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物业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订立合约向53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21个城市,总合约建筑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其中47.1%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4] - 2024年公司拥有27个已开业零售商业物业,已开业总建筑面积约为160万平方米[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订立合约向53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中国21个城市[26] - 2024年已运营商用物业项目27个,未开始运营商用物业26个[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合约建筑面积2710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3个;2023年分别为2842千平方米和55个[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开业的零售商业物业项目购物中心总面积1305027平方米,停车场总面积343448平方米,运营总面积1648475平方米[50] 公司荣誉 - 2024年公司荣膺多项荣誉,如中指院“2024中国商业地产运营十强企业”等[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综合收入约为人民币6.445亿元,同比增长约1.5%[1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1.545亿元,同比下降约9.7%[13] - 2024年公司实现每股股东应占盈利人民币0.1525元[13] - 2024年公司董事会建议宣派末期股息每股8.3港仙,全年共派付每股13.1港仙,全年派息率约为80%[13] - 2024年公司来自经营业务的收入总额为644541千元,2023年为635006千元[41] - 2024年大湾区收入476359千元,占比73.9%;2023年为503853千元,占比79.3%[41] - 2024年深圳收入412948千元,占比64.1%;2023年为454867千元,占比71.6%[41] - 2024年长三角收入89988千元,占比14.0%;2023年为71011千元,占比11.2%[41] - 2024年其他地区收入78194千元,占比12.1%;2023年为54241千元,占比8.6%[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约1.5%[61] - 2024年委托管理服务收入约4.265亿元,同比增长约5.0%,占总收入约66.2%;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约9570万元,同比下降约34.0%,占比约14.8%;整租服务收入约1.223亿元,同比增长约46.3%,占比约19.0%[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服务成本约为3.466亿元,同比增长约15.0%[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为2.979亿元,同比下降约10.7%[6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约为46.2%,较2023年同期约52.5%下降约6.3个百分点[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约为3700万元,同比下降约13.4%[66] - 2024年委托管理服务毛利率约为51.6%,较2023年下降约2.0个百分点;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毛利率约为72.1%,较2023年下降约3.7个百分点;整租服务毛利率较2023年维持相对稳定[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亏损净额约为290万元,主要为外币汇兑亏损[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约为110万元(2023年为拨回约950万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销售开支约为2640万元,同比增长约30.7%;行政开支约为7540万元,较2023年同期相对持平[70][71] - 2024年融资成本约3640万元,同比下降4.9%[72] - 2024年分占一间合营企业业绩亏损约10万元[7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约4420万元,同比下降42.2%[74] - 2024年年内利润约1.484亿元,较2023年下降8.6%;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1.545亿元,较2023年下降9.7%[75] - 2024年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流动部分约4400万元,较2023年增长56.1%[76] - 2024年末投资物业约7.804亿元,较2023年下降1.4%[78] - 2024年末短期银行存款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665亿元,较2023年减少3.1%[81]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约44.9%,较2023年保持相对稳定[84] - 上市筹集所得款项净额8.418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动用1.175亿元[86][88] - 重新分配后用作整租服务模式下零售商用物业租赁费用及翻新的款项约6.314亿元,2024年已动用1.137亿元[87][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229.4百万元,较去年增加9.9%[1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五大客户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35.0%(2023年:40.8%)[2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28.6%(2023年:35.8%)[2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星河控股及其关联公司的收入为人民币184.4百万元,占集团总收入28.6%(2023年:人民币227.2百万元,占2023年总收入35.8%)[200] 公司发展战略与区域布局 - 2024年公司将大湾区和长三角作为核心发展区域,在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发力[14] 项目运营优化 - 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引入众多知名品牌首店,优化空间利用率[15] - 深圳龙华星河iCO从定位重塑到品牌焕新,引入海底捞全国首家创新店等品牌[15] - 2024年公司搭建全场景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实现数智化管理全覆盖[16] - 2024年公司强化总部联动IP活动,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的17档IP跨界活动带动场内品牌业绩、客流和销售双位数提升[17] 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迎来“成本效益年”,将提效增质,优化资源配置[18] - 2025年深圳光明星河COCO City等新项目将开业,扩大商业版图[19] - 2025年公司将优化会员服务体系,提升会员满意度和忠诚度[23] - 2025年是集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紧扣“成本效益年”主旨,践行“聚焦战略”[51] - 新项目筹备期强化成本意识,动态跟踪筹备成本,精准规划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开支[51] - 在营项目围绕节能降耗开展空调、照明、电梯系统改造等工作[51] - 集团上线“星管家”小程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为降本增效提供支撑[51] - 推进“百川计划”,对停车场收入结构精细化管理,构建物业成本动态监控机制[52] - 以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为重点,巩固其在大湾区商业领域标杆地位,拓展市场份额[53] - 推动深圳星河WORLD • COCO Park升级,实施空间改造与业态升级策略[53] - 采取多元化招商策略,提升项目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减少铺位空置率[54] - 通过精细化管理与策略优化,提升在营项目运营效率和资产价值,确保租金和销售业绩增长[55] 出租率情况 - 2024年COCO Park平均出租率93.8%,2023年为94.2%;已开业面积494千平方米[48] - 2024年COCO City和iCO平均出租率90.7%,2023年为91.0%;已开业面积576千平方米[48] - 2024年其他产品平均出租率93.9%,2023年为94.5%;已开业面积235千平方米[48] - 2024年运营中的零售商业物业合计平均出租率92.4%,2023年为92.8%;已开业面积1305千平方米[48] 商用物业运营服务模式与内容 - 公司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包括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三种模式[28] - 委托管理服务模式下公司拥有较高自主权,能实现更理想运营业绩和增加收入[29] - 公司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内容包括定位、运营管理、物业租赁和增值服务[30] 公司治理与人员情况 - 截止年报日期,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4] - 黄德林先生41岁,2019年9月13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12月20日调任为执行董事长兼董事会主席[95] - 陈群生先生47岁,2023年6月1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现为本公司及星河商置集团的行政总裁[97] - 马超群先生42岁,2023年6月1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现为本公司首席财务官[99] - 黄德安先生43岁,2019年12月2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3年1月起担任星河控股总裁[101] - 刘军先生51岁,2023年4月1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02] - 张静华博士于2024年5月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0月18日辞任审核委员会主席,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04] - 温凯琳女士于2024年10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拥有约14年会计及财务相关工作经验[105] - 郭增利先生于2020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亦为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05] - 兰勇先生于2021年1月加入集团,现任总裁助理兼产品管理中心总经理[108] - 于楠先生于2023年2月加入集团,现为公司及星河商置的总裁助理兼大项目总经理[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954名,2023年为901名,同比增加约5.88%[90] - 2024年5月8日谢日康辞任,张静华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10月18日张静华辞任,温凯琳接任[1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未发现相关雇员不符合守则事件[114] - 2024年度及报告日期,董事会中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组合均衡[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针对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提出索偿[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五次会议[1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一次股东大会[123]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合约,初步为期3年,到期重续3年[127] - 各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签订的委任函,初步为期3年,到期重续3年[128] - 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于公司各股东周年大会轮席退任及合资格膺选连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128] - 董事会至少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人数至少占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审阅集团企业管治政策、财务报告系统等[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无偏离审核委员会在外聘核数师相关方面的推荐意见[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讨论及审阅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137] - 高级管理层成员(含兼任执行董事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范围:100万港元以下1人、200.0001 - 250万港元1人、250.0001 - 300万港元2人、350.0001 - 400万港元1人[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阅及讨论董事提名政策等[140]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34]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37]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0] - 董事会辖下设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监管特定事务[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其中女性董事2名,董事会旨在维持女性席位至少10%的水平[14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队伍男性与女性比例为66:34,董事认为已在员工队伍层面实现性别多元化[14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及讨论集团2024年度企业管治政策,并满意其成效[150] - 董事承担编制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的责任,且不知悉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疑虑的不确定因素[151][152] - 2024年5月8日获委任的张静华博士及10月18日获委任的温凱琳女士,分别于上任前取得法律意见并确认明白董事责任[154] - 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55] - 公司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担任2024年度外部核数师[156] - 2024年度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审计服务费用为1360千元人民币,非审计事项费用为507千元人民币,合计1867千元人民币[157] - 提名委员会将每年最少一次检讨多元化政策,审核委员会被授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148
星盛商业(06668)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