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鹰瞳科技-B(02251) - 2024 - 年度财报
鹰瞳科技鹰瞳科技(HK:02251)2025-04-28 16: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6,36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03,964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4] - 2024年销售成本为69,69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8,831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4] - 2024年毛利为86,67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5,133千元人民币有所降低[14] - 2024年税前亏损为268,70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5,85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4] - 2024年年度亏损为265,07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5,654千元人民币有所上升[14]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2.50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8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517,24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02,98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894,22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81,92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净额为1,276,60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557,784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4]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204.0百万元减少23.3%至2024年的人民币156.4百万元,主要受近视防控产品政策和代理商选择政策影响[160][161]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78.8百万元减少11.6%至2024年的人民币69.7百万元,因收入和硬件成本减少及人员效率提升[163][165] - 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125.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86.7百万元,毛利率由61.4%降至55.4%,因服务和新产品成本增加[164][166]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的人民币58.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32.2百万元,因银行存款利息和金融资产投资收入减少[168][170]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11.6百万元减少8.9%至2024年的人民币101.7百万元,因加强项目管理和调整人员结构[169][171]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00.6百万元减少25.3%至2024年的人民币75.2百万元,因营销活动集中管理和人员精简[175][179] - 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99.0百万元增加12.7%至2024年的人民币111.6百万元,因员工终止付款增加[176] - 2024年财务成本为人民币0.2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0.5百万元[177]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人民币3.6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0.2百万元[17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9900万元增加12.7%至2024年的1.116亿元,主要因雇员离职补偿金支出增加[180] - 公司2024年财务成本为20万元,2023年为50万元[181] - 公司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360万元,2023年为20万元[182] - 公司2024年亏损2.651亿元,2023年亏损1.457亿元,亏损增加主要因监管变化作亏损拨备2370万元、股份支付增加2230万元、商誉减值4320万元[184][187]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的180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650万元,主要因设备折旧和清理损坏设备[186][188] - 公司存货从2023年的401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3120万元,主要因以销定产、加强存货管理和提高周转率[191][195] - 公司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796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4650万元,主要因应收账款总额减少和减值亏损增加[192][196] 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2024年行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给公司发展带来挑战,公司将加强技术基础、优化运营效率和拓展应用场景[16] - 2024年公司在大语言模型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并获国家级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构建以“万语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诊疗一体化智能医疗产品矩阵[17][19] - 2024年公司推出两款便携式眼底相机,AI - FUNDUSCAMERA - M系列可检测视网膜疾病并扩展诊断眼前节疾病,新一代P系列计划2025年面向消费级市场上市[20][21][23] - 公司光生物调节LED技术的无创光线近视治疗仪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认证,成国内首个获此认证同类产品[22][24] - 2024年公司聚焦基层医疗机构及网点布局,网点数量大幅增长,拓展服务覆盖面[27][29] - 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将LED光源近视控制类产品归类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政策趋于稳定[30][32] - 基于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和产品效果,公司确信LED技术近视防控AI产品能大幅提升销售收入[30][32] - 2025年公司目标优化组织、提高效率、缩小亏损,推进诊疗一体化增加治疗服务收入占比[31] - 公司力争面向2025年大幅度收窄亏损,提高治疗业务收入占比[33] - 公司构建精准检测与创新治疗双引擎战略,为慢性及眼科疾病提供诊疗一体化方案[38][41] - 公司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品研发,拓宽应用场景[72] - 2025年公司将拓展销售渠道,推动核心检测业务销售增长[151][153] - 2025年公司将重点布局近视防控、视觉训练等治疗业务[151][153] - 2025年公司计划加大中东市场开拓力度,预计该区域销售额将稳步增长[152][153]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将万语LLM技术融入产品服务,应用于医疗场景,完善长沙基地实验室提升产品竞争力[155][156][158] 各业务线产品数据及认证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活跃服务网点从5,671个增加到7,883个,同比增长39.01%[45][48]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案检测710万病例,同比增长3.87%[45][48] - 2024年较2023年,鹰瞳医疗板块医院和基层医疗UV数同比增长超50%[46][49] - Airdoc - AIFUNDUS和AI - FUNDUSCAMERA - P过去两年获欧盟、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多地监管许可和批准[47][49] - 公司构建涵盖检测与治疗的产品矩阵,包括视网膜检测AI、近视防控AI及视觉训练AI三大医疗AI产品线[51][54] - 公司基于“万语大语言模型”为核心产品线注入智能驱动力,实现诊疗闭环全面整合[51][54]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提供慢性疾病及眼底并发症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一体化方案[52][54] - 视觉训练AI数字疗法产品在临床应用有创新突破,获专业医生及客户高度认可[53][54] - 公司推出基于PBM - LED的无创光生物调节近视治疗产品,已获医疗器械证书[56][57] - 近视光照治疗仪PBM - LED于2024年12月获批二类医疗器械[59]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Airdoc - AIFUNDUS 1.0版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可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6] - Airdoc - AIFUNDUS 2.0版针对多种眼底病症,已完成临床试验并提交注册申请[66] - Airdoc - AIFUNDUS 3.0版专注于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落的诊断,注册优先级被调低[63][66] - 青光眼和白内障检测的SaMD产品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2年1月获上海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67] - 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能检测55种病灶和疾病风险[59][68] -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检测产品于2024年第四季度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59] - 眼底功能于2024年8月获批,AI - FUNDUSCAMERA - P(更新款)预计2025年一季度获批二类医疗器械[59] - 公司有三款自研眼底相机,与辅助诊断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集成,提供软硬件一体医疗方案[69] - 公司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系统支持55种病灶及疾病风险识别[70] - AI - FUNDUSCAMERA - P系列2021年3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2024年推出面向家庭端及小B市场的便携式眼底相机,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73] - AI - FUNDUSCAMERA - M眼底相机模块2024年8月获二类医疗器械证书,2025年计划拓展功能包括裂隙灯检查及干眼筛查[73] - 近视光照治疗仪2023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医疗技术类特别嘉许金奖,采用LED光源,率先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认证[74][75] - 视觉训练AI产品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提供近500种训练内容[77][80] - 报告期内视觉训练AI数字疗法新增AI眼动和AI训练指导模块[78][80] - 公司视网膜检测AI是中国首个获NMPA批准的III类AI赋能视网膜辅助诊断产品[83] - 公司用于青光眼和白内障检测的SaMD产品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2年1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70] - Airdoc - AIFUNDUS经过中国15个不同机构的数据训练,适用于更广泛人群[88][89] - AI - FUNDUSCAMERA - M眼底相机模块于2024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2025年计划拓展其他检测功能[96][97] - 面向C端和小B端市场的新一代AI - FUNDUSCAMERA - P系列相机于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96][97] - 公司近视光疗设备是首个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98] -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AI眼动技术有望实现低成本应用眼动追踪器[99] - 公司构建视网膜检测AI、近视防控AI及视觉训练AI三大医疗AI产品线[103][104] - 报告期内视网膜检测AI客户数量从551个降至492个,活跃服务网点从5671个增至7883个,同比增长39.01%,平均每次检测收费15.89元,同比下降29.7%[106][110] - 报告期内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402.5万,同比增长352.1%,服务用户数2.3万,同比增长61.8%[107][110]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201.71万,家庭训练服务用户1.7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17.5万,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9.2万患者康复[108][110]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线覆盖鹰瞳医疗、大健康和眼健康场景[113][116] - 北京、河北等6地已发布Airdoc - AIFUNDUS相关定价指引[115][117] - 报告期内活跃医院服务网点达417个,同比增长51.1%,检测次数达40.1万,同比增长65.5%;活跃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点达2092个,同比增长71.3%,检测次数达103.4万,同比增长62.6%[120] - 公司在超350家体检中心实施AI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SaMD产品回购率超50%[120] - 报告期内,鹰瞳医疗业务通过销售Airdoc - AIFUNDUS实现收入5190万元人民币[121][123] - 报告期内,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达417家,同比增长51.1%;检测次数达40.1万,同比增长65.5%;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活跃网点数达2092家,同比增长71.3%;检测次数达103.4万,同比增长62.6%[122] - 报告期内,大健康场景收入达2760万元人民币,累计服务客户超14.5万人[128][129][131] - 报告期内,鹰瞳眼健康业务收入为3320万元人民币,服务网点数为2828个,同比增长42.4%[133][134][135] - 报告期内,海外收入达960万元人民币,占报告期总收入的6.1%[136] - 公司开发的Airdoc PBM - LED光源近视光疗设备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并集成自研万语大模型[137] -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构建分销服务和星级店服务体系,产品已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的1200家眼镜店[138] - 报告期内,基于AI的近视防控产品线收入达2820万元人民币[138] - 全国超350个体检中心部署公司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软件产品复购率超50%[122] - 公司获得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应用场景项目,在海淀政务云部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及随访算法,构建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新模式[125][126] - 报告期内海外收入达96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6.1%[139] - 近视防控AI产品已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200个眼视光门店[140] - 报告期内近视防控AI产品线收入达2820万元人民币[141] - 视觉训练AI产品已推出近500种训练软件[143][145] - 报告期内视觉训练AI产品线收入达1550万元人民币[146] 研发与专利成果 - 公司在知名科学期刊发表超20篇论文[83] - 公司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相关技术在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超20篇论文[85] - 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晓瑛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白内障与屈光手术杂志(JCRS)》[92][94]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子刊《iScience》[95][97] - 报告期内公司获40项新专利,其中发明20项、实用新型8项、外观设计12项[100] -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270项专利,其中发明128项、实用新型64项、外观设计78项,还有100项软件著作权[100]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40项新专利,累计拥有270项专利和100项软件版权[101] 生产基地情况 - 长沙制造基地占地近5000平米,管理团队近30人,产能约为10万台眼底相机/年[147][149] - 长沙工厂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