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佑驾创新(02431) - 2024 - 年度财报
佑驾创新佑驾创新(HK:02431)2025-04-28 18: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 - 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6.54亿元[25] - 2024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4.84亿元,占比73.9%,较2023年增加25.2%[28][29] - 2024年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1.04亿元,占比15.9%,较2023年大幅增加467.8%[28][29] - 2024年车路协同收入6334.1万元,占比9.7%,较2023年减少11.5%[28][29] - 2023 - 2024年销售成本由4.08亿元增加34.7%至5.50亿元[25][30] - 2023 - 2024年毛利由6802.2万元增加54.1%至1.05亿元,毛利率由14.3%上升至16.0%[25][31] - 2023 - 2024年销售开支由7273.5万元减少2.2%至7109.6万元[25][3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430万元增加43.9%至2024年的1.069亿元,主要因2024年产生上市开支[3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498亿元增加4.2%至2024年的1.561亿元,主要因技术服务费增加[3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610万元增加270.5%至2024年的2260万元,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拨备增加[36]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2790万元减少7.9%至2024年的2570万元,主要因已收一次性政府补助减少640万元,部分被退税增加430万元抵销[37] - 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从2023年的2.072亿元增加9.9%至2024年的2.277亿元[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定期存款为7.988亿元,2023年同期为1.996亿元;2024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2.158亿元,较2023年的2.763亿元有所减少[44] - 借款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9670万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1.915亿元,主要因业务扩张现金需求增加及优化债务结构[45] - 租赁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3430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2100万元,主要因办公室和工厂租赁变动[46] - 2024年及2023年资本负债比率分别约为18.78%及16.56%[48] - 资本支出从2023年的272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7100万元;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分别为1040万元及350万元[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2100千元人民币,非审计服务费用100千元人民币,总计2200千元人民币[16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开发出自研并经量产验证的L0级至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8] - 2024年底,公司获得某全球知名车企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新车型平台定点[8] - 2025年2月,首台采用iRobo解决方案的Robo - bus在江苏省苏州市完成交付[10] - 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感知和交互为核心,可实现多场景智能化服务创新[11] - 公司是中国首批获欧盟通用安全条例相关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也是首家帮中国整车厂获E - NCAP五星评级的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11] - 公司基于弹性化、模块化算法架构设计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L2到L4智驾场景[15] - 公司业务已实现行车、泊车和智能座舱全场景覆盖[15] -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源于全栈研发能力,涵盖核心算法、硬件设计和验证等[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团队有376名雇员,占雇员总数的64.6%[17] - 2022年7月公司开始在深圳宝安生产基地生产,后设立广州生产基地[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为35家整车厂进行量产[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加速推进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扩展智驾系统运行范围边界[19] - 公司将深化与整车厂战略合作,构建车型梯度化适配体系[19] - 公司将深化端到端技术与大模型技术创新融合,优化端到端技术架构[20] - 公司将加大对大模型技术研发投入,在智能座舱领域构建舱内算法解决方案[20] - 公司将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拓展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边界并向机器人领域延伸[2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4年12月27日上市,股份代号为2431[5] - 公司解决方案预计出口至欧盟、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并已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23] - 2025年1月19日超额配股权获部分行使,涉及756,400股H股,相当于超额配股前全球发售H股总数约1.93%[57] - 公司发行超额配股份收取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1260万港元[57] - 2025年3月7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89,576,892股未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决议案[57] - 刘国清博士38岁,2014年12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调任执行董事[59] - 刘国清博士在管理、技术和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行业拥有约13年经验[60] - 刘国清博士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士和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61] - 杨广先生36岁,2016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调任执行董事[63] - 杨广先生主要负责监管集团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以及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及合规事宜[63] - 周翔先生38岁,2016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管公司车路协同业务及附属公司营运管理[66] - 王启程先生41岁,2019年1月8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管公司战略规划及海外业务拓展,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拥有125项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领域专利[70][71] - 毕垒先生48岁,2019年3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曾担任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现担任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72] - 刘怡然女士36岁,2021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由持有公司5%以上股本的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提名[74] - 项阳博士57岁,2023年4月1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数学领域拥有约22年经验,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及东亚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主席[76] - 杨先生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5年经验,自2021年8月起担任广东省自动驾驶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64] - 周翔先生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2年经验,自2024年10月起担任中国公路协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67] - 王启程先生在管理、技术和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行业拥有超11年经验[71] - 项阳博士于1991年7月获清华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学位,1995年3月获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获美国纽约大学数学博士学位[76] - 刘怡然女士于2012年6月在澳大利亚获悉尼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75] - 廖迪广40岁,2021年5月31日获委任为监事,2017年7月加入集团,现任研发中心项目经理[81] - 敖争光38岁,2023年4月17日获委任为监事,2015年4月加入集团,现任研发中心算法工程师[83] - 宛浩32岁,2020年9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监事,2015年1月加入集团,现任设计总监[84] - 郑伟42岁,2017年2月加入公司,现任副总经理,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约11年经验[90] - 杨一泓33岁,2015年9月加入集团,现任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及智能座舱业务事宜[90] - 程追37岁,2015年7月加入集团,现任副总经理,负责产品研发、供应链及成本管理相关事宜[92] - 闻奇42岁,2020年12月加入集团,现任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在会计和财务领域约20年经验[94] - 董事会提呈公司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期间的企业管治报告[9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自上市日期起适用,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均已遵守[99] - 公司以“毛竹精神”为核心文化图腾,初期专注底层技术构建,后进入规模化价值释放阶段[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 董事应真诚履职,遵守法律法规,以公司及股东利益行事,可获取公司资料并寻求独立专业意见[105] - 董事会成立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战略四个委员会,并根据书面职权范围转授职责[108] - 董事会至少每年举行4次会议,定期会议提前14天通知,其他会议提前2天通知,文件提前3天寄发[109] - 公司H股自2024年12月27日起于联交所主板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未举行董事会或股东大会[110] - 公司与董事及监事订立合同,董事服务合同任期3年,经股东批准可连任[111] - 董事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重选连任[112] - 公司自上市起采纳以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常规,仅未遵守守则条文第C.2.1条[113] - 董事长及总经理由刘国清博士兼任,董事会认为此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及授权平衡[114] - 全体董事于2024年5月获上市规则第3.09D条所述法律意见并了解自身责任[116] - 上市前后公司为全体董事举办培训课程,全体董事按企业管治守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16] - 董事会成立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战略四个董事委员会并授权履职[119] - 2024年12月31日审计委员会由谭开国先生、项阳博士、谭明奎博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谭开国先生为主席[120] - 审计委员会负责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检讨核数师独立性及程序有效性等多项职责[121] -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联络,每年至少与核数师开会两次[121] - 审计委员会需考虑报告及账目中重大或不寻常事项及相关人员提出的事项[121] - 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上市日期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无需召开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委员会会议[125][129][134] - 2024年12月31日,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谭明奎博士为主席[126] - 2024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项阳博士为主席[130] - 审计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公司财务监控、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等[122]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就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向董事会提建议等[127]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层、检讨董事会架构等[132] - 审计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25]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29] - 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34] - 股东可在递交期限内提呈特定人士作为董事的决议案,详情将通过补充通函供股东参考[135]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组成无变动[137] - 2024年12月31日,战略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9] - 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无需召开战略委员会会议[140] - 董事会目前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三分之一[145] - 董事会成员年龄跨度为36岁至57岁,有一名女性董事,计划维持至少一名女性代表[145]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男性占比88.9%,女性占比11.1%;高级管理层男性占比87.5%,女性占比12.5%;员工总数男性占比72.85%,女性占比27.15%[147]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董事会符合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且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至少三分之一[149] - 集团薪酬政策和董事、高级管理层薪酬架构根据职责、资历等确定,由薪酬委员会定期检讨[151] - 公司通过成立三家员工持股计划控股实体采纳员工激励计划[151]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支付给高级管理人员(不含董事)的薪酬处于不同范围,各范围对应一定人数[153] - 2025年3月28日起,闻先生辞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罗女士获委任[154] - 林女士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罗女士承诺2025年及其后参加不少于15小时培训[154] - 截至报告日期,全体董事及监事自上市日期起遵守标准守则条文[156]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及高级管理层至少每年一次共同监督风险管理政策执行[163] - 报告期公司未宣派或支付股息,预计保留未来盈利用于业务运营和扩张,可预见未来不支付现金股息[166] - 公司未来净利润需先弥补过往累计亏损,再提取10%列入法定公积金,直至公积金达注册资本50%以上[166] - 公司宣派股息需满足弥补亏损及列入公积金后税后利润为正、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