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驾创新(02431)

搜索文档
佑驾创新20250401
2025-04-15 22:30
在国内我们今年已经看到了众多车企像BRD、吉利、奇瑞等等都掀起了制价平权的这样一个驾驶普惠行动 支架系统也正在从中高端的车型逐步的向中低端的车型在进行普及这个也将极大的带动支架相关功能的一个装配毫无疑问这也给我们所在的这样一个支架行业带来了非常重大的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下面开始播报名字声明本次会议仅服务于邀请参会的广大投资者会议音频及文字记录的内容仅供参会者内部使用不得公开发布右驾创新未授权任何媒体转发本次会议相关内容未经允许和授权的转载转发均属侵权右驾创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右驾创新不承担因转载转发而产生的任何损失和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提醒广大投资者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在会议开始前我们提示各位投资者在主讲嘉宾翻译结束后将留有提问时间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公司管理层右驾创新CEO刘国钦先生右驾创新CFO文奇先生右驾创新董事会秘书罗希文女士下面有请公司领导发言谢谢 大家好我是优价创新的CEO刘国钦今天是优价创新上市后的首次年度业绩说明会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汇报和分享我们2024年的业绩和进一步情况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行业的大的背景目前我们汽车行业正处在 智能化的一个高速发展期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 ...
佑驾创新(0243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1:3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54,481千元,2023年为476,206千元,2024年毛利率为16.0%,2023年为14.3%[4]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222,500千元,2023年为205,689千元;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227,738千元,2023年为207,155千元[4]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216,487千元,2023年为197,238千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为11,251千元,2023年为9,917千元[4]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后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166,691千元,2023年为184,754千元[4]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408200千元增加34.7%至2024年的549700千元[29] - 毛利从2023年的68000千元增加54.1%至2024年的104800千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14.3%上升至2024年的16.0%[30] - 销售开支从2023年的72700千元减少2.2%至2024年的71100千元[3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4300千元增加43.9%至2024年的106900千元[32]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49800千元增加4.2%至2024年的156100千元[33]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6100千元增加270.5%至2024年的22600千元[34] - 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从2023年的207200千元增加9.9%至2024年的227700千元[37] - 2024年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2.27738亿人民币,2023年为2.07155亿人民币;经调整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2024年为1.66691亿人民币,2023年为1.84754亿人民币[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定期存款为7.988亿人民币,2023年为1.996亿人民币[4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2.158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2.763亿人民币有所减少[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为1.915亿人民币,2023年为0.967亿人民币[42]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负债总额分别为0.343亿人民币及0.21亿人民币[43] - 公司流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3.49倍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4倍[4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3.25倍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4倍[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以若干非核心专利作抵押,取得0.2亿人民币的贷款,2023年财年无[46] - 公司资本支出由2023年的0.272亿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0.71亿人民币;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分别为0.104亿人民币及0.035亿人民币[47]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54,48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76,20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44%[54]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549,7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08,18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7%[54]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222,50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5,689千元人民币,同比扩大8.17%[54]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227,7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7,155千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0.90%[54]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61元人民币,2023年为0.59元人民币,同比扩大3.39%[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39,19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5,7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45%[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539,09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92,10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13%[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1,678,29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87,8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28%[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143,12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53,07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80%[55] - 2024年负债总额为535,165千元,2023年为334,734千元[56] - 2024年权益与负债总额为1,678,290千元,2023年为1,087,808千元[56] - 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为538,228千元,2023年为356,356千元[67] - 2024年服务及车路协同收入为112,841千元,2023年为119,594千元[67]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412千元,2023年为256千元[67] - 2024年全部收入为654,481千元,2023年为476,206千元[67] - 2024年合同负债为7,724千元,2023年为5,405千元[69] - 2024年和2023年计入年初合同负债结余的已确认收入分别为5000千元和21678千元[71] - 2024年和2023年自履行合同产生的成本确认的资产分别为22936千元和26732千元,年内确认为提供服务成本的减值亏损分别为2921千元和2247千元[71] - 2024年客户1收入占总收入的11.60%,2023年客户2收入占总收入的11.36%[72] - 2024年和2023年销售成本、销售开支等各项开支总和分别为883795千元和705039千元[73]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入分别为25736千元和27922千元,其中政府补助分别为14922千元和21370千元,增值税退税分别为10814千元和6552千元[74]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益净额分别为3726千元和1338千元[75] - 2024年和2023年财务成本净额分别为5221千元和1406千元[75]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开支分别为17千元和60千元[75] - 2024年和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216487千元和197238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353033和332252,每股基本亏损分别为0.61元和0.59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存货总值140,798千元,较2023年的163,193千元有所下降;存货拨备16,637千元,较2023年的18,232千元减少[82] - 2024年确认的存货拨备为475.3万元,低于2023年的623.5万元;已入账列作销售成本所用原材料及耗材为47214.4万元,高于2023年的37951.4万元[83] - 2024年应收票据49,681千元,贸易应收款项456,809千元,总计506,490千元,均高于2023年[8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不超过1年的为459,444千元,1 - 2年为65,479千元,2 - 3年为9,109千元,3年以上为5,428千元,总计539,460千元[84] - 2024年银行借款计入非流动负债为32,100千元,计入流动负债为159,408千元,均高于2023年[87]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26,341千元,高于2023年的130,098千元;其中1年以内为181,829千元,1 - 2年为23,787千元,2年以上为20,725千元[88][89]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80,854千元,高于2023年的55,395千元[9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达4.836亿元,较2023年增加25.2%,占年内总收益的73.9%[10] - 2024年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达1.042亿元,较2023年增加467.8%,占年内总收益15.9%[12] - 2024年车路协同业务收入达6330万元,较2023年减少11.5%,占年内总收益9.7%[13] - 公司2024年总收入654481千元,2023年为476206千元,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的386200千元增加25.2%至2024年的483600千元[27]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的18300千元大幅增加467.8%至2024年的104200千元[28] - 车路协同收入从2023年的71500千元减少11.5%至2024年的63300千元[28] 公司业务合作与发展成果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为35家汽车整车厂进行量产[6] - 2024年底,公司获得某全球知名车企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新车型平台定点,涵盖多个合资品牌[8] - 2025年2月,首台采用iRobo解决方案的Robo - bus在江苏省苏州市完成交付[10] - 公司是中国首批助整车厂车型获欧盟GSR高级驾驶员分心及疲劳注意力警告系统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12] - 公司是自2023年欧盟E - NCAP五星评级推出后,首家助中国整车厂获该评级的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12] - 公司解决方案已被多家整车厂的多款出口车型选用,预计出口至欧盟、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23] 公司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基于弹性化、模块化算法架构设计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L2到L4智驾场景[14] - 公司业务实现行车、泊车和智能座舱全场景覆盖[16] -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源自全栈研发能力,涵盖核心算法、硬件设计和验证等[17] - 公司iPilot系列可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整合DMS及OMS解决方案,实现行车、泊车、舱内功能一体化[24] 公司生产基地情况 - 公司于2022年7月在深圳宝安生产基地开始生产[19] - 公司设立广州生产基地,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构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设施[19][20]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专注端到端和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1] - 公司将加速推进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功能覆盖率与场景通过率[22] - 公司将通过产品及技术平台化,缩短单车型开发周期,降低开发和物料成本[22] - 公司计划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与座舱技术的融合,提供更完善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24] - 公司将聚焦特定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运输解决方案,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25] - 公司将尝试向机器人领域延伸,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场景的应用[25] - 公司拟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8%用于改善研发基础设施等,约30%用于提升生产效率及解决方案竞争力[48]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团队有376名雇员,占雇员总数64.6%[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582名全职雇员,均位于中国[52] 公司上市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24年12月2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58] - 2025年1月19日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涉及756,400股H股,相当于全球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H股总数约1.93%,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1260万港元[93] - 2025年3月7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89,576,892股未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及修订组织章程细则的决议案[94] - 上市后公司采纳以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常规,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遵守适用守则条文[96] - 上市以来公司采纳标准守则规范董监高及雇员证券交易行为,董监确认已遵守[98][99] - 公司于2014年12月10日成立,2023年6月7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2431[105] - H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以港元认购及买卖[106] - 招股章程日期为2024年12月17日[106] 公司财务报告与审计情况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于2025年3月28日获董事会批准刊发[59] - 核数师罗兵咸永道核对集团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报数字,未发出鉴证意见[100] - 审计委员会由项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