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都金融控股(08239) - 2024 - 年度财报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总收益约1886.3万港元,同比下降约48.0%(从3623.3万港元)[14] - 中国短期融资服务利息收入减少约2721.2万港元[14] - 香港不良债权资产结算收益约890.0万港元[14] - 短期融资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约501.5万港元(上年:2105.6万港元),下降约76.2%[19]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行政及其他开支减少至约2317.2万港元(上年:2930.2万港元),降幅约20.9%[15]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525.7万港元,同比增加约265.0万港元(增幅101.6%)[15] - 财务成本减少约734.3万港元至约814.8万港元(降幅47.4%)[16] - 公司员工成本为1364.3万港元,较去年1417.6万港元下降约3.8%[41] 财务表现:现金流与债务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7224.3万港元(上年:9318.3万港元),减少约2094.0万港元[21] - 债务总额约7380.4万港元(上年:约1.138亿港元),减少约4000.0万港元[21] - 资产负债比率1.9(上年:2.2),债务比率0.54(上年:0.59)[21] - 公司无银行借贷、资产抵押及重大或然负债[27][37][40] 融资与资本活动 - 公司发行新承兑票据以清偿可换股债券,包括本金1365万港元及赎回溢价65万港元[25] - 公司于2024年8月5日发行新承兑票据本金总额为672万港元,用于清偿640万港元本金及32万港元赎回溢价[25][26] - 公司发行6366.465万港元新承兑票据,用于清偿6063.3万港元本金及303.165万港元赎回溢价[26] - 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发行200万港元新承兑票据,用于清偿到期票据200万港元[25][26] - 公司完成配售1564万股股份,配售价每股0.5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780万港元[31] - 配售股份净所得款项约751.1万港元,已全部用于清偿短期负债[31][34] - 公司赎回406万港元承兑票据,确认结算收益约16.7万港元[43] - 赎回后承兑票据未偿还本金余额为5,960.465万港元[43]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公司2024年面临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和地区冲突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8] - 公司因应市场环境在香港推出客户贷款服务并管理不良贷款[8] - 公司专注降低成本和费用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9] - 公司加强贷后管理和优化抵押物组合以增强资本实力[9] - 公司计划开发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客户获取和信用评估[10] - 公司寻求在中国及香港的潜在并购项目以多元化收入来源[10] - 公司维持审慎货币政策和应对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的影响[8] - 公司应对短期融资领域竞争加剧及国内典当和小额贷款环境严峻的挑战[8] - 公司致力于适应市场变化并利用短期融资服务专业知识维护现有客户[9] - 公司通过资源分享和流程优化来控制成本并加强内部控制[9]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公司2024年度ESG报告覆盖中国及香港运营业务,遵循GEM上市规则要求[44][47] - ESG报告经董事会于2025年3月27日批准,采用重要性、定量和一致性报告准则[46] - 公司设立ESG工作小组并制定职权范围,由董事会承担最终责任[50] - 主要持份者包括客户、供应商、雇员及股东,通过网站和会议进行沟通[51] - 环境目标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优化能源资源使用[49] - 社会目标涵盖雇员权益保障、职业安全及商业道德建设[49] - 关键绩效指标披露要求包含环境政策遵守及数据计算规范[52] - 公司2024年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5吨,较2023年的26吨下降80.8%[56] - 公司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每名雇员0.13吨,较2023年的0.66吨下降80.3%[56] - 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2024年为2,161.90千克,较2023年的10,095.95千克下降78.6%[57] - 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2024年为240千克,较2023年的7,398千克下降96.8%[59] - 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2024年为2,649千克,较2023年的8,099千克下降67.3%[63] - 中国业务二氧化硫排放量2024年为14.21克,较2023年的66.37克下降78.6%[56] - 中国业务一氧化碳排放量2024年为11.20克,较2023年的10.00克上升12.0%[56] - 中国业务碳氢化合物排放量2024年为1.36克,较2023年的1.22克上升11.5%[56] - 氮氧化物排放量2024年为0.41克,较2023年的0.37克上升10.8%[56] - 颗粒物排放量2024年为0.15克,较2023年的0.13克上升15.4%[56] - 公司产生无害废弃物总量从2023年的0.99吨增加至2024年的1.93吨,增长95%[66] - 无害废弃物密度从2023年的0.03吨/每名雇员上升至2024年的0.05吨/每名雇员,增长67%[66] - 直接能源总消耗量从2023年的75千千瓦时下降至2024年的30千千瓦时,减少60%[73] - 能源消耗密度从2023年的1.93千千瓦时/每名雇员降至2024年的0.77千千瓦时/每名雇员,下降60%[73] - 年度总耗水量从2023年的223立方米大幅减少至2024年的24立方米,下降89%[75] - 耗水密度从2023年的5.73立方米/每名雇员降至2024年的0.62立方米/每名雇员,下降89%[75] - 不可再生燃料消耗量从2023年的59千千瓦时下降至2024年的21千千瓦时,减少64%[73] - 外购电力消耗从2023年的16千千瓦时降至2024年的9千千瓦时,减少44%[73] - 回收类无害废弃物从2023年的0.17吨增加至2024年的0.31吨,增长82%[66] - 堆填或焚化类无害废弃物从2023年的0.72吨增加至2024年的1.51吨,增长110%[66] - 公司2024年度因经济低迷未对社区社会活动作出贡献(2023年:无)[129] 人力资源与雇员 - 公司共有39名雇员,与去年人数持平[41] - 公司雇员总数保持稳定,2024年及2023年均为39名[89] - 2024年女性雇员20名(占总数的51.3%),男性雇员19名(占48.7%)[90] - 2024年30至50岁雇员31名(占79.5%),50岁以上雇员8名(占20.5%)[90] - 2024年香港雇员15名(占38.5%),中国内地雇员24名(占61.5%)[90] - 2024年全职雇员37名(占94.9%),临时/兼职雇员2名(占5.1%)[90] - 2024年雇员流失总数6名(流失率15%),较2023年21名(流失率54%)显著改善[96] - 2024年中国内地雇员流失5名(流失率21%),香港雇员流失1名(流失率7%)[96] - 2024年30至50岁年龄组流失5名(流失率16%),50岁以上组流失1名(流失率13%)[96] - 2024年无因工死亡事故及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记录[104][105]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任何重大劳动法规违规事件[99][106] - 2024年总培训时数380小时,较2023年320小时增加60小时[110] - 2024年受训雇员百分比79%,较2023年82%下降3个百分点[110] - 2024年每名雇员平均培训时数10小时,较2023年8小时增加2小时[110] - 男性雇员2024年平均培训时数15小时,女性雇员仅4小时[110] - 高级管理层2024年平均培训时数21小时,较2023年4小时大幅增加[110] - 2024年高级管理层受训比例35%,较2023年19%提升16个百分点[110] - 集团整体员工性别比例维持在20:19(包括高级管理层)[16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执行董事张伟持有银行管理文凭并拥有29年金融管理经验[132] - 公司执行董事李巍曾担任联交所上市公司中薇金融控股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132] - 公司执行董事王明辉现任联交所GEM上市公司金汇教育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1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轶华在国际快递物流业拥有24年管理经验[134]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毅奋为香港会计师公会执业会员并担任三家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彦文为特许金融分析师及认证环境、社会及管治分析师[137] - 首席财务官林菲萃为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并担任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巨匠建设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138]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达50%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42][151]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的规定[141] - 董事会机制要求至少3名或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分离不再由同一人担任[154] - 前主席孟常乐于2025年2月12日辞任[154] - 现由3名执行董事临时共同履行主席职责[156] - 董事可获取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146][153] - 董事会通过季度及中期业绩公布向股东披露财务状况[14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一年须遵守轮值告退规定[146] - 薪酬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并在2024年举行4次会议[157] - 高级管理层有1人薪酬在1,000,001港元至1,500,000港元区间[159] - 公司于2024年6月18日采纳新购股权计划替代2022年8月2日届满的旧计划[159] - 提名委员会在2024年举行4次会议讨论董事会架构及董事任命事宜[163] - 公司制定董事提名政策并于2018年12月31日书面采纳[164]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包含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甄选基准[165] - 薪酬委员会主席于2024年2月1日由陈毅奋先生接任[1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彦文女士于2024年2月1日获委任[157][161]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源先生于2024年2月1日辞任[157][161] - 执行董事孟常乐先生于2025年2月12日辞任[161] - 董事会由2名女性董事和4名男性董事组成,性别比例为1:2[168]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了3次会议[172] - 董事会于2024年度举行了7次会议[180]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轶华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6/7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3次[180]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毅奋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7/7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3次[180] - 审核委员会成员张彦文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6/6次,审核委员会会议3/3次[180] - 薪酬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了4次会议[180] - 提名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了4次会议[180] - 2024年度举行股东会议1次[180] - 公司非执行董事标准出席股东大会回答角色及任期相关问题[199] 审计与风险管控 - 核数师审计服务酬金为750千港元,较去年650千港元增长15.4%[186] - 核数师非审计服务酬金为130千港元,较去年415千港元下降68.7%[186] - 公司采用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财务报表[183][185] - 内部监控服务供应商执行独立审核职能并向审核委员会定期汇报[189][193] - 董事会确认财务资源、员工资质及培训预算充足[189] - 非审计服务包含季度业绩核对程序及持续关连交易报告等专业服务[186] - 风险管理系统通过"三道防线"模式运作,包含风险管理、风险监察及独立内部监控[192][193] - 审核委员会批准内部审核计划覆盖所有重大监控事宜[189] - 企业风险管理政策获董事会批准并视为有效风险管控方式[193] - 董事会通过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策略[190] - 公司于2024年实施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并要求管理层至少每年验证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196] - 公司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以建立一致性风险管理框架并处理重大风险[194] - 公司优化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评估新业务活动及新兴风险[194] - 公司实施防止贿赂和防止贪污政策以识别和杜绝不道德行为[194] - 公司实施举报政策允许雇员无惧报复内部举报失当行为[194] 其他运营与合规事项 - 公司外汇风险甚微,未使用任何外汇对冲工具[38] - 公司出售北京住宅物业总代价为人民币192万元(约205万港元),与2024年末公允价值一致,未确认重大损益[42] - 中国地区供应商数量48家,香港地区供应商数量30家,与2023年持平[116] - 2024年无因健康安全原因导致的服務召回记录[118] - 2024年无产品责任相关重大违规事件或申诉[123] - 2024年无童工及强制劳工相关重大违规事件[114] - 公司或其雇员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涉及贪污活动的已结案法律案件[125] - 公司确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重大贿赂、敲诈、欺诈及洗钱相关的违规事件或申诉[126] - 公司首席财务官林菲萃女士于2024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197] - 公司秘书林菲萃女士在2024年完成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97] - 公司通过修订重列公司细则并于网站登载最新版本[198] - 公司通过通告、季报、年报等多渠道与股东保持沟通[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