24日起至2029年12月23日止[181] - 子公司泰州中来光电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1年12月24日起至2026年12月23日止[181] - 公司废气排放未超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核定的排放总量[182] - 子公司泰州中来光电废气排放未超过《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的排放总量[182] - 公司及子公司均无超标排放情况[182] - 泰州中来光电废水处理站预处理后接管排放,监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未超过《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184] - 公司针对废气污染物设置酸碱三级喷淋、活性炭吸附、除尘器等设施设备,所有废气均达标排放[185] - 公司2023年4月修订发布第三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编号320581-2023-124-M,有效期至2026年7月10日[186] - 泰州中来光电2022年3月备案新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号321204-2022-5-H),定期开展应急演练[186] - 2024年度中来股份缴纳环境保护税98,890.20元[188] - 2024年度泰州中来光电缴纳环境保护税20,393.01元[189] - 公司采用天然气、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外购电力使用[190] 承诺与保证 - 控股股东林建伟、张育政承诺锁定期满后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194] - 林建伟、张育政在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直接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5%[194] - 通过苏州普乐投资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每年减持数量不超过上年末非限售股份数量的25%[194] - 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锁定期满后每年转让间接持有股份不超过25%[194] - 离职后半年内禁止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94] - 上市后6个月内离职的18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194] - 上市后第7至12个月离职的12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194] - 减持价格不得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194] - 持股5%以上股东江小伟承诺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及间接持有量的25%[194] - 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数量、价格区间及时间[194] - 现金分红比例最低为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20%或连续三年累计可供分配利润的20%[195]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80%[195]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40%[195]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20%[195] - 重大资金支出定义为未来12个月对外投资/收购累计达净资产30%或总资产20%[195] - 公司目前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重大资金支出安排下现金分红最低比例为20%[195] - 利润分配优先采用现金形式且原则上每年实施一次[195] - 控股股东林建伟、张育政承诺不占用公司资金或其他资产[196] - 公司关联交易将按公平合理和正常商业交易条件进行[196] - 控股股东承诺避免同业竞争,不参与与公司业务相竞争的任何活动[196] - 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控股股东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增持股票[196] - 董事江小伟承诺避免同业竞争,不参与与公司业务相竞争的任何活动[196] - 控股股东承诺不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196] - 公司关联交易需严格履行协议,不谋求超出规定以外的利益[196] - 控股股东承诺不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196] - 公司股票稳定股价承诺自2014年6月29日起长期有效[196] - 控股股东承诺不代关联方偿还债务[196]
中来股份(300393)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