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螺创业(00586) - 2024 - 年度财报
海螺创业海螺创业(HK:00586)2025-04-25 21: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2.71亿元,同比下降21.76%;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扣除应占联营公司利润)7.0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20%[29] - 2024年公司税前利润22.50亿元,应占联营公司利润13.16亿元,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20.20亿元[10]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6270.74百万元,同比下降21.76%;税前利润2249.67百万元,同比下降21.67%;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2019.56百万元,同比下降18.03%;每股基本盈利为1.17元[57] - 分业务来看,垃圾处置收入4878.83百万元,同比下降20.75%;节能装备收入817.83百万元,同比下降42.72%;新型建材收入102.06百万元,同比下降13.62%;新能源业务收入289.66百万元,同比增长176.68%;港口物流收入182.35百万元,同比下降12.61%[59] - 垃圾处置板块建设收入975.14百万元,同比下降63.79%;运营收入3903.69百万元,同比增长12.72%[60] - 分区域来看,中国大陆市场收入5963.64百万元,同比下降16.91%;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收入307.10百万元,同比下降63.36%[62] - 公司毛利率为34.69%,同比上升7.51个百分点;分业务看,垃圾处置毛利率37.63%,同比上升8.95个百分点;节能装备毛利率26.17%,同比上升7.56个百分点;新型建材毛利率 -5.68%,同比下降17.47个百分点;新能源业务毛利率8.34%,同比上升1.45个百分点;港口物流毛利率58.72%,同比下降1.92个百分点[63][64] - 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208.32百万元,同比下降49.76%[65] - 公司行政开支为703.59百万元,同比上升14.93%[66] - 公司财务费用为707.78百万元,同比下降2.77%[67]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82326.18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865.80百万元,增长率2.32%;资产负债率为40.27%,较上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69]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为74510.65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00%;非流动负债为26898.14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43%[70] - 2024年末流动资产为7815.53百万元,流动负债为6251.41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564.12百万元,较上年末下降6.60%[71] - 2024年末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7713.10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02%[72] - 2024年末公司银行贷款余额为25515.0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193.86百万元[74]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024.50百万元,同比上升38.74百万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427.03百万元,同比下降2147.35百万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23.24百万元,同比上升1801.41百万元[77][78][79] - 2024年末公司为建造合约而订约之采购承担合计为1051.63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4056.17百万元减少[8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含高级管理人员)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20%:80%[1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人民币7,960.76百万元[178] - 报告期内公司最大客户占销售总额的5.11%,五大客户合共占销售总额的16.98%[190] - 报告期内公司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的9.56%,五大供应商合共占采购总额的28.49%[1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人数约为6,607人,2023年为6,225人,同比增长6.14%[196][197] - 2024年生产及运营人员5,121人,2023年为4,530人,同比增长13.05%[197] - 2024年硕士学历雇员83人,2023年为80人,同比增长3.75%[197] - 2024年本科及以上学历雇员1,773人,2023年为1,556人,同比增长14.07%[197] - 2024年专科及以下学历雇员4,834人,2023年为4,669人,同比增长3.53%[197] - 2024年集团员工薪酬总额(包括董事薪酬)约为人民币855.3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702.5百万元,同比增长21.75%[19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新增15条生产线运行超365天,共36条生产线持续运行超365天;完成6个项目垃圾处置费调价[22] - 报告期内14个垃圾发电项目并网发电,17个项目实现外售蒸汽业务,32个项目实现协同处置污泥等业务,28个项目处理外来渗滤液等污水业务,6个项目完成调价格工作[31]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接收生活垃圾约1835.7万吨,同比增长15%[31]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处置生活垃圾约1570.8万吨,同比增长15%[31]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上网电量约51.2亿度,同比增长15%[31]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年度平均吨上网电量约为326度[31]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销售蒸汽约37.7万吨,同比增长32万吨[31]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销售绿色电力证书约48.8万张[31] - 安徽金寨项目处理能力为2×11万吨/年(2×300吨/日),2016年1月建成,一、二期已入国补库[33] - 贵州铜仁项目处理能力为2×11万吨/年(2×300吨/日),2017年7月建成,已入国补库[33] - 云南砚山(一期)项目处理能力为11万吨/年(300吨/日),2017年8月建成,已入国补库[33] - 炉排炉垃圾发电已投运及规划项目总计处理能力达1975万吨/年(54950吨/日)[38][39] - 已投运及规划的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中,已建成项目处理能力为1729万吨/年(48100吨/日)[38] - 在建的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为53万吨/年(1450吨/日),预计2025 - 2026年建成[39] - 报批待建的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为46万吨/年(1300吨/日)[39] - 储备的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为147万吨/年(4100吨/日)[3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32个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39]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6个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投运[4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运20个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处置规模约46.1万吨/年(约1205吨/日)[41] - 报告期内,公司共接收并处置厨余垃圾约17.6万吨[41]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油脂约2748吨[41] - 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总计处理能力46.1万吨/年(1,205吨/日)[42] - 水泥窑处置垃圾业务板块已建成项目10个,处置规模约74万吨/年(约2,200吨/日),接收约28.5万吨,实际处置约23.8万吨[43] - 集团已形成生活垃圾处置规模约2,095.1万吨/年(约58,355吨/日),其中建成约1,849.1万吨/年(约51,505吨/日),在建等约246万吨/年(约6,850吨/日)[44] - 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总计已签约处置规模约23万吨/年[45] - 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生产正极材料3.5万吨,进厂废旧包装容器约18.7万只,收入2.8966亿元[47] - 报告期内销售新型建材产品约814万平方米,营业收入1.0206亿元[49] - 报告期内港口物流吞吐量约3,026万吨,营业收入1.8235亿元[50] 各地区表现 - 分区域来看,中国大陆市场收入5963.64百万元,同比下降16.91%;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收入307.10百万元,同比下降63.36%[6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将深化“聚焦主业、提质增效”管理思路,推动多产业板块融合发展[51] - 垃圾发电主业以经营提质、产业增效为目标,完善多种经营业务,强化应收账款管理[52] - 新能源业务聚焦产品应用及市场拓展,加大研发创新,扩大市场份额[5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6月25日召开,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5日召开或其续会[4]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6] - 郭景彬先生于2024年4月2日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7] - 汪学森、何广元、万长宝先生于2024年4月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7] - 李剑先生于2024年3月11日辞任执行董事,疏茂、李大明先生于2024年4月2日辞任执行董事[7] - 吕文斌先生于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刘燕先生于2025年3月2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7] - 程雁雷女士于2024年6月25日获选举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 - 彭苏萍先生于2025年1月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 - 程雁雷女士于2024年6月25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7] - 吕文斌先生于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为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7] - 2024年7月26日公司派付2023财年期末股息3.584亿港元;11月8日首次派付特别股息1.792亿港元[24] - 2024年2月21日公司2023年度ESG报告评级再获评A级,2025年2月维持评级,连续三年国内首位[15] - 2024年4月19日公司召开提质增效专题会,总结系列举措和项目运营经验[16] - 2024年7月2日公司在安徽芜湖举办投资人反向路演,吸引40余家机构50多位投资人[17] - 2024年8月20日公司旗下扬州海昌港口开通对外开放服务,10月14日接泊首艘国际航行船舶[20] - 2024年12月26日公司新能源业务15MW/30.562MWh储能电站项目并网运行[23] - 2025年1月13日公司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本金总额为13亿元,票面利率为1.93%,为期五年[87]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为企业管治守则,报告期内遵守相关原则及条文[92] - 公司已采纳不低于《上市规则》附录C3规定的《证券买卖守则》,报告期内全体董事遵守相关守则[95] - 公司已就雇员进行集团证券交易采纳《内幕交易警告》,报告期内未发现相关雇员违规事件[96] - 2024年7月1日何广元获委任为公司副总经理[99] - 2024年3月11日万长宝获委任为公司副总经理[99] - 报告期内公司共举行七次董事会会议,约每季两次,2025年将每季度召开一次[103] - 报告期内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第3.10条及3.10A条规定,拥有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2] - 郭景彬等多位董事出席会议情况:郭景彬、纪勤应等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7/7,出席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等[105] - 公司秘书参加2024年5月15日至17日举办的讲座并向董事传阅资料[115] - 公司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分别由郭景彬先生和纪勤应先生担任[118] - 公司与全部执行董事订服务合同,与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订委任函,为期不超三年[119] - 纪勤应、汪学森、万长宝将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吕文斌任职至该大会并愿重选连任[120]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设审核、薪酬及提名、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三个委员会[122] - 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彭苏萍于2025年1月7日辞任,程雁雷于2024年6月25日获委任[123] - 审核委员会曾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年度合并业绩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等[125] - 报告日期,薪酬及提名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彭苏萍于2025年1月7日辞任,吕文斌于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刘燕于2025年3月27日辞任[126]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涉及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董事会架构等多方面建议[128]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曾检讨公司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及架构等多项工作[129] - 公司采纳董事提名政策,明确董事提名及委任准则、过程和董事会继任计划[130]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于报告期按提名政策向董事会提名董事[131] - 公司制定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可计量目标,包括不少于80%的成员受过大学教育、不少于60%取得会计或其他专业资格、不少于80%具备与中国相关工作经验、不少于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5] -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