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塑能源(02570) - 2024 - 年度财报
重塑能源重塑能源(HK:02570)2025-04-25 22:1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2570[1] - 公司注册办事处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为上海市嘉定区靖远路1555号1幢1层1004室[9][10]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德辅道中188号金龙中心19楼[9][10] - 公司H股证券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位于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17楼1712 - 1716号铺[9][10]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江桥支行、中国银行普陀支行、南京银行徐汇支行[10][11] - 公司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位于香港鲗鱼涌英皇道979号太古坊一座27楼[12] - 公司前身为重塑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18日成立,现名为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6] - 内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以人民币认购[16] - 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以港元认购及交易并于联交所上市[17] - 重塑科技于2014年12月17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为公司附属公司之一[20] - 上海韵量于2017年5月23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为公司附属公司之一[20] 公司重要时间节点及事件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19日举行[14] - 公司员工激励计划于2024年1月21日采纳或最新修订[17] - 公司首次公开开发售前购股计划于2024年1月21日采纳[19] - 公司招股章程于2024年11月28日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发布[20] - H股上市日期为2024年12月6日[19] - 报告期间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20] - 2024年12月6日,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5][26][29] - 公司于2024年12月6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32] - 宁夏太阳山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33][35] - 2024年公司成功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44][46] - 2024年宁夏太阳山绿氢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44][46][50][52] - 2024年6月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框架合作协议[53] - 公司于2024年12月6日在联交所主板首次挂牌上市[54][56] 监事会成员变动 - 张程于2024年8月21日开始担任监事会成员,周玮于同日终止担任[6][7] - 季一志于2025年2月19日终止担任监事会成员,董亚洲于同日开始担任[6][7] - 孙北于2025年1月27日终止担任监事会成员,刘铁中于同日开始担任[6][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营收约为64.88亿元,同比减少约27.5%,海外地区收入同比增加约151.7%,非车用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约132.6%[25][27] - 2024年公司毛利约为1.118亿元,同比减少约37.8%[25][2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7.373亿元,往期约为5.295亿元[27]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约为4.17亿元,同比减少约11.5%,往期约为4.714亿元[27]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净流出约为3.932亿元,同比减少约45.3%,往期约为7.184亿元[27] - 2024年公司并无宣派任何股息[27]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64880万元,较往期约89530万元减少约27.5%[68][69] - 报告期内海外地区收入为人民币5840万元,较往期约2320万元增加约151.7%[72] - 报告期内非车辆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410万元,较往期约2330万元增加约132.6%[7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5.37亿元,较2023年的7.157亿元减少约25.0%[74][76] - 报告期内海外地区收入为5840万元,较过往期间的2320万元增加约151.7%[75] - 报告期内非车用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为5410万元,较过往期间的2330万元增加约132.6%[75] - 报告期内毛利为1.118亿元,较过往期间的1.796亿元减少约37.8%,毛利率从约20.1%降至约17.2%[80][83]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为3830万元,较过往期间的5710万元减少约1880万元或约32.9%[81][84] - 报告期内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395亿元,较过往期间的1.348亿元增加,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为8500万元,较过往期间的1.313亿元减少[82][85] - 报告期内行政开支为4.549亿元,较过往期间的3.397亿元增加,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及上市开支后为2.268亿元,较过往期间的2.591亿元减少[86][90] - 报告期内研发开支为2.194亿元,较过往期间的2.209亿元减少,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为1.438亿元,较过往期间的2.008亿元减少[87][90] - 报告期内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为6990万元,较过往期间的6400万元增加[88][91] -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373亿元,较过往期间的5.295亿元增加[95][97]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7.78亿元,2023年为5.78亿元;经调整后亏损4.17亿元,2023年为4.71亿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约为15.59亿元,非流动借款占借款总额约32.4%[100][101][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8.83亿元,较上期的6.65亿元增加约32.8%[106][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资产约为14.27亿元,2023年为14.68亿元;流动比率从2023年的2.1降至2024年的1.7[106][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0.46,与2023年的0.45相比保持相对稳定[107][109] - 公司为客户提供担保,客户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及2024年12月31日前收到政府补助2.53亿元及1.81亿元,2024年已收到0.56亿元,剩余款项正在收取中[111][114] - 2024年公司资本支出约为0.61亿元,2023年约为1.42亿元[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诺总额为1.60亿元,2023年为1.51亿元[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6060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1.421亿元[12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人民币1.59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509亿元[12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在车用燃料电池核心业务保持稳定和领先,在非补贴市场实现氢能重卡商业化批量应用[33][35] - 公司在电动汽车超充、矿山机械等新应用场景取得显著进展[34][36] - 2024年公司推进重卡物流场景控制算法开发,升级电堆系统产品,开发第二代氢能超充装备[45][46] - 2024年公司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部署超1000辆新增车辆[47][48] - 2024年公司联合中石化打通“京沪氢能走廊”,完成1500km试运行[47][48] - 2024年公司国内首套1.5兆瓦氢能电站应用于“氢代油”绿色钻井示范工程[47][48] - 2024年公司与中车戚墅堰机车合作开发的氢能机车出口智利[51][52] - 2024年公司配套宏景智驾的氢能重卡亮相沙特Tecshift峰会[51][52] - 2024年公司配套的氢能洗街车在《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发布会发布[51][5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氢技术研发,构建氢产业生态系统并推动大规模商业应用[30] - 过去一年氢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公司持续推进技术研究和产品优化[31] - 公司在氢能技术前瞻性研究和下一代产品预研方面取得进展,提升了技术和产品竞争力[31] - 未来公司将围绕重点市场和产品,推动氢能科技商业化应用[38][39] - 公司董事长于2025年4月25日表达对集团管理层、员工及各方支持者的感谢[39][40] - 2025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产品和技术开发,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构建氢能生态[58][60] - 公司将推动以氢能重卡为代表的商业化应用,拓展低价格氢市场,结合政策扩大应用场景[59][61] - 公司将推进绿氢一体化项目,推动氢能装备销售,拓展氢能应用场景[62][65] - 公司将持续研发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装备,提升产品性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63][65] - 公司扩大海外先发优势,在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加强销售网络和营销活动[64][65] - 公司与宁德时代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推进氢能产业生态建设[55] 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中国氢能顶层政策设计趋于完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新兴氢能产业发展[41][42] - 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41][42] - 2024年以重卡为代表的氢能应用场景得到商业化验证和突破,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批量应用[41][42] - 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取得进展,初步形成氢电产业生态[41][42] 公司人员信息 - 林琦43岁,2015年9月创立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自2017年7月起任董事长,在燃料电池行业有逾20年经验[124][125][127] - 胡哲40岁,2015年11月加入公司,2024年1月起任首席运营官兼总裁,在汽车行业有逾15年经验[132][133][134][135] - 马晶楠39岁,2017年9月加入公司,2020年1月起任副总裁,2023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1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38] - 林琦2004年11月获南昌大学软件工程学士学位,2023年7月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22年12月起获认证为高级工程师,计划2025年9月报读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博士课程[131][134] - 胡哲2009年7月和2010年3月分别获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2019年12月获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博士学位,2022年12月起获认证为高级工程师[137] - 马晶楠自2020年1月起任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监督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和管理[138] - 林琦担任公司持有少数股权的四家公司董事,胡哲担任公司持有少数股权的三家公司董事,均为非执行职务[126][128][130][134][136] - 马晶楠女士39岁,2017年9月加入集团,2024年1月21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海外业务[139] - 马女士有超12年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业务拓展经验,2009年6月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建筑学学士,2012年11月获香港大学城市设计硕士[141][142] - 翟双博士42岁,2016年3月加入集团,2024年1月21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技术策略、新产品研发及人才培养[143] - 翟博士有超14年汽车行业研发及工作经验,2007年7月获信阳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2012年11月获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博士[146][147] - 赵泳生先生40岁,2017年4月加入集团,2024年1月21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供应链中心日常运营管理[148] - 赵先生有超14年汽车行业经验,2009年7月获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学士,2010年3月获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148][149] - 刘会友先生60岁,2023年12月加入集团,2024年1月21日调任非执行董事,为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152] - 刘先生有超40年能源行业经验,1985年7月 - 2016年6月在中石化相关单位任职[153] - 刘会友60岁,2023年12月加入集团,2024年1月21日调任非执行董事,能源行业逾40年经验,2024年末从中石化退休[154][155][159] - 刘会友1985年7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油工程学士学位[156][160] - 李伟54岁,2020年9月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金融领域逾19年经验[157][161] - 李伟1992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64][168] - 钱美芬43岁,2020年9月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高等教育逾13年经验[164][168] - 钱美芬2005年6月获浙江大学财政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获金融学硕士学位,2012年11月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169] - 陈飞41岁,2023年12月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投资银行和财务管理逾17年经验[170] - 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李伟任申银万国证券投资银行部主管[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