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辉集团(00137) - 2024 - 年度财报
金辉集团金辉集团(HK:00137)2025-04-28 16:3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2.394亿港元,较2023年的6.386亿港元显著增长94%[6] - 公司2024年折旧及摊销前综合经营溢利为5.434亿港元,2023年为亏损1.158亿港元[6] - 公司2024年录得综合溢利净额1.422亿港元,2023年为亏损4.618亿港元[7]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12港元,2023年为每股亏损0.512港元[7]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净额为5,922万港元,2023年为亏损2.715亿港元[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239,419,000港元,较2023年638,573,000港元显著增长94%[29]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239,419千港元,较2023年638,573千港元增长94.1%[31]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142,183千港元,较2023年净亏损461,805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31]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12港元,2023年每股亏损0.512港元[31]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收益为74,929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196,436千港元[31]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239,419,000港元,较2023年638,573,000港元显著增长94%[181] - 2024年公司实现综合净利润净额142,183,000港元,而2023年为综合亏损净额461,805,000港元[181]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2.394亿港元,较2023年的6.386亿港元显著增长94%[192]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5921.7万港元,而2023年净亏损为2.715亿港元[192]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船务相关开支由2023年456.225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658.353百万港元,增幅约44.3%[195] - 短期租赁租金付款增加约169.916百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支出)[195] - 自置船舶每天营运成本由2023年5,569美元升至2024年5,606美元[195] - 其他经营开支由2023年98.399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114.519百万港元[196]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由2023年36.64百万港元扩大至2024年66.15百万港元[196] - 折旧及摊销由2023年290.875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346.919百万港元,增幅约19.3%[196] - 按公平价值处理之财务资产由2023年202.61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166.692百万港元[197]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由2023年339.68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273.53百万港元[199] - 使用权资产由2023年164.541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234.168百万港元,增幅约42.3%[200] 船队运营和运力 - 公司船队总载重运载能力从140万公吨增至230万公吨,同比增长61%[6] - 船队日均相对期租租金从2023年的9,063美元改善63%至2024年的14,741美元[6] - 公司订立租入租船业务总载重量运载能力约82.7万公吨[8] - 公司营运25艘自置船舶及8艘租赁船舶[8] - 公司拥有25艘自置船舶,并雇用590名船员[18] - 自置船舶总载重吨位为1,720,263公吨[19] - 公司以24,520,000美元(约191,256,000港元)收购一艘61,441公吨散货船,并于2025年1月交付[20] - 公司已订购两艘新造船,总载重吨位为127,000公吨,预计分别于2026年12月和2027年11月交付[21][22] - 公司拥有5艘长期租赁船舶,总载重吨位为496,923公吨[23][24] - 2024年每天平均相对期租租金为14,741美元(约115,000港元),较2023年9,063美元(约71,000港元)改善63%[29] - 2024年船队使用率为98%,较2023年99%轻微下降[29] - 2024年货物运输总量为15,803,000公吨,其中矿物占比59.5%(9,407,000公吨)[28] - 2024年公司船队日均相对期租租金为14,741美元(约115,000港元),较2023年9,063美元(约71,000港元)增长63%[181] - 2024年公司船队平均使用率为98%,较2023年99%略有下降[183] - 公司自置船舶日均营运成本为5,606美元(约44,000港元),较2023年5,569美元(约43,000港元)略有上升[183] - 公司自置船舶日均折旧为3,343美元(约26,000港元),较2023年3,486美元(约27,000港元)有所减少[18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25艘自置船舶和8艘租赁船舶,总载重运载能力约2,276,000公吨[185] - 2024年船舶日均租金收入为14741美元(约11.5万港元),较2023年的9063美元(约7.1万港元)增长63%[192] - 公司以3095万美元(约2.414亿港元)收购一艘181,279载重吨、2012年建造的好望角型船舶,已于2024年8月交付[187] - 公司以3112.2万美元(约2.428亿港元)收购一艘81,567载重吨、2019年建造的巴拿马型船舶,已于2024年5月交付[187] - 公司以2400万美元(约1.872亿港元)收购一艘178,021载重吨、2008年建造的好望角型船舶,已于2024年11月交付[187] - 公司以2452万美元(约1.913亿港元)收购一艘61,441载重吨、2017年建造的极限灵便型船舶,已于2025年1月交付[187] - 公司签订两份造船合同,以每艘3400万美元(约2.652亿港元)建造两艘63,500载重吨的新造极限灵便型船舶,分别将于2026年和2027年交付[188] 地区和市场表现 - 2024年亚洲(不包括中国)装货港口收入占比47.7%,中国卸货港口收入占比42.6%[26][27] - 2024年波罗的海航运指数平均为1,755点,较2023年1,378点显著改善[175] - 前三大租船人贡献营业收入分别为178,208,000港元(14%)、129,170,000港元(10%)和91,786,000港元(7%)[182] 资产减值和特殊项目 - 确认自置船舶减值亏损拨回净额1,515万港元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拨回3,581万港元[7] - 公司2024年确认自置船舶减值亏损拨回净额1514.8万港元,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拨回3580.9万港元[192][193][194] - 公司2024年其他经营收入为1.366亿港元,较2023年的6101.8万港元增长,其中包括不履行租约纠纷赔偿收入2730万港元[193] - 财务资产收益净额达41.165百万港元(2023年为亏损5.437百万港元)[199] 财务结构和负债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832,915千港元,较2023年650,722千港元增长28.0%[32] - 2024年资本负债比率为19%,较2023年10%上升9个百分点[32]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2,942,152千港元,较2023年2,818,308千港元增长4.4%[32] - 2024年流动负债为475,810千港元,较2023年513,500千港元下降7.3%[32] 董事会组成和管治 - 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较高,执行董事吴少辉出席15/15次会议[36]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董事会成员超过三分之一[41]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年限均超过9年其中1名31年1名30年1名20年[44] - 主席与董事总经理职责存在重叠构成对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的偏离[37] - 主席及董事总经理无需轮值退任构成对企业管治守则第B.2.2条的偏离[43] - 董事会议事时全体董事均能获得足够完备且可靠的资料[37][38] - 董事会下设三个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41] - 主席每年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专项会议[3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按指定任期委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43] - 董事成员关系及详细履历载于年报第71至72页[41] - 徐志贤先生于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重选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其自1994年任职已超30年[45] - 公司董事会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崔建华、徐志贤、邱威廉任期均超9年,分别达31年、30年和20年[46] - 公司需根据企业管治守则委任一名新独立非执行董事,目前仍在物色人选[46] - 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6名为男性,1名为女性(占比14.3%)[48]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崔建华(主席)、徐志贤和邱威廉组成[47] - 2023年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及组成[50] - 所有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研读监管变动及企业管治相关文章[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定期出席董事会会议并提供独立意见[52] - 何淑莲女士和徐志贤先生确认参与足够持续专业发展课程及研讨会[53] - 董事会负责制定风险降低策略并安排保险覆盖[51]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6] - 薪酬委员会年内召开1次会议审议管理层薪酬议案[59] - 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的规定准则[54] - 董事会文件至少提前3天送交全体董事[55] - 管理层每月向全体董事提供公司表现及财务状况更新资料[60] - 董事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编制综合财务报告[61] - 董事会进行年度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成效检讨[63] - 公司聘请外部专业公司审查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63] - 集团设立风险管理制度以识别评估风险并制定减低风险策略[65] - 内部监控系统确保资产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受到保障[65] - 公司每年至少两次向审核委员会汇报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制度成效[66] - 审核委员会2024年召开三次会议[69]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综合财务报告经审核委员会审阅[6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期综合财务报告经审核委员会审阅[6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8]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核部门因规模及运营架构简单[67] - 董事会每年检讨与股东沟通政策成效[74] - 管理层定期向执行董事汇报日常运作[66] - 公司设有严格禁止未经授权使用内幕消息的政策[66]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核数师独立性及客观性[68] - 2024年核数师酬金为审计服务215万港元及其他服务47.2万港元[81] 股东和股东大会 - 持有至少5%表决权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大会[84] - 持有至少2.5%表决权或50名股东可请求传阅股东周年大会决议案[86]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3日举行股东登记暂停期为5月29日至6月3日[78]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8项决议案包括重选董事及修订组织章程细则[77][82] - 公司允许以混合或虚拟方式召开股东大会[82] - 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78] 雇员和人力资源 - 2024年全职雇员74名(2023年66名)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88] - 2024年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6名男性1名女性[88] - 公司拥有74名在岸员工和590名船员,全部为全职雇员[143] - 公司总雇员人数为664人,其中男性631人(95.0%),女性33人(5.0%)[144] - 办公室员工74人(11.1%),海员590人(88.9%)[144] - 雇员按国籍划分:中国籍占65.5%,菲律宾籍占34.5%[144] - 2024年整体雇员流失率为1.57%,其中男性0.63%,女性0.94%[147] - 按年龄层流失率:30岁以下0.63%,30-50岁0.31%,50岁以上0.63%[147] - 2024年因工受伤损失工作日数为83日(2023年:12日)[158] - 2024年严重工伤或意外人数百分比为0.8%(2023年:0.5%)[158] - 男性雇员受训比例98%,平均受训24.56小时;女性受训比例2%,平均受训24.90小时[161] - 海员受训比例95%(平均极24.46小时),办公室员工受训比例5%(平均26.98小时)[161] - 报告期内无工作相关死亡事件及重大健康安全违规记录[156][154] 环境、社会和管治(ESG)表现 - 2024年无任何贪污行为举报记录[89] - 公司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97] - 公司目标至2030年每项运输工作二氧化碳排放对比2008年减少最少40%[108] - 公司目标至2030年能源使用中零或接近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占比最少5%至10%[108] - 公司目标至2030年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对比2008年减少最少20%至30%[108] - 公司目标至2040年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对比2008年减少最少70%至80%[108] - 公司通过持份者参与及重要性评估识别主要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95][102] - 公司设立数据收集工具记录及监察环境及社会指标[96] - 公司关键绩效指标以量化方式呈现[96] - 公司报告符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所有强制披露规定[94] - 公司未因工业纠纷导致营运中断[90] - 公司船队平均EEOI从2023年每公吨海里10.0克二氧化碳降至2024年9.48克,减少5.2%[110] - 2024年燃油消耗量达117,068公吨,较2023年112,375公吨增加极4.2%[111] - 202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364,884公吨,较2023年350,179公吨增加4.2%[111] - 低硫燃油消耗量:2024年0.5%重燃油114,125公吨(2023年:109,748公吨),0.1%超低硫燃油2,943公吨(极2023年:2,627公吨)[122] - 公司设定2050年碳排放密度较2008年减少70%,温室气体减少50%[109] - 2024年新增3艘符合EEXI/EEDI要求船舶,另订购2艘符合EEDI新船将于2026-2027年交付[115] - 船队通过发动机功率限制、螺旋桨优化和防污漆等技术降低燃料消耗[115] - 部分船舶CII评级预计为D级或以下,正实施改进措施目标达C级以上[116] - 自2013年起实施SEEMP能源管理极计划,2022年采纳第三部分符合CII评估要求[117] - 自2020年起全面使用0.5%低硫燃油,进入排放控制区时改用0.1%超低硫燃油[121] - 公司2024年耗水量为54,750公吨,2023年为55,000公吨[127] - 公司每艘船舶每日耗水量约为6公吨,与2023年持平[126] - 公司设定2030年目标为每艘船舶每日耗水量少于3极公吨[127] - 公司船队已完成压载水处理系统(BWTS)安装[132] - 公司实施压载水管理计划,要求船舶在离岸至少50海里、水深至少200米处更换压载水[132] - 公司通过海水淡化设备利用发动机废热生产淡水,减少对天然水源的依赖[125] - 公司制定紧急工作计划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以降低运营中断风险[134] - 公司预期气候法规趋严可能导致运营和保养成本增加[136] - 公司观察到市场对绿色运输需求增加,导致低硫燃油需求上升和运营成本提高[137] - 公司2024年慈善捐款为510,000港元,较2023年的79,000港元大幅增长545.6%[167] - 公司全球供应商总数达38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