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4,575.35万元,同比下降22.75%[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9.50万元,同比下降36.12%[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10.09万元,同比下降54.35%[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114,957.13元,同比下降144.48%[2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6%,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22]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1,691,777,730.54元,同比下降3.17%[22]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5,994,124.33元,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733,053.33元[28][29] - 2024年政府补助收入为597,812.23元,同比下降41.91%[28] - 2024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83,054.45元,第二季度回升至18,203,429.12元[24] 成本和费用 - 2024年工程材料成本为121,826,740.42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4.78%,同比下降17.35%[77] - 2024年工程分包成本为214,210,579.63元,占营业成本比重43.57%,同比下降28.36%[77]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7.25%,从2023年的24,098,495.75元降至2024年的17,532,013.55元,主要由于公司严控费用,人力资源费和业务招待费减少[81]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06%,从2023年的68,116,899.45元降至2024年的57,179,841.31元,主要因人力资源费、房屋水电费和业务招待费减少[81]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108.14%,从2023年的-2,281,359.29元增至2024年的185,692.55元,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及理财活动增加[81] - 研发费用同比小幅下降3.93%,从2023年的34,735,189.05元降至2024年的33,369,846.21元[8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污染隔离系统收入同比下降48.10%,占营业收入比重从36.73%降至24.68%[70] - 生态环境修复收入同比下降9.35%,但占营业收入比重从54.14%上升至63.53%[70] - 填埋场综合运营收入同比增长26.97%,占营业收入比重从3.06%上升至5.02%[70] - 工程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5.01%,占营业收入比重从90.87%降至88.21%[70]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3.87%,同比上升1.12个百分点[72] - 污染隔离系统毛利率为26.40%,同比上升1.29个百分点[72]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同比下降41.09%,占营业收入比重从39.07%降至29.79%[71] - 华南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4.05%,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1.25%上升至31.37%[7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主要财务指标与行业发展趋势基本一致[7] - 公司所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受政策推动影响较大[6]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7] - 公司未来将加强拓展生态环境修复、可再生资源利用、填埋场综合运营等重点业务领域[117] - 公司计划逐步进入垃圾填埋场监测、场前分类资源回收、污泥处置等新兴业务领域[119] - 公司将持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建立技术及研发产业化体系[118] - 公司现布局全国六大区域,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全国市场布局[121] - 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巩固大型、特大型项目的承接能力[117] - 公司计划引进高级营销人才并加强现有营销人员培养,组建精干实效的营销队伍[121] 行业政策动态 - "十四五"期间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和减碳降污协同增效[33] -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涉及23项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先进技术[34] - 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4年2月发改委《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36] - 2024年3月发改委设定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目标节点:2025年和2027年,重点提升新建建筑水平和推进既有建筑改造[36] - 2024年3月国务院提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目标:2025年制度基本建立、2035年全面建立[36] - 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碳排放总量达峰,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2024年4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36] -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规范固废管理信息披露要求[34] - 2024年3月发改委设立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重点支持碳中和技术示范和重点行业改造[36] - 环保行业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国企加速布局环保产业推动行业集中化转型升级[33] - 2024年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支撑工业碳达峰目标[36] 公司项目进展 - 公司2024年中标污染隔离系统项目包括湖北红安县固体废物无害化填埋项目、陕西榆林市德隆环保扩建刚性填埋场项目等,涉及库容40万立方米的广西梧州桂东生态环保基地项目[45] - 公司2024年运营9个沼气发电项目,包括8个填埋气发电项目和1个粪污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6MW[49] - 公司生态环境修复业务2024年中标浙江丽水遂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综合治理、深圳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等项目[48] - 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合同总金额为39,503.33万元,已履行金额35,324.72万元,占比89.42%[74] - 西安市鄠邑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总金额8,310.97万元,已履行金额6,629.58万元,占比79.77%[74] - 陕西环保宏润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危废和固废综合处置项目合同总金额13,328.16万元,已履行金额11,993.2万元,占比89.98%[74] - 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合同总金额29,436.23万元,待履行金额29,436.23万元,占比100%[74] 研发与技术 - 多源有机固废生物协同处置技术研究项目已完成,通过协同生物处理使沼气效率提高10%[82] - 生活垃圾填埋场多源有机固废生物高效协同处置技术研究培养高级管理人员1名和高级技术人员2名[82] - 垃圾填埋场地再利用碳减排核算研究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和软件著作权一项[82] - 公司通过填埋场碳排放模型的建立,核算了单位质量填埋垃圾在不同场景下的碳排放量[82] - 研发项目通过协同生物处理将有机垃圾转化为生物肥料、生物燃料等有价值的资源[82] - 研发项目通过优化物料配比和工艺方案,降低治理成本并促进填埋场废物再利用[82] - 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新增软著20项,新增中文核心期刊3篇,新增省级工法3项[61] - 公司参与编制10余项环保污染防治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拥有200余项专利、数十项软件著作权[60] - 公司生态型填埋集成技术体系包括基底防渗隔离、刚性防渗隔离等7项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64]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报告期内共召开股东大会4次,董事会会议9次,监事会会议7次[132][133] - 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133]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严格执行以提高治理水平[134] - 公司指定董事会秘书负责信息披露工作,确保真实、准确、及时、公平、完整地披露信息[134] - 公司未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129][130] - 葛芳持有公司股份7,500股[141] - 王广庆持有公司股份300,000股[141] - 曹丽持有公司股份1,140,000股[141] - 周江波持有公司股份630,000股,其中40,000股为股权激励授予[141]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5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144] -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监事会主席严高明、监事姚鹏乐和职工代表监事张鑫[144]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128,406,185.01元下降至2024年的-57,114,957.13元,同比下降144.48%[8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148,407,923.65元增长至2024年的34,054,385.70元,同比增长122.95%[8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5,045,322.98元下降至2024年的-10,895,504.11元,同比下降315.95%[89] - 投资收益为5,175,497.85元,占利润总额的33.76%[91] - 信用减值损失为-26,778,483.00元,占利润总额的-174.68%[91] - 资产减值损失为-7,893,468.93元,占利润总额的-51.49%[91] - 报告期投资额1,552,976,634.27元,同比大幅增长98.72%[98]
中兰环保(300854)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