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 - 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2838190元、2958647元、1894420元(259534美元)[49] - 2022 - 2024年净亏损/收入分别为 - 730753元、88744元、 - 13534元( - 1854美元)[49] - 2022 - 2024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 - 2715132元、 - 1506600元、 - 623867元( - 85469美元)[49] - 截至2022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948773元、588644元、787375元(107870美元)[52] - 截至2022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分别为4288671元、4420096元、4127560元(565473美元)[52] - 截至2022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分别为1672599元、1690669元、1471039元(201531美元)[52] - 202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708142元、416499元、 - 205669元( - 28177美元)[54] - 2022 - 2024年投资活动使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 - 1023997元、 - 598535元、419581元(57482美元)[54] - 2022 - 2024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 - 78454元、 - 27956元、 - 99204元( - 13591美元)[54] - 2024年第三方收入中,其他子公司为1184512千元,主要受益方为709892千元,总计1894420千元[56] - 2022年第三方收入为2838190千元人民币[58] - 2022年第三方成本和费用为3492793千元人民币[58] - 2022年净亏损为730753千元人民币[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87375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为2131738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净额为283167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存货为118288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4127560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471039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为2656521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420096千元,总负债为1690669千元,股东权益为2729427千元[61]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为205669千元,投资活动净现金生成419581千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99204千元[62]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生成416499千元,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598535千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27956千元[62] -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生成708142千元,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1023997千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78454千元[64] - 2024年公司关联方服务费用支付为12230千元,关联方服务费用收入为13020千元[62] - 2023年公司关联方服务费用支付为13310千元,关联方服务费用收入为13310千元[62] - 2022年公司关联方服务费用支付为14600千元,关联方服务费用收入为14600千元[64] - 2024年公司净亏损1350万元人民币(190万美元),2023年净利润8870万元人民币,2022年净亏损7.308亿元人民币[82] - 2024年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收入4.799亿元人民币(6570万美元)[8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 - 2024年,中国可变利益实体贡献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均为0.0%[21] - 2022 - 2024年,可变利益实体的第三方收入分别为1万元、1万元和2万元(3000美元)[21] - 2022 - 2024年,可变利益实体向外商独资企业收取的公司间服务费分别为260万元、300万元和0元[21] 股权结构相关 - 上海智翔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蔡广元62.0%、徐培峰30.0%、张耀宇8.0%[27] 监管政策相关 - 外国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所有权不得超过50%[21] - 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两年无法检查审计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禁止公司股票或美国存托凭证交易[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中国子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已获得开展业务所需的许可证和执照[30] - 2023年3月31日起,中国国内公司海外发行和上市实行备案制监管[32] - 2023年3月31日前海外上市的公司被归类为“现有企业”,后续发行等活动需向中国证监会备案[32] - 若未能获得批准或完成备案程序,公司可能面临中国证监会或其他监管机构的制裁[33] - 外国投资企业向外国非居民企业投资者支付股息等需缴纳10%预扣税,香港符合条件时为5% [37] - 外国投资企业向境外直接控股公司分配股息需缴纳10%预扣税,香港等符合条件时为5% [41] - 中国子公司需将至少10%的税后利润存入法定储备金,直至达到注册资本的50% [43] - 中国子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需进一步预留一部分税后利润作为员工福利基金,金额由董事会决定 [43] - 网络平台运营商持有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境外首次公开募股前需申请网络安全审查[135] - 2024年9月发布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2025年1月生效,网络数据处理者开展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数据处理活动需申请国家安全审查,处理“重要数据”需每年进行网络数据安全评估并提交报告[135] - 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公司等共享经济企业明确定价规则,未来新法规或影响公司定价和经营[106] -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限制外国实体提供增值电信服务,外国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所有权不得超过50%[201] - 201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批准《外商投资法》,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条例,2020年1月1日生效,该法对VIE结构监管不明确[205]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和列报 [45] 股息分配相关 - 2024年3月,董事会批准向普通股股东和美国存托股份持有人支付每股0.015美元(每ADS 0.03美元)的特别现金股息,总额为770万美元[34] 税收相关 - 假设公司有应税收益并支付股息,法定税率25%的收益税缴纳后,可分配净利润为75%,标准10%预扣税缴纳后,向母公司/股东的净分配为67.5% [38] - 若可变利益实体累计收益超过支付给中国子公司的服务费,税后收入将降至税前收入的约50.6% [40] - 部分子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在中国享受两年企业所得税豁免和随后三年12.5%的优惠税率 [41] 资本出资相关 - 2022 - 2024年,公司通过中间控股公司向中国子公司提供的资本出资分别为2.971亿人民币、2.45亿人民币和0 [34] 财务报表差错相关 - 公司发现2022年和2023年财务报表存在前期差错,但对整体无重大影响,已修订相关财务信息[67] - 2021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公司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两个重大缺陷,2024年又新增三个重大缺陷[178][179] - 因重大缺陷,公司修订了2022年和2023年已发布的财务报表,并更正了相关未审计中期财务信息,部分更正对特定时期的未审计合并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有重大影响[180] 业务风险相关 - 公司业务面临诸多风险,可能影响业务目标、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和前景[70] - 公司运营历史有限,难以评估未来前景,无法保证维持现有增长率或避免未来业绩下滑[76] - 公司所处的移动设备充电服务行业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多资源,竞争加剧会带来定价压力、降低利润率、阻碍业务扩张和导致市场份额流失[78] - 消费者电池和充电技术的进步可能降低对公司服务的需求或带来价格压力,影响公司业绩[81] - 公司执行增长战略面临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与新合作伙伴合作、进入新市场、开展新业务等方面,可能影响业务前景[84] - 公司开展营销活动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增加营收,但活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86] - 中国经济严重或长期低迷会影响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支出,进而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90] - 移动设备充电产品价格降低、便携性提高,或影响公司吸引和留住用户及调整服务定价的能力[94] - 公司可能面临消费者保护法律索赔,新法律法规或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95] - 公司面临产品责任和保修索赔风险,产品缺陷可能导致召回等行动及损失[96] - 公司在业务运营中可能面临各类指控、索赔和法律诉讼,影响声誉和经营结果[98] - 公司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若败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业务中断[99] - 公司股东、关联方等的负面新闻可能损害品牌和声誉[100] - 作为上市公司,公司可能面临更多索赔和诉讼,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业务受损[101] - 若无法维护与网络合作伙伴的关系或吸引新伙伴,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可能受影响[102] - 网络合作伙伴若未履行责任,可能损害公司品牌形象和经营结果[104] - 公司若未能及时采用、开发和商业化新产品等,业务和财务表现可能受不利影响,若智能手机充电端口改变,现有移动电源不兼容,用户群和收入可能大幅下降[110] - 推出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取决于研发、质量控制等多因素,新技术投资有风险,研发可能复杂、昂贵且不成功[112] - 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处于初期,可能增加成本并面临运营、竞争、合规等多种风险[113] - 公司知识产权权利对成功至关重要,诉讼侵权方可能耗时、成本高且不一定成功,无法保护知识产权会损害业务[114] - 公司依赖供应商和组装伙伴,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问题,如供应短缺、成本增加等,会影响业务前景[116] - 公司信息技术系统故障会损害业务运营能力,系统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修复或更换需大量投资[121] - 公司业务依赖品牌成功,若不能维护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或受负面宣传影响,声誉和经营业绩可能受损[122] - 公司若不能提供高质量产品或维持产品质量,业务、声誉和财务状况将受不利影响,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索赔等后果[125]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成熟,多种市场和消费者行为趋势可能降低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支出,影响财务表现[127] - 公司业务受中国及其他适用法律法规约束,数据安全和保护合规受关注,若无法管理风险,可能面临处罚[128] - 公司依赖少数组装合作伙伴生产产品,可能面临产能下降、不遵守产品规格、质量控制不足、未按时生产、制造成本增加和交货时间延长等问题[142] - 公司与第三方合作维修机柜和移动电源,若服务不及时或质量不高,可能扰乱供应链、增加运营成本、影响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声誉[143] - 原材料价格、可用性和质量的不利波动可能导致生产延迟或增加资本支出,公司可能需提高服务价格[144] - 公司与品牌合作伙伴开展合作,若无法维持或扩大合作、合作终止或受限,可能对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46] - 公司与品牌合作伙伴的许可协议包含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可能因无意违约或不可预见原因产生纠纷,影响合作[148] - 公司技术系统依赖的软件可能存在编程错误或设计缺陷,操作可能出现人为错误,导致收入和费用计算错误、用户体验不佳等后果[149] - 公司需有效管理产品和仓库,需求变化可能导致高估或低估需求,影响经营业绩,扩张可能增加仓储管理难度和成本[150] - 若无法有效管理产品和仓库,可能面临产品过时、价值下降、重大减记或注销风险,低估需求或供应不足可能导致产品短缺,损害业务和声誉[151] - 公司采用动态仓储系统,可降低仓储成本,但仓库事故会影响产品供应和公司声誉[153] - 公司移动设备充电服务采用动态定价策略,但该策略可能不被合作伙伴采纳,影响服务需求[154] - 数据安全漏洞会使公司面临声誉、财务和法律后果,影响业务和经营业绩[155][157][158][159] -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受关注,不遵守相关法规会使公司面临处罚和业务风险[160] - 公司成功依赖管理团队和关键人员,人员流失或纠纷会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162] - 招聘和留住合格人员竞争激烈,人力成本增加会影响公司财务表现[163] - 公司战略投资和收购可能不成功,会分散管理精力并影响业务和经营业绩[164] - 公司可能成为公众审查目标,负面报道会损害声誉和业务前景[166][167][168] - 公司业务需各类审批、许可,未满足要求会对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169][170][171] - 公司部分租赁办公室未注册为分公司,可能面临罚款、没收收入或停止业务活动的处罚[170] - 公司目前保险覆盖有限,未购买业务中断保险和关键人员人寿保险[187] - 公司业务依赖互联网、移动和其他非自身可控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故障或费用增加可能影响服务和收入[173] - 公司业务依赖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不间断运行,意外问题可能导致业务中断[174] - 公司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和获客依赖第三方平台小程序,失去合作可能影响业务[175] - 公司可能因未完全遵守中国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法规而面临处罚[192] - 公司依赖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若机构未按规定缴纳或该做法被政府质疑,公司可能受处罚[193] - 公司依赖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处理支付,若服务受限、条款不利或不可用,业务将受重大不利影响[19